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听到一些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懂事,动手能力差,家务劳动一点儿也不肯做……,然而,只要稍加观察就不难发现,这一后果的责任并不在于孩子。的确,有些父母一味地溺爱孩子,怕他们吃苦,怕他们受累,于是精心护理,百般呵护,以至于孩子懒惰成性,家务劳动自然一点儿也不肯做了,有的同学甚至在轮到做值日生时,竟然出钱让别的同学为他去做;另有一部分父母则是出于对孩子的不放心,总嫌他们做事不利索,参与家务是“越帮越忙”,干脆事无巨细大包大揽,久之也就淡化了孩子的劳动意识;长此以往,孩子的眼中固然不会有劳动的概念。结果却是父母们的付出与他们的期望值并不能成正比,抱怨的产生也就成了必然。
那么,作为父母在全面教育孩子的同时,如何对孩子进行劳动培养呢?
首先,父母们要改变观念。有的父母认为,“小孩成绩好,一‘好’遮百丑”的想法,在一部分父母中十分突出。有位父母说,孩子懒一点无所谓,大不了我当个“高级保姆”算了,而成绩不好,那就完了,将来不是我当保姆的问题,而是饭碗有没有的大问题。所以父母拿到成绩手册,关心的是分数,什么劳动不劳动都在其次。更有个别父母认为:懒,仅仅是可能变“虫”的问题,分,却是关系到将来是否成“龙”的问题。
其二,让孩子承担适量的家务劳动,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孩子的一份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一经形成,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多角度的,也是深远的。孩子的命运有一半是父母创造的,孩子的习惯也大都是父母培养的,可是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已养成了不爱劳动的坏习惯时,父母偏偏又会埋怨孩子而忽略了自己的过失。如果使孩子长期处于只享受权利而不尽义务的特殊地位,他就不懂得劳动是一种美德,也意识不到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更不知道尊重别人,关心他人。
其三,父母可以在家庭中让孩子参加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比如让他们扫地、擦桌子、洗碗、洗菜、倒拉圾等等,应坚持每天让他们干一、二件家务事。关键是让他们养成劳动的习惯。父母无论是从自己的未来着想,或者是从孩子的未来着想,也应先从培养自己孩子一种责任感做起。
现在的孩子是跨世纪的一代人,未来有光明、有辉煌,但也有许多的坎坷。我们的父母们,应该让孩子具备各种能力,其中包括劳动能力,不要让这种能力衰退,不要过多呵护,宠爱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在童年、少年时期多经受一些磨难和挫折,多流淌一些汗水。因为,勤快的人会让汗水浇开幸福的花朵,懒惰的人惰性会淹没倦怠的生命。
培养孩子遵纪守法的观念
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这样一段话:“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12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发芽滋长,以致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扎下了深根,以致永远也拔不掉它们了。”
我国南方一座有近600万人口的城市,1991年分4批判处了172名罪犯死刑,其中18~25岁的年轻罪犯115名,占被处死人数的66.9%。为什么这么多的年轻人走上了断头台?调查研究说明,他们违法犯罪均起于少年时期,30.5%曾是少年犯,61.5%少年时犯有前科,基本都有劣迹,从小就有不好表现。这些孩子走上犯罪道路,有多方面原因,家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据分析,这些孩子的不良行为与家庭影响和教育方法不当是息息相关的:
一、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管教无方,法制教育更谈不上;
二、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父母溺爱至极,使孩子从小为所欲为;
三、父母思想意识不健康,自身就缺乏法制意识,甚至家人中就有违法乱纪现象;
四、家庭感情不和,父母离异,孩子缺少家庭温暖。
令人痛心的事实告诉我们,孩子从小就缺少法制教育,对日后孩子的素质提高是有很大的影响,因而对孩子法制教育是家庭全面教育的又一重要核心。同时,有效的方法才是解决孩子问题的关键。请看下面的例子:
石军的父母都是工程师,他是家里的独苗,简直成了“小皇帝”,从来都是说一不二。父母处处惟命是从,真是“顶在头上怕摔了,含在口中怕化掉”。娇生惯养,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眼看“小皇帝”一天天长大,上三年级了,还让父母背着去上学。这时候,父母才感到这样下去会把他宠坏,将来难以成材,急需改变一下爱的方式。
可以说,父母的感觉并不为迟。可是,他们由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两人在一起商量教子良方,反复酝酿,几经权衡,决定从经济上严加限制抓起。
这天下午,“小皇帝”要买一只气枪,父母没答应。又一天,他捂着肚子,要钱去买哈密瓜吃,得到的是两只白眼。再一天,他要玩遥控飞机,伸手去爸爸口袋里掏钱,被打了一巴掌……
一连几个事,他们严格地“控制”着儿子,连一些正当的要求也不肯满足他。“小皇帝”一下成了“阶下囚”,心里的委屈层层叠加,终于爆发了:趁父母不在,撬开大立橱,摸出5张“大团结”,到街上吃喝玩乐去了。
父母并没有觉察这一切,只见儿子不再像从前那样伸手了,心里暗自得意:倒是严点好,这孩子还懂父母心。
有了“成功”的前科,“小皇帝”再无顾忌,一个月不到,大立橱里一张200元的活期存折被他送到市场上去了。父母终于发现了儿子的“秘密”,顿时火冒三丈——父亲抡起了巴掌,沉稳的母亲也动了手脚,直打得儿子哭天叫地,好不悲凉。
饱尝了皮肉之苦的“小皇帝”开始对父母疏远了,常常饿着肚子也不回家吃饭,全靠一帮小哥们的资助糊口,并开始把手伸向了别人的腰包……
他被人当场抓住手腕三次,只是被偷者见他年纪小,没忍心对他大动干戈罢了。他却想:马有失蹄,人有失算,挨两巴掌,听几句骂,痛苦是暂时的,算不了什么!他终因“一发而不可收”而先后四次进收容所。
爱孩子,是每个父母的本能。渴望孩子成才,也无可厚非。但是,良好的愿望只有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来实现,鲁莽和粗野,只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最后走向歧途。
培养孩子遵纪守法是父母的重要责任,也是全面教育孩子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因此,父母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方法:
一、要积极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父母要让孩子明确:《守则》和《规范》是校规,是学校这个集体的行为准则,每个学生必须遵守,切不可任性。如果孩子违反了校规、校纪,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
二、要对孩子进行法律常识教育。当前,学校开设了“法律常识课”,但不少学生还不能联系实际运用。父母要把那些同孩子生活直接相关的法律常识条文与实例结合起来进行教育,使孩子明确必须避免以下几种违法行为:①扰乱公共秩序;②违反交通管理;③侵犯公民人身权利;④损坏公共财产等。孩子们懂得了社会规范人人都须遵从,明确了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其法制观念就会逐渐加强,也就可以防止他们去做违法的事。
三、要进行家规教育。国有国法,校有校纪,家也应有家规。针对孩子和家庭实际,制定一些家规,并让孩子切实遵守,这对孩子养成遵纪守法习惯是很重要的。同时,父母要率先垂范,以自己的行为去影响、教育孩子。
四、对孩子不要溺爱、不要放任。溺爱、放任会造成孩子惟我独尊,不懂规矩,甚至为所欲为的行为习惯。时间长了,必定养成恶习,置国家法律于不顾,干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来,到那时后悔就晚了。建议父母在对孩子加强管教的时候,举一些实际例子说明从小放任自己必然走向歧途,让孩子懂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
五、注意孩子言行中的不良苗头,防患于未然。平时多观察孩子的表现,如果发现了不良苗头,及时谈心,了解情况,采取教育措施,预防孩子走上邪路。哪些现象值得注意呢?学习成绩突然大幅度下降,无心向学;情绪反常,烦躁、闹脾气或沉默寡言、忧心忡忡;花钱很多很随便,来路不明;经常有不熟识的人来找,不按时回家;对异性特别感兴趣,偷偷看黄色书刊、录像;经常把刀子、棍棒带在身上等行为。父母不要忘了观察孩子,要做有心人。当然,也不可随便怀疑孩子,要多动脑,慢开口。
六、教育孩子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我们的大众传媒中,经常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合法权益的案例,这是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的活教材。应该跟孩子一起看、听、讨论,树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如果亲戚、朋友或自家的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应鼓励受害人积极行动,寻求法律的保护与支持。这个过程对孩子的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
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行为
从一个人的行为,可以看出这个人的修养和素质,而好的修养与素质正是文明举止的一种体现,以及健全人格行为的表露。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母亲总是轻声细语地管教孩子。在宴席上,她让孩子坐在椅子上,默不作声地吃大人夹给他的饭菜。咳嗽时,她提醒孩子要对客人说“对不起”。饭桌上,孩子不小心把饭粒掉在地上,她一边让孩子拾起饭粒,一边提醒他以后注意。饭后,孩子要保姆替他取水,她提醒孩子,不该随意让别人帮自己做事。若是非麻烦不可,一定要说“请”、“对不起”、“麻烦您”、“谢谢”等礼貌用语。
这一系列的轻声细语的说教,孩子不但愿意接受、能够接受,其原因是得当的方法。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位母亲不急不躁言行,又体现出她良好的修养与素质。
在家庭教育当中,我们请看另一位父母是这样教育孩子的,他们除了开发她的智力外,也同步进行着文明行为的训练。
在一次父母座谈会上,老师表扬了这样一件事:班级的一些学生到一位同学家去玩,临走时,大家都忙着拿书包、穿鞋子,只有陈磊留在了最后,她把自己坐的椅子认真摆好,把弄乱的东西,也放原处。这一瞬间的细小行为,被那位细心的母亲看在眼里,很受感动。她说:“这反映了一个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说明这个孩子很有教养。”
张小亮的父母是这样说的:见到张小亮的人都说她气质好、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这也是从小到大逐步养成的。在家庭教育当中,我们除了开发她的智力、增加灵气、培养能力之外,也同步进行着文明行为的训练。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要培养出一个聪明的孩子,也要培养出一个文明的孩子。打张小亮学会说话,能够听懂一些简单的提示和要求时起,我们就有意识地在各种场合下,告诉她应该怎样做。比如早晨离开家时,要和家里人说“再见”,到了托儿所要问“阿姨好”“小朋友好”等等。张小亮是坐医院通勤车长大的,在通勤车上,医护人员还教她学会分辈儿,当她准确地称呼“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时,那稚声稚气的样子着实惹人喜爱。
张小亮在上小学以前一直在爷爷奶奶身边。他们非常喜爱这个孙女,每到晚上都给她讲故事,他们经常告诉张小亮:那些要吃要喝、打架骂人的孩子谁都不喜欢,长大会变成坏孩子。日积月累,张小亮变得非常懂规矩、有礼貌。从小到大,我们没见她和别的孩子打过架,也从未听她骂过人。
其实,张小亮的父母这些教育,许多父母都做到了。为什么有的效果差些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对孩子的文明行为教育没能持久地坚持下去,使孩子的不文明行为旧习复发。二是父母在全面教育孩子上,可能出现了重智力、轻文明的偏差,没有把重视学习和文明行为放在同等地位。三是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是一回事,而对孩子做不到时没能给与及时纠正,缺乏对孩子的监督和指正。四是父母自己却未能以身示教,自然对教育孩子的不文明行为没有说服力。因此,父母培养孩子的文明行为方法是很主要的,而有效的方法又是与父母的观念、心态、自律所决定的,在这方面我们做父母的是否需要认真反思一下呢?
在成长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说过脏话。孩子说脏话的情形大约有以下几种:随口而出,不假思索;怒不可遏,发泄不满;觉得好玩,有口无心。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偶尔说点脏话,并不要紧,因此并不在意。而另外一些家长却把孩子骂人视为洪水猛兽,严厉惩罚孩子。教育孩子是应该讲求方法,这两种做法都有过犹不及之嫌。放任自流肯定不可取,过于严厉也行不通。
文明礼貌表现的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因此,培养孩子的文明礼貌行为,最重要的是要对他们进行道德修养教育,使孩子将来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精神文明相和谐。
培养孩子的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就是教孩子学习怎样待人,怎样跟人相处,包括尊老爱幼、尊敬师长、遵守秩序等多方面的内容。而且,当今社会又是一个充满竞争与合作的时代,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成功的助力器。为此,应该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培养孩子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
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行为,是家庭全面教育孩子的一个方面,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法入手:
一、为孩子树立榜样。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直接、最深刻。父母的身教是对孩子最生动、最实际的教育。父母应充分利用家里来客的有利时机提醒孩子,给孩子示范,使孩子在亲身体验和实践中理解文明、礼貌、热情的含义,并通过父母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孩子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礼貌待人的品德。
二、为孩子讲解待客的“规矩”。父母要给孩子讲解待客的“规矩”,使孩子懂得一定的行为规范。如亲友来访时,听到敲门声要说“请进”;见了亲友按称谓主动亲切问好;拿出茶点,热情地请客人吃,不应显出不高兴的样子;当大人谈话时,小孩不应随便插话;小客人来,应主动拿出玩具与小客人玩;共同进餐的人未完全入席前不得动餐具自己先吃;客人离开时要说“再见”,并欢迎客人再来。同时,鼓励孩子直接参与接待。家里来客,孩子一般很兴奋。我们不能冷落孩子,要让孩子感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是小主人,待客要礼貌、热情。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待客活动,通过直接参与,使孩子待客的动作和技巧得到练习并逐步养成行为习惯。
三、要帮助孩子确立自尊与尊重他人的意识。文明礼貌习惯看起来是一种外在行为表现,实际上它与人的内心修养,特别是与人是否具有自尊与尊重他人的意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不容受到侮辱和歧视,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争取获得好的社会评价。正常人都有自尊心,欲自尊须先尊重他人,遵守社会秩序,注意文明礼貌。很难想象,一个丧失了自尊心的人会具有什么文明礼貌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实际上是人满足自尊心的一种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