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岁月如歌:阆中市离退休教育工作者文集
1844300000017

第17章 成事也在人

罗光远

我幼时家境贫寒,几辈人佃田地耕种。父亲自幼生长在城市,不谙农事,以缝纫为业。种庄稼全靠母亲,我从小就做母亲的助手,学做庄稼活。

我是个独生子。父母决心送我读书,希望我长大后成为有学问的人。从小,父亲就给我讲读书求学的重要,给我讲古代名人成才的故事,并教我认字、写字。六岁我开始发蒙,在学校和家庭的双重教育下,读书识字很有长进。稍后,父亲给我找来一本古代名人传记的小书让我读。就是这本破烂的小书,催生了我向先贤名人学习,通过读书求学,产生了成为有学问有才能的人的念头,而且激发了我广读博览的热情。在小学阶段,我就设法弄一些书来读,以满足我的读书欲望。私塾里读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声律启蒙》,我一一通读,有的甚至熟读成诵。家藏的《唐代短篇小说》和《绣像三国志演义》更成了我百读不厌的课外读物,而且对我以后的影响非常大。到了初中,学校图书室我是常客。《儒林外史》、谢冰心等办的《读者月刊》《饮冰室文集》《中国文学史稿》《中国哲学史大纲》《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即使像《天工开物》《文心雕龙》这样的书,读来似懂非懂,我也抱着啃。后来辍学闲居,我也效法诸葛孔明躬耕陇亩,借来全套高中语文课本用毛笔楷书抄写了其中的文言文,如《滕王阁序》《岳阳楼记》《赤壁赋》《与陈伯之书》《此山移文》、史可法《答多尔衮书》等,我反复诵读,喜好之情,经久不衰。1950年,我又购置了《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书阅读。

1951年经人介绍我受聘于县文教科,分配在锦屏乡完全小学任教。当时小学有不少高中、大学学历的教师,自己只读了一年半初中,实感才疏学浅,难以望其项背。于是我决心自学迎头赶上。当时工资是发实物(大米),我便每月将一百斤大米变卖后用于购买书籍自学,经年坚持不渝。经我不懈地努力,有了进步,后来县文教科抽调我去科里工作,赶上了“科学大进军,培养一百万高级知识分子”的潮流,我也做了个十二年规划,决心在十二年内,通过自学,达到大学文科本科毕业的水平。在以后的时间里,不论在农村劳动改造,或是在学校任教,我始终是一手抓教学,一手抓自学;一边劳动,一边挤时间学习,见缝插针,坚信功夫全在点滴勤和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学有所成,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我已游刃有余。

我从初中未毕业的学历程度,几十年来什么经、史、子、集,什么诗、词、歌、赋,什么政治、经济、天文、地理、文学、哲学、军事、医学,凡是有用并能找得到的书我都读,结果成就了我的学业和事业,使我从一个小学教师成长为合格的高中语文教师,创造出了不凡的业绩。于是,我很看重自学遂了我成就学问的经验,把它借鉴到语文教学中去。先是我掏钱买书并组织学生阅读。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了,我就说服家长,动员学生订阅书报杂志,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积累词汇(填词汇手册)、写读书笔记、交流读书心得体会。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逐步使学生从被动式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式的“我要学”。学生尝到了甜头,阅读热情越来越高。20世纪60年代,我试点的班级,每个学生都读了《杨司令的少先队》《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青春之歌》《铁窗烈火》《红岩》,有的学生还读了《第四高度》《牛虻》等小说。并且成功地进行了无人监考而学生无人作弊的考试。学生思维活动增强,写文章有话说,有事写,有情抒,而且文从字顺,语言流畅,内容切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河溪中学1978年高考无一人上大专录取线,排行榜上被文教局以“0”处罚。当年高中新生的录取,人均成绩比水观、洪山两中学少二三十分,比阆中中学、东风中学、老观中学和柏垭中学差距更大。学校从四个班、二百多名新生中,挑选了一个班,名为重点班,点将由我任班主任并教语文。经再三推托无果。真所谓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新生入学后,通过各科教师查学生初中阶段的双基基础,发现基础缺漏甚大。反复斟酌,决定在进行新课的同时补上初中的基础。“人生能有几回搏”,全体教师决心奋力一搏。星期天不休息,寒暑假不休息,节假日不休息,终于赢得了时间,经过大家七百个日日夜夜的艰苦鏖战,师生通力合作,终于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高考预选考试,全班除一人落选外,其余全部上线,何素芬还考得了全县第一的优异成绩;正式高考全班l5人上大专录取线,何苍凌、廖明全、赵书远、陈志新、陈茂清、俞贵邦上国家重点大学录取线。特别是廖明全,以177分的升学成绩分进80级1班,化学升学、入学是两次考试都为“0”,开始化学听不懂,在化学课毛锦文老师的精心辅导下,不仅补起了初中化学,还学好了高中化学,高考化学得了85分的优异成绩。毛老师说:“有这样的好学生,我就是累死在课堂也心甘情愿。”

高中开始恢复三年制了,但是逐步推进。1984年,学校招收了两个高中班。当时全县各学校差不多都恢复了三年制,但河溪中学仍是两年制,并且各中学都把“高升大”的赌注押在复习班身上。这时,学校领导认为:“农村中学,而且是两年制,应届生毕业后不通过复习根本考不上大学。”我认为这话不全对,既不合乎辩证法又不合乎事物发展规律。决心用事实回应这一片面观点。通过我与班主任、各科任课教师反复交谈、沟通,达成了共识,议定了共同步骤和方法。两年施教的结果,高考时,两年制应届生升学率超过了复习班,使河溪中学当年高中升学排行榜与东风中学并列全县第二。

事实雄辩地证明:只要目标明确,方向对头,措施得当,百折不回地干下去,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可以做到别人认为办不到的事情。所以我认定:成事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