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就是指人们的所生年份对应的十二生相,它由十二种动物同十二地支相互搭配,包括: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哪年出生的人,哪种动物即是他的属相。我国关于生肖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东汉王充的《论衡》中。《论衡·物势》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
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对动物的认知程度,选择了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六种动物进行驯化。经过长时间的演变,逐渐把它们变成家畜,统称为“六畜”。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六畜兴旺”代表着五谷丰登,因此“六畜”被选入十二生肖也就顺理成章了。除了被驯化的“六畜”,还有一些野生动物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野生动物里既有人们喜爱的兔、猴,也有人们所厌恶的虎、蛇、鼠。在中国古代,龙、凤凰、麒麟、乌龟被称为“四灵”,而龙则被古人视为最吉祥的动物,象征着富贵吉祥,因此十二生肖中自然也不能缺少龙。
作为一种纪年方法,十二生肖如何创立,何时开始?为什么用十二生肖与地支配合呢?种种问题令历史学家感到费解。纵观古籍文献与考古发现,就生肖起源问题历史学家持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华夏民族在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影响下,以部分动物名称配合抽象的十二地支,创造出了十二属相。某些动物还可能来源于古代天文学中对黄道(古人认为太阳围绕地球运行一周年所行进的轨道)附近天空的划分,在分成的十二等份(即十二辰)中,就有巨蛇、蝎虎、飞马等星座名称。
第二种说法:汉代以前我国中原地区的华夏族仅有十二地支纪年法,而北部、西部从事游牧的少数民族则长期使用动物纪年。到了匈奴单于呼韩邪(即昭君出塞时的匈奴首领)归汉后,民族文化融合,产生了十二属相。
第三种说法:中国的十二属相是从印度传来的。在现行属相中,只有第三个和第十个两者有所不同:第三个属相,印度是狮,中国是虎;第十个属相,印度是金翅鸟,中国是鸡。其余的都相同,而且排序也一样。
究竟哪种说法正确,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虽然我们一直使用这种纪年方法,但是十二生肖之谜还未被破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