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女孩来说,由于种种原因,她们的情绪常常会发泄不出来。情绪不能正常发泄时,人便会感觉到很大的压力。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有儿童心理学家说:“在孩提时代,女孩比男孩更容易抑郁。”大多数的家长也许会怀疑这个观点,他们甚至会反驳这个观点,我的女孩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但是,你是否注意到女孩的异常行为了呢?
理解小女孩的情绪波动
高兴、喜悦、悲伤、愤怒、恐惧等都是我们的情绪,好的情绪是我们喜欢的,不好的情绪是令人讨厌的,尤其是愤怒。每一次我们忍不住和自己的配偶或孩子发了火,斥责、咒骂、摔东西甚至打人,事后就后悔,发誓下次一定不发火,一定痛改前非。可是下次一旦发生不愉快的事,激起了我们的愤怒,历史事件就会再次重演。
我们大人经常出现这些情绪的反应,而我们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情绪反应。
乐乐是个人见人爱的可爱女孩,2岁前一直由妈妈照顾。妈妈开始上班后,和乐乐在一起的时间少了很多。常常是乐乐早上还没睡醒,妈妈已经出门了,晚上乐乐上床睡觉了,妈妈才回家。
乐乐3岁时开始上幼儿园,平时在家活泼好动的她到了幼儿园却很少说话,甚至逐渐发展到不想去幼儿园。“我平时很少骂她,但是当她做错事偶尔批评她时,她竟哭闹得满地打滚,有几次还差点晕过去。”乐乐妈妈说,孩子的反常举动让她十分担心。
很显然,乐乐是在闹情绪,原因就是她需要妈妈多关注她,多陪陪她。
儿童时期,情绪状态是判断孩子是否正常成长的一个衡量尺度,甚至孩子身体的状态,也可以通过观察情绪的“好坏”来判断。愉悦而平静的恒定状态,是保证儿童情绪成长和其他各部分成长的前提。情绪始终沮丧的孩子,他的各部分都有可能停留在原始的状态,这也意味着他的生活、他的成长可能就是不幸的。成年后他会成为情绪的俘虏,被情绪掌控,这就容易发展为成人的道德问题。
当孩子不愉悦时说:“打死你。”你不会诧异。当成人愤怒时要“打死你”,就在接近违法的边缘。情绪的原始状态会使一个成人无常和冲破关系和社会的底线。当然它还要复杂很多。
国际上有些教育工作者专门调查孩子的情绪状态,统计孩子一天会笑多少次。拥有愉快情绪的孩子,他的成长和发展也总是让人愉快和放心的。
如果我们完全不知道我们内在的世界有如此丰富的情绪,我们可能根本就无法认识到它的价值。内在世界的情绪能推动和调解我们创造一个和谐而完整的人,为我们带来内心的宁静和幸福,带来意识的激情,带来良知和真正的道德,带来对其他生命的了解和爱。
我们可以了解一只青蛙的身体结构,但不可能知道它的身体感觉。青蛙能听到什么样的声音?看到什么样的光?看到什么样的世界?受伤是什么感觉?我们无从知道。但我们可以借助情绪感觉到青蛙舒适时的欢快,还有面对恐惧时的逃生愿望,以及死时的挣扎。
同理,当我们的孩子情绪有波动时,我们可以根据她的表现判断出她想表达什么。
让我们看一个西方教育界广为流传的故事: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家,他非常重视对孩子性情的研究。他认为,某一时刻孩子的表情很有趣,可以反映孩子当时的心理状态,很可能有违孩子的常态。有一个故事很有趣。
有一天苏格拉底在街上闲逛,遇到一个男孩子向母亲哭着要买一个玩具,孩子哭得很厉害,母亲却很固执,仿佛孩子越哭她越不给孩子买。有很多人围着这对母子,都劝母亲给孩子把玩具买了吧。
苏格拉底也被孩子越来越大的哭声吸引了过来。他边摸孩子的头边对母亲说:“你们为什么要僵在这里呢?”
母亲说:“这个孩子平时并不是这样,很听话,从来不哭,今天不知道是怎么了?而且我们要赶着去学校开家长会!急死我了,他死活不肯走!”
苏格拉底对母亲说:“如果你的孩子平时不会有如此激烈的反应,那么这次玩具就不要给他买。因为某一件事情改变孩子以往的正面性格会让家长后悔。关键一点,通过我对你孩子脸部的观察,发现他的眼珠在左右晃,而大哭和眼泪却让你忽视了这一点。”
他对孩子笑着说:“孩子,其实你不想让妈妈去学校开家长会对吗,是由于成绩不好吗?”
孩子突然停止了哭,惊讶地看着苏格拉底,不好意思地承认了。
母亲和路人恍然大悟,原来孩子的目的不在于玩具,而是为了拖延时间不让妈妈开家长会。
苏格拉底对那位母亲说:“母亲一定要善于全面观察孩子的脸,因为脸可以真实地反映孩子的情绪。”
这个故事告诉父母:在教育家看来,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挂着一张反映孩子即时精神状况以及心理动态的镜子,因而通过脸来判断孩子的心理是可行的。
一般来说,孩子脸上泛红晕,是羞涩或激动的表示;脸色发青发白是生气、愤怒或受了惊吓而异常紧张的表示。脸上的眉毛、眼睛、鼻子和嘴,更能表示极为丰富细致而又微妙多变的神情。皱眉一般表示不同意、烦恼,甚至是盛怒;扬眉一般表示兴奋、惊奇等多种感情;眉毛闪动一般表示欢迎或加强语气;耸眉的动作比闪动慢,眉毛扬起后短暂停留再降下,表示惊讶或悲伤。
判断出孩子为什么产生情绪,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知道一些应对的方法。
一位妈妈曾这样说过:
当女儿哭泣或心情不好时,我不想听她诉说,而是直接告诉她我的想法,直接给她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女儿却告诉我:“我在这件事情中解脱出来需要一段时间。”如果我不理会她说的这些,继续给她讲一些我认为很有效的方法,女儿就会不理我,或者冲我发脾气。
现在我已经学会了尽量让她倾诉自己的感觉和想法,并且我还学会了对此不做任何评价。当她基本平静下来之后,我再告诉她我的想法。这样,我就努力从一个说教者转变为了一个倾听者。
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时常会扮演救苦救难的大英雄的角色,似乎不显显自己的身手,父母的自豪感就会受到损害。然而,每当父母扮演“救世英雄”时,女儿的情绪却会更糟糕,有时甚至还会引起亲子间关系的冲突。
一天放学后,10岁的梅子哭着跑回了家:“妈妈,体育老师说我身体协调性不好,他不允许我进入学校体操队。”
“她怎么可以这样呢,我马上打电话问问他是怎么回事。”说着,妈妈开始找电话本。
但让妈妈很惊讶的是,梅子对妈妈的“打抱不平”并不领情,她哭着对妈妈说:“既然你决定这样做,那就随你的便吧!”说完跑进自己的房间里,“砰”的一声把房门关上。
妈妈被女儿这种激烈的情绪着实吓了一跳,最终也没有给女儿的体育老师打电话。
后来,梅子向妈妈如实地道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不想知道解决办法。妈妈,我只是想发泄一下。”
在与梅子多次的沟通中,妈妈也意识到女儿并不喜欢自己“救世英雄”的角色。于是,每当女儿再向她倾诉某件事情时,妈妈总是这样问:“你是想听听我的建议和想法,还是只想向我倾诉一下呢?”当这种方法采用之后,妈妈很少再与梅子发生冲突。
当女儿渐渐长大,摔门事件对于父母来说可能是很平常的事情。也许父母对此伤心、难过,甚至生气过,但在不了解女儿情绪的情况下,父母作出的任何帮助女儿的措施都是无力的。但当父母了解了女孩的情绪之后,也许并不需要语言,仅仅是父母一个认可的眼神、一个关爱的动作,就能使女儿从不良的情绪中摆脱出来。
比如,孩子说:“老师真讨厌,当全班同学的面说我!”那么家长可以这样:“那你一定很生气吧!”孩子说:“我同桌老是打扰我,气死我了。”父母说:“这的确让人不高兴。”只是接纳孩子的情绪,而不是阻止、评判或马上提建议,孩子只需要父母的理解而不是求助。有的父母会以更大的脾气来控制发脾气的孩子,比如前面讲的例子,以暴制暴只会让事情更糟糕。
有的孩子因为父母压制比较多,生气了就一声不吭,暗自垂泪,反应强烈的会打自己,这对孩子来说都是不正确的表达情绪的方式。父母一定要鼓励孩子将自己的情绪说出来,比如:“妈妈你这样指责我,我很不高兴,我不喜欢经常被批评。”“爸爸你这样命令我,我很不开心,我希望你尊重我。”
对于正在不断成长的女儿来说,她不仅有很多情绪需要向父母倾诉,更多的时候,她还需要父母认同、肯定并接纳她的情绪。因此,聪明的父母需要做的就是:
首先,要肯定女儿的情感。对于敏感的女孩来说,如果父母肯定她的情感,她就会感觉到自己被重视,即使正在受坏脾气的干扰,父母对她情感的认同和肯定也能很快使她从这种坏情绪中摆脱出来。
但如果女孩的感觉没有得到父母的肯定,她就会有种不被重视的感觉,也正是这种感觉在促使着她继续伤心、哭闹,甚至是摔门、大发脾气。并且情感一直得不到父母肯定的小女孩最终会有一颗悲观的心。
其实,当女孩向你表达自己的情感时,尤其是负面情感,如悲伤、愤怒,父母与其给孩子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如接受她的情绪,并对让她产生负面情绪的遭遇表示同情。
下面我们用对比的方式说明这一问题。
女儿一边哭一边说:“妈妈,我的小白兔死了。”
妈妈:“好了,妈妈以后再给你买一只。”
女儿:“我不要,我只要这只小白兔。我们是好朋友。”
妈妈:“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任性,不就是一只小白兔嘛,我不是说再给你买一只了吗?”
女儿:“好了,别说了,烦死了!”
妈妈:“你发什么脾气呀……”
对于敏感的小女孩来说,如果她的情绪得不到认同,一切家长看似合理的道理、建议等,她都会听不进去。而且,有时正是因为父母不认同她的感觉和情绪,而使她的情绪越来越坏。那些摔门事件几乎都是因此而造成的。
但当孩子的情感和情绪得到认同之后,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女儿一边哭一边说:“妈妈,我的小白兔死了。”
妈妈:“难怪你这样伤心!”
女儿:“我们是好朋友!”
妈妈:“失去了好朋友是很难过的一件事情,妈妈理解你的感受。”
女儿:“我每天都喂它吃东西,还给它水喝。”
妈妈:“是呀,你很用心地照顾你的朋友,真的很可惜,或许你可以问问兽医这是怎么回事!”
女儿好像恍然大悟,不再哭了,而是认真地对妈妈说:“我一定要去问问。妈妈,你能再给我买一只小白兔吗?”
当父母同情孩子的遭遇时,孩子过分激动的情绪就会因为父母与自己产生共鸣,而渐渐缓和下来。当情绪缓和后,孩子会很容易采纳父母的建议。
其实,父母认同孩子的情绪就是向孩子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你的感受是正当的。这能使孩子激动的情绪很快平息下来,也会使孩子听进所有安慰的话。
其次,要接受女儿的情绪。
学校组织看电影,琪琪从电影院回来,显得非常生气。她看到桌子上的晚饭,禁不住大声抱怨:“妈妈,你又做胡萝卜馅饼!你知道我不喜欢胡萝卜!”
“你好像很不开心。”妈妈说。
“我很生气,我坐得很靠后,什么都看不到!”
“怪不得你不高兴,坐得那么靠后就没什么意思了。”
“而且在我前面是一个高个子男生,他几乎挡住了我的全部视线,而且他的头还不停地晃来晃去!”
“那更是雪上加霜了。一直坐在后面,还有一个坐不住的高个子男生。太糟糕了!”
“确实够糟。”琪琪慢慢平静了下来,“妈妈,你今天做的胡萝卜馅饼好像比以前好吃。”
这位妈妈的做法简直太棒了,我们可以为这位妈妈的沟通方式打100分!
当女孩情绪激动的时候,父母最需要做的是接纳她的情绪,并对她的情绪表示同情,而不是火上浇油。如果妈妈这样说,“我辛辛苦苦做了晚饭,你却不知道感激!”这势必会引起母女俩的争执。或许争执到最后,两个人都筋疲力尽,妈妈觉得女孩不懂事,女儿觉得妈妈不体贴。“这一天真是糟透了!”琪琪可能会为这乱七八糟的一切而沮丧之极。
还有一种可能是,妈妈觉察到琪琪生气的原因,却给予了指责:“琪琪,我知道你没有看好电影,但你不应该责怪我做的胡萝卜馅饼!”妈妈说得没错,琪琪没有很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但是这种直接的指责通常会引起女儿的排斥,“喔,你说的没错,可是我觉得很不舒服!”女儿在心里这样说,“我觉得你并不体谅我!”
然而,当妈妈体谅并接纳女儿的情绪后,女儿气愤的心情就会消减了一大半,并且她还会意识到自己刚才的冲动。所以,女儿用“妈妈,你今天做的胡萝卜馅饼好像比以前好吃”这句话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歉意。
帮助女孩梳理自己的情绪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或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或内心体验。打个比方来说,小英听到同学正在说她的坏话,就会产生气愤的情绪;林林正在夸她的小伙伴芳芳,芳芳则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再比如说,小璐正在观看一部电影,电影中悲伤的镜头让她产生难过的情绪;何娜登上领奖台时微笑着向大家挥手,则显示了她快乐的情绪。
人们的不良情绪主要包括两大类,即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持久性的消极情绪。这两种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是十分有害的。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事例:
事例1:在《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情景想必大家都十分难忘。范进多年考不中举人,直到他50多岁时,才终于听到自己“金榜题名”的消息,不禁“喜极而疯”。
事例2:在《三国演义》中,周瑜虽然才华出众、机智过人,但是,他气量狭小,终被诸葛亮巧设计谋,断送了风华正茂的生命。
事例3:有一个粗心的医生,把两个病人的诊断报告弄错了。结果,原来那个没有癌症倾向的病人由于医生的错误诊断报告而极度伤心、痛苦,情绪极不稳定。过了一段时间,这位病人再到医院检查,果真发现有了癌症倾向。而原来那位有着癌症倾向的病人,却因为拿到了没有癌症倾向的诊断证明而情绪变得高涨,心情变得愉说,病情渐渐好转。
可见,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持久性的消极情绪都会给人们带来危害。
凡是能够符合或满足我们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我们的积极态度,产生肯定性质的情绪,如满意、愉快、喜爱、振奋等;反之,就会引起我们的消极态度,产生否定性质的情绪,如悲哀、恐惧、愤怒、厌恶、焦虑、忧郁等。
孩子的不良情绪包括持续性的恐惧、沮丧、愤怒、焦虑、悲伤、犹豫、嫉妒;情绪淡漠;对环境变化缺乏情绪反应;情绪低落;情绪不稳;情绪倒错,也叫情绪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