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儿研究杂志社的社长刘秀英说,孩子们的畸形消费观念与孩子们缺少一种亲身的体验有很大关系。她说,我国许多少年儿童的父母,在童年时代都经历过灾难和动乱的,体验了物质生活的贫穷和辛苦工作养家糊口的艰辛。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希望自己受到的苦难不要落到孩子们身上。于是,在家里承担所有的家务,即使是孩子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忍心让孩子亲自动手。家长总是用嘴教育他们,父母挣钱多么的不容易、父母干活多么多么的辛苦,却不让孩子亲自实践一下。结果往往是孩子们明白的道理比大人要清楚,甚至还没等大人指出他的缺点他就知道“应该”怎么做,可实际做起事情来却不是那么一回事。这就像是老师交给了孩子一米等于100厘米,却不给他看一米到底有多长,孩子们只知道概念,但他看到一米长的绳子时候却不知道这到底有多长;孩子们知道“烫”的概念却不知道“烫”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一样。中国孩子听的大道理太多,实践和体验太少,因此,他们根本不会清楚100元、200元的真正含义。做为家长、学校、老师应该给孩子们提供充分的社会实践机会。
理财教育笔记:
1. 告诉孩子高档商品与普通商品的价格区别,引导孩子理性消费。
2. 让孩子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体验父母挣钱多么的不容易、父母干活多么多么的辛苦。
对物质宝宝说“不”
是不是最怕和孩子一起逛玩具店?面对他的“贪得无厌”,束手无策……
和孩子逛玩具店,他总是纠缠着你买个没完,也许你会想:要是孩子知道大人赚钱不容易,那该多好!更让你头疼的是,你给孩子买得越多,就越会勾起他的购买欲望。“物质小孩”的欲望似乎是个无底洞,怎么也填不满。
其实,孩子的世界很简单,只要我们正确引导,他们很快就会改掉“贪婪”的习惯:
(一)来一点小仪式
往年,每次涛涛过生日,都会收到很多礼物。小家伙喜欢一下子打开所有的包装盒,然后一口气玩个痛快,但过不了几天,他就对这些玩具不感兴趣了。
今年,妈妈给涛涛安排了一个小小的拆礼物仪式:她让涛涛把打开的礼物传给其他人看,然后其他人再一个一个传下去,直到礼物再传回到涛涛的手里。
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爸爸、妈妈,每个人对同一件礼物的评价都不相同。涛涛看着大人们把玩着那辆遥控车闪闪发光的车身和帅气的车轮,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它。当遥控车传回到涛涛手里时,他再也舍不得放下了,而且十分爱惜,浩浩的这个变化真让妈妈高兴。
礼物有价,感情无价。要让有价的礼物传达出无价的关爱,方法就是让礼物“增值”。给孩子讲大道理,他当然听不进去,你不妨像涛涛妈妈那样,试试“仪式感”的魅力。家人对礼物的每一句称赞,都会增加礼物在孩子心中的分量。他会更珍惜他所拥有的礼物。
(二)做一回小主人
8岁的冉冉下个星期就要过生日了,她想在比萨店庆祝自己的生日,因为那样感觉很风光。
冉冉妈妈知道,去一次比萨店要花很多钱,她就和冉冉讨论生日聚会的细节:“妈妈知道在比萨店庆祝生日一定很有意思,但和你最喜爱的人一起度过生日,本身就很有意义。”
接着,冉冉妈妈告诉她,她的生日聚会不必像其他小朋友的一样,反而,独特的生日聚会更能给小伙伴留下深刻的印象,妈妈建议冉冉,自己做一回主人,在家里好好款待她的小客人。
孩子们总是想让自己的生日聚会像小伙伴的一样风光,但你却应该让一切都简单化。不过拒绝孩子的虚荣心需要一些小技巧:
你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多可选择的意见,例如孩子如果喜欢小动物,在动物园度过他的生日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孩子喜欢运动,和小伙伴一起来一场体育比赛是不是更有意思?
对稍大一点的孩子,你还可以给孩子一个开支限度,让他自己做预算:从邀请的人数到生日聚会的过程,从选择菜单到付帐,全由他做主,这可是教孩子理财很好的一课哦!
(三)列一张“愿望清单”
“妈妈,我要……”琳琳的要求通常非常直接,不过,琳琳妈妈总是能从容应对:“先把你要的东西画在你的‘愿望清单’上。”琳琳还不会写字,她想要什么,琳琳妈妈总是先让她“写”下来——画出来。有了这个“缓冲”时间,孩子的愿望就不那么急切了。到了周末,琳琳妈妈就和琳琳拿着“愿望清单”去购物。
有了“愿望清单”,购物时,目标就很明确,琳琳的购物要求也不会“层出不穷”。琳琳妈妈还教琳琳看货价上的标价,告诉琳琳怎么省钱,省下来的钱又可以买别的东西。过了几个月,琳琳的“愿望清单”减少了,她已经懂得了通过积蓄来购买大件物品的道理。
列一张“愿望清单”虽然是抑制孩子一时贪欲的权宜之计,却很奏效。同时,你应该教会他合理的消费概念。
你可以经常带孩子和你一起去采购,告诉孩子怎样可以省钱,怎样通过储蓄来买较贵的东西。每当家里添置了一样大件物品,你都可以告诉孩子攒钱的经过。
孩子是通过观察成人的言行产生物质化的欲望的,他们认为既然大人们可以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我为什么不行?所以,要注意,你的消费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孩子乱花钱的时候,你可以向他解释:钱是爸爸妈妈辛苦工作赚来的,来之不易。
你不妨送孩子一个可爱的储蓄罐,让他自己积攒零用钱来买玩具,这既可以培养孩子一点一滴存钱买东西的观念,而且,大多数孩子都会更加爱惜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来的玩具。
(四)订一个“君子协定”
9岁的文文知道在妈妈那里得不到的礼物可以从爷爷奶奶那里要来。于是,亮亮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订了一个“君子协定”: 文文可以和爷爷奶奶一起玩,但如果他要求礼物或零用钱,爷爷奶奶坚决不能妥协。
因为爷爷奶奶的支持,亮亮改掉了索要礼物的坏习惯。
大多数祖父母、外祖父母都很宠爱孩子,但是如果宠爱变成了溺爱,你就应该和他们好好谈谈了。你应该让他们了解你们的教育方式和目的,让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知道,孩子需要的只是他们的时间和爱,而不是金钱,物质化的礼物不会比美好的记忆持续更长的时间。
(五)做一下选择
琦琦在玩具店里缠着爸爸给他买飞机模型,说实话,琦琦爸爸觉得飞机模型太贵了。他对琦琦说:“你已经有好多飞机模型了,不如买其他的玩具吧!我们把这个飞机模型留给别的没有飞机模型的孩子,好吗?如果你一定要买飞机模型,那么到过年之前,爸爸就不再给你买别的玩具了。” 琦琦想了想,最后同意改买其他玩具。
玩具的价格越来越昂贵,你不可能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但你可以学会变通。给孩子买玩具时,你可以确定一个心理价位,在这个价位上,让孩子自己选择。如果孩子确实喜欢某一样非常昂贵的东西,你也可以像琦琦爸爸那样,让他自己做选择。
理财教育笔记:
1. 很多孩子认为,最新、最好的玩具能让他们更开心,并在伙伴中更有威信。其实,许多“物质小孩”只是为了自己能在同伴中被接受,被喜欢,能成为小团体中的一员。
2. 你应该让孩子知道,他所拥有的东西并不能决定他的能力和在同伴中的地位,学会和伙伴友好相处才能有效改善他的人际关系。你给孩子买多少东西都无法满足他的“物质欲望”,改变他的“贪婪”习惯,才是最有效的办法。
告诉孩子3元钱的价值
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关颖指出,孩子小的时候,没有钱与物关系的概念,可以通过带孩子上街购物等机会,做一些物品价格的比较。关颖给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一天,妈妈带孩子上街,孩子要买3块钱一个的冰淇淋,妈妈就告诉他3块钱可以买一斤黄瓜(6毛),一斤西红柿(1元)、半斤豌豆(8毛)、一斤圆白菜(6毛),这些菜我们一家三口两顿也吃不完。从这样的比较中,孩子恍然大悟,原来3块钱可以买这么多菜。当孩子了解了3块钱在生活中意味着什么,便主动对妈妈说,我还是别买冰淇淋了吧。妈妈知道孩子这时候是又渴又热,便对他说,买根便宜的冰棍吧。孩子非常高兴地接受了,结果仅花了3毛钱。孩子的妈妈没有简单地拒绝孩子,而是利用上街的情境.用很简单的方式说服了孩子,让孩子懂得了这3元钱的价值。
关颖说,孩子稍大一点的时候,会有更多的购物需求。这时孩子会进一步发现,如果买更贵的东西,父母一次给的钱不够用了。家长可以适当增加零用钱的数额,但大可不必完全满足孩子的要求,可以指导他把几周的钱加在一起使用,孩子便可以在自己支配零花钱的实践中懂得积少成多的道理。
理财教育笔记:
1、平时多带孩子到菜市场及超市等地,让孩子了解生活开销的基本情况。
2、可以适当增加零用钱的数额,但大可不必完全满足孩子的要求。
零食节制计划
丁丁是个小胖墩,从小就喜欢吃零食,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还是整天的零食不离口。
最近几个月,丁丁总说肚子不舒服,妈妈也没在意。有一天丁丁放学回家,突然肚子疼,疼得出了头大汗。妈妈赶紧带他到医院,丁丁告诉医生,放学后他吃了一个冰淇淋、一个汉堡包、喝了一瓶可乐,一袋薯条还没吃完在书包里。经胃镜和X射线检查,医生说他得了十二指肠溃疡。妈妈简直不敢相信:"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得这个病?"医生说,这几年医院收治了不少患肠胃病的孩子,他们大多有吃零食、偏食、挑食和饮食不规则的习惯,一日三餐不能定时定量,却以奶油蛋糕、冷饮等代替正常饮食,久而久之则易形成胃病。
丁丁的妈妈爸爸听了医生的一番话如梦方醒,看来丁丁乱吃零食的毛病非改不可了。他们和丁丁共同制定了节制零食的计划,从减少零花钱入手,限制丁丁买零食,除了必要的买日常用品的零用钱由丁丁自己支配外,把以前每个月至少要花掉的200元钱,以丁丁的名义存到银行,每个月存一次。一年下来,丁丁有了2400元的存款!丁丁自己也没想到,每年吃零食竟然花掉家里这么多钱。
丁丁的父母做了明智的选择,取得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培养方法
限制零花钱数量,控制购买零食支出。
保证一日三餐吃饱、吃好,以免孩子产生饥饿感,以零食充饥。
对于习惯于吃零食的孩子,逐渐引导他把买零食的钱存起来,用在他最想做的事情或最想买的东西上,比如坐飞机旅游、买一个好的足球等等。
理财教育笔记:
1. 父母帮助孩子改掉乱买零食的习惯,要有决心、恒心、耐心。
2. 一定要限制孩子的零用钱数量。
§§§第二节 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消费的知识
买中学习
让我们来看下面有趣的对话:
“小力,在哪儿买鱼?”
“超级市场。”
“那么肉呢?”
“超级市场。”
“哪儿卖表?”
“百货商场。”
“西服在哪儿买呢?”
“百货商场。”
“什么东西都在超级市场、百货商场买吗?”
“是嘛,那里什么都有。”
“还有别的商店吗?”
“有哇。”
“有什么商店?”
“……”(答不上来)
在小力看来,平时母亲买东西的地方,不是超级市场就是百货商场。她跟母亲一起去的时候,大部分要买的东西都可以在这些地方买到。所以小力内心里认定买东西就要去这几个地方。
可是,当她和小朋友玩买卖东西的游戏时,却模仿卖鱼的、卖点心、卖棉被的、卖菜的,可见她们还是知道有这些商店的存在。
但是,这仅仅是观念上的知识,一到实际购物行动中,就只知道有超级市场和百货商场了。
这是由于她们的生活经验太少,也就是说,父母打发孩子买东西的范围太窄。没有实践的体验,就不可能了解社会。
妈妈的高招:
幼儿的知识和信息都是从别人那里听到和学到的。它们使幼儿更方便地了解更多的事情。但是,如果幼儿没有得到知识和信息源的“原始体验”,就无法掌握知识和信息,从而知识和信息对他们也就没有用处。
家长不仅要通过画册和电视节目让孩子知道各种商店的情形,还要打发他们去买东西,使其有实践经验。这是很重要的教育。
小力就是没有这样的“体验学习”。超级市场和百货商场的确卖东西,可是孩子就很难理解其他商店的存在。
理财教育笔记:
1. 应该让孩子熟悉自己所居住的地区都有些什么社会活动,并给他们提供多方面体验学习的机会。
2. 打发孩子去买东西,使其有实践经验。
学会付款
孩子从6岁就开始拿零花钱了。我给零花钱的标准是,几岁,每周就给几元,所以现在他7岁了,每周可以拿到7元。从他一开始拿零花钱起,我就和他约法三章,零用钱的1/3必须是放进小钱罐里的。我给他买了一个邮筒型的钱罐,每次放零钱进去的时候,他都会说,我又寄出2元了。
孩子必须的东西,由我来付款,例如衣服、鞋子、食品、上学用品等。对于他自己想要的东西呢,例如玩具、糖果、时髦小玩意那些,对不起,你得自己付款。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话,他才会去衡量到底他买回来的那件东西是否真的有用、有价值,而不会冲动地买回来,而浪费钱。
有一次他看见一件他很喜欢的玩具,他询问我是否可以给他买。我说,当然可以,你自己有钱。结果,他并没有买,因为他算了算,花70元去买那个玩具回来,意义不大。他知道自己的零花钱得来不易,所以呵护有加!
只要父母放手,五六岁的孩子已能独自进行一些小额消费,如买点零食等。让孩子体验独立消费有个原则,不能让孩子大手大脚花钱。如一位母亲听说有亲戚生病,取出钱请人转送。女儿看到,从压岁钱中取出百多元钱,也要表达自己的心意。孩子乐于助人应予肯定,但这样“一掷百金”的做法令人担心。有的父母带孩子去儿童乐园,预先说好只能花多少钱,要是超出数额,就要花孩子的压岁钱。有时孩子意犹未尽,也就干干脆脆自己“掏腰包”了。这也是不可取的。孩子自己有钱,花钱也要学会节省。如坐公交汽车,父母身边没有零钱,让孩子付,孩子也很乐意,但他却主动要求坐没空调的车,好省点钱。
理财教育笔记:
1. 对孩子来说,让他自己体验节约花钱,比一千遍一万遍地说大道理,要有效得多。
2. 在孩子看中想要的东西时,尽量让他用自己的钱付款。
3. 给孩子适量补贴,帮他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强化计算力
现在有一些小学生语文课学得比较好,而数学课往往差一 些,很多家长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帮助孩子,如何帮助孩子提高计算的能力。
1.让孩子去买东西是学习数学的捷径。
◆经常问一问孩子“大概有多少?”
尽量不要在家里重复学校的学习方法。反复用一种方法练 习,容易使孩子产生“又来这一套”的想法。不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家长可以常问问孩子“×××一共有多少?”使孩子养成 习惯,看到任何事物都可自觉地将其归纳为“多”和“少”的 概念。
教孩子学计算的时候,不要使孩子感觉过于突然。如果能 使孩子养成看见任何物体都会自觉进行“一共有几个”的计算 习惯,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