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隐藏在成功背后的78条创业铁律
18751500000012

第12章 美国石油巨子保罗·格蒂:成功的信心创造出成功

创业铁律:

保罗·格蒂曾这样形容自己的成功:“成功的信心创造出成功。”

创业故事:

保罗·格蒂1892年出生于美国,他的父亲乔治·格蒂原是明尼阿波利斯市的一名律师,后来又开了一家保险公司,生活相当富裕。

22岁的保罗·格蒂不甘心这样的生活,于是,他只身前往俄克拉荷马的塔尔萨,开始了他的石油生涯。开始之初,可以说是极端困难的。但是,保罗·格蒂却信心十足,认为别人干得了的事,自己也可以干得了。天下无难事,有信心就一定可以办到自己想办的事。

后来,保罗·格蒂在俄克拉荷马看见别人一个个地挖掘油井,他想,我一定也能挖出有油的井。他一天到晚地四处寻觅机会,第一年过去了,他没有物色到油田地皮,但他没有灰心;到1915年秋末,他看到有人要出租一块地,他认真地看了那块地,觉得有希望,经过讨价还价后,终于以500美元把它租了下来。

有了地并不等于即可以挖井采油了,他组建了一个公司准备在这块租来的地开采石油。可是,靠做杂工挣来的500美元全部交了土地租金,哪有钱买入机械挖井呢?最后,他请求父亲合作,由父亲投资机械,占公司70%的股权。就这样,“格蒂石油公司”可以开工挖井了。

保罗·格蒂的父亲既没有给儿子以娇生惯养的宠爱,也没有无偿给他投资。而保罗·格蒂却是个有骨气的儿子,他在这块地上与聘来的几个工人日夜地挖掘。累了,在工地上打个盹儿,饿了,吃几块饼干和喝几口水,与工人们一样拼命地干。

在保罗·格蒂看来,“成功的信心创造出成功。”就这样,在他的坚持下,他所挖的第一口井果然出石油了,而且一天可生产720桶原油呢!两个星期后,他把这块地转租给别的石油公司,他从中净赚12000美元。这个数额虽不算大,但却大大增强了他从事石油开发事业的信心,使他认识到“成功没有神秘的公式”,但开采石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总是包含着辛苦和无数的风险。

1921年末,格蒂家族以693美元在圣菲斯普林斯附近买下一块山地,这是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举措。到1923年,这块地上年产油量达到7000万桶以上,并在此后的15年里,创造了640万美元的价值,真可谓是一本万利了!保罗认为这是他的功劳,他声称,如果不是他选定了那块地,他们家在20年代将一无所获。

到1931年底,格蒂获得了太平洋西方石油公司的大部分股份,这也意味着他已经拥有这个公司的控制权。

1953年2月10日,在一块隆起的高地上钻的第六口井在距地表3482英尺处发现了含油砂层,接着就开始向外喷油。这一发现彻底扭转了格蒂的命运,美国《幸福》杂志称这一发现是“伟大的、历史性的”。

高产油井被一口接一口地打了出来,一个月内,格蒂公司的股票从23.75美元猛然上升到47.75美元,格蒂的财富又开始成倍地增加。他个人认为,如果进行一次性卖空或清算,他的股票有可能达到每股85美元。

石油地质学家们保守的估计:格蒂的中立区油田储油量在13兆亿桶以上。为此,格蒂建造和购买了炼油厂,自行掌握巨量的原油加工生产,在威明顿、旧金山、意大利的盖塔和丹麦都有他的炼油厂。

从1954年起,格蒂开始营建他的超级油船队,总吨位达100万吨,其中巨型超级油轮吨位数在7万吨以上。在洛杉矶、图尔萨和纽约,他以惊人的速度建起了价值超过4000万美元的新办公楼。

1957年,格蒂的资产就已超过10亿美元。这一年,《命运》杂志列出美国最富有的人名单时,格蒂名列榜首。

1976年6月6日,在距伦敦33英里的一座古老的贵族邸宅萨顿宫里,保罗·格蒂丢下他价值60亿美元的家产,撒手归天了。

创业指南:

从管理自己、自我激励的角度看,成功的信心创造出成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其一,决定行为动力大小的两个制约因素往往取决于个人主观上的估价,尽管这种估价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准确反映客观现实,但它毕竟展示出了一个相当广阔的自我激励的天地。人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不是靠外力,不是靠别人,而是靠自己,成为自己行为的推动者和主宰者。

其二,我们曾多少次因为目光短浅、信心不足,而与那通向目标的岔路口失之交臂。为了使自己科学地运用自我激励的方法,首先要全面地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要不断通过学习来获取丰富的知识和培养真知灼见,以及锤炼自己的意志和胆略。如果你这样做了,即使以后遇到信心不足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从哪里入手可使自己重新振作,从哪里挽住牵引自己前行的某一根内心的纤绳。

第二十八章 红色资本家亚蒙·哈默:“关系”有助于实现财富的增值与飞跃

创业铁律:

亚蒙·哈默说:“我首先是催化剂,我把人们和事情综合到一起,综合到一起——这是重要的。”

创业故事:

亚蒙·哈默是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西方,他是点石成金的万能富豪,而在苏联和中国,他却是家喻户晓的“红色资本家”,因为他是第一个与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合作的西方企业家,被列宁亲切地称为“哈默同志”。

哈默是俄国移民的后裔,于1898年5月21日生于美国纽约市。哈默出生后仅4个月,父亲朱利叶斯考上了哥伦比亚医学院。在后来的4年中,朱利叶斯既要经营药店和制药厂,又要攻读他的医学课程,但他不愧是铁打的汉子,做到了学业和事业两不误,终于在1902年毕业。这一成就的取得,对后来哈默的成长影响很大。

1917年,哈默在完成两年的医学预科课程的基础上,踌躇满志地来到久负盛名的哥伦比亚医学院,递交了入学申请。

然而有一天,父亲告诉哈默一个坏消息:他倾其积蓄投资的制药公司濒临破产。而且他本人因身体不好,特别是还想继续行医,没有精力去顾及公司的管理。因此,他要求儿子去当公司的总经理,但不许他退学。

其实,哈默早就跃跃欲试。他极其兴奋地迎接了这样的挑战。为不误学业,哈默邀请一个家境贫困而学习优异的同学住在一起,免费供给对方食宿,条件是这位同学每天去上课,做大量的笔记,晚上带回给他,供他应付考试和写论文。有了这个学习的“替身”,哈默就可以专心致力于公司的经营了。他改革了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推销方法,组织了一支强有力的推销员队伍,并把公司名字也改为响亮的“联合化学制药公司”。哈默终于把公司从破产边缘拯救过来,雇员从十几人发展到1500人,产品畅销全国,公司开始跨身于制药工业的大企业行列。

时隔不久,哈默成了哥伦比亚医学院,乃至全国院校中独一无二的正在大学攻读的百万富翁。1919年美国的平均收入是625美元,而那一年哈默个人的净收入超过1亿美元。

这时,哈默决定利用从课业结束到实习开始之间短短半年的间隔,做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即去苏联访问。就这样,23岁的哈默走上了一条将从根本上改变他的生活的道路。

哈默第一次访问苏联正值苏维埃内战时期,由于连年的国内战争使苏联的经济不断下滑,国内食品供应非常紧张,而当时美国粮食连年丰收,价格相当便宜。尽管哈默从未做过粮食生意,但他见此情形,决定要做一笔跨国大买卖,即从美国购买粮食,卖给苏联。

哈默的建议得到列宁的赏识,列宁接见了哈默,并指示外贸部门确认这笔贸易。哈默与列宁因此缔结了真挚的友谊,通过这次贸易他也赚取了好多钱,从此他的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1921年哈默在苏联做生意时偶然间想买一枝铅笔,他到商店一问铅笔的价格不禁大吃一惊,每支铅笔竟卖到26美分!而当时在美国不过两三美分而已。吃惊之余他决定接触这一行业。尽管他对制笔业一无所知,但他依然决定在苏联建立一个铅笔厂。

哈默凭着与列宁的特殊关系,取得了在苏联生产铅笔的许可证。但是哈默遇到了一个难题,就是当时苏联还没有制铅笔的技术。当时只有德国纽伦堡的德伯铅笔公司拥有这一技术,要获得技术,就必须去德伯公司求经,但是德伯公司对这项技术严守秘密,拒不外传。

哈默在德伯碰了钉子后,并未灰心,他明察暗访,终于得知一名懂这项技术的叫乔治·拜尔的德伯公司的工程师对公司不满,于是哈默私下里找到乔治·拜尔,许以重金请求他去苏联帮助自己,得到应允后,哈默把从德国购买的机器拆散,带着乔治·拜尔一家一同来到苏联。铅笔厂建成后,第一年的产值就达250万美元,第二年迅速增长到400万美元,到1926年,产量已达1亿支,不仅满足了苏联市场的需求,还出口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就这样,哈默在莫斯科度过了将近10年,苏联成了这位亿万富翁的发迹地,同时他也用自己的努力支持了年轻的苏维埃政权。

1956年,哈默58岁。他在商战中积累的财富,多得连他自己也数不清。他确实打算从商界隐退,携他的第三任新婚妻子,举家迁往加利福尼亚,准备平平静静地安享晚年。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充满诱惑力的石油业把他征服了,他又开始过起“人生始于六十”的新生活,一跃成为举世闻名的石油巨子。

创业指南:

从哈默的创业过程看,“关系”是他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由此也充分说明“关系”有助于创业者实现财富的增值与飞跃。所以,“关系”可以作为创业资本。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关系能生钱”。

当然,“关系能生钱”并不是说“关系”本身“就能生出钱”,要使“关系”助己成功,这对创业者的财商能力也有很要的要求,这点不言而喻,因为一个没有财商能力的人拥有再好的关系也难以致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