书城成功励志隐藏在成功背后的78条创业铁律
18751500000023

第23章 股神沃伦·巴菲特:致富经验中重要的东西是理性(1)

创业铁律:

沃伦·巴菲特曾这样说:“我的致富经验中重要的东西是理性。我总是把智商和天资看作发动机的马力,但产量(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则取决于理性。许多人拥有一台400马力的发动机,但只获得100马力的产出。如果拥有一台200马力的发动机,并使它开足马力,这是更好的途径。”

创业故事:

沃伦·巴菲特于1930年8月30日出生在美国中部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小巴菲特5岁起就开始学做生意,10岁的时候,他迷上了股票。

中学毕业后,沃伦·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后来,辗转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于著名的投资学理论家本明杰·格雷姆。1956年5月,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1957年夏天,他与又一和合伙人公司签约,从此正式跨入职业投资者的行列。到了年末,他已经拥有了5个合伙人投资公司,总资本达到50万美元。

1980年,他用1.2亿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乐7%的股份,到1985年,其股价单价已长至51.5美元,翻了5倍。此外,他对吉列公司、迪斯尼公司、美国运通公司、美国联邦住房公司等股票长期投资,都取得了丰厚的回报。

沃伦·巴菲特的全部财富来自于对各种行业和股票的投资。1965年,他接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到1994年底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工业王国,它早已不是一家纺织品企业,已变成巴菲特的庞大的投资金融集团。从1965年到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琼斯工业指数将近17个百分点。如果谁在1965年投资巴菲特的公司1万美元的话,到1994年就可得到1130万美元的回报。

沃伦·巴菲特是世界头号投资家,是惟一只靠投资证券等稳居全球富豪宝座的人,2001年其财富仅次于比尔·盖茨,高达350亿美元,排名全球富豪第二位。

沃伦·巴菲特对自己是“如何致富”他曾这样说:“我的致富经验中重要的东西是理性。我总是把智商和天资看作发动机的马力,但产量(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则取决于理性。许多人拥有一台400马力的发动机,但只获得100马力的产出。如果拥有一台200马力的发动机,并使它开足马力,这是更好的途径。”

在美国投资的历史上,1973年至1974年的大滑坡,给股票市场带来了空前的恐惧,持续的时间比1929年至1932年的熊市时间多出了许多。正当华尔街股票市场深深地陷入“做,还是不做股票”的两难选择时,沃伦·巴菲特却公开预测:现在股票市场开始进入了大好投资的时机了。

他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出于理性思考,每天早晨5点到晚上9点,像个不停地转动的车轮一样紧张工作着。他通过出售柏克公司的优先债券等途径募集了大量资金,第一个大量收购的是《华盛顿邮报》公司。这家公司拥有4家电视台、《新闻周刊》杂志以及印刷厂,照他的估算其价值大约在4亿美元,而股票市场却将整个公司估价为1亿美元,当时正值股市人气低落,股票价格和标的资产的价值产生了很大的差距。

沃伦·巴菲特仔细研究了《华盛顿邮报》公司的各种资料,认定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1973年当其股价下跌到每股24美元的价位时,他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投资1000万美元,后来又增加到3000万美元,买下了该公司10%的股票,成为该公司最大的股东并加入董事会。到了1985年,这些股票已经升值为2.5亿美元,获得的利润是投资总额的6倍多。

为此,沃伦·巴菲特曾经这样说:一个优秀的投资者应该像企业经理那样考虑问题,而一个优秀的企业经理在思考问题,也应该像一个投资者才对。

创业指南:

创业初期的创业者融资时遇到的困难比成功的创业者多得多,因此,在融资前,企业者需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筹资做什么?

开办或购买公司、增加营运资本、为季节性销售旺季备货、购买新设备、扩大销售等。

第二,需要多少资金?

创业者在决定需要多少资金时,必须考虑公司的类型、发展的阶段、增加营运资金还是固定资产因素。

第三,怎么归还、及何时归还所借资金?

融资的类型将如何及何时归还所借资金。若新建公司需要长期融资以购买新设备,则利用新设备所赢利润来归还所借资金。为应付季节性营业变化的创业者需要短期融资,当存货售完,销售旺季过后可归还所错资金。

第四,公司能否承受资金成本?

所融资金带来的收入要超过其成本。

第五十章 宝马公司前董事长埃伯哈德·屈内姆:既要追求市场变化,又要坚持产品的个性化

创业铁律:

埃伯哈德·屈内姆这样说:“不顾消费者需求,只坚持自己产品的个性化,是狂妄自大的疯子;只追求顺应市场变化,不注重自身产品的独创性,是随波逐流的傻子。”

创业故事:

1929年1月,埃伯哈德·屈内姆出生在德国一个名门望族家庭。毕业于斯图加特工业学院。

1970年1月1日,埃伯哈德出任宝马(BMW)公司的董事长,宝马公司由此出现了新的发展变化。

宝马公司创建于1916年,创建人是工程师卡尔·拉普和马克斯·弗里茨,总部设在慕尼黑。该公司生产的小汽车堪于“奔驰”相媲美。

20世纪50年代公司经营十分困难,1959年12月股东大会甚至做出了将公司卖给奔驰公司的决定并报了价,这时匡特集团力挽狂澜,收购了宝马公司46%的股份成为最大的股东。

埃伯哈德·屈内姆担任宝马公司董事长后,励精图治,战胜危机,公司出现了新的飞跃。他采取的第一项计划,是在丁格扼芬开设一家新厂扩大生产,并将年产量预定为1.5万辆。70年代中后期,宝马汽车的销售额增长了30%,车辆销售突破了20万辆大关,并直逼30万辆记录。

80年代初期,宝马公司已经从一个小型汽车企业发展成潜力雄厚的大型汽车公司。1987年,宝马公司战胜奔驰公司,成为德国国内高级轿车的销售冠军。

到了1993年3月18日,埃伯哈德宣布将卸下宝马公司董事长重任时,他已经率领“宝马”驰骋了22年。22年来,宝马公司能得以在全世界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脱颖而出,这与埃伯哈德做出的巨大贡献是密切相关的。

埃伯哈德·屈内姆领导宝马公司取得成功的经验中,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人们心理特点,坚持个性多样化。

进入70年代,人们消费观念中的个性意识逐渐增强,而与此同时,各种家用电器在欧美得到普及,电子科技有了长足发展,于是埃伯哈德抓住了这一时机,于1977年在宝马第七系列上首家推出电子系统,由电子控制发动机、驱动装置和刹车装置,使宝马汽车进入“高级轿车”行列。

将电子系统运用于汽车不仅开辟了宝马公司的新时代,而且开创了汽车工业的新纪元。

宝马公司发展至今,已经有四个系列约30多种类型,而每一个系列又有豪华型车、小型车、运动跑车、客货两用车、敞篷车等品种。宝马公司坚持个性多样化,实际上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即消费者需求个性化和坚持自身产品的个性化。宝马公司将这两个方面加以融合,坚持了个性多样化。

正如埃伯哈德·屈内姆这样说:“不顾消费者需求,只坚持自己产品的个性化,是狂妄自大的疯子;只追求顺应市场变化,不注重自身产品的独创性,是随波逐流的傻子。

任何一家想屹立于市场不倒的企业,都必须避免成为疯子或傻子,将消费者与自身产品的个性完美结合,创造出自身产品的独特优点,以此来保持自身的市场占有和活力。

创业指南:

大多的消费者是不成熟的,所以才容易被企业误导,策划人搞得概念满天飞,风光三、五年。真实的、理性的消费者需求是什么呢?消费者对好的产品质量有需求,消费者对合理的价格有需求,消费者对良好的售后服务有需求。消费者的需求对企业来说是最重要、最长久的。因此,我们在生产产品时一定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另外,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我们开发的产品也要有自己的独创性,否则永远不会有新的可开发市场空间。

第五十一章 希腊女船王克里斯蒂娜:要对商业有敏感性和充满自信的决策力

创业铁律:

克里斯蒂娜认为:拥有财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对商业的敏感和充满自信的决策力。

创业故事:

克里斯蒂娜是世界著名船王、希腊航运巨头奥纳西斯的女儿。1975年3月15日,老船王奥纳西斯溘然长逝,当时24岁的克里斯蒂娜便接替了父亲的位置。

父亲巨大的遗产,由她一人继承,她深感责任重大,今后她必须单枪匹马地在瞬息万变的商海中闯荡了。好在她的体内潜伏着好勇斗胜的血统,她决心迎接挑战,勇敢地担当起重任。

然而,当克里斯蒂娜继承父业的时候,正是世界航运业大萧条开始的日子。这是航运史上最严重的危机,其持续时间之久,影响之大,都是空前的。连续5年,海运业都没恢复元气,世界上有1/33的船只被迫闲置。在这场风暴中破产的船主不计其数,甚至像鲁威格这样的美国航运巨头,他的船队也从57艘骤减到17艘。而老船王在世时的强硬对手尼亚尔霍斯集团,其船只也减少一半,只剩下33艘海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