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100位中国名人改变命运的故事
18436600000064

第64章 严复 “先进的中国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严复)

严复出身于福建的一个医生家庭。严氏家族本来是传统的官宦之家,但从严复的曾祖开始,就弃儒从医了。严复的父亲也是一名医生,他医术精湛,为人也很仁义,所以在当地很有名望。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严复十二岁时,父亲就因病去世了,留下孤儿寡母艰难度日。

虽然艰苦,但是严复聪慧好学,而且从小就跟着名师读书学习,所以他虽然年纪不大,但也很有些文化底子。就在严父去世这年,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奉旨在福建创建船政,并在当地招收学员。因为学员的学费都由官府出,并且每月还能发一些银钱补贴家用,严复就去应试了。成绩出来了,严复名列前茅,深得沈葆桢赏识。于是严复就在1867年春进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英文及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五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

1876年底,严复等人被公派到英国留学,他先入普茨茅斯大学,后又转到格林尼治海军学院。严复在英国学习期间,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还遇到了对他有知遇之恩的郭嵩焘。

1878年中国农历春节,严复和其他几个留学生一起到中国使馆给中国首任驻英国大使郭嵩焘拜年。这一次的拜访,严复给郭嵩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郭嵩焘对严复的才学很赞赏,二人成为忘年之交。1878年夏天,严复完成格林尼治海军学院的最终考试,郭嵩焘此时也兼任了中国驻法公使,他便带着严复等一起去巴黎参观世界博览会。

郭嵩焘因为受到了保守派的攻击,驻英仅一年半就被迫奏请辞职,清政府改派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继任驻英法公使。直到1879年1月25日离开英国,郭嵩焘都一直恪尽职守。他在广泛征询校方意见的基础上,给所有海军留学生写出评语和推荐意见。他认为刘步蟾、萨镇冰等人成绩优秀,已能胜任管带(舰长)的职位,而严复学识特优,“以之管带一船,实为枉其材”。于是郭嵩焘照会英国新任外相沙里斯百里,请他安排刘步蟾等五人在一年学习期满后上舰实习,而严复则继续留校研习。不仅如此,郭嵩焘甚至致函朝廷里的一位重臣说:“有出使外国的重任,只有严复能胜其任。如一些人,不懂外文,不知世界大势,有什么能耐担任重任。”其中他希望清政府能破格任用严复,当然也含有对曾纪泽等人的影射。没想到郭嵩焘的极力推荐不仅没能帮到严复,反为严复后来的仕途留下了隐患。

郭嵩焘因其思想超前而“谤满天下”,他举荐的人也一样受到排挤。留学生监督李凤苞(丹崖)对郭嵩焘给予严复的高度评定和举荐皆不予理睬,曾纪泽也因为严复议论他“天分低,于使事无裨益”而对严复极为不满。

严复学成回国后,在仕途上一直不是很顺利,后来他将工作的重心从海军界转入思想界。他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论》的翻译工作。严复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

微阅读

严复(1854—1921),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字又陵,又字幾道,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翻译《天演论》,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