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岁月如歌:阆中市离退休教育工作者文集
1844300000067

第67章 艺体实验推进素质教育上台阶

何守章

学校的音乐、体育教学是美育、体育的主要内容,是全面育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对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智力的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健康水平的提高起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具有促进学校科学管理、转变教师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全面育人、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功能。因此,抓好艺体教育,培养面向21世纪新型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各科教学渗透美育教育,提高审美能力

美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使他们具有感觉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陶冶学生审美情操,无疑也是美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在音乐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知识,教师通过讲故事,引导学生分析歌词,达到审美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坚持以情施教的原则,运用情感手段来发掘教学中的美的因素,达到寓美于情,以情育美的效果。教师通过发挥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器具(包括幻灯、录像、多媒体)以及教学环境、教师语言、板书、教态、仪表等方面的美的因素,不断给学生以高尚的美感体验,陶冶学生审美情操,满足其对美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创设意境、构建图案,给学生以美的感染、美的想象、美的享受、美的追求、美的创造。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民间故事、谜语、童话、寓言、诗歌、短篇小说,能获得丰富的知识,受到情绪感染,逐步具有区别真、善、美、丑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寓美育于实践操作之中,在教面积测量和制作统计图时,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进行实际操作,发展创造力,得到创造美的体验。在思品教学中,通过参观、访问、研究调查、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使学生感受和鉴别生活中的美与丑,体验劳动人民和英雄模范人物的思想感情美,体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生活的美。在德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习惯,例如,观看抗洪救灾的影片,学生的心中激起对解放军、武警官兵的崇敬之情。

二、艺体优势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校的艺体教改实验,驱动着各科教学的改革和发展,逐步构建起需求——激励的学习动力机制,使学生由接受性学习变为参与性学习,由被动性学习变为自主性学习,由机械性学习变为创造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艺体实验开发了学生右脑,使学生勤思考,会动手操作,勇于创新,联系农村生产和生活实际,搞出小发明、小创造的科技模型。社会实践激发和增强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能力。

三、艺体实验促进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艺体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造就美好心灵,深刻认识社会、认识人生,使他们精神生活丰富、道德情操高尚。艺体本身就具有陶冶的功能,通过教唱歌曲,分析歌词的含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同时,艺体熏陶,促进了良好习惯的养成,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是在教育、培养、继承的环节中逐步形成的,它是学生精神面貌的反映,是教书育人、环境育人的结果。

艺体教育促进了智育的发展,可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渗透,从两个方面认识事物,充分发挥人脑两个半球的功能,比之只用其中的任何一种方式都要优越得多。艺体实验班由于艺体课程和开展的活动是课程计划规定教学时数的两倍,不但没有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相反,语文、数学成绩比对比班要高得多。

总之,艺体教育是教育培养学生促进全面发展的独特方式。一个学生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时时处处都要经受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影响和教育,它们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但不能相互代替。

四、艺体实验促进学校管理步入了科学化的轨道

艺体教改实验的实践,揭示了一个道理: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教育模式,加强管理、科研兴教、依法治教,转变教育观念是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保证。

1.教育思想管理。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即面向全体学生,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1)扭转为升学育才的人才观。要在正确人才观的指引下,创造良好的教育模式和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其潜在能力得以充分发挥,能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上获得成就,成为有益于社会的有用之才。(2)树立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质量、效益评价为准绳的质量观,扭转以分数量学生,以升学率论效益的质量观。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基本任务就是要为人的发展打好基础,这个基础不仅包括高尚的思想道德、健康的审美情趣、现代文明意识和良好的身心素质,同时还包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如果只是用分数高低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就会把学生引入只会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歧途,就达不到每个学生素质得以最优发展的目的。(3)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培养创新精神的育人观,扭转将教育仅仅局限于选拔和淘汰、只对少数学生负责的育人观。坚持“教育机会人人均等”的原则。平等地尊重每一个学生,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想,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向教师提出很多问题,引导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潜在能力。(4)树立教会学生学习的教学观。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我们必须指导学生会学习,使他们主动地学、积极地学、创造性地学。让学生不仅学习知识,而且更要学会自学,会查工具书,学会分析对比、归纳判断等逻辑思维,将知识学说化、条理化。

2.教学常规管理。(1)认真备课。每期我校教师能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常规备课,做到有教材、有教法、有学法,目标明确具体、全面,能体现双基,有重点、难点、关键,项目齐全,过程详略得当,适用性强,各科教案都有学期计划和进度,同时学校对各科教案,每学月查一次,严格按照常规项目考核、量化、评分定等,评出优秀,给予表彰;对不备、少备或备课差的现象,严肃处理。(2)强化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校教师上课大多数废除了注入式、满堂灌,启发式教学被大多数教师掌握,能体现三为主原则,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语言精练、板书科学、结构合理、文明施教、恰当使用电教媒体,使课堂教学真正发挥教书育人、培能启智作用。(3)作业布置及批改。作业批改及时、准确,单科单班全批全改,双科或双班各批改50%,作文一个单元一个,且全批全改,做好记载,并以教师批改为主。(4)制定并落实辅导目标,提高辅导效果。根据各班学生实际,制定培优辅差目标和各阶段具体内容,保证辅导时间,因材施教方法灵活多样,加强辅导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提高辅导效果。(5)正确考查和评定学生成绩。“单目”是衡量教学工作得失的一个标准,各单元结束及时进行检测,认真评阅,及时进行补救,同时改进考查方法,注重知识、能力考查,通过考查,达到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目的。

为使教学常规真正落到实处,学校坚持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定期检查和随时抽查相结合,每月检查一次,把执行情况与岗位津贴挂钩,月月奖惩兑现。

3.教育科研管理。首先是成立教研机构,落实管理人员,学习教育理论,树立科研兴校意识;确立研究目标,落实教研课题,营造科研氛围,形成人人参与、大抓教研教改的热潮,其管理程序为“教育理论学习→确立课题→落实主研人员→开题论证→组织实施→资料收集→检测研讨→论文撰写→成果展示→课题终审”。学校拟定了《教育科研管理条例》,设置教育科研奖、论文发表奖、教学竞赛奖、优质课奖、学生习作奖,保证了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其次是开展三课竞赛,即达标课、优质课、示范课,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