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100位中国名人改变命运的故事
18436600000041

第41章 蔡伦 天下咸称“蔡侯纸”

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清·曾国藩)

蔡伦出身于普通农民家庭,但他聪明伶俐,很讨人喜欢。75年,皇帝下令,各郡县挑选幼童入宫,十来岁的蔡伦进入皇宫做了太监。因为蔡伦很机灵,又识字,所以入宫后不久就做了小黄门(宦官中的小官),后来又历任黄门侍郎、中常侍等职。

97年,蔡伦兼任尚方令,主管宫内御用器物和宫廷御用手工作坊,经常和工匠们接触。每当空闲的时候,他就到作坊进行技术调查,学习和总结工匠们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提出了很多改进措施,使当时的金属冶炼、铸造、锻造技术及机械制造工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当时,蔡伦看到皇上每日批阅大量简牍帛书,劳神费力(竹简和木简太笨重,丝帛太贵,丝绵纸不可能大量生产,一般的人家也用不起),于是,他就时时想着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方法,制造一种更简便廉价的书写材料,让天下的文书都变得轻便,易于使用。

有一天,蔡伦带着几名小太监出城游玩,来到了离城不远的陈河谷。只见溪水清澈,两岸树茂草丰、鸟语花香,景色十分宜人。

正当大家陶醉在美景中时,蔡伦忽然看见溪水中积聚了一簇枯枝,上面挂浮着一层薄薄的白色絮状物。蔡伦不由眼睛一亮,蹲下身去,用树枝挑起细看。只见这东西扯扯挂挂,犹如丝绵。

漂洗完后,总有一些残絮遗留在篾席上。

篾席晾干后,上面就附着一层由残絮交织成的薄片,揭下来,写字十分方便。他想溪中这东西和那残絮十分相似,也不知是什么东西。

蔡伦立即命小太监找来农夫询问。农夫说:“这是涨水时冲下来的树皮、烂麻,扭一块儿了,又冲又泡,又沤又晒,就成了这烂絮!”

蔡伦想到在工场里制作丝绵时,茧丝“这是什么树皮?”蔡伦急切地问。

“就是河岸上的构树呗(学名楮树)!”农夫指着一片树林说。

蔡伦顺着农夫手指的方向望过去,脸上不禁漾起笑意。

几天后,蔡伦率领几名皇室作坊中的技工来到这里,利用丰富的水源和树木开始了实验。他们将树皮剥下,再捣碎、泡烂,加入沤制过的麻缕,制成稀浆,摊在竹篾上晾干,揭下,便造出了最初的纸。但一试用,发现造出来的纸容易破烂。于是蔡伦又将破布、烂渔网捣碎,将制丝时遗留的残絮掺进浆中,再制成的纸便不容易扯破了。为了加快制纸进度,蔡伦又指挥大家盖起了烘房,湿纸上墙烘干,不仅干得快,且纸张平整。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纸,体轻质薄,很适合写字。

蔡伦挑选出规正的纸张,进献给皇帝。皇帝试用后龙颜大悦,当天就驾临陈河谷造纸作坊,查看了造纸过程,回宫后重赏蔡伦,并诏告天下,推广造纸技术。这样,蔡伦的造纸方法很快传遍各地,由他监制的纸被称为“蔡侯纸”。

微阅读

蔡伦(约62—121),东汉人,我国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发明者。字敬仲,桂阳(今湖南郴州境内)人。发明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造纸,所造纸张有“蔡侯纸”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