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情绪的主人
18502200000030

第30章 学会快乐,拥有幸福人生(7)

张爱玲说:“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蚤子。”生活正是充满了快乐和烦恼的,生活的琐碎小事困扰着每一个人。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卖伞和卖鞋的商人。而那个老太太每天都在哭,于是有人问她“老太太,你为什么天天都哭呀?”,她回答到“我的大女儿嫁给了卖伞的商人,二女儿嫁给了卖鞋的商人,如果天晴,我大女儿的生意不好,而如果下雨的话,我二女儿的生意就不好,你说,我为什么不哭呀?”,于是,那人说道“那你为什么不能反过来想想呢?如果天晴,那么你二女儿家的生意就很好,而如果下雨的话,你大女儿家的生意就会很好。那样,你就可以天天都觉得她们都好过了”。于是,老太太听了别人的劝告,情况真的一天天好起来,人们再看见她时,她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了……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故事,但却告诉了人们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和哲理。任何事务都是有其两面性的。当然,我们所做的每一个选择也都是有其两面性的。

我们做任何选择,每一个选择都利有弊,都有符合人们的需要的一个方面,当然也有人们所不需要的,不希望遇到的一个方面,关键要看人们做选择时的心态,关键需要人们要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需求和要求。当我们每做出一个选择的时候,我们会得到我们想要的,需要的,同时也会失去一些东西,任何的选择都不是完美的,世界上也没有完美的东西和选择。

人们在做人生的每一道选择题的时候要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需求,应该明确自己需要什么,希望得到什么结果,而且正确认识每个选择所可能带来的一些自己所并不希望出现的问题,知道自己希望得到什么,能够舍弃什么,对附带的问题的承受极限是什么。

更重要的是,人应该将眼光放得更长远,对已经过去的不要太过后悔自责,应该立足于当前,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正确认识,正确对待自己,认真对待每一道人生的选择题,这样,当人们年老的时候,才不会让自己生活在懊恼、自责之中,而是生活在快乐里,也才会真正体会到人生的乐趣和价值。

一个人,一生的目标和结果并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中间的过程,尤其是努力奋斗拼搏的过程,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

有一个女孩毫无道理的被老板炒了鱿鱼,她坐在喷泉旁边的一条长椅上黯然神伤,感到生活的前景变得暗淡。在她身边不远处,有一个小男孩站在那里咯咯的笑,她左右看看,并没有发现什么,于是就好奇的问小男孩:“你笑什么呀?”

“这条长椅的椅背是早晨刚刚漆过的,我想看看你站起来的时候,背后会是什么样子。”小男孩说话时一脸的得意神情。

女孩怔住了,猛然地想起:“周围那些刻薄的人,不是正等着和这个小家伙一样,在我背后,等着看我的失败后落魄的样子吗?现在我虽然不如意,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无论如何,也不能丢掉自己的信心和尊严啊!”

于是她想了想,指着前面的空地对那个小男孩说:“你看那里,那里有很多人在放风筝呢。”小男孩回身去找,但他什么也没有找到,他立刻发觉不对,知道自己受骗了,但当他恼怒地转过脸去,女孩已经把外套脱了拿在手里,她身上穿的鹅黄的毛线衣让她看起来青春的漂亮。小男孩无奈的甩甩手、嘟着嘴,失望地走了。

生活中,人们不必在意一些鸡毛蒜皮的琐碎之事,其实,许多烦恼并非是由大事引起的,而恰恰来自对身边一些琐事的计较。

比如在一些人的眼里,别人说的话他们喜欢句句琢磨,对别人的过错加倍抱怨,对自己的得失耿耿于怀,对周围的一切都过于敏感,而总是曲解夸张外来的信息。这种人其实是在用一种狭隘幼稚的认知方式为自己营造着可怕的心灵监狱。他们不仅使自己活得很累,而且也使周围的人活得很无奈,于是,他们给自己编织了一个痛苦的人生。要知道,人生中这种过于计较的毛病一旦养成,天长地久,许多小烦恼就会铸成大烦恼。

在这一点上,古代的智者们早已有了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早在两千多年前,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斯就向人们发出警告:“先生们,我们太多地纠缠小事了!”法国作家莫鲁瓦更是深刻地指出:“我们常常被一些应当迅速忘掉的微不足道的事所干扰而失去理智,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几十个年头,然而我们却为纠缠无聊事而白白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光。”这些话实在发人深省。

不在意就是别总拿什么都当回事,别去钻牛角尖,别太要面子,别事事“较真儿”,别小心眼,别把那些微不足道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放在心上,别过于看重名与利的得失,别为一点小事而急着上火,别动辄就大喊大叫,别那么多疑敏感……须知,人生有时需要一点“傻”气。

不在意也是在给自己设一道心理防线。不仅不要去主动制造烦恼来自我刺激,而且在面对一些真正的负面信息时也要处之泰然。这既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妙方,也是一种坚守的目标,一个排除干扰的良策。我们的精力毕竟有限,假如处处纠缠琐事,被小事所累,我们一生必将无成。

不在意还是一种大度与宽容,最终体现的是一种修养,一种高贵的人格,一种人生的大智慧。

不在意的人是超越了自我的人,也是活得最潇洒的人。因为没有了琐事的纠缠,也就使自己的身心获得了解放。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上司无缘无故训斥你,街坊没头没脑痛骂你,老婆赌气回娘家,儿子不争气老师上门来告状,评职称被人挤了名额,分房子没挤上“末班车”……你说气不气?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上,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的烦恼。

烦恼就像人生长河当中的浪花,会伴随着人的一生,烦恼会影响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心里出现莫名的忧愁。当我们有烦恼时,我们可能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别人都比自己强。虽然烦恼无处不在,但烦恼去不是无法化解的。人要排除烦恼的困扰,就要学会忍辱容让,就得去除嗔恨之心,就要学会宽宏大度,就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雅量。

英国著名作家迪斯雷利曾经说过:“为小事生气的人,生命是短暂的。”如果你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那么你不会再为一些根本没必要和一些不值你烦心的事情而去生气了。

打破思维定势,不钻牛角尖

克服自己消极的钻牛角尖的扭曲的思想方式,便能增加效率,提高自尊心。

——伯恩斯

有一则脑筋急转弯是这么说的:“一个人要进屋子,但那扇门怎么也拉不开,为什么?”回答是:因为那扇门是要推开的。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犯一些诸如拉门进屋,不知推门的错误。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有时总是爱钻牛角尖,不会变通。有时候,周围的环境变了,我们却不知变通,还固执一端,钻牛角尖,认死理,结果却闹出笑话了。

客观环境的问题,固然能影响人的情绪,但一些已成习惯的思想方法,亦可能为自己带来烦恼。心理学家指出,10种常见的牛角尖地雷会令人不去考虑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停留在思想困局中:

1.灰色眼镜。

把事件的严重性放大及加深。若只集中看事情的坏处,忽略了美好一面,便容易感到沮丧。

2.极端思想。

认为凡事只有两个可能性:对或错,好或坏,没有灰色地带。这种思想令人把事情过分简化,并影响当事人对自己及对别人的评价,使当事人不断怪责自己或别人。

3.以偏盖全。

以单一事件或数件同类事件作基准,为其他情况下相同结论。当事人常用“一定是这样的”或者“一定不会错的”等过分肯定的字眼。

4.小题大做。

无论发生什么事,总向坏方面想,并把后果想得非常严重,认为最坏的情况必会发生,这只会为当事人带来不必要的沉重压力。

5.一力承担。

把所有不愉快的事都扯到自己身上,认为都是“我的错”。这种既过度敏感又过度自责的态度,使当事人经常和别人比较,最终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产生不必要的痛苦。

6.感情用事。

当事人的感觉所引伸出来的结论都是正确的,例如感到内疚就一定是自己做错事。然而,感觉不一定正确。

7.阅读别人。

还没有充分根据时,当事人就以为能完全掌握别人的想法,只凭直觉妄下结论,结果往往使当事人不再用心聆听别人,造成人际关系疏离,增加情绪困扰。

8.墨守成规。

当事人心里存在太多“应该怎样”或“不应该怎样”的思想,任何与这些思想不同的,都是“错”的,于是令当事人对人处事欠缺弹性,令旁人难以忍受。如此固执的思想,也会倒过来责备当事人自己,使他们痛苦不堪。

9.执著控制。

执著于控制的人,总觉得一切要完全在控制之内才安心。但这却使当事人身心疲惫,神情紧张,容易产生人际冲突。

10.执著公平。

若当事人总觉得自己处于不公平的情境,只会增加不满和愤恨。

每个人或多或少有1至2项以上的牛角尖思想,这并不足怪。但牛角尖思想愈多,只会令自己更不快乐,感到痛苦和困扰,患上抑郁症、焦虑症及性格障碍的机会也愈大。再者,这10种牛角尖思想,又会令当事人感到沮丧,不能抽身从客观角度看眼前的问题。

我们不妨检视自己有没有这些牛角尖思想,有的话,应尝试改变,例如不要事事想得太过严重,多思考事情的其他角度;又或抛开应该怎样或不应该怎样的思想,为自己做人处事留有适当的余地。

楚国有一个人大船过江,一不小心,身上的剑掉进河里。同船的人都劝他下水去捞,但他却不慌不忙,从身上拿出一把小刀,在剑落水的地方刻个记号,有人问:“做什么用?”他回答说:“我的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我做个记号,等会儿登船靠岸时,我就从这个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把剑找回来。”船靠岸时,他就这样去找剑,结果自然没有找到。

刻舟求剑,是一种刻板的,不知变通的思维方式。有时候我们的思想就像那把剑,环境的大船已经变了,而我们却还在那里原地不动,有时候我们也会刻舟求剑。

俗话说:“变则通,通则久。”只要我们学会变通,许多事情都由不可能变为可能,都能变坏事为好事。

两个欧洲人到非洲去推销皮鞋。由于炎热,非洲人向来都是打赤脚,怎么会要我们的皮鞋呢?于是,他便沮丧而回。另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赤脚,惊喜万分:“这些人都没有穿皮鞋,这皮鞋市场大得很呢!”于是,他想方设法引导非洲人购买皮鞋,最后他发大财而回。

第一个人不懂变通,一味钻牛角尖,总以为牛不喝水,便不能强按头。第二个人则不然,他会变通一下。关于皮鞋的由来,据说还有这样一个典故。

早期没有了鞋子穿,人们走在路上,都得忍受碎石咯脚的痛苦。某一国家把国王的所有房间铺上了牛皮,当国王踏在牛皮上时,感觉双脚非常舒服。

于是,国王下令全国各地的马路上,都必须铺上牛皮,好让国王走到哪里,都会感觉舒服。有一个大臣建议:不必如此大费周折,只要用牛皮把国王的脚包起来,再栓上一条绳子就可以了。于是国王走到哪里,都感觉舒服。

故事中的大臣是聪明的,他的变通,使舒服与节约两全其美。假如,我们在工作学习之余,能学会变通,随时调整自己的方向和步骤,便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变通,学会在山穷水尽的时候,转换一下心情,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变通能让我们少一些郁闷,多一些开心,少一些烦恼多一些幸福。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其实,很多人都明白改变自己思维定势的过程并不容易,因当事人已习惯这样的思想模式,担心改变会否带来更坏的后果。不过,既然原有的思考方式带来困扰与不快,何不给自己一个改变的机会?

把生活安排的有条理

所谓内心的快乐,是一个人过着健全的、正常的、和谐的生活所感到的快乐。

——罗曼·罗兰

李未是一位成功的职场人士,当他的老同学还在为饭碗苦苦挣扎时,他已顺利地完成了由低级白领到高级白领到金领的过渡。最让人羡慕的是,这一切似乎他并没有像有些人那样牺牲健康和情趣孜孜以求,而是从容淡定不哼不哈的就尽收囊中了。

有人欲探得其中奥妙,李未说,其实挺简单,换来这份从容的,也就是半小时。

李未说他刚参加工作时,和许多人一样,总觉得手头的事情做不完,业余爱好也丢了,人疲乏得要命,到头来还没落得个好结果。后来有一天,做了一辈子管理工作的父亲对他说:“你能不能试一试,每天早出门半个小时?”他看了父亲一眼,对父亲的话并未十分理解,但他决定试一试了。

从第二天起,他开始比正常时间早半个小时出门。当他走到公共汽车站时,发现等车的人不多,上到车上,又发现有许多空位,比平时惬意多了。而且,由于还没到上班高峰期,路上的交通也没出现堵塞,很快就到了他的目的地。坐在车上时,他就把一天的工作理了个头绪。进到办公室后,同事们还没来,他在空旷的办公室里伸展了一下手脚,而后开始听一段音乐。

当同事们匆匆忙忙地打卡、手忙脚乱地开抽屉时,他的面前已放好了需整理的材料,并泡好了一杯热茶。接下来的工作是有条不紊的。往往不到中午的下班时间,他上午的工作计划就提前完成了。那么在剩下的时间里,他会憧憬一下午餐的丰富内容,并考虑午休时是和男同事们一起打打球呢,还是陪哪个漂亮的女同事去逛逛楼下商店——这些想法的确都让人愉快。

悠闲的午休结束后,下午的工作又开始了。由于早上在车上已有打算,头绪清楚,下午的工作又很顺手。下班铃声响之前,他把一天的工作小结了一下,看看有没有遗漏的或不周到的地方。如有赶快弥补,决不拖到下班后,占用属于自己的享乐时间。这样,到下班时,当有些人还在手忙脚乱地忙乎,另一些人在疲惫不堪地打着哈欠时,他还是那样的神清气爽。没理由不高兴啊,工作完成了,家里还有妈妈做的丰盛晚餐等着,晚上还有好节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