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影响你一生的清华演讲大全集
18572600000030

第30章 书法:人类精神的心电图(3)

再有一个,就是如何完整地欣赏书法。我觉得可以从四个方面去欣赏,就是笔法、结构、笔意、章法四个要素。笔法就是用笔的熟练程度与功底,所以我说要讲功底,但不能作为第一位的因素。第二就是结构,就是每个字写得对不对,当然这也是相对的。古人写的也不一 定都对,这方面我们要继承和发展,不能教条,不能停滞,当然也不能乱写。草书就不是随便乱写的,是有固定写法的。比如,“上”是上面两点、下面一点,就念“上”;而“下”则是上面一点、下面两点,就念“下”,这都有固定写法。如果你不这样写偏要乱写,而你又是一个领导,群众不懂或不敢说什么,你还以为不错,这就会误导了群众,又损害了自己的声誉。第三就是笔意,就是字与字之间“势”的连接与“意”的走向,就是气脉贯通或笔断意连。狂草不是每个字都要连在一起,要有连有断,要笔断意连。第四就是章法,即整幅作品的谋篇布局,这是最关键的,也是最难把握的。正如古人云“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会下棋的人通观全局,不会下棋的人就知道拱卒拱卒。毛泽东能打赢三大战役,但他不在乎某连某排某个具体战士的射击姿势的准确与否。当然这名战士的射击姿势规范更好,但如果一时达不到,也不要紧,首先应该着眼于三大战役能否打胜。章法最需要书外功夫。前面所说的笔法与结构,反映书法“形”的一面,是技术性问题;笔意与章法,反映书法“神”的一面,是方向性问题。神形兼备,以形配神,两全其美;神形之间,难在谋势,贵在有神。技术性问题靠书内功夫,方向性问题靠书外功夫。有的人每个具体笔画可谓工整无暇,但通篇平庸之至;有的人可能具体着笔或有缺陷,但通篇却无懈可击。所以,古人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南齐王僧虔语),“深识书者,唯见神采,不见字形”(唐张怀灌语),“书画以韵为主”(宋黄庭坚语)。

下面,我还得再开一点快车,十一点半结束。这里连带有一个如何看待名人书法的问题。人们往往爱屋及乌,尊其名而爱其字。名人书法我觉得分为五种:第一种是人字双辉,人好字也好。比如颜真卿,大义凛然,受朝廷委派去和叛军谈判,被叛军绑在柴堆上烧死,宁死不屈;岳飞、毛泽东都是如此。第二种是字以人名,即所谓“名人书法”。这方面的例子为尊者讳,不太好举,举个乾隆皇帝的例子吧,反正人已经死了,问题不大(听众笑)。乾隆的字也不错,主要是没有个性,学他爷爷康熙皇帝,有柔媚之气。虽然字的功底也不错,但不中看。第三种就是人以字名。比如怀素。第四种是字因人废。最典型的就是蔡京、康生。原来宋朝“苏黄米蔡”中的“蔡”是指蔡京,但由于他为人奸恶,苏东坡、王安石都是他陷害的,后来人们就逐渐地把蔡京换成了蔡襄。蔡襄是蔡京的堂兄,比蔡京大40多岁,同为福建仙游人。康生现在留下来的书法我见过两次。一次是在延安的枣园,写的是“延园”两个字;一次是在山东临沂,他在烈士陵园中的题字,字确实可以。康生曾对郭沫若说,用脚丫子夹笔写出来的字都比你强。这一方面说明他狂,不知天高地厚,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他的书法也确实不错。可是现在还有谁记得他是书法家呢?为什么?字好人不好,大节已亏,遑论侧枝。第五种是字是补缺,就是人格有缺陷,但字写得好可以补偿一下。赵孟頫的字写得很妩媚,但是在书画界很有地位,可以说是元代第一家,但他人格上有缺陷。他本来是宋朝宗室,蒙古人打来以后,降了元做了官,这就是人品不足。再比如王铎,草书不错,当时他、黄道周和倪元璐三个人同朝为官,多尔衮打来之后,倪元璐面向煤山(景山)崇祯皇帝上吊的地方自尽殉国;黄道周则回到福建老家,组织义军抗清;而王铎先到南明小朝廷做官,多尔衮打来之后便开城投降,做了清朝的官。还有一个与王铎一起降清的人,叫钱谦益——,才高八斗,这里顺便提一下。钱谦益是江苏常熟人,娶了小他50岁的秦淮八妓之一韵柳如是作妾。柳如是对钱谦益既崇拜他的才学又看不上他的人品,讲过一句戏弄他的话,就是“妾之发如夫之肤,妾之肤如夫之发”。意思是我的黑发如你的皮肤那样黑,我的白皙的皮肤如你的头发那样白(听众笑);说远了,从王铎说到了钱谦益。总的意思是,由于字写得好,即使人格有些缺陷,也可以得到一定弥补。总而言之,我觉得如何看待名人书法,可以分为这五类;这是我做的分类,一家之言。

第六个问题,刚刚讲了名人书法,下面,我再讲讲书法的分类。

说来说去,书法分多少种,谁也说不清。但总的来说,有真草隶篆四种类别,或者再加行,“真草隶篆行”五种;或者再加魏,“真草隶篆行魏”六种,总之,没有太完全的、统一的分类,甚至可以分到几十种,上百种。在这里,所谓“真”就是指楷书。历史上书坛都认为,草书是书法的最高境界,为什么说草书是书法的最高境界呢?古人说,“真如站,行如走,草如飞。”你说站、走、飞,哪个难?所以,其一,从创作难度上说,借用经济学的标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草书如高山大河,其他书体如土丘小溪,大自然在创造它们时哪一个劳动量最大?毋庸讳言。其二,从抒发情怀上说,草书最能反映书家的激情。其三,从审美角度来说,草书最能体现动态美。所以我总结了一句话,“乍一看,无法无天,这才像草书;再一看,于无法中而有法,这才是草书;更一看,于小法中见大法,于常法中见超法,这更是草书。”一定要达到这个境界,才能算是草书。所以说,综观中国几千年的书法史,矗立着一个明白无误的结论:中国书法的领军之作,就是草书;草书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皇冠,谁攻下草书,谁就登上了中国书坛的顶峰,谁就是大师,谁就是一代宗匠。历史上,唯善草书者,可称为“圣”。汉代张芝为草圣,晋代王羲之写行草被称为书圣,唐代书法家林立,可称为圣的,就是张旭;与之比肩的就是狂僧怀素。唐以降,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能与古人同享书圣之誉的,唯有毛泽东。为什么?美在动中。“圣”都是写草书的,没有楷圣、隶圣、篆圣,只有草圣。为什么?草书是书法的最高境界。

第七个问题,简单讲讲中国书法史。

中国书法史大体经历了三个千年。第一个千年是从商周到汉代,是中国书法的产生期,特点是字形的象形性与线条的单纯性,字体基本上是象形字,有甲骨、金文、篆书等,笔画上基本上是粗细一样。第二个千年,是从汉到南北朝,或者隋唐,实际上不到一千年。这是中国书法的成熟期。在此期间,字体开始出现真草隶篆,笔画开始出现了横竖撇捺点。你们注意一下,汉以前是没有横竖撇捺点的,东汉以后,中国文字才出现横竖撇捺点。第三个千年就是从隋唐到现在,实际一千年多一点,是中国书法的繁荣期。这个时期,字体还是真草隶篆,笔画还是横竖撇捺点,没有多大的变化。但这一时期可以讲是书家辈出,流派各异,精品荟萃,特别是出现了狂草,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所以中国书法史细讲起来,可以讲三天,简单讲就是三句话,就是三个千年。

第八个问题,谈谈书法家的分类。

有许多人认为,历史上并没有专业的书法家,绝大多数都是业余的。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后;有人提议成立书法家协会,据说毛主席没同意,他就认为书法不是一个专业。书法现在说当然是一个专业,但必须承认大凡有成就的书法家基本上都是业余的。所以,按书家职业分,可分为八类。第一类是政治家型书法家,如创造了“李斯小篆”的李斯,以及后来的唐太宗、康有为、毛泽东等;第二类是学者型书法家,如鲁迅、郭沫若、启功先生;第三类是文学家型书法家,如李白、苏东坡;第四类是军事家型书法家,如岳飞、史可法;第五类是思想家型书法家,如王阳明、顾炎武;第六类是画家型书法家,如赵佶、米芾、徐渭、唐寅、郑板桥、齐白石、吴昌硕等等;第七类是行政管理型书法家,如汉代的蔡邕、张芝,晋代王羲之,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宋代的蔡襄、黄庭坚,元代的鲜于枢,明代的黄道周,还有清代的刘墉、民国的于右任等等,他们的本职工作是从事行政管理,都不是专业书法家;再一类就是宗教人士型书法家,如智勇、怀素、弘一、赵朴初,等等。这些都是大致的分类,而且很多人实际上又是一专多能,属综合型。这是从职业划分。

再从书法水准方面来分。可以分为“圣、师、家、匠”四大类。什么是“圣”?前提要能写出狂草,并开宗立派,还要有理论。“师”,就是字体表现为各种书体,善于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圣”和“师”不仅指书法,还要在人品、才华、社会威望等各个方面为大家所认同。“家”,要求各种字体都能写,功底纯熟。“匠”,就是虽然各种书体都能写,但仅能模仿。但草书是难以模仿的。

第三,按书家品德分类。可分为四类:有骨书家,如颜真卿;无骨书家,如赵孟頫;无骨书奴,像敦煌的一些写经生;还有一种就是无耻书家,如蔡京、康生等。

第四,按书家智慧分。可分为四种类型:天才型,就是善于创造,拥有理论的书家;奇才型,就是善于创新,拥有应用理论的书家;能才型,就是善于继承,能够解释理论的书家;庸才型,就是仅能模仿,无理论的书家。

第九个问题讲讲狂草。

狂草始于唐代,开山鼻祖是颠张醉素。在唐代宽松的政治环境下,张旭在今草的基础上,艺术才华得以充分发挥,创造出狂草这一新的艺术形式。张旭是江苏吴县人。他政治上不得志,终其一生不过做到太子左率府长史这样一个七品小官。当他在仕途无法施展抱负的时候,却在书法中找到了自己。他每每喝得酩酊大醉,以头濡墨,以墙为纸,狂呼大叫,淋漓痛快地宣泄内心的喜怒哀乐,最终以自己的书法,与李白的诗,裴昱的剑,并称“盛唐三绝”。他的再传弟子(颜真卿是张旭的弟子,怀素师从颜真卿)怀素又进一步完善,于无法中而生法,使狂草得到规范,此即所谓“颠张醉素”。以后,除了杨殿式算是狂草外,出现一些道冢、和尚,自以为是狂草;但实际上是涂鸦,历史不予承认。一直到了宋代,北宋徽宗当皇帝不行,这是组织部的责任(听众大笑),他和李后主一样,要能被安排到作协、文联(听众笑),肯定能干出很好的成绩。但把李后主弄去当皇帝,结果写出了很多国破家亡的词句。宋徽宗的《千字文》可以讲已经达到了狂草的水平。黄山谷也涉足狂草,但与唐人比颇为逊色。到元代一百年,有写草书、行书的,但无人能写狂草。到明代三百年,祝允明、徐渭、刚才讲的王铎,还有傅山等,他们能写狂草,但仅仅是继承,远远未达到唐代水准。清三百年,无人能写草书,遑论狂草了。那么,到近现代,出了一个于右任,他是国民党的监察院长,也是一个业余书法家,立志于振兴草书,主编了《标准草书》,其特点是;“以碑入帖”,草书是贴派,北方人是碑派,他的最大贡献就是以碑入帖,普及草书。再一个就是林散之,是安徽马鞍山人,长期住在江苏江浦,他的纪念馆我也去看过,他在书坛的正统地位是被称为“草圣”的。但于右任、林散之他们虽然超过了今草,但实际上严格地讲都没有攀上狂草的高峰;只有毛泽东,以其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大军事家、大诗人的魄力,在章法、意境上真正达到了狂草的水平(当然从字的结构上说也有不准确之处),特别是他在中晚年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几幅作品。像《长征》、《满江红》和《郭沫若》、《娄山关》、《六盘山》等水平都非常高。有人将他给田家英的信作为他写草书的开始,有人说他主要是习怀素。毛泽东本来可以是完全占领狂草的至高点,并在狂草的基础上再攀上一个高峰的。但毕竟由于公务繁忙,加上年事已高,终未能如愿,诚乃书坛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