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一生的健康计划书
18583900000012

第12章 日常饮食与健康(8)

用餐无规律:人体的胃液分泌受生物钟调节而保持规律分泌。当你感觉饥饿时,就是胃在向你发出信号——“该进餐了”。如果此时无视这一信号,胃中产生的大量的胃酸无食物可消化,就会反过来“消化”自己的黏膜,引起胃痛。

吃饭太快:吃饭时狼吞虎咽,食物没有经过认真咀嚼就匆忙地被送到胃部,会延长胃的消化时间,加重胃负担。

午餐后立即午睡:在单位吃过午饭立刻趴在桌子上休息,醒来后常常会感觉上腹有种说不出的胀痛感。这是由于刚刚进食后,食物尚未从胃排空就趴在桌上午睡,使胃部受到被动扭曲压迫,从而极大地干扰了胃排空过程,导致了消化不良。伏案午睡时由于胸腔同时受到压迫,还会加重心脏负担。因此午餐过后千万不要倒头就睡,应先做些轻微活动,如在办公室附近散步,刺激身体血液循环,帮助胃部自然排空,才能让你的胃更健康。

健康小贴士

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七分养应该在三分治的基础上进行,经全面检查确诊后进行系统治疗,并配合精神方面进行调养,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胃就像一部每天不停工作的机器,食物在消化的过程中会对黏膜造成机械性的损伤,保持有节制的饮食是治疗胃病的关键。另外,高度精神紧张也是胃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如司机、建筑工人、办公室工作人员等的胃病发生率都很高,所以这些人更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精神的愉悦。

人到中年应补钙

人到中年,如若感到容易疲劳、周身不适、体乏心累与腰酸背痛等,这就要警惕了,身体已经发出了缺乏钙的信号。

说起支撑人体血肉之躯的骨骼,就是由坚硬的钙盐等所构筑。中年人缺钙,可产生骨质生成不足,逐步产生骨骼密度降低,形成有潜伏期性的骨质疏松。人到中年后个头变矮,就与脊柱脱钙变短有关。“人老骨头脆”,到了老年,则一些骨质增生病、骨质疏松症及牙齿脱落、手足搐搦症等,就会接踵而至。

一、补钙的最佳时期

人体从35岁左右开始每天就会丢失30~50毫克的钙质,到了50岁骨总量竟减轻到0~7公斤左右。有医学专家认为,女性的骨质从35岁起就开始退化,绝经后其退化速度更快。但许多人都未意识到这一点,等到出现骨质疏松症状,再想挽救为时已晚。最近的医学研究或果表明,女士最好从35岁补钙。中年妇女在绝经前增加钙的摄入量有助于减缓绝经后老年的骨质丢失速度。据美国国立保健研究院的建议,成年妇女每日至少要摄取1000毫克钙。

二、药补不如食补

含钙量较高的食物如牛奶、酸奶、奶酪、蟹、蛤蜊、小虾米、鱼、肉松、海带、紫菜、黑木耳、香菇、芹菜、蘑菇红枣、芝麻酱、豆制品,如杏仁、花生、松子等坚果类食物,有深绿色叶子的蔬菜中都含有丰富的钙,要合理搭配,科学食用。只有食物摄入钙不足时,才需通过药物补充,但也要谨遵医生指导。

三、补钙的同时要补充维生素D

如果没有维生素D参与,人体对膳食中钙的吸收还达不到10%。另外,维生素D还具有促进肾脏对钙的重吸收和调节血钙水平等功能。人体内维生素D的来源一是从膳食中摄取,二是通过阳光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合成。通过食物摄取维生素D不会引起中毒,含量较多的食物有大马哈鱼、红鳟鱼、鳕鱼肝油、比目鱼肝油、奶油、鸡蛋、鸡鸭肝等动物肝脏以及牛奶。

另外,维生素D可由人体经紫外线照射后生成,所以日光浴是取得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多做户外活动,有益身心健康。但是要接受日光的照耀和洗礼,也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如早10点之前或者下午3点之后都可以。

四、运动

为了防止晚年骨折,除了在30岁后注意补充钙质以外,还要经常运动,而最好的运动莫过于步行。一个人如果每天平均步行30分钟,基本上就可以避免骨质疏松。

几个补钙的注意事项

1.晚上不宜吃补钙食品

很多人都觉得睡觉前补钙的效果好。比如,睡觉前吃虾皮补钙的效果一定会超过牛奶,其实,这不但不能达到补钙的目的,更容易增加患尿道结石的危险。

确实,虾皮营养丰富,钙含量高达991毫克/100克,素有“钙的仓库”之称,但正是因其含钙高,所以不宜在晚上吃,以免引发尿道结石。日本松下医院曾对270名尿路结石患者进行了调查,其中97人大都在21点后进晚餐,25人有吃完夜宵就上床睡觉的习惯。

如若晚上补钙,最好时间不要太晚,钙量也不宜过多。补钙食物应尽量选择易消化吸收的。牛奶中含有大量的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且极易被身体吸收,睡前1~2小时喝一杯牛奶,就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2.不能百目补钙

一般,正常人每天钙摄入量不应超过2000毫克。而且建议通过食物补钙,其中牛奶和奶制品含钙量较高,且容易吸收,牛奶含钙量一般约为1毫克麈升,每天喝一瓶奶(约250毫升),即可获得约250毫克钙。

在北京的各大超市,都能买到各种品牌的“高钙奶”。虽然“高钙奶”比普通奶贵一些,但仍然是许多市民的首选。其实,向牛奶里添加大量的钙,是一件很有技术难度的事情,其中的蛋白质和钙之间还有着微妙的平衡。

如果人为地增加钙含量,很容易造成蛋白质体系不稳定。就是说,如果真正的“高钙奶”在喝之前进行加热,其中的蛋白质应该容易发生反应,形成一定的白色沉淀,口感上也变得没有普通牛奶的鲜和甜。而市场上买到的这几种“高钙奶”,加热后味道基本上和普通奶没区别,所以,在不能盲目补钙的时候,也不要盲目追求高钙奶。

3.不要空腹喝牛奶

在空腹时,喝进去的牛奶在胃内停留的时间短,会影响牛奶的消化吸收,所以最好是边吃食物边饮用。每天少量多次去饮牛奶,能使身体吸收更多的钙。

4.多吃蔬菜和水果

多吃蔬菜和水果,能促进钙的吸收,对骨质基质形成有利。若有可能,尽量使水果成为每餐必不可缺少的成分。但需注意的是,一些蔬菜(如菠菜、空心菜、茭白、冬笋等)含草酸较多,能与钙结合形成不溶解的草酸钙,影响和阻止肌体对钙的吸收。因此在食用它们之前,先用水煮一下,以去除蔬菜中的草酸。

健康小贴士

养生先养骨,就是要想身体好,首先得骨质壮实。养骨从中国医学的角度可以解释为:益气、养血、强精和壮骨,改善体质从而益寿延年,因此保养骨骼是人体保健的关键点之一。人们可以通过骨骼状态来观察人体的变化,骨骼健康了,运动起来更有活力,从而有效控制了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病,而且与此相关的一些症状,比如失眠、疲劳和周身不适等亚健康状态也会随之消失。

探究大蒜的食疗功效与食用禁忌

大蒜是绝佳的调味品,也是天然药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大蒜除风邪、杀毒气、疗疮癣、活肾气、止霍乱、解瘟疫。”在国外,人们对于大蒜的功效,也早有探究。

大蒜的主要成分是蒜素,是一种有强烈抗菌力的物质,对许多细菌都有强烈的杀灭作用,如对伤寒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如把一小瓣大蒜放在口中咀嚼,可杀死口腔中的全部细菌。把大蒜压碎放在一滴含有很多细菌的生水里,一分钟内细菌便可全部死亡。大蒜除消炎、杀菌、降血脂、血压、血糖等外,还可补脑,因大蒜能增强维生素B2的作用,促进葡萄糖变成大脑能量,活跃大脑。

大蒜外用可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去除皮肤的老化角质层,软化皮肤并增强其弹性,还可防日晒、防黑色素沉积,去色斑增白。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证明,大蒜可断亚硝胺类致癌物在体内的合成。到目前为止,其防癌效果在40多种蔬菜和水果中,按金字塔排列,大蒜位于塔顶。在100多种成分中,其中几十种成分都有单独的抗癌作用。

诸多科学实验证明,大蒜可降低胆固醇,抑制血液在体内的自发性凝固,防止脑血栓形成,使患糖尿病的动物血糖下降,增强体内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并能治愈阿米巴痢疾。至于大蒜在烹调中的作用就更明显了,在烧鱼中加大蒜可去腥、增鲜;炒茄子加大蒜,可使之发出香味来;制作拌黄瓜、凉粉也需大蒜泥作料,至于吃饺子,更少不了大蒜。

大蒜有一股异臭味,这也是很多人厌吃的原因。其实,只要喝点浓茶或咀嚼一点茶叶即可消除口腔异臭味。不然,错过了大蒜这剂补品,可会遗憾终身的。

大蒜虽好,但不要贪吃。大蒜对防病治病虽有如此功能,但绝不是吃得越多越好。过多生吃大蒜,易动火,耗血,影响视力,对胃肠道也有刺激作用。那么,要食用大蒜,我们先来了解大蒜的六个禁忌:

一、忌腹泻时食蒜

这是因为病人腹泻时,由于受凉或食用有致病菌的不洁食物后,引起肠内局部黏膜组织炎性浸润肠壁血管的通透性变异,肠腺体分泌亢进,酿成蛋白质、水盐代谢紊乱,使大量体液渗入肠腔,同时细菌及毒素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加快而产生腹泻。这时,整个肠腔均处于“过饱和”的紧张应激状态,再进食大蒜这一辛辣物,便会更加激惹肠壁,促成血管进一步充血、水肿,使更多的组织液涌入肠内,加重腹泻。

二、忌空腹食蒜

以防引起急性胃炎。

三、忌过量食蒜

每日成人以吃生蒜二三瓣,熟蒜四五瓣为宜,小孩减半,多食无益。

四、忌长期食用

大蒜有使肠道变硬的作用,这往往是造成便秘的一个原因,而且能杀死大量的肠内常在菌,由此还能引起某些皮肤病。

五、忌外用以免造成皮肤皲裂。

六、有些人对大蒜有特殊的反应

因此如食用后有不适感,则应忌食。

大蒜自古就有“天然抗生素”之称。它没有任何副作用,是人体循环及神经系统的天然强健剂。数千年来,中国、埃及、印度等国将大蒜既作为食物也作为传统药物用。在美国,大蒜素制剂己排在人参、银杏等保健药物中的首位,它的保健功能,可谓妇孺皆知。在实际生活中,愿人们不再因蒜的气味具刺激性和因人而异的口味及饮食习惯,而对它不屑一顾。

健康小贴士

《本草纲目》,是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修改古代医书的错误而编,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30余年心血的结晶。《本草纲目》共有五十二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11幅精美的插图,方剂11096首(其中8000余首是李时珍自己收集和拟定的),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它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近代科学影响最大。

老年人食用蜂蜜可促进睡眠

有一种天然食品,味道甜美,所含的单糖,不需要经过消化就可以被人体吸收,它就是蜂蜜。蜂蜜对老年人更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因而被称为“老人的牛奶”。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蜂蜜有六种功用,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热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去急,故能上BL,腹疮疡之痛。”

蜂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滋养食品,也是最常用的滋补品之一。据分析,含有与人体血清浓度相近的多种无机盐和维生素、铁、钙、铜、锰、钾、磷等多种有机酸和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以及果糖、葡萄糖、淀粉酶、氧化酶、还原酶等,具有滋养、润燥、解毒之功效。老人经常食用蜂蜜,可迅速补充体力,也可以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即使在患有传染病的情况下,病情也会减轻。

蜂蜜中的单糖不需消化就可以被人体接收,这对于消化系统已减弱、代谢功能衰退的老人尤为适宜。蜂蜜中所含有的氨基酸有6种是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它所含的酶类中蔗糖酶、淀粉酶可以促进糖类的消化和吸收;葡萄糖转化酶直接参与物质代谢;过氧化氢酶有抗氧自由基的作用,可以防止肌体老化和癌变。

世界各国很早就有关于蜂蜜治病的记载。蜂蜜中矿物质的含量和人体血液中的矿物质含量颇为相似,这样有利于人体对矿物质的吸收。由于矿物质的存在,使蜂蜜在体内成为碱性成分,可中和血液中的酸性成分,使人较快地解除疲劳,增进健康。

有些学者则认为,神经衰弱患者,在每天睡眠前,口服一汤匙蜂蜜,可以促进睡眠。蜂蜜中含有大量单糖、维他命,对肝脏有良好的保护作用。食用蜂蜜后,饮食不佳、肝病、胃肠功能障碍等症状,都能得到显著改善。目前,蜂蜜已被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上,如利用蜂蜜滑润胃肠溃疡,可以调节胃酸分泌,并使其正常化。

蜂蜜的服用时间,分外重要。一般在饭前1~2小时或饭后2~3小时服用比较适宜。但对有胃肠道疾病患者,则应根据病情确定服用时间,以利于发挥其医疗作用。临床实践证明,蜂蜜对胃酸分泌有双重影响。

当胃酸分泌过多或过少时,蜂蜜可起到调节作用,使胃酸分泌活动正常化。胃酸过多或肥大性胃炎,特别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宜在饭前一个半小时食用温蜂蜜水,能抑制胃酸分泌,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而胃酸缺乏或萎缩性胃炎患者,宜服用冷蜜水后立即进食。

另外,对于慢性肝炎、肝功能不良的患者,常吃蜂蜜能改善肝功能。对肺结核、虚劳久咳的病人,蜂蜜是良好的天然营养品,能增强体质。患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老人,常服蜂蜜效果更佳。对于患心口痛的病人,发作时用温开水冲蜂蜜30克加入几滴生姜汁服用,可以缓解症状。

健康小贴士

蜂蜜中含有75%左右的葡萄糖,含有少量蛋白质和维生素,还含有与人体血清浓度近似的多种无机盐,其有机物和无机物质的含量多达60多种。蜂蜜是食物中含酶最多的一种,如淀粉酶、脂酶、转化酶等,被誉为“大自然中最完美的营养食品”。

多吃苹果可护肺降糖抗癌

多吃苹果既能减肥,又能助消化。苹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糖类、脂肪等,是构成大脑所必需的营养成分。苹果中的纤维,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益,能促进生长和发育。苹果中的锌对儿童的记忆有益,能增强儿童的记忆力。但苹果中的酸能腐蚀牙齿,吃完苹果后最好漱漱口。

有意识地多吃苹果,可使皮肤细腻、润滑、红润且有光泽,因为苹果中含有大量的镁、硫、铁,铜、碘、锰、锌等微量元素。苹果中的胶质和微量元素铬能保持血糖的稳定,还能有效地降低胆固醇;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中,多吃苹果可改善呼吸系统和肺功能,保护肺部免受污染和烟尘的影响。

苹果中还含的多酚及黄酮类天然化学抗氧化物质,可以减少肺癌的危险,预防铅中毒;苹果特有的香味可以缓解压力过大造成的不良情绪,还有提神醒脑的功效;苹果中富含粗纤维,可促进肠胃蠕动,协助人体顺利排出废物,减少有害物质对皮肤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