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历史未解之谜大全集
1850200000053

第53章 绯闻篇——耐人寻味是花边(5)

根据两人的生卒年月,生于1624年的董小宛比生于1638年的顺治皇帝整整大了14岁。而董小宛1651年去世之时,顺治皇帝才13岁。试问一个13岁的少年天子如何与一个27岁的成熟妇女相恋,还谱出了一曲生死恋曲?

之所以把顺治与董小宛连接起来,只不过是好事者们文学想象力的结果罢了。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背后

发生在清同治光绪两帝期间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是晚清四大冤案之首,历时四年才得以沉冤得雪。这个案件之中也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真相。

杨乃武是浙江余杭县乡试的举人,自幼勤奋好学,为人正直,好打抱不平。小白菜原名毕秀姑,是葛品连之妻,长相相当俏丽。小白菜夫妇曾租住在杨乃武家的一间房子里。因葛品连在外帮工,早出晚归,而杨乃武与小白菜同住一楼,过往甚密。所以街坊邻居就传出流言,说杨乃武与小白菜之间关系暖昧。同治十二年十月初九,葛品连突发疾病,本以为是患了流火疾,到了申时葛品连便死了。葛品连死后的第二天,尸体的口、鼻内竟流出血。因此葛品连的母亲马上向余杭县知县刘锡彤要求验尸查明死因。

刘锡彤带着仵作沈祥及门丁沈彩泉等前去勘验,勘验过程之中,沈祥用银针刺探尸体喉部,青黑色,擦之不去,不似是砒毒之征,心下疑惑,却并未用皂角水多次擦洗,就向知县察报说是中毒身死,却未报何毒致死。而沈彩泉则说是砒毒致死。刘锡彤又联想到街坊间关于杨乃武与小白菜有奸情的流言,马上就认定小白菜有杀夫嫌疑,将小白菜带回县衙审问,小白菜最后却在刘锡彤的严刑酷法之下,承认了自己用砒霜毒死了葛品连。当年的《申报》载,小白菜受的刑是“烧红铁丝刺乳,锡龙滚水浇背”。酷刑之下,小白菜供述说她是在十月初五这天从杨乃武手中得到砒霜,在十月初九这天把砒霜倒入药汤中让葛品连一起服下,以达到她与杨乃武通奸居住的目的。

得到小白莱的口供之后,刘锡彤如获至宝。因为刘锡彤与杨乃武之间本就有仇怨,杨乃武曾以滥收钱粮、敛赃贪墨的罪名举发他,刘锡彤因此而断了财路。于是刘锡彤马上逮捕了杨乃武,但是杨乃武却说自己十月初二到十月初九这段时间根本不在余杭县内,而是去余姚岳母家办事。否定小白菜供认的初五日交砒霜的事实。杨乃武拒不认罪,刘锡彤就对其严刑拷打,熬不过严刑酷法的杨乃武最后也不得不认罪。

得到杨乃武和小白菜的供认,杭州知府陈鲁以杨乃武与小白菜通奸共谋害死葛品连定案,判处两人死刑。

期间,杨乃武在狱中书写了关于自己是被屈打成招的申诉材料,由其妻杨詹氏和其姐杨淑英向衙门申诉。经过辗转波折,惊动两宫太后和皇帝,两宫太后示意将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由刑部在北京重审。刑部接下此案后,便调集本案的有关证人及杨乃武和小白菜进京。审理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疑点,尤其是发现杨乃武和小白菜都受过酷刑,与官员上奏中所说的并无刑讯一节明显不符。当初提供证词说卖给杨乃武毒药的艾仁堂药店的店主钱坦已经死亡。种种疑点说明这起案子极有可能是冤案,于是刑部决定重新开棺验尸。经过再次验尸,刑部件作认为葛品连属于因病而死,并无中毒现象。冤案是由于沈祥等首次验尸不符合朝廷规定的检验要求而造成的。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历时四年多,最终得到平反。朝廷下令革去了刘锡彤知县之职,并发配黑龙江效力赎罪,不准收赎。沈祥以及其他相关人等30多位官员被革职、充军或查办,浙江巡抚杨昌浚、浙江学政胡瑞澜,杭州支付陈鲁一干官员100余位革职永不续用,此案也终于得以告一段落。

从最后的审判结果来看,这场案件其实是朝廷平衡湘系势力的手段而已。因为当时浙江一带的官员几乎都是出身于曾国藩的湘军,同处湘系,官员之间相互扶持,相互维护,从而致使案子迟迟难以翻案。对于朝廷来说,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就是最好的削弱湘系势力的机会。

●光绪当年不肯入洞房之谜

清朝从建立之初就十分注重政治联姻和家族婚姻。政治联姻主要是满蒙之间的联姻,如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等多人都娶了蒙古贵族女子为妻妾。家族婚姻其实是政治联姻的延伸,就是有亲戚关系的两族贵族子女成婚,诸如姑表亲婚、婚姻不拘行辈等。比如皇太极之时,兄莽古思一门姑侄三人共同嫁给了皇太极为妃,顺治皇帝就娶了母亲孝庄皇太后的哥哥的女儿为后,顺治皇帝和皇后就是表兄妹的关系。这也是满洲落后婚姻习俗的表现。

光绪年间,光绪皇帝娶了自己的表姐为皇后,也就是后来的隆裕皇后。慈禧把隆裕嫁给光绪,也主要是效仿了孝庄太后。隆裕是慈禧亲哥哥桂祥之女,从娘家算是慈禧的内侄女。而光绪并非慈禧亲生,是慈禧的亲妹妹叶赫那拉氏之子,从娘家这方来说,光绪又是慈禧的内侄子。所以如果从慈禧娘家这方算来,光绪和隆裕就是表亲的关系。隆裕比光绪年长,隆裕应当就是光绪的表姐。慈禧把自己的侄女嫁给自己的侄子,也算是亲上加亲。

光绪这个皇帝做得有点窝囊,虽然身为皇帝,可是面对专权的慈禧,也只有认命的份,光绪对慈禧是言听计从的。光绪与表姐隆裕成婚前的关系一直不错,隆裕作为姐姐,对光绪特别照顾,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弟弟一样,两人的关系十分融洽。可是突然之间,慈禧把自己的姐姐指给了自己做皇后,光绪实难接受。但为了服从慈禧,也为了讨好慈禧,光绪不得不这么做。

慈禧给把隆裕嫁给光绪做皇后的同时,还选了他他拉氏的瑾妃和珍妃两个给光绪做妃子。光绪帝一生也就只有这一后二妃,是清朝皇帝中后妃最少的皇帝,也是最晚成婚的皇帝。慈禧的做法也是为了出于其政治上的考虑,目的就是要把朝政交给光绪后,慈禧还能够利用皇后来操纵光绪,最起码可以监视和掌握皇帝的一举一动。

因此,光绪的心里也十分郁闷,大婚的当晚甚至还扑倒在隆裕皇后的怀里大哭说:“姐姐,我永远敬重你,可是你看,我多为难啊。”更何况少年天子光绪,自是希望自己的皇后能漂亮点,但是隆裕的长相丑陋身材瘦弱还有些驼背,这也十分不合光绪的意。心里不痛快的光绪自然就不肯与皇后同床了。后来光绪又发现珍妃不仅聪明漂亮,而且有政治远见,非常符合他的一些想法,光绪就非常喜欢珍妃。光绪也就不肯与隆裕在一起了。

●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吗

清乾隆年间,朝廷之中最大的权贵不是人们在电视之中所看到的和珅,而是傅恒一家。傅恒出身于满清贵族,从小就作为乾隆皇帝的侍读,与乾隆皇帝一起长大。深得乾隆皇帝的信任的傅恒,二十出头就已经是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加于一身的少年权贵。在乾隆执政的六十三年间,傅恒任军机处首席军机大臣的时间长达二十二年之久,占了三分之一的时间。傅恒还曾两度晋封为一等功,这在乾隆一朝甚至是整个清朝都是绝无仅有的。

傅恒的姐姐富察氏是乾隆皇帝的第一任皇后孝贤纯皇后。孝贤纯皇后是乾隆的结发妻子,清纯自然、法祖承本,赢得了乾隆的喜爱。孝贤纯皇后死后,乾隆一度十分痛苦。傅恒作为孝贤纯皇后的亲弟弟,加上才华横溢、处事谨慎,乾隆一直对这个内弟很看重,委以重任,因此傅恒能在少年时期就不断加官晋爵。

傅恒死后,富察氏一家又出了一位得宠于乾隆的子弟,即傅恒第三子福康安。福康安生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刚出生的福康安就得乾隆皇帝钦赐姓名,幼年福康安被乾隆皇帝带进了皇宫亲自教养,待之如同亲生儿子一般。福康安长大成人以后,乾隆对他更是委以重任,生前封贝子,死后赠郡王,成为一代宠臣之最。因为乾隆对福康安过分宠爱,因此有人猜测福康安其实是乾隆与傅恒福晋的私生子。原因如下:

首先,清朝入关之后,分封吴三桂等异姓王,结果引出了三藩之乱的祸事来,因此清政府下令“异姓不王”。但是,福康安却被封为嘉勇郡王,配享太庙。福康安的两个哥哥都很优秀,但乾隆却从未打算加封他们王爵。如果是因为战功而封王,那么与福康安战功相当的兆惠、阿桂为什么没有封王呢?

其次,福康安十几岁就开始南征北战,战无不胜。乾隆皇帝在他每次出征的时候都给他做最好的准备,以便他能战胜归来。例如,福康安平定台湾林爽文起义之时,乾隆皇帝就让名将海南为副将随福康安出征;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十一月,乾隆皇帝任命福康安为将军入藏作战之时,乾隆皇帝又任海兰察、奎林为参赞大臣随福康安出征。福康安每次出征,乾隆都精心为他挑选将领,选派劲旅,使其必胜。甚至连兵部、户部在平衡每个战场的战争拨款时,也都是先紧着福康安需要,这些都为福康安打胜仗做了铺垫。

第三,福康安的两个哥哥都被乾隆皇帝招为额驸,但是如此得宠的福康安却没有娶公主为妻。乾隆的九格格与福康安只相差四岁,年岁相当。但是乾隆却没有把九格格指给福康安,甚至连一个宗氏女都没有许给福康安,这也让人十分生疑。

第四,傅恒死后,乾隆在他的葬礼上许诺:“汝子吾儿定教养”,这也让人怀疑。

其实,福康安是不是乾隆之子已无从考证,但是史学家们认为,福康安并非乾隆之子。乾隆对他的宠爱,也只是因为乾隆在福康安身上看到了自己和孝贤纯皇后早夭的皇二子永琏、皇七子永琮的身影,福康安又是乾隆一手教养长大,还是孝贤纯皇后的内侄子,自是十分宠爱。长大后的福康安也没有让乾隆失望,骁勇善战,立下了许多功劳。

●慈禧为何怕壁虎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当中,一直以来都是男人主宰天下,男人就是历史的掌舵人,而女人只是男人权力之下的陪衬。但是,中国历史也有几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人,例如武则天和慈禧。武则天夺了李氏家族的天下,建立大周王朝,虽然时间短暂,但却改变了整个大唐的命数。慈禧是晚清中国最具权威的人,她虽不是皇帝,却胜似皇帝,甚至比皇帝更有权力。

慈禧是咸丰皇帝的妃子,咸丰皇帝驾崩以后,慈禧的儿子6岁的载淳继位,即同治皇帝。慈安皇后与慈禧并称为东西太后,两宫太后共同临朝称制。慈安死后,慈禧彻底掌控了大清王朝。但是慈禧这个万人之上的女人,却十分惧怕壁虎这种小小的动物。

说慈禧惧怕壁虎,主要是由慈禧生前为自己打造的陵寝内的丹陛石上得出的。清朝祖制,皇帝后妃的丹陛石上有一幅“龙凤戏珠”的石雕图案。图案中龙在上,凤在下,象征皇帝为天,皇后为地,阴阳结合。然而,慈禧却冒天下之大不韪地将凤高高展翅在上为主体,而龙在凤之下的附属位置。最为奇怪的是,这块按照慈禧自己的意思打造的丹陛石的右下角还缺了一小块。原来是工匠在打造的时候按照习俗在丹陛石下方龙爪一侧凿了一只惟妙惟肖的小壁虎,慈禧见了就命人把这只壁虎给撬走。

那么,慈禧为何又会怕一只小小的壁虎呢?

清朝宫廷内历来沿袭着一个“祖传秘方”。那时候皇宫的太监会饲养很多壁虎,喂以朱砂,三年时间就可以长到七八斤重。把这种长成的壁虎杀死,风干之后,就可以磨成一种鲜红色的细粉。把细粉点在女子们眉间,作为辨别贞洁、专情与否的标签和标志。皇宫里面的皇后、妃嫔如果有乱宫的男女之事,红点自然消失。这就相当于古代人们所说的守宫砂,壁虎也因此被称为“守宫”。

慈禧本是咸丰帝的妃子,咸丰帝死时她才28岁,那是女人生理欲望比较旺盛的年龄。难耐宫廷寂寞的慈禧曾与太监们走得很近,后又与荣禄、恭亲王,甚至英国画师等许多男人有染。到后来,慈禧越发地不可收拾,贴身太监李连英还在宫外给慈禧物色男宠,甚至有一个琉璃商人还在宫里住了一个月之久。清文廷式《闻尘偶记》记载,慈禧因为与这位琉璃商人有染,还因此怀孕,慈安太后得知以后急召礼部大臣,商量要废掉慈禧。废后之事被慈禧得知后,就在当晚下毒毒死了慈安皇太后。但是史学家们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可靠。

因为壁虎特殊的功能,所以天不怕地不怕的慈禧也会惧怕一只小小的壁虎,真是应了那句俗话“偷人的心惊”。

●古代名医为何皆不愿入宫

凡事都有两面性,利弊兼有。当一个事情的弊大于利时,世人就会选择将其舍弃。古代宫廷太医在民间名医看来,绝对是应当舍弃,不当为妙的。“太医难当”,其中的甘苦,非当事人不可尽知。

按理说,身为宫廷太医,为“至尊”诊治疾病,拿国家傣禄,收入稳定,不说吃穿不愁,而且还有荣华富贵享受,这岂不是人生一大快事?然而,太医职业的这区区小利,与其背后的隐患和风险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

先说这古代民间医生进阶为太医的道路可谓是由贿金铺设而成的,即便最后顺利成为太医,侥幸得宠,也未必能够平步青云,因为恩赐所入还不够应付一路太监和官员的贿赂支出。更何况,历来皇帝后妃,大都养尊处优,饮食上多肉多脂,且运动少,像这样的生活方式自然不利于身体健康,很容易患上不治之症,当医治无效时,便责怪太医无能。再者皇室宫廷,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风云莫测,有时太医就是首当其冲,难以逃脱。一药误投,生死所系,出了事故,很可能项上人头不保,更别指望官运亨通。如,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太医院院使孙之鼎等承旨治疗正黄旗内大臣颇尔盆痔漏复发症,康熙对他们的治疗情况非常不满,便大发雷霆,写道:“庸医误人,往往如此”。

也有那些因寥寥的一定机遇,深得宠幸,荣受天眷的太医,可其处境也非尽如人意,为慈禧大后治过病的薛福辰就是其中一例。慈禧患病后,薛福辰被召入皇宫。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后,慈禧的病痊愈了,还亲自撰写“职业修明”四字匾额,赏赐薛福辰。医功告成,薛福辰本以为可以抱地荣誉返乡,但是慈禧却不准他即时出京,日后还需他“请太平脉”。然而,正在这时薛福辰家乡疾疫爆发,家人和亲人都被感染,尤其女儿病情相当严重,可他却不能回乡挽救女儿,极为痛苦。对此,薛福辰曾悲叹:“抚兄(薛福辰)以回天妙手,而眷属皆不免于病,所谓木匠缺床,足不能自理者,非耶。”

古人云:“伴君如伴虎”,权衡以上利弊得失后,我们终于理解古代名医为何把应召入宫视为险途而不愿入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