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岁月如歌:阆中市离退休教育工作者文集
1844300000001

第1章 前言:行走在幸福教育的路上

阆中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党委书记、局长汤勇

又是火热的六月,丰收的六月。

灯下,翻阅这部阆中市离退休教育工作者用心血凝聚的文集,就像瞻仰一幅幅七彩绚烂的教育画卷,就像倾听一首首荡气回肠的人生长诗,就像欣赏一曲曲和谐宁静的天籁之音。这是教育人发自肺腑的心声,有辛勤耕耘后收获的喜悦,也有历经风雨人生后的真谛感悟。他们的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养,都融在了这部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教育情结的文集里。

想起这些年我们在离退休教育工作者工作上的真心付出,我感到十分欣慰。阆中有三千多名离退休教育工作者,过去,为阆中教育的发展,他们任劳任怨、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阆中教育的发展,就没有阆中教育的今天。岁月不饶人,自然规律不可违,人都会慢慢变老,他们的当年就是我们的今天,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因此,我们把关爱老同志作为最基本的执政理念,在全系统提出,不关爱老同志的同志不是好同志,不关爱老同志的领导不是好领导。为此,不论是阆中市离退休教育工作者协会的成立,还是各项工作制度的建立完善,不论是老同志各种待遇的尽力落实,还是各种有益身心健康活动的有效开展,不论是对老同志的生活关爱,还是对老同志的学习引领,我们都力求体现爱心、善心、良心、感恩心和责任心。如今,系统上下都能像尊重自己父母一样尊重老同志,都能像关心自己父母一样关心老同志,都能像呵护自己父母一样呵护老同志。虽然有付出,但我们更有收获,更有快乐,更有追求。

想起这些年离退休教育工作者给予我们工作的理解支持,我常常心怀感动。全市离退休教师大多年事已高,有的身体欠佳,有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无论是组织集中学习、开展健身锻炼,还是宣传解释政策、探望慰问老人等等,处处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回城分会现有高龄教师120多人,最大的95岁,平均年龄81岁,他们早年在农村工作,现退休后回城定居,退休工资不高,有的子女还下了岗,但他们时刻对党和国家满怀感激,资助贫困学生、为学困生无偿补课、关爱空巢老人……还有很多同志,为教育勇于建言献策、奔走呼吁,把余热回馈社会,把快乐布满人间。这些可亲可敬的前辈,用朴实无华的人格操守和一生不变的教育信念,为教育发展倾其力,尽其情,给我们带来了和谐祥顺的工作氛围,让我们能够静心安心用心地做教育,他们在付出中收获幸福,我在他们的幸福中收获幸福,收获感动。

推出这部文集,我们的出发点之一,就是要让这些宝贵的财富得以传承。教育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接力,老前辈用岁月作纸,用理想作笔,用心血作墨,抒写满腔赤诚、经年未老的教育心,展示以天下为己任、以责任为担当的教育人风范,表达延续文明、传承文化的真知灼见和切身感悟。他们严谨治学的精神、宝贵的教书育人经验、深刻的教育人生感悟,必将对我们这些后来人产生深深的启迪,必将成为我们干好本职工作、实现教育理想、追求个人价值、拥有幸福人生的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推出这部文集,我们的出发点之二,就是要激励后来者奋发有为。想当年,老前辈们工作条件异常艰苦,工作报酬十分微薄,家庭负担更是沉重,但他们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用一生的坚守和辛勤的付出,换来了桃李满天下。现在他们虽然退下了,却是退而不休,仍然为教育发展而思考,而奔走,而作为,而添砖加瓦。在职的时候,他们是我们的标杆;退休之后,他们更是我们的后盾。他们虽已临近夕阳,却依然老有所为,作为行走在幸福教育路上的我们,更应大有作为。

推出这部文集,我们的出发点之三,那就是在感恩中前行。没有前辈们的教育培养,作为个体的我们不可能发展,作为大局的事业不可能有如此的辉煌,阆中教育更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高度。我常说,与今人相处时短,与后人相处时长。把前辈们对教育事业的痴心挚爱,对后来者的殷殷嘱托,对阆中教育未来的切切期盼,以这种方式传存下来,是对他们不求回报的一种回报,是对他们不图感恩的一种最好感恩。

这个六月,阳光特别绚烂,特别多情;行走在教育的路上,特别温馨,特别幸福!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这里出发,从现在出发,走向教育那明亮的远方……

2012年6月于古城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