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100位中国名人改变命运的故事
18436600000042

第42章 张衡 最勤学的科学巨人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东汉·张衡)

张衡出身于河南南阳的名门望族,他的祖父张堪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小时候因为志高力行,被人称为“圣童”。张堪为官清廉,两袖清风,他死后留下的资财不多。有这样一位堪称表率的祖父,张衡从小就立志高远、勤奋好学。

据说张衡十岁时,学业上“能五经贯六艺”,加上他天资聪颖,能过目成诵,所以很早就闻名乡里。张衡十七岁时,有一个地方官见他很有学问,就想推荐他做孝廉,这就意味着他可以步入仕途了。但是张衡拒绝了地方官的推荐,他收拾行囊,辞别父母,只身到外地访师求学。

张衡先到了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三辅(今陕西西安一带)。这一地区壮丽的山河和宏伟的秦汉古都遗址给他提供了丰富的文学创作素材。之后张衡又到了首都洛阳,并在那里居住了五六年。在洛阳,他经常到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里去拜访名家经师,虚心求教,这为他今后的科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一时期,张衡结识了很多有学问的朋友,特别是当时很有名气的崔瑗。崔瑗精通天文、数学、历法,在书法上也很有造诣,张衡常常和他讨论,交换心得。后来张衡从文学转向科学研究,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了崔瑗的影响。

100年,张衡应南阳太守鲍德的邀请,做了他的主簿,掌管文书工作。八年后鲍德调任京师,想让张衡一起赴任,但是张衡觉得自己的学问还不够深,不能救世济民,就辞官回家,继续学习。张衡回到家中专心治学,他将研究的重点从经学、文学转向了哲学、天文、历算。

张衡博览群书、汇通古今的名声远播京师。111年,他被破格录用,授为尚书郎中,次年升为太史令。太史令是主管天象学、历数学和传习学问的官职。张衡担任太史令达十四年之久,他的许多重大科学研究就是在这一阶段完成的。他系统观测天体运行,创作了古代天文学著作《灵宪》等书。也是在这一时期,他创制了浑天仪和举世闻名的地动仪。

东汉时期经常发生地震,发生一次大地震就影响到好几十个郡,城墙、房屋发生倒塌,还死伤许多人畜。当时的封建统治者和一般百姓都把地震看作是不吉利的征兆,有些动机不纯的人还趁机宣传迷信、欺骗百姓。张衡看到这样的情况后,决心发明一种能预报地震的仪器来破除迷信,减轻百姓的困苦。于是每次发生地震,张衡就会详细记录地震发生前后的各种现象。经过长达六年的不断试验和刻苦钻研,张衡终于在132年成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仪器——地动仪。

张衡一生都在不断地努力学习,在文学和科学的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不仅是我国科学史上的巨人,在全世界的科学史上也享有崇高的地位。郭沫若曾经评价他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微阅读

张衡(78—139),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字平子,河南南阳西鄂(今南阳石桥镇)人。张衡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