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优秀孩子的十大方法
18322200000003

第3章 示范教育法(2)

有一点非常重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要养成陪孩子读书的习惯。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等于在他心里装了一部成长的发动机。养成读书的习惯,人就一辈子不寂寞;养不成读书的习惯,人一辈子不知所措。

小孩子读书不是读书,是吃书,吃进去了,渗透到他的血肉和骨骼。所以说衡量一个家庭是不是一个好的家庭,可以看这个家里有没有读书的氛围。父母读书多,孩子读书也多。想想看,有没有可能多带孩子逛几次书店,带孩子逛书店比逛商店更有益处。

带孩子逛书店是很聪明的,有些父母双休日把孩子领到大书店,一放就是半天,吃的喝的都带着,孩子们可以自由地看。孩子一看这么多书,都迷上了。孩子只有迷上了书,才可能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什么叫迷上了?比如说父亲们,爱抽烟的,一看到好烟,心里就痒痒的;爱喝酒的,一看到茅台啊、五粮液啊,心里就痒痒的。很多的妈妈们,一看到大商场,心里边就痒痒的,就想逛一逛。如果孩子一看到书店心里就痒痒的,说明孩子迷上书了。

父母在陪伴孩子的同时,用怎样的行为影响和引导孩子去学习呢?提出下列建议:

一、父母要求孩子有规律的学习和生活,自己要做的更好。开始时可能会有些困难,但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在父母的影响和督促下,就学会控制自己、约束自己,并养成习惯。当孩子看动画片哈哈大笑时,当孩子玩游戏机累得满头大汗时……不要严厉地打断孩子“赶快去做作业”,而是静静地陪孩子坐一会儿,和他一起欢笑。在这一会儿,忘掉他的成绩、学业、功课和其他东西,使孩子得到真正的放松,而过后让孩子学习时也会聚精会神。

二、父母可为孩子制定一些学习、娱乐、劳动、等行为计划。但必须注意的是,这种行为计划不能过于详细,否则会损害孩子的独立性。孩子过于“听话”,不利于他的成长,这样的孩子往往缺乏创造性和开拓性。父母不仅是计划的制定者,更是应是计划的带领者和执行者。陪孩子的重点,是培养孩子有规律的学习和生活。

三、启发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孩子自制力的发展是和孩子的自觉性、坚持性等相联系的。父母要启发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养成孩子良好学习的习惯,父母做事首先要有自觉性,如自觉看书、看报、做家务、讲卫生、讲文明等等,用示范影响孩子、感染孩子。同时,通过积极引导、训练,让孩子逐步养成坚持独立完成作业,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为形成比较稳定的意志品质打基础。

四、要有足够的耐心。当孩子出现厌学的情绪时,父母一定要冷静,要耐心,同时父母也要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是否采取了令孩子心悦诚服的态度和方法,并检查自己是否有些规定过头了,过于束缚了孩子等等。只要父母不粗暴地对待孩子,而采取生动活泼、寓意深刻的故事耐心说服孩子,孩子是会改变厌学情绪的,并逐步成为一个具有较强自学能力的人。

总之,父母教育孩子的意义,不在于教孩子的知识多与少,而在于示范作用对孩子智力、行为的影响好与坏,才是决定孩子一生成才、成功的关键。

做孩子诚实守信的表率

孩子是可以批评的,孩子是可以责怪的,但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欺骗本是最深重的伤害。做为父母,如果言而无信,在孩子心目中就失去了威信和信任,以后,孩子就再不会相信父母,对父母的教诲也就听不进去了。同时,孩子也会学会言而无信,使示范教育偏离了正确轨道。

古时候,有个人叫曾参,他的妻子外出,儿子要跟她出去,她对儿子说:“你在家等着,我回来杀猪煮肉给你吃。”其子果然听话。曾参的妻子回来后,曾参马上要杀猪,他的妻子说:“我只不过是说了句玩笑话,你何必当真?”曾参说:“如果你说了不照办,日后儿子就不会再听你的了。”曾参果然杀了猪,煮肉给儿子吃。

说到必须做到。为了做到诚实守信,孩子提出的任何不合理的要求或者父母觉得无法做到的,都要温和而坚定地拒绝,绝不能随口敷衍。合理的,哪怕是最小的事,在大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事,只要事先答应了孩子,就一定想办法做到。有时确实因为一些客观原因使答应了的事情无法兑现时,父母也一定要向孩子解释清楚原因。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示范作用不可低估。特别是在教孩子讲诚信过程中,更要注重父母行为的示范性。

个人的诚信发展经历一个从模仿到内化的过程,也就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孩子最初表现出的“诚信”或“说谎”的言行举止,大多是因为生活环境所致,一般都可以找到影响源。

在孩子成长的环境中,父母是最早的模仿对象,父母的诚信程度深深地影响着孩子诚信的发生、发展,直到形成习惯。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父母是家庭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开门“油盐柴米酱醋茶”,关门“吃喝拉撒睡”,孩子天天跟家长在一起,父母的言行举止,完全暴露在孩子面前。因此,父母的道德影响力是很大的。中国古代提倡“易子而教”,其深刻意义就源于此!

在家庭树立诚信观念,推行诚信行为,父母是关键;父母就是诚信教育的播种机,他们的每一件大事、小事,每一个行为举止,每一个脸色,都给孩子种种感受诚信、学习诚信的信息,孩子都可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千万不要错过教育的大好机会!

无数事实证明,家庭是孩子诚信教育的重要环境,家庭教育是孩子优良品质形成的奠基石。在充满民主、爱心和责任感的家庭里,孩子的智力和心灵就能够获得家庭的正确引导。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诚信和美德的家庭里,在充满着教育智慧和有着良好的教育策略的家庭里,孩子的诚信品质能得到很好的塑造。

我们知道,孩子诚实观念的形成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影响诚实观念形成的因素最重要的就是父母。

朱庆澜是中国很著名的教育专家,他说:“父母的以身作则是家庭教育的根本道理、根本方法,方法一错,什么教法都是无效的。”

在中国的伦理范畴中,诚信包含着对己、对人都要忠诚的双重涵义。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传统美德。家庭是人生最初之学校,家庭教育是人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奠基工程,让孩子学会诚实与信任,尊重与真诚,宽容与爱心,勇敢与坚定等,就为孩子的成长播下了行为的良种,这种良种就会长出好习惯的苗子,就会结出喜人的硕果。一个人是否具有诚信品质,取决于儿童时期的家庭教育,关键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的榜样作用!

中国有句俗话“上梁不正下梁歪”,希望自己的孩子诚实守信,父母就必须率先做到,所谓“身正则不令而行,身不正则虽令不从”。父母一定要明白:不要以为在孩子面前灌输一些诚信的道理,孩子就学会了诚实守信;不要以为在孩子面前说一套,背着孩子自己另做一套而孩子不能识破。也就是说,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不要把希望寄托在空话上,而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让孩子慢慢地形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

爸爸曾经对儿子说过:“你必须早上按时起床,否则我会认为你是放弃你的早餐,你要为你的行为负责。”

有一次,儿子起床太晚,超过了给他规定的时间。当他来到餐桌前时,爸爸早已经收拾好了一切,并把他的早餐也收走了。

儿子看着他,似乎想为自己的过失辩解一番,但他先开口对儿子说:“真是很遗憾,我也很想把早餐留在你的位置上,但我们以前有过约定,我不能随意破坏它,这只能怪你自己。”

这样的情况下,早餐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儿子应该知道,父子俩以前的约定是认真的,是必须遵守的。这样他一定会形成什么事都认真的习惯,他会知道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马马虎虎。

对待孩子有两个重要的原则:一是事先“约法三章”,二是事后毫不妥协。“约法三章”让孩子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可为到什么程度,否则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等;而事后毫不妥协,则要求父母要做到态度温和,立场坚定。如果父母自己先违背了原则那以后教育孩子就会一次比一次难。

诚实守信是父母保持自己权威,树立示范形象,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及强者心理品质的一种较好教育方法。下面是我们给父母的一些建议:

一、不要轻易许诺,不要随便失言,一旦答应了孩子的事一定要兑现。你不能随便说一句,下星期带你去动物园,说过了的事情一忙就忘了,结果孩子怀着很大的热情终于等到了那一天,你又随便说一句,今天爸爸有事改日吧!这样不但会打击孩子的热情,而且会降低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甚至孩子会下意识地模仿,久而久之养成说话不算数的习惯。

二、对孩子从小就要讲道理,说实话,守信用,绝对不要哄骗孩子。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而我们有不少父母,哄骗孩子习以为常,他们的孩子几乎是在受骗中长大的。“别哭了!妈妈给你买巧力。”“别哭,大灰狼来了。”只要孩子一时不再闹,实际上是否买巧克力,有没有大灰狼都无关紧要,说过了早就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况,妈妈买回来一盒巧克力,拿两颗给孩子,对他说“给你,吃完没了。”这种睁眼说瞎话的情况,孩子看得清清楚楚的。吃完后还要,不给就闹,于是又给一颗,又说“这下真没了”,再闹,又是一颗。总是说没有,实际上总是有。大人经常哄骗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对大人说的话,区别不了是真是假,于是什么都不信。一旦家里真的没有巧克力,孩子就哭闹不止,甚至在地上打滚、撒泼、不可收拾。孩子这种“不听话”、“胡乱闹”的坏脾气,实际上是被“哄”出来的。

这些被“哄”大的孩子,因为总是受骗,人格难免有所扭曲。他们对别人充满戒备,骗别人也心安理得。而我们周围的很多父母们为了哄哄孩子,随便什么诺言都敢许,结果很多不兑现。长此以往,孩子脑海中就会形成这样的概念:说话是可以不算数的。因为我们出尔反尔,反复无常,不能始终如一,有时行,有时却又变得不行了,不是以“法制”,而是以“人治”,这样在孩子的心灵上很早就留下父母的“禁律”是可以打破了的概念。父母对自己的言行都那么草率,那么不认真,你怎么教育孩子认真呢?

三、不要空洞地威胁孩子。不少父母都抱怨孩子“皮”,教育效果不明显。这主要是因为父母平时一般号召多,具体措施少;空洞训话多,实际训练少;贬斥批评多,赏识激励少;警告威胁多,实际兑现少。倘若父母把这“四多四少”颠倒过来,实际情况应该大有改观。“光打雷,不下雨”的空洞威胁毫无作用,违反了说到做到教育原则,会削弱父母言词的可信度,最终将损害父母的威信。

有位母亲跟朋友说,她儿子对武侠小说着了迷,每天捧着一本武侠小说看,常常耽误了做作业,而且户外活动时间也减少了很多,她气得说了好几次“看我哪天非把你的书撕了不可”,可是孩子还是照看不误。你说该怎么办?朋友说你早就应该把书撕了,她听了有些出乎意料。朋友对她说,说早就应该撕了,并不是觉得孩子不该看这些书,而是因为父母说了的话就要做,否则就不要说。孩子并不是不怕你撕他的书,而是因为他知道你只是说说而已。这样的空洞威胁,实际上是教会孩子不服从父母的命令,不遵守父母的要求,对孩子来说不仅基本不起作用,而且会破坏亲子关系。

当你平和地要求孩子服从却被孩子置之不理时,你要用行动而不是空洞的威胁,去获得期望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