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西北宗教论丛1
18462200000016

第16章 藏文史籍概说(1)

◇才让

从吐蕃时代出现藏文历史著作起,历经千百年的积累,使藏文历史著作数目繁多,蔚成大观。因佛教在藏族历史上有过广泛的影响,藏族文化不断地佛教化,使吐蕃以后的藏文历史典籍以叙述佛教史为主,因此也可统称为佛教历史典籍。目前,部分藏文史著已翻译成汉文或其他文字,为更多的人所了解,但是也有一大批著作不为人知。本文将对藏文历史典籍根据其内容进行分类,并对其特点予以概括总结。

一、藏文历史典籍的分类及内容

1.宁玛派伏藏文献中的历史著作

伏藏文献大部分属于宁玛派,传言是由莲花生大师等人所藏,其目的在于未来使这些教法得到传承。伏藏由后世的掘藏师掘出,公布于世,形成南藏、北藏等系统。伏藏文献的量很大,对其真假等问题藏传佛教界自身有不同的说法,但学界的有关研究成果极少,是当代藏传佛教研究领域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伏藏文献的内容以宁玛派的密法为主,如修炼法门、仪轨等。其中有一部分伏藏文献中含有一定的历史资料,或者某些伏藏的编写体例近似于历史著作,如《莲花遗教》,以叙述莲花生大师的生平事迹为主,可以视为是一部传记著作。

著名的伏藏文献《五部遗教》,据说发现于桑耶寺,内分鬼神遗教、国王遗教、王妃遗教、大臣遗教、译师班智达遗教,而每个篇目中都有一些历史传说故事,并保存有一些原始文献,如吐蕃时期翻译的禅宗文献(有多种语录),对吐蕃的地方建制“如”等军政制度也有所记载。《五部遗教》虽为伏藏文献,但对研究吐蕃史,尤其是吐蕃佛教史和宁玛派的形成发展史方面值得参考。

《柱间史》,据说阿底夏大师发掘于大昭寺的柱子中,故得此名。该书讲述了观音菩萨与西藏之间的关系,及松赞干布弘扬佛教的历史,包括迎娶尼泊尔赤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兴建大昭寺等方面的历史,记述了松赞干布的有关传说历史,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柱间史》为藏传佛教各派所重视,观音菩萨为雪域救主之说也为藏传佛教各派的共识,因此,这本书反映了解藏传佛教文化的某些特质,以及藏传佛教中对松赞干布的神化。

《莲花遗教》是莲花生大师的传记,记述有莲花生大师在吐蕃传教弘法、降伏吐蕃的鬼神、建造桑耶寺、在吐蕃各地埋藏佛教圣物,及对未来掘藏师的预言等内容。该书显示了佛教对高原本土文化的改造和佛教自身的本土化历程,充分展现莲花生大师在藏传佛教信徒心目中的光辉形象。

2.目录类历史著作

藏文目录著作称为“dkar-chag”,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文献目录,尤以藏文《大藏经》目录为主。这类著作中涉及与《大藏经》编纂有关的人物、地方的历史,又不纯粹是文献目录。著名的如布顿大师所著《佛教史·大宝藏论》,大致分为三大部分,第一大部分是佛学概论。第二部分是印藏佛教史,其中罗列有前、后弘期的译师、班智达名称。第三部分才是《大藏经》目录。布顿大师对藏文显密经典的分类在藏传佛教文献学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密宗四续部经论的界定也多为后世所遵从。《德格(丹珠尔)目录》,由康区著名学者慈成仁钦所作,该书在正式的《丹珠尔》目录之前,讲述了刻印《丹珠尔》的施主——德格土司的历史,详述土司家族的起源及历代土司的政绩,无疑是研究德格地方史的重要文献资料。再如《卓尼丹珠尔目录》,为第二世嘉木样大师所作,仿照了《德格丹珠尔目录》,同样讲述了刻印《丹珠尔》的施主卓尼杨土司的家世,是目前见到的有关卓尼杨土司历史的最全面的记载。

第二种目录著作,记述了某佛塔或某佛殿或某寺院的各个方面,尤其对建造过程记述详细,类似于“清册”,具有“志”的性质,也是原始资料。这类著作藏文统称为“dkar-chag”,汉文译为“志”。如《布达拉宫志》详述建造布达拉宫所用人力物力、宫殿内的壁画佛像等类,是研究布达拉宫历史的最原始记录。而规模较小的佛塔、佛殿的志,则数量众多,见于佛教大师的文集中。

3.教法源流类著作

此类著作藏文称为“chos-vbyung”,翻译为“教法源流”或“佛法源流”、“佛教史”。“chos-vbyung”在藏文佛教历史著作中占的比重最大,也最为重要,而其中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1)佛教断代史

所谓断代史是指对某一历史时代的记述,其中多以吐蕃佛教史为主。有的藏文佛教历史著作没有冠以“佛法源流”之名,如《王统世系明鉴》,但内容以佛教发展史为主,因此仍可视为是佛教断代史著作。此类著作主要讲述历朝赞普弘佛事迹,有详有略,一般详于松赞干布、赤松德赞、赤热巴巾三朝。《巴协》、《弟吴贤者佛教史》、《娘氏佛教史》均是吐蕃佛教史,其中后两本著作的结构雷同,大致分为印度佛教史和吐蕃佛教史。而在吐蕃佛教史部分,又对吐蕃的政治制度、军事等方面有所涉及,对了解、研究吐蕃历史有参考价值。此类著作尚有《拉达克王统记》、《白史》等。

(2)佛教通史

即对整个藏传佛教历史的记述,包括各个教派的形成发展、代表人物等,这类佛教史著作中往往包含有政治史的内容,如与佛教有关的印度王统、吐蕃王统、中原王统、西夏王统等的记述,有些王统仅仅是帝王名称排序,而有些王统则叙述得比较详细,对研究历史多有裨益。因此,部分藏文佛教史书虽名为佛法源流,但涉及的内容却十分宽泛,并不局限于佛教一隅。此类著作中卷帙浩繁,内容广博者如《青史》、《贤者喜宴》、《印藏汉蒙佛教史·如意宝树》(又译为《如意宝树史》)等著作,均从世界之形成一直讲到作者所处的时代,资料宏富而叙述系统全面。

以《贤者喜宴》为例,该书共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世界总论,包括器世间(即自然环境)和有情世间(人类社会)的形成等。第二大部分印度佛教史,包括释迦牟尼行传、佛教经典的结集、佛像的出现、印度的王统历史等。第三大部分西藏的政教历史,又分为十大章:第一章,大悲观世音教化西藏。第二章,吐蕃王统,搜罗有部分吐蕃王朝的诏令文书,极有价值。第三章,戒律教法的源流。第四章,译师班智达的历史。第五章,宁玛派的历史。第六章,噶当派的历史。第七章,总的噶举派的历史。第八章,噶玛噶举的历史。第九章,止贡噶举的历史。第十章,各种法类源流。第四大部分,为于阗、汉朝、西夏、霍尔等之历史。第五大部分,五明学的源流。《贤者喜宴》广泛涉猎藏传佛教的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在藏文佛教历史著作中堪称是集大成之作。

五世达赖喇嘛所作《西藏王臣记》是一部西藏政治通史,但因西藏政治和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该书中佛教史的内容仍占有重大比重。

(3)教派史

藏传佛教教派众多,各有传承。因此,又出现了专门讲述某一教派的历史著作,对教派的发展形成的历史,著名的寺院、代表人物均有系统的记述。此类著作有班钦·索南扎巴的《噶当教派史》,主巴白玛旺布的《主巴教派史》,达垅巴·阿旺丹曲桑布的《达垅教派史》,第巴·桑杰嘉措的《黄琉璃》(记述格鲁派的历史、寺院为主)等。《萨迦世系谱》、《续萨迦世系谱》、《朗氏宗谱》等著作,一方面具有教派史的性质,但另一方面又属于是家族史,类似于家族谱,因萨迦教派的领导权归款氏家族,帕竹噶举的领导权归朗氏家族,家族与教派合二为一,因而这些著作中出现的著名人物基本上属于同一家族。而又由于萨迦款氏和帕竹朗氏,分别执掌过元、明时期的西藏地方政府,因此《萨迦世系谱》、《朗氏宗谱》的史料价值,不仅仅局限于教派历史研究,对研究这两个时期的西藏历史非常有帮助。

(4)地方佛教史

就是对某一区域的佛教历史的记述,大致包括山川地理、佛教在该地的传播发展、寺院的情况、著名的佛教大师、寺院所属的部落、支持佛教的贵族或地方势力等诸多方面。如著名的《安多政教史》,原名《多麦教法源流》,拉卜楞寺智贡巴所著,依据文献资料和作者的实地考察而写成,书前作者罗列了五百多种藏文历史著作,可看作是藏文历史著作目录。作者将整个安多地区按河流分为不同的区域,主要有湟水流域、大通河流域、大夏河流域、洮河流域、黄河流域、白龙江流域、金川河流域等。凡每一地,记述以当地的中心寺院为主,详述寺院的建造历史、历任住持、寺院的建筑、供物、寺院所属的部落村庄、子寺,同时附带讲述当地的土司、头人的历史。作者对汉藏交界、民族杂居地带的藏传佛教寺院也做了考察记录,如岷州、河西等地,弥足珍贵。作者还记述了青海湖地区和硕特蒙古的历史,也很有价值。当时的拉卜楞寺正处于寺院发展的鼎盛时期,作者对该寺的记述尤为详细,提供了许多历史细节。觉囊派的多罗那它所作《娘地教法源流》,叙述了西藏年楚河流域当时的佛教发展情况。

(5)教法传承类

藏传佛教特别重视教法的传承,以表明教法的纯正性,无论显宗和密宗,任何一种法类都要详列上师的传承,各派教法皆如此。因此除了上述讲总的佛法源流的著作外,尚有记述某一教法的源流或传承的著作。这些著作的重点就是讲述该教法的主要传人,即他们的事迹。如第八世达赖喇嘛的经师雍增益西坚赞所著《菩提道次第上师传承录》(上下二卷),讲述了历代传承菩提道次第的上师,从佛祖释迦牟尼起,包括印度的各位佛教大师,阿底峡等噶当派上师,宗喀巴大师等格鲁派上师,一直记述到作者所处的时代。因此这部书,既是教法传承录,也是一部高僧传,同样可划归到僧传类著作。再如第一世嘉木样大师所作《大威德教法源流》等密法源流著作,均有传承上师的传记。

4.寺院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