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岁月如歌:阆中市离退休教育工作者文集
1844300000022

第22章 变化中的故乡

马德利

我的故乡在川北阆中的大山里,是一个美丽的山乡,山美水秀,令人陶醉。

不说那重叠起伏的山峦群峰,高大茂密的青松古柏,也不说那漫山遍野散发着清香的奇花异草,单是那崇山峻岭间瀑布流泉就能引起无限遐想。那些瀑布在阳光的照射下银光闪烁,如同条条白练临空而下,注入清澈见底的大石潭里,又从山下乱石间涌出,形成无数条山涧小溪淙淙流淌。小溪、清潭吸引着多少放牛郎啊!我记得小时候,一到夏日,我们几个牧童,总是坐骑牛背,横吹竹笛,在清石洗澡,在溪涧戏水。啊,吹一曲清歌,戏一阵清泉,多么令人心旷神怡,多么令人心驰神往!三年前(1961年),我曾回乡去,重享了童年的欢乐,而这次欢乐却增添了新异的神采。因为,这里兴修水利,条条流泉已顺着家乡人的意愿,在一条绕山而砌的水渠里流向新修的山塆大塘——我那童年的游泳池——清石潭里去了。清石潭的水更清凉,在这里游泳戏水更自如更欢畅!啊,山乡的水更秀了,山更美了!

回乡的那天,正是一个红日高照的艳阳天,天气有点炎热。但在家乡的山路上,林荫蔽日,清风扑面,甚是凉爽。我轻快地走在山路上,归心似箭,不知不觉已来到了与家遥相对望的山坡上了。往日,每当我爬上这个山坡时,总要伫立着,放眼眺望一番美丽可爱的山村。此时,夕阳正躲在大西岭的背后,那余晖从密密层层的青冈白桦林缝中,斜射在一浪一浪的金黄稻穗上,斜射在一坡一坡苞谷高粱林里,斜射在远远的瀑布流泉上,斜射在我那可爱的清石潭以及连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新的水渠)上。那水面闪烁着耀眼的粼粼波光,映照着苍山翠树渐渐消失在远方。

“我们的家乡多么美,精工巧手难描绘……”正当我陶醉于家乡这幅鲜艳动人的山村晚景图时,忽然飘来了清脆的歌声。这声音多么熟悉啊,原来是一位眉清目秀活泼开朗的姑娘,是她,高中同学,模范会计,公社(乡)副社长玉兰。“你也回乡?”我兴奋激动地上前去问道。“啊,是你,回家来了。”她挂着背包,手中拿一卷图纸。我问:“你是从城里回来吧?”玉兰兴奋地说:“这是我从区上带回来的奖状,还有县委送给我们公社(乡)的锦旗。”边说边从挂包里拿出一面鲜红的锦旗。“就是这千里堤,明天县委领导还要下来视察。”“啊,家乡人民个个是功臣。”“是呀,乡亲们真是了不起。”显然,玉兰是在为咱山区和父老乡亲而骄傲。“怎么,三年多你都不回来看看,怕是穷乡僻壤不如都市里好哇。”“哟,这山里的坡坡坎坎一草一木你未必也爱个够了吧。”我心存敬意地逗她。

其实,我俩土生土长在这山区,直到高中毕业。我俩经常一起谈志向谈未来,总是满怀对家乡的痴恋之情,更少不了对家乡更加美好的憧憬。记得高中毕业后的一天晚上,我俩谈心时她自信地说:“家乡一定会在我们手中变成一个大花园。”而今,短短的三年多,她的这番抱负已在家乡建设的蓝图上留下了几多光彩。

“好了,肚子也饿了,走,回家吧!”实话说,我们已经走了五十多里路,早饿了。然而,家乡的巨大变化,却叫我像饱餐了一顿丰盛的筵席,早已忘却了疲乏,忘掉了饥饿。

我们走下山坡,转过一个弯,跨过一条小溪,再爬上一道土坎,那千里堤就展现在眼前,堤内微波泛起,一条小木船靠在堤岸边,玉兰轻快地跳上船,我也跟着上船,她利索地把住船桨,小船儿荡起波浪朝前面村庄划去。

玉兰边摇桨边说:“你看这千里堤壮观吗?”随着话音我望去,两岸的石岸坚实、整齐、稳固,一直蜿蜒到远方;岸上果树竹林青翠茂盛,像一条绿色的宽丝带,连着美丽的晚霞、青山、村舍一齐倒映在水中,真是人间仙境啊。玉兰十分感慨:“故乡的人修造了这千里堤,大自然便一改过去的暴戾,转而给我们带来丰收与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