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西夏的苍狼
1837800000006

第6章 月亮潭(4)

我们居住的房子占着一块风水宝地,像一座隐蔽的藏宝阁坐落于大殿一旁。一声木门特有的响声打破宁静之后,我带着一种探索的心绪慢悠悠踏进小院。那沉浸在寂静中的院落并不大,房屋却显得很独特,古典式木质结构,古色古香,把我的心带入另一个更为广阔的遐想空间。进了屋,我坐在条形的木椅上,静静地品味另一种气息。许久,便忘了自己。隔着那扇透明的窗,我愣愣地望着外面……天,依旧纯净,依旧透彻,只是在不经意间,会有一只飞鸟悠然划过,在湛蓝的天空中,留下稍纵即逝的生命印记。当我再次回过神时,那所有的一切,都成了过眼云烟,化为记忆里远去的幻影。

夜间,整个宇宙都显得很静,时不时会听到僧众的诵经声,给这座古老的庙宇增添了几分神韵。此夜正是月圆之夜,那月光也作美,添加了一抹特有的韵味。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奶格玛殿。最惹眼的,是那有序排列的经轮。每日清晨,都会有很多人来转经。他们净了心,一边走,一边转那经轮,一边默诵“奶格玛千诺”。据说,谁只要有足够的信心,并在行为上时时自省和向往的话,临终时都会到达娑萨朗。在大手印经典的记载中,那是一片永恒的净土。香匈寺的许多僧人临终时都看到奶格玛来接迎他们。

奶格玛殿的规模不是最大,但由于占领了寺院的制高点,便显得很是醒目。每日清晨,它都能和大美的红日隔山相望。大殿内还供有红白空行母像等,均由紫铜镏金所造。

相传很久以前,每到夜幕降临的时候,奶格玛殿内总会传出彻夜的脚步声。说是奶格玛曾发大愿,只要虔诚念诵“奶格玛千诺”者,她都会循声救苦,无不应其所求。于是,每天夜里,奶格玛都不愿休息,以经行的方式保持警觉,为的是随时能聆听众生的心愿。据说每天早上,那像上总是有很多汗水。寺内僧众心疼其劳累,便在奶格玛像的腿部拴了一块巨石。从此,殿内便听不到脚步声了。至今,那巨石仍保留在殿内。据说,大殿里虽没了脚步声,但奶格玛的愿力却一直帮助着无数的具缘众生。每天,这儿会拥来成千上万的信仰者。

俗说话“山有水则秀”。古老的黄河奔腾而来,在山脚下形成了九曲河湾。蜿蜒的河水涌动着来自天际的阳光,与湛蓝的天、碧绿的山,构成了美轮美奂的山水画卷。群山形成的大鹏金翅鸟也与蓝天相接,与大地共吻。我悠然立在山头,抛开了尘世的一切杂念,似置身于画中,又似漫游于仙境。心是那般自由,那般洒脱。闭上眼,深深地呼吸一口,只感觉空气中夹杂着的,是那种尘世间久别的清凉。

-4-

通往月亮潭的小路很窄。一旁是山,仰望不见顶;一旁是沟壑,虽然可见底,但那底却很是模糊,隐隐可闻水声。沿着那宽仅盈尺的小道,紫晓和常昊提心吊胆地踏着月光前行。她老是害怕自己会掉下去。她想,自己空着身子走路都这样,当初十三岁的老师背着水桶该多么艰难呀。她于是被一种东西感动了。就是在这种近乎宗教狂热的感动激励下,她走向了那个传说中的月亮潭。

月亮潭已经探入老山深处了。香匈寺本来就是一个藏在深山中的古寺。除了一些知识渊博的学者,几乎很少有人知道香匈寺。它建于宋朝,历史悠久。但近百年来一向烟火不旺。据记载,寺院常住僧人,没有超过十人。自民国以来,这儿大多只有两三个僧人。一向是一个师父,两个徒弟。仅此而已。但令香匈寺能为世界瑜伽界所知的原因则是,几乎每一代僧人中,都有虹身成就者。据说,他们圆寂的时候,肉体都化成了光。

一个摄影师拍摄过一位住持的圆寂情形。录像中,有缕虹光始终萦在那僧人上方,虹如乐曲,人们仿佛能听到一种音乐。在神奇的虹光和音乐声中,高僧的肉体渐渐缩小,最后只剩下头发和指甲。

在那本叫《奶格玛秘传》的书中记载,月亮潭是瑜伽大师奶格玛的三十六个坛城之一。按该书的说法,坛城是秘境的一种。就是说,在凡夫俗子的眼中,潭只是寻常的潭,但在瑜伽成就者看来,它却是金碧辉煌的坛城。据说,那儿有无数的瑜伽成就者在修习一些利益众生的仪轨,或是会供,或是放光,或是聆听人类的祈请,以便行使愿力,循声救苦,助其达成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