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是中华民族的称号,作为一名中国人,常常以“华夏子孙”为荣。虽然我们经常这样自豪地称呼自己,但对于“华夏”的由来却很难给出一个定论。作为一个未解之谜,自古以来,有很多种说法。但普遍认为,以下三种说法最有依据:
1.华夏是民族的名称
“华”指的是居住在华山、以玫瑰花(音同“华”)为图腾的“华族”,“夏”指的是居住在夏水(即汉水)旁边的“夏族”。随着人们的交往日益加深,最后两个民族合二为一,统称华夏民族。
2.以文化标准来定名华夏
远古时代,人们将文化高的周礼地区称为“夏”,文化高的民族称为“华”。“华”与“夏”合起来,称为“中国”。相反,生活在华夏族四周的人,由于文化相对落后,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随着华夏不断融合壮大,其他民族逐渐纳入华夏文化的领域。渐渐地,华夏就成为中华民族的称号。
3.华夏是“诸侯国”之一
远古时期,中华民族可分为华夏、东夷、南蛮三大“诸侯国”。华夏代表人物有黄帝、炎帝,东夷代表人物有太昊、少昊和蚩尤,南蛮代表人物有伏羲、女娲。
5000年前,以黄帝为首的部落,最早住在我国西北方的姬水附近。后来,搬到涿鹿一带(今河北省涿鹿、怀来)定居下来。他们在这里发展畜牧业,种庄稼,繁衍后代。黄帝重视与奖励耕织,这个部落安居乐业,渐渐兴盛起来。炎帝族此时住在我国西北姜水附近。这个部落的发展远不如黄帝族。就在这时,有一个九黎族的首领名叫蚩尤,十分勇猛强悍。传说蚩尤有81个兄弟,个个凶猛无比,全是猛兽的身体,铜头铁额,吃沙吞石,打仗英勇无比。蚩尤常常带领他的部落、他的弟兄们侵占掠夺其他部落。
后来,蚩尤侵占炎帝的地盘。炎帝带兵奋力抵抗,但被蚩尤弟兄杀得一败涂地。炎帝无法,只好求助于黄帝。黄帝早有耳闻,一心想除去这个祸根。听炎帝一说,立即联合各部落,准备人马,欲与其决一死战。这次大决战,主战场就在涿鹿的田野上。据说,黄帝平时驯养了熊、罴、貔、貅、貙、虎。打仗时,便放出这些野兽助战。蚩尤的兵士也十分凶猛,双方一交战,便杀得天昏地暗。虽然蚩尤的兵士凶猛异常,但遇到训练有素的黄帝的部队和这一群凶兽,也抵挡不住,纷纷夺路而逃。黄帝指挥部队乘胜追击,奋勇拼杀,终于大败蚩尤。黄帝与蚩尤之战,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此后,许多部落都纷纷归顺黄帝,黄帝受到诸部落的拥护。但炎帝不服气,带兵与黄帝交战,双方在阪泉(今河北涿鹿县东南)一带打了一仗,炎帝失败。从此,黄帝成了中原地区最受拥戴的部落首领。炎帝族和黄帝族是近亲,后来又融合在一起,成为黄河流域最强大的部落,构成以后华夏民族的主干。
在长期斗争中,炎黄部落兼并南蛮部落,又统一其他各部,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祭奠的祖先。在“三大诸侯国”中,华夏一枝独秀,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
三种说法中哪种最可靠,还有赖于考古的进一步发现。但不管怎样,“华夏子孙”将永远是令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自豪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