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大佬都爱做投资
18510800000003

第3章 这年头,大佬们都开始不务正业(2)

但从某个角度来看,更像是云锋基金一次“出兵”前的实战演习。

2009年,虞锋已将聚众传媒卖掉,时常在投资界跨界“玩票”,而马云的电子商务生意越做越大。6月份的某个晚上,马云和虞锋,还有一位外资基金的老先生,在杭州西湖泛舟品茗,三个人的聊天话题习惯性地落到投资上。

对于投资,三人一致认为,做个人投资最舒服,自己的钱自己作主,不受别人的干扰。同时,老先生也说了一句点醒两人的话:“像你们这样零打碎敲地个人投资,还不如办个正规基金规模化投资呢!”

说者可能无心,但听者绝对有意。与个人投资相比,机构性投资虽然灵活性不高,但资金规模更大,而且还可以避免个人决策的主观和片面性。近年来,个人天使投资固然做得风生水起,但毕竟还属于小打小闹,令人惊心动魄的大手笔成功之作几乎都是机构投资所为。

由此,都喜好投资的两个人萌生了共同做一只投资基金的想法。既然是要做一只基金,仅有两个人,尽管有强大如马云者,也显得势单力薄,势必还需要拉拢更多的人马。

好在马云、虞锋有号召力,不用太费心力,一条条“鱼”自愿上钩。

一两个月之后的一次饭局上,当听到云锋基金项目后,巨人史玉柱立即表示出兴趣,主动要求“算上他一份”,还开起了玩笑:“下次斗嘴的时候,至少可以在网游等投资方面,有机会斗赢你们。”

过了没多久,银泰投资老总沈国军也要求加入,并言之凿凿:“做投资是我们做零售产业延伸的一个途径。”

紧接着,新希望的老总刘永好也积极“投靠”:“我的猪肉、鸡蛋一直降价,马云一个网络公司的营业额够十几亿中国人每天吃一个鸡蛋,因此我自然不会错过参与投资未来的好机会。”

同时,在百思买注资后已经退出五星电器的汪建国更是兴趣盎然。离开五星电器后,一直热衷于股权投资的他把手上的五星投资更名为五星控股,正在四处寻找投资机会。了解到马云在做的这件事后,汪建国立马主动请缨。

而虞锋的老朋友,新奥燃气董事局主席王玉锁,虽然身在河北,却已经在多个领域进行了投资尝试,接到虞锋的电话后,他欣然接受邀请,加入云锋基金。

马云、虞锋、史玉柱、沈国军、刘永好、汪建国、王玉锁的六人团队已然算是豪华阵容,名头都相当响亮,而此后加入的“同志们”名字也是如雷贯耳:九阳股份董事长王旭宁、迈瑞科技董事长徐航、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少雄、裕福集团董事长郑俊豪以及联合环球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朝晖。

2010年4月,核心募集资金基本到位,人民币和美元各占一半,总规模约为100亿元人民币,云锋基金正式启动。作为发起人,虞锋出任云锋基金主席,全权负责基金的一切事务。

我们都知道,投资不仅仅有关于钱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要对投资项目有判断力。对此,来自不同行业的合伙人更是有了用武之地,用虞锋的话说:“当我们拿到一个项目,农业的会让刘永好去看,互联网当然请马云去看,消费的由沈国军出马……他们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了解行业情况。”

不过,对中国人,国际上还有一句经典评价,即“每个人都是一条龙,一群人就成了一条虫”。在云锋基金中,每个人都是当之无愧的成功创业者,但凡成功者又往往较为自信,而且又有个性,对投资项目产生分歧时,虞锋这个大掌柜就必须显示“威风”:“所有合伙人中只有我是每次参与的,最终拍板也在我。”

于是,星光熠熠且分工明晰的云锋基金踏入了万马奔腾的投资江湖:2010年12月,云锋基金拋出第一个绣球,落在著名导演王潮歌的“印象系列”身上;2011年2月,联合Groupon、腾讯,共同出资打造全新团购网站“高朋网”;2011年7月,连同丰德丽控股有限公司、新浪等,一起斥资4.9亿港元,入主香港上市公司ROJAM,随后,ROJAM正式更名为“寰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一切都看起来很美好,一切都还行走在路上。云锋基金的各位大佬们一致认为,在中国未来10年发展过程中,文化创意和消费品是两个最大的领域,而且,还能够与互联网、媒体以及消费领域形成互动,使品牌影响力在跨领域中得到提升。

一批已经有所成的企业家,曾经在各自不同的领域,驾驶着自己那艘大船,扬帆疾行。现在,这些大船的船长们,又联合打造了一艘舰艇,上面可以承载希望成为大船的小船们,帮助小船长们成为下一个马云、下一个史玉柱、下一个刘永好……

可是,不是我乌鸦嘴,世界上没有百分百的事情,即使是拥有明星阵容的云锋基金,也不会火眼金睛到每一个投资项目都赚钱,假如某一天这只基金投资失败,结果会是怎样?

一个联想还不够,弘毅也来凑热闹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这是一句问话,也是一句广告词。直到今天,很多人仍然认为联想公司的这则广告挺有创意。

的确,联想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想象与思维能力,只有人们头脑里不断进行联想、创新,才能推动社会前行。将这人们易于接受的“真理”,用暗喻的方式嫁接到具体品牌上,既提示了联想电脑的重要性,又展示了一种胸怀天下的“大爱”。最起码,它不像一些傻大黑粗的“XX产品,用着就是好丨”试图强行灌输某种理念进别人的头脑,从而招致人们的反感。

可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再有创意的广告,也架不住有一些缺乏创意思维的消费者看不出其中的端倪。真的可能有人仅仅把“联想”当作人类头脑中的一种活动,并没有联想到联想电脑。

正如一提到联想,也有人只会想到那个收购IBMPC业务的联想集团,却不是联想控股。这并不是一句多余的解释。事实情况是,直到今天,仍然大有其人,甚至还是商界中人,把柳传志和卖电脑的联想集团绑定在一起。

作为一个低调又精明的商人,人家柳传志当然不会对自己的行程路线图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但现在的柳传志,早已经从实业家到资本家的“两座山头”转了一圈,现在又转回头继续做实业家。你却还以为人家一直在卖电脑,实在是有点OUT了。

让我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联想,一个更全方位的联想。你所知道的卖电脑的联想集团,只是联想大版图中的一块而已。

2001年3月,打算让杨元庆接班又舍不得郭为走的柳传志,为解决“一山难容二虎”的矛盾,提出了一个拆分的点子一一将联想集团一分为二。以原来联想电脑部为主,组建以杨元庆为首的联想电脑公司,主管联想的制造和销售;以原来联想科技部为主,组建了郭为掌管的神州数码有限公司,负责应用集成。

眼看着两位爱徒都各自“成家立业”而且皆大欢喜,柳传志心满意足之余,还悄悄进行着另外一场更大的“拆分”。

也就是在同一年,联想迈入了与实业迥异的资本领域。2001年,互联网泡沫刚刚消退,很多风投资金被烧光。在被风投视为灾难的时刻,为杨、郭拆分立下汗马功劳的朱立南却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向柳传志提出要做风险投资(即联想投资〕。

既能为中国创业企业做点事儿,又能让闲置资本得到利用,柳传志当然乐意为之。

2001年4月26日,柳传志亲任董事长的联想投资有限公司(现已更名为君联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其他主要成员,都是原联想的高层管理人员:朱立南、联想集成系统(上海〕公司的创始人陈浩、原联想集团财务部总经理王能光……

至于为何选择这些人入伙,柳传志举贤不避亲:这些人都曾是联想高层,对中国环境下的企业发展,以及过程中重要环节的关键要素,都有清晰的把握和辨别。一来可以用更实际的眼光来选择被投企业,二来也能够为被投企业提供更有价值的增值服务。

还有一条非常关键,更好地对联想自己的“家底”负责。想当初,联想拿来做投资的钱,不是募集所来,全部都是自己赚回来的血汗钱。10年后,据柳传志本人回顾:“联想投资公司2001年成立的时候,我没有让他们去募集基金。我怕做不好坏了牌子。用的是联想控股自己多年积累的钱,拿出3500万美元由投资管理公司负责管理。”

这些钱都来自于长期以来做“从10%毛利中赚2%净利”辛苦生意的联想集团。尽管柳传志交给朱立南第一笔3500万美元时,以轻松的语气说这是“交学费”,但是如果真的将联想攒了10年的利润付之东流,朱立南自己也应该知道,他绝对会成为联想的“败家子”。

于是,在砸钱、八面出击等大动作横行的投资界,联想投资走的是稳扎稳打的路线,将投资领域集中在与主业相关的电信网络设备、半导体芯片设计、IT服务以及企业应用软件4个领域,制定的目标是,5年内年平均回报率为30%。

自2001年出资2533万元,投资由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创办的科大讯飞之后,联想投资逐渐涉足了上海华虹、中讯软件、光桥科技、卓越网等企业的投资,都收获颇丰。其中,科大讯飞回报高达50倍,卓越网回报达13倍。

不过,既然是首次尝试做投资,也注定了联想投资不会是顺顺当当,其间不是没有惶恐与紧张的时候。2003、2004年左右,眼看着就要募集第二期资金,但第一期的钱“还七七八八没有回报,甚至有的项目血本无归”,幸亏后来都有惊无险地度过。

截至目前,联想投资已经募集了4期基金,规模超过8亿美元,投资的企业超过30家。随着“队伍”的壮大,联想的色彩也逐渐淡化,从第一期3500万美元全部来自联想,到第四期基金中联想的资金已经不足50%。

与基金规模一起扩大的,还有联想投资的投资领域。10年的时间,投资行业从泛IT扩展到消费、清洁能源、医疗、服务等领域,投资形式从单纯以创新为主题的早期投资延伸到成长期投资。相信随着基金规模的扩大,它必然会挖掘到更多的投资机会,说不定,下一个被选中的人就是你。

联想投资让柳传志在做实业之外,有了一把资本运作的尝试,可是,人的投资欲望一旦被激发,往往不那么容易刹住车。在联想投资成立的第3年,另一个投资计划又在柳传志的心中酝酿而出。

2002年末,闹得沸沸扬扬的国企改革迈出了一大步,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建立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要求。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更是提出了要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以股份制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在柳传志手中,联想集团经历了从100国有到民营的转折,作为“老江湖”,这次他敏锐地闻到国企股份改造的“香味”。用他的话说,就是“国有企业如果改造好了,就会由铜变成金子”。

嗅着金子的香味,2003年1月的某天,一群人聚集在北京中关村二桥东南角的融科大厦,也就是联想集团的大本营,悄悄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一一北京弘毅远方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简称弘毅投资。

熟悉华尔街投资基金千姿百态生态图景的赵令欢,并不是联想的老人,但一直是企业管理者,经历过若干个企业,被柳传志委任为弘毅投资的掌舵人。

清楚国外PE运作的路数,却没有在中国运作PE的经验,一切都像行走在不知厚薄的冰面上,赵令欢接受了柳传志“谨慎”的意见。与联想投资相同,弘毅投资一期基金3800万美元,全部来自于联想。在选项目时,也先在麦肯锡做咨询,从99个行业中筛选出10个适合投资的重点行业,其中包括玻璃、医药、机械等。

2003年,中国内地的“钱途”已经被全球所熟知,成为外资PE厮杀的主战场之一。与全球老牌的PE大多投资蒙牛乳业、李宁等成长型企业或新兴高科技领域不同,弘毅投资把主战场放在了国企。

正如赵令欢所说:“我们刚刚起步,经验、品牌都不如KKR、鼎晖等,如果我们做成长性基金,很可能刚一行动就会被‘踩死’,而国企,外资几乎没有涉猎,正好是我们的机会。国企事情乱、复杂,外资PE一般不愿碰,也难碰,但弘毅生在内地,队伍也在内地,懂中国国情。在当时情况下,我们认为,国企改制是我们的好机会。”

弘毅投资接下来的如愿以偿,恰恰验证了赵令欢想法的正确性。而联想集团的国企改制经验,更是让弘毅投资受益颇多,“国企就好像是关在笼子里的老虎,我们要做的就是放虎归山。”

被弘毅投资从笼子里解救出来的第一只“老虎”,就是中国玻璃。当时,名为苏玻集团的中国玻璃,陷入了财务和体制的双重困境,急于引进资金进行改制。当然,苏玻集团不是一无是处,作为集团的一块核心资产,其旗下的苏华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有不错的潜质。资金注入后,不是没有成为行业龙头的可能。

在政府和企业管理层眼中,联想是一块金字招牌,以联想“下属”的身份,弘毅投资一路绿灯,以极低的成本收购了苏玻集团和苏华达的全部股权。此后,弘毅投资又以苏华达新材料有限公司为主体,把企业改制为中国玻璃,完成了在香港的上市。

截至目前,弘毅投资已经募集四期基金,共募得14亿美元和50亿元人民币,总规模超过200亿人民币,成功改造了20多家国有和民营企业。

随着弘毅投资浮出水面,柳传志的“联想系”布局已经日渐清晰,旗下的五驾马车也已经悉数到位,分别是IT业的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做投资的联想投资和弘毅投资,以及经营房地产的融科智地。

2005年,柳传志将自己一手锻造的联想集团的帅印交给杨元庆,向外界宣告自己下半生要做的事就是投资。即便在联想集团遭遇困境、他不得不重新出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时,其投资之心也并未改变。“随着联想进入正轨,我还是会慢慢退下去,那个时候我的重心仍将放在投资事业上。”

“18”、“20”、“风云”计划,你选哪一个?

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如果你是一位将军,而手下有一批虎视眈眈盯着将军这个位子的士兵,请问,你该喜还是忧?

同样,将此情景放在今天的一种组织一公司中:假如你是一家公司老总,手下得力干将不少,一起发力把公司业绩做得惹人眼红。可是,外人所不知道的是,这些下属翅膀硬了后,个个都想自己跑出去单干,自己当老板。这时候,你该怎么办?

按说,人才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人才流失绝对是一件让人郁闷的事儿。

自从2008年9月,巴菲特入股以来,比亚迪一直是中国甚至世界投资界关注的明星企业。只是如果不经常细心灌溉,好花往往更不容易常开。短短一年过去,自2010年开始,无论名声还是业绩,比亚迪都走上了下坡路。2010年,比亚迪仅实现52万辆汽车的销售量,与董事长王传福80万辆的目标,几乎缩水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