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干部心理健康读本
18320000000018

第18章 针对公务员心理问题的调适(2)

用读书滋养心灵

人的心灵就像土地一样,也是需要不断地施肥,不断地灌溉,以增加营养。否则就会干涸、瘠薄,生长不出茁壮的庄稼。当然,给心灵增加营养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阅历、经历、体悟,等等,但读书则是最便捷、最中用、最有效、最实际的一种方法。

书籍是哺育心灵的母乳,是铸造灵魂的工具,是启迪智慧的钥匙。“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精神成长,与其阅读情况是息息相关的。“人若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观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一个不爱读书的人肯定容易缺失人文精神。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世上能识字、会读书的人,一般都拥有“三个世界”,即:过去、现在和未来。而不识字、不爱读书的人在时间与空间上与之比较自然就相距甚大,至少对过去和未来知之甚少,尤其是现代社会,一个文盲,一个不读书的人,恐怕自身生存质量都是大问题,更不可能做出许多有益于社会进步的事情来。

人们从小储存的知识,不时地在遗忘,唯有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知识的水库才不至于枯竭。何况世界发展日新月异,知识及书籍成倍增长。据统计,l5世纪,50年内出版图书3万种;16世纪,出版图书增加到25万种;19世纪,出版图书激增到700万种;20世纪,出版图书激增到2500万种。全世界人口1750—1950年只增加两倍,而书籍却增加了800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表明,1950—1970年,在这20年里,按图书品种计算,增加了一倍,按册数算增加了两倍,这些书籍给人们提供的各种信息相当于过去3000年的总和。此外,现在全世界已有10万多种科学杂志,整个地球上每年增加图书在6000万页以上。仅科技图书,一分钟就印刷3000页。仅化学这一学科,每年发表的论文就有40万篇,假若一个人每天读一篇,也得读1100多年。

作为一名现代公务员理当成为读书的榜样,政治、社会、经济、军事、哲学、文化、科技、宗教等方面的书籍都需要涉猎,尤其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胡锦涛同志关于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论述,都要精读,这不仅是做好工作的强烈要求,也是提升思想境界、改造世界观的客观需要。

然而,读书又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其奥妙无穷。有的人读书并不是很多,用起来却得心应手,显得颇有学问;有的人手不离卷,但成效甚微,一旦用时,便捉襟见肘。这里面就有一个能读书和会读书的问题。南北朝时,有个名叫陆澄的学者,从小好学,相当刻苦,青灯黄卷,皓首穷经,“行坐眠食,手不释卷”。他读了三年《易经》,背得滚瓜烂熟,对书中的道理,却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他立志要编一部《宋书》,鼓了一辈子的劲儿也没有完成。当时的另一个学者,尚书左仆射王俭和他开玩笑说:“陆公,书橱也。”意思是说陆澄像个书橱,表面看“藏”书不少,其实是食而不化,不能算是会读书。读书需讲究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学以致用。但读书历来是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大概有效、管用便是最好的方法。长期以来,笔者有一个体会,凡是对身心有点益处的书籍,都可以阅读。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开阔人的心胸和思维,能增长见识,提高才干,也能医治俗气。当然,万万不可只读闲书,而应多读些与工作以及与个人修养有关联的书籍。在阅读的过程中,还应学会欣赏与批判并重,吸收、借鉴和思考、运用并重。此外,还须注重阅读“无字之书”。

一个人不好读书,总有种种理由。“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最好眠,等到秋来冬又至,不如等到来年”。其实,读书是四季成宜的。关键在于要成为自身的一种认识、一种需要、一种习惯、一种生存方式。公务员应有“挤”和“钻”的劲头对待读书,尽可能少些应酬、多读一些书籍,应保持如饥似渴地去阅读的良好状态,每年读25本以上的书籍,真正把读书当做自身工作的一部分、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

有一位诗人说得好:“每个人都有一位永远不变心的朋友,一笔永不消逝的财富,一眼永不枯竭的清泉,一支永不熄火的火炬——那,就是书。”读书吧,不为别的,只为滋养自身干涸而浮躁的心灵!

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调控性格

英国有句谚语:“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告诉我们两层意思:一是人的性格是周围社会环境和社会实践的产物,并且随着社会和实践的改变而改变;二是性格与一个人事业上的成败关系密切,好的性格能给人带来幸运,成为事业成功的羽翼,不好的性格也能给人带来厄运,成为事业的绊脚石。

性格真的决定命运吗?此话也许有些绝对,但其中确实含有真理的成分。看看我们的周围,不少的烦恼与痛苦,不正是由于性格所致吗?

其实,性格就是一种心理特点。它既是实实在在的,又是极其微妙的。在一定程度上,性格会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是一个人的人生道路。性格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是幸福、快乐的根本,是人际和谐的根本,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从某种意义上说,性格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之分,也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古今中外,对性格的分类有不下几十种之多,在综合、比较的基础上得出了四种基本的性格特征:活泼型、和平型、力量型与完美型。

活泼型的特点是对别人无所谓,对自己也无所谓。他们是属于外向、多言、乐观的群体,他们的存在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他们以极度的喜悦拥抱每一件事,当他们对生命抱以宽容和接受的态度而不苛求什么时,生命所带给他们的意义就更加丰富。健康的活泼型人物乐于与人分享快乐,他们认为自己是快乐并且热情的,把幸福和快乐视为人生的目标。

和平型的特点是对别人不要求,对自己不苛求。他们普遍内向,乐做旁观者,属于悲观类型。和平型的写照是:自制、自律、实践、平静、满足、感受深刻敏锐、不忸怩、情绪稳定、温和、乐观、让人安心。他们支持别人,有耐性,好脾气,不自夸,是个真好人。

力量型的特点是对别人要求严格,对自己无所谓。他们充沛的注意力与精力总是内外地集中于这个世界。力量型的人物不会被内在的默想所分心,因此从不会从实际行动的世界退缩。相反,他们神采奕奕地随时准备投入新的领域。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喜爱总是一再地把他们引导向前,使他们不断地获得新的兴趣和能力。

完美型的特点是对别人要求严格,对自己也要求严格。总体讲他们是内向的思考者,属于悲观的一群人。但他们不会因为悲观就失去积极的意义,由于敏感,他们往往会提早发现一些危机。完美型性格的生命意义就是贡献牺牲,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生命意义。健康的完美型性格的人对每件事都很擅长,他们是所有人格形态中最具有才能的一个。

概括起来说,四种性格的人生意义各有侧重,活泼型是欢乐、情趣,和平型是轻松、随和,力量型是工作、前进,完美型是贡献、牺牲。当然,这四种性格并没有好坏之分,同时,也没有一个人是百分之百地属于某一种类型。但是,性格又绝不是可以放纵不管的。因为性格虽然没有对错之分,但它常常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上明显地表现出来,并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事实告诉人们,良好的个性特征如白天的光明,可以助人稳步前进;不良的个性特征犹如夜晚的黑暗,使人东倒西撞。而常见的不良个性特征有自卑、抑郁、怯懦、孤僻、冷漠、悲观、依赖、敏感、焦虑、羞怯、猜疑、急躁、嫉妒等。

很显然,作为一名公务员的性格不仅决定着个人事业的成败,在某种程度上也关系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发展。公务员对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应当予以克服,应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性格改造,使自己在不断砥砺性格的过程中日趋完善。要仔细想想,哪些不良个性曾给自己造成了哪些危害,而后痛定思痛,积极应对。要注重提高自身心理素养,而勤读书、读好书,是提高自身心里素养、砥砺性格的良方。书读多了,知识渊博了,心胸开阔了,思想变得理性了,意志变得坚强了,人的性格就会无声无息地发生变化。要准确把握性格发展的临界点。个性发展和表现的“度”是十分重要的,否则就会“过犹不及”。因此,个性塑造过程中把握好度很重要。把握个性优化的“度”还体现在要立足于自己已有的个性基础,实事求是地确立合理的、切合实际的个性发展目标。个性目标过高,会增加挫折体验;目标过低,个性发展就缺乏内在动力。

用信念增强心理的承受力

如果一个人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应付自如,并且能够较为自然地面对所遭遇的事件,以及对陡然而至的变化做到以坚定的信念恰当地去处理和适应,最终在事业和生活中取得成功,首先需要的是不断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差,那么他就极易受到来自生活中的压力的困扰,整日处在恐惧不安、心烦意乱之中。而作为一名现代公务员,由于所处的特殊位置,导致自身往往处于各种矛盾的焦点和议论的中心,所以,遇点挫折和困难,受点误解和委屈,甚至遭到别人的非议和攻击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这就特别需要公务员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尤其是挫折耐受力和挫折排解力。

要提高挫折耐受力和挫折排解力,最为重要的是要对挫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挫折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每个人都会遇到。有人专门研究过国外293个著名文艺家的传记,发现有127人在生活中遭遇过重大的挫折,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挫折是普遍存在的,并且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一生就是不断战胜困难、化解挫折从而获得发展的过程。困难和挫折对于人们来说,既是一种危机,也是一种挑战。因此,每个公务员都应做好面对挫折的充分的心理准备,一旦遇到挫折,就不会惊慌失措、痛苦绝望,才有可能在受到挫折时经受得起挫折的打击和压力,保持心理和行为正常的能力,才有可能对挫折进行直接的调整和转变,并且积极地去改善挫折情境、解脱挫折状态。

与此同时,还需要找到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途径。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主要途径通常有下列几个方面:

1.培育坚定的人生信念。信念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在表现之一。坚定的人生信念是成就事业的基础,是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的前提。没有坚定的人生信念,就不可能对事业执著追求。只有充满必胜的信念,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坚信无疑,才能迈出坚强有力的步伐,产生克服困难的力量,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达到孜孜以求的目标。公务员坚定的人生信念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天长日久的心理磨炼。磨炼的途径很多,但最为重要的是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强大的、持久的、永不衰退的抗挫折能力。有了这种抗挫折能力,便能承受任何外来打击,人生信念坚定而不动摇。

2.磨砺百折不挠的意志。现实生活中,人们不难发现,一些有知识、有能力的公务员并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领导人才,而只有那些有知识、有才干,而且意志坚强、能够依靠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去克服和战胜那些看起来是无法克服的困难的公务员,才能成为优秀的领导人才。也就是说,意志的强弱,往往能决定成功的大小。

3.锤炼克己忍让的情操。面对谣言和诽谤,理直气壮地去战斗,固然可取,但最明智的选择,还是克己忍让。克己忍让具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功效。这里所说的忍让并不是胆怯和无原则的退让,而是一种理智的沉默和战斗,是一种策略和艺术。学会克己忍让也是一种美德、一种修养、一种风度。何况谣言再逼真,也不过是一句谎言而已,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验证,谣言本身会不攻自破。

4.开拓创新。人必须理性地思考自我、周围世界和传统文化,随时准备放弃、扔掉那些僵化的、自我灌输的腐朽思想和陈腐观念,坚持开拓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逆向思维,以科学的人生哲学作为自己合理的支持信念。一个公务员能否成功,智商是基础,而过硬的心理素质,合理的思维观念,恰当的思维方法才是关键。可以这样说,公务员心理承受能力提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同自己的僵化思想和陈腐观念作斗争的过程。

5.达观向上。有了达观的思想,便可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有了豁达和向上的态度,就不会为芝麻小事而斤斤计较,也不会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因此,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还在于自身要有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

让失调的心理恢复平衡

公务员作为一名生活在复杂社会群体中的个体,有时难免也会发生心理失调,严重时甚至会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因此,在心理失调时怎样恢复心理平衡,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那么,在心理失调时怎样恢复心理平衡呢?

首先,需要充分调动健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商新概念包含着人对于健康的智力运动,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它要求人们用心地、智慧地对待自己的健康。西方有句谚语叫“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任何一个人如果疾病丛生、神不守舍,那么其精神、心理健康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正视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选择有规律的、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自己的身心健康,减少生理、心理疾病的侵染,是人们必须特别重视的问题。众所周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卫生习惯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许多常见病、多发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糖尿病、冠心病、溃疡病甚至癌症、艾滋病等都与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行为习惯密切相关。崇尚享受、奢华、无节制的吃喝玩乐,对钱财物质无休止的贪欲,以及由此带来的高度紧张和不安,无疑

会加重人的心理负担。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则有利于促进人的身心健康。而所谓健康的生活方式,一般应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一是一日三餐,平衡膳食,每天坚持吃早餐。二是控制体重,保持在正常水平。三是适量运动,每周至少有3~4次体育锻炼。四是争取不吸烟、少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