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一生的健康计划书
18583900000025

第25章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并重(4)

3.消除压力产生的根源。如果你意识到,与同事的冲突和工作中的难题令你沮丧万分,不妨努力与大家搞好关系,精诚合作。

4.每天我们都会碰上无所事事的时候:排队、坐车或是等人。一旦面临心理压力,上述情况都会加重紧张情绪。此时一定要从烦恼中抽身而出,想点别的事情。

5.审视自己的居住环境,在装修时尽量避免用红色和黄色。红色易使人兴奋,刺激延续紧张状态的激素分泌。孩子则喜欢在黄色基调的房间里吵闹。颜色柔和的卧具(如淡蓝色)最易稳定情绪。

6.同好友讨论自己遇到的难题。不要吝惜与知心朋友促膝长谈的时间。倾诉苦恼后,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7.学会倾听。任何时候都不能自认为已经完全领会了对方的意图。唯有仔细倾听才不会产生疑问,从而远离诸多的不快与冲突。

8.如果心情烦恼是因为时间不够造成,不妨放下手头的事情,合理安排一下工作计划。哪怕是每天清晨早起15分钟也行。

9.试着为你的生活添加一些笑声与幽默。全家人一起欣赏令人捧腹的喜剧电影是个不错的主意。

10.音乐是非常有效的心理疗法。多听音乐有助于培养开朗的性格。

11.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战胜心理压力的基础。

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逆境和厄运的时候,运用一下反向心理调节,从不幸中挖掘有幸,使情绪由“山穷水尽”转向“柳暗花明”摆脱烦恼。现代社会,压力无所不在,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心理压力问题,并及时地、适当地通过情绪调节来缓解心理压力,为它找个出口,它就不会给精神带来太大的伤害。

健康小贴士

如若不想只追求一时的随遇而安,感觉到来自于生活的重压,那么,就要听一听康德说过的话了,他说有三样东西可以缓解生命的辛劳,希望、睡眠和笑。其实,充满希望地去笑也是一种能力。在战胜外界之前,首先要战胜自我。萧伯纳有句名言,“让你疲惫的不是连绵不断的群山,而是你鞋子里的一粒沙子。”那么,让我们战胜这粒沙子所带来的恐惧和不安吧。各人养生保健启示录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拥有自己的养生经。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性情、保健”两点上下工夫。养生首先要养德,“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当然,开阔的心胸和乐观的心态必不可少。此外,饮食保健、坚持锻炼、经常用脑也是长寿的条件之一。

下面选取了几位名人的养生经验,以飨读者。

一、郑板桥的“糊涂”哲理

郑板桥一生当中,为人处事,不为名利,不计得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他曾经写过两条著名的字幅,即“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这两条字幅蕴涵了深刻的哲理,不计得失,求于心安是其核心思想,也是他一生中为人处事的准则。

二、孔子心胸开阔,讲究饮食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不得志,经历了许多政冶纷扰、生活纷扰,可是他仍活了73岁。人生七十古来稀,应该说,孔子是长寿的,这与他晚年有一套养生术有关。

心胸开阔以养性

孔子曾以“三十而立……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概括他一生几个阶段的特点。他的话就是很深刻的养生经。人到了老年,自己的行为能把握得住,也能放得开,进入一个人能“解脱一切”的状态,这时,不为世事所困扰,对一切顺境、逆境都看得很开,变得眼界高超,虚怀着谷。

饮食讲究以养生

孔子有句名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指粮食,“脍”指切碎了的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多吃经过精加工的粮食,吃的肉切得越细越好。这是大有道理的。老年人的牙齿不好,肠胃的消化功能也大大减弱,食物太粗,肉不切细,不煮烂,便咬不动,会引起消化不良症。孔子晚年坚持了这一饮食原则,保证了营养的摄入,是他长寿的重要保证。“美食精细以颐年”,对老年人来说,这不是一种奢求,而是养生的需要。

三、邓小平乐观、坚持锻炼、饮食清淡

邓小平享年93岁,这在全世界著名伟人中并不多见,小平的长寿得益于他科学的养生之道,主要有以下几点:

1.长期保持乐观。邓小平一生中除政治上“三落三起”外,个人生活与家庭成员也屡遭不幸,但他在逆境中从不怨天尤人,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

2.坚持锻炼。他除了喜欢散步、打桥牌、登山外,还酷爱在大海里游泳。

3.邓小平早餐爱吃鸡蛋,馒头,稀饭,泡菜;午饭,晚餐常是两素一汤;他爱喝茶并少量饮酒。

四、苏东坡养生重脾胃

苏轼号东坡居士,他一生曾饱受仕途坎坷,却依然尽享65岁这个在当时罕有的高龄,主要是与他生性乐观和他对中医药学的研究有关。从苏轼关于食疗、药治、养生、养性的诗文中,可以发现苏轼认为养生应在“固脾节饮水,游乐多行走;盘腿擦涌泉,闲坐观菖蒲;地黄芪门煎,酌饮蛤蜊酒;常饮茯苓面,常餐杞菊肴。”等方面多加注意。苏轼经常向长寿老人学习,他接受了民间“脾胃全固,百疾不生”的思想。他认为,饮水过多会冲淡胃液,少饮则胃强,气盛而液行。

五、纪晓岚独特的长寿之道

纪晓岚是清朝乾嘉年间的大才子,他以83岁高龄寿终正寝(以公元计则为81岁),可谓福禄寿考,备极荣崇。

纪晓岚能活到80多岁的高龄,生活方式却与现代人提倡的卫生与健康的要求,大相径庭。这让人叹为观止的是,纪晓岚的曰常饮食是,每餐只食精肉,配以浓茶,不吃蔬菜和米面。现代人则提倡多食蔬菜,少吃肉。在卫生习惯上,现代人推崇戒烟,而纪晓岚却是一个大烟鬼。

这样的生活方式的人,居然活到80多岁的高龄,而且是无疾而终。纪晓岚能享此高寿,一方面与其先天身体素质有关,另一方面与其通脱、诙谐的性格也大有关系。纪晓岚言谈诙谐幽默,常一鸣惊人,每戏弄人于捧腹之后,仍不得不为其机智和才华口服心折。

六、孙中山饮食注重“四物汤”

孙中山的“四物汤”是集四种素食之精制而成,即用黄花菜、木耳、豆腐、豆芽这四种食物。

孙中山先生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又是一位著名的医学家。孙中山先生的“四物汤”,就是他对饮食营养研究的成果。

此“四物汤”中的黄花菜又名金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纤维素和铁。它具有利水、凉血等功效,可以主治水肿、砂淋、衄血、便血等症,又能健胃、补脾、通便。

木耳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中品,它具有养血、活血、收敛等作用,木耳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钙、磷、铁等物质。豆腐与豆芽具有价廉物美、营养丰富的特点。它们不仅完全保留了黄豆中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而且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豆类和木耳中的铁也是人体造血所需的主要原料。

黄花菜、木耳、豆腐、豆芽四物,具有素食的最大优点,不仅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和多种维生素,而且来自这些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非饱和脂肪酸和粗纤维含量也比较高,而胆固醇的含量却比动物食品低,植物脂肪还有降低胆固醇作用。这对于防止现代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和肠癌有一定作用。素食对健康长寿的意义是众所周知的,而孙中山先生之“四物汤”又称得上是素食中的佳品。

前三位名人的养生之道,重在性情上的修为,这种修为对延年益寿至关重要。郑板桥的“糊涂人生”,孔子的眼界高超,虚怀若谷,邓小平的豁达乐观,不怨天尤人,都在说无论是在顺境或逆境中都要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快乐并不是拥有更多,而是懂得享受你已经拥有的,正所谓“心胸开阔以养性也。”

健康小贴士

清代名人翟公栾自撰的一副养生对联:“静亦静动亦动,五脏克消失欲火;荣也忍辱也忍,平生不履于危机。”此联阐述了动静相宜、荣辱不惊的养生之道,对易动怒、常忧郁的人无疑是一服妙药良方。一代文星和寿星的清代大诗人袁牧一生十分注重良好的心态,他养心于修性,以旅游来调节心境效果很好。他写下了“老行千里全凭胆,吟响千峰屡调头”的诗句,看来老诗人只要旅游心态是非常之好!陈立夫老翁活到一百岁,他也道出了老健养生之道在于“养生在动,重在养心”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