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100位中国名人改变命运的故事
18436600000061

第61章 黄道婆 天涯织女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民间歌谣)

黄道婆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当时,正是宋元更替、兵荒马乱之际,贫苦百姓的生活更是艰难。

黄道婆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亡故了,十二三岁就被卖给人家当童养媳。黄道婆在丈夫家的生活很不幸,她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纺纱织布,还要担负繁重的家务。尽管黄道婆很勤快,但是婆家对她很不好,经常虐待她。

在黄道婆稍大点的时候,朝廷招官妓,地保见黄道婆已长大成人,就同她的婆婆商量身价。这消息被隔壁好心的大婶知道了,偷偷告诉了黄道婆。

一天,黄道婆趁婆婆外出,就偷偷地逃了。她来到黄浦江边,只见江水翻滚,白浪滔天,可是,眼前没有摆渡船,因为怕夫家的人追来,黄道婆急得哭了起来。这时幸亏开来一艘过路的客船,船家见黄道婆可怜,就把她摆渡到江对岸。

黄道婆一路逃命,路过一座尼姑庵时,见山门半掩,便趁势进去。她走到佛殿大门口,见有一位老师太正在诵经。她不敢惊动老师太,轻手轻脚走到供桌边坐了下来,一会儿竟睡着了。老师太念完经,回到佛像前跪拜祈祷,突然看到旁边睡着一个人,吓了一跳,再仔细一看,是个姑娘。老师太唤醒黄道婆,问明缘由后,就把她收留了下来。

一天,尼姑庵来了一位四十来岁的女人,老师太叫黄道婆出来拜见。原来,这位师姨是从海南岛崖州到这里来探亲的。黄道婆听师姨谈论海南风光,听入了神。她想:原来天下还有这么好的地方!特别是听说崖州盛产棉花、棉布,又看见师姨穿的衣服料子的确同本地棉布不同,她想起自己当初用手剥棉子,剥得指甲脱落的情景,就很想去看看崖州百姓是怎样种棉织布的。要是真去了崖州,既可避开丈夫家的搜寻,又能学到种棉织布的本领,那该有多好啊!她把心里的想法向老师太和师姨提了出来,得到了两人的同意。几天后黄道婆就跟着师姨上路了。

黄道婆来到崖州一看,的确是另有一番天地。她以师姨的尼姑庵为家,很快就和当地黎家姐妹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和她们一起种棉、摘棉、轧棉、纺纱、染色、织布。黎家姐妹织出的五彩缤纷的“黎锦”花被,她更是爱不释手。聪明的黄道婆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棉织事业上,又得到黎家姐妹无私的帮助,很快就熟悉了黎族全部织棉工具,掌握了他们的先进技术。

黄道婆在崖州一住就是三十多年,从一个孤苦伶仃的姑娘变成了鬓发斑白的老婆婆。这三十年间,她一直很怀念自己的故乡。

1295年的一天,黄道婆带着黎族人民先进的纺织工具,依依不舍地辞别了黎族同胞,搭海船回到了阔别三十多年的乌泥泾。

那时候,棉花种植业已经在长江流域普及,但是纺织技术仍然很落后。黄道婆回乡后,致力于改革家乡落后的棉纺织生产工具,还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精湛的织造技术传授给故乡的百姓。黄道婆对推动江浙地区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微阅读

黄道婆(约1245—?),宋末元初人,我国著名纺织技术革新家。又称黄婆、黄母,松江乌泥泾(今上海徐汇区东湾村)人。出身贫苦,少年流落到崖州(今海南三亚),以道观为家,跟着黎族人民学会了纺织技术。后来回到故乡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受到百姓的敬仰。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