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岁月如歌:阆中市离退休教育工作者文集
1844300000060

第60章 改进德育工作培养创新人才

黄仁贤

在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胡锦涛同志还特别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学校德育工作如何具体落实胡书记的重要指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自己的独特功能?我们认为,必须抓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个重点,大力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明确新形势下德育的目标和任务,为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上发挥重大作用,以逐步形成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德育工作的新模式。

第一,增强主体意识,树立民主、开放的教育思想,正确处理灌输与疏导的关系

学校德育工作,学生既是施教的客体,又是自教、自管、自理的主体。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行为规范,既要靠外部的约束、规范,更要靠学生自我的体验、内化。因此,必须摒弃德育工作者“长官意志”、“个人包办”、“封闭管理”、“堵塞惩办”、“我说你听”的错误教育思想和错误做法。树立学生是教育的主人,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和自觉管理是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也是实现德育工作民主化,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指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进行头、手、眼、嘴、时间、空间六大解放。要启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耳闻目睹、尊重事实。要每事问,给学生的言论自由。要让学生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丰富的学问。”我们认为,学校德育工作在管理制度上必须把强制性、统一性的规章制度与学生共同讨论、商定的公约、守则有机结合起来;在教育管理的层次上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既有班集体的集体导向,又有学生干部、学生群团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还有学生个人品德行为上的自我“内化”和修养。这样,既可以改变长期以来德育工作“筑堤防洪”的被动局面,又可使学生思想解放,逐步形成创新的意识。在德育施教的内容上必须处理好灌输与疏导的关系。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讲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另一方面,面对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好奇心强,对西方不健康的精神产品缺乏辨别与批判能力这一事实,德育工作不能简单地“堵塞禁止”;而是应当通过举办课外时事讲座、科技制作、文娱晚会、主题班会、观看爱国主义影片,以及成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展示或实践自己的创造才能,并逐步使自己的思想认识得到提高与升华。总之,实行民主管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解放学生的思想,为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二,用现代科学管理理论重建德育管理的新模式,正确处理管理与教育的关系

运用系统论的原理正确处理好“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的关系,寓德育管理于智育之中,寓德育管理于各项活动之中,充分发挥德育的整体效益。正确运用信息论的原理,做到管理的渠道畅通,信息反馈及时,适时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避免管理决策的盲目性。运用质、量互变的原理,正确运用学生品德操行考核量化评分的方法。如果考核项目烦琐,量化过细,重常规管理而轻思想转化工作,重显性而轻隐性表现,甚至把评分作为惩戒学生的手段,就有可能束缚学生思路,局限学生视野,压抑学生特长爱好,极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必须把管理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管教同步,以教为主。实践证明,只管不教就会形成盲目服从,缺乏自我思想动力,不能达到自我修养、自我管理的目的,而且还会使思想工作简单化、一般化。相反,只教不管,没有合理的、可行的制度,没有行为的合理规范和常规的养成,思想教育的效果就难于巩固,思想教育的作用就会苍白无力。总之,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教育的关系,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创良好的环境氛围。

第三,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实现德育工作方法的多样性,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心理气质。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只强调共性,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因而德育工作管理方法单一化,管理制度“一刀切”,不承认差别,不实行分类指导,这是我们应当注意的。要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加强学生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就必须认真研究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事实证明,学生没有独立个性,就失去了创新的心理基础。为此,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分析和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从一般情况看,学生的发展类型可分为:全面发展型、特长型、重智轻德型、学法死板型;从心理特征看有:理智型、独立性、情绪型、外倾型、内向型。再从不同类型中分析产生的环境条件和历史根源,从中发现独立性强、创造性大、自觉性高的学生进行定向培养。采取多种灵活的管理教育方法去转变那些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发展的不良个性,才能真正使我们的德育工作克服形式主义的倾向,才能适应新形势下青少年发展成长的特点,使学校德育和学生生活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德育工作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人才发挥应有的保证、核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