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干部心理健康读本
18320000000015

第15章 影响公务员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3)

二、如何改变空虚的心理状态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要有坚定的信念、远大的理想。当你追求有意义的目标时,你的生活也会变得有意义。当你希望为社会做些有意义的事、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时,就自然感到自身的价值,很少会为个人的利害得失而痛苦,也不会为个人的追求得不到满足而否定一切。只有把个人的“小我”融入社会的“大我”之后,才会感到生命的博大和充实。从这一点讲,极端个人主义是非常有害的,把自己的利益看成高于一切极易产生失败感,陷入空虚与无聊之中。

2.生活中常安排些短期、具体的事情去做

人生是漫长的,远大目标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为了使自己兴趣盎然,就要不断发现身边有意思的事,做些具体的事,以增添生活的情趣。如春天到了,约几个好友或是家人到郊外游玩,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你会有一种美妙的感受。周末一家人一起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可使生活平添欢乐。依据自己的兴趣订阅一二种报刊,一方面报刊的内容可给你带来许多乐趣,另一方面等待新报刊的出版和拿到手中一睹为快,都是件使人快慰的事。看场电影、读本好书,都能使人有所思、有所得。总之,你的身边有许多有意思、也值得去做的事情,只要你愿意。

3.培养积极进取精神和开拓意识

不断地发现新的生活意义和可做的事情。应该说生活的大门对每个人都是敞开的,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你会感到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充满了使你兴奋、激动的事。

主观推测的多疑心理

小张本科毕业后顺利考上了某市的公务员。由于她聪明、勤奋叉能吃苦,一年以后得到领导提拔。当她以为马上可以大展身手的时候,重视、提拔她的那个领导因职位变动调到其他岗位,单位又新调来一个博士当她的顶头上司。在小张的眼里,工作中这位博士上司很多行为好像都是专门针对她本人的,似乎处处表现得极不友善,还经常插手小张的工作,使小张的很多工作难以展开。不久,单位又新招来几个刚毕业的硕士生,她们各个聪明伶俐又能干,很快就得到领导的重视。小张越来越觉得:领导似乎对她更看不上眼了;这几个新人不把她这个“老同志”放在眼里……小张的心情烦极了,工作效率也极低。当她忍不住向她的好朋友小李倾诉时,小李提醒她:你是不是多疑了呢?

多疑是一种完全由主观推测而产生的不信任心理,也是一种自我暗示的心理。具有多疑心理的人,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往往预先主观地设定了一个框框,然后据此来观察事物、按图索骥,按框框取舍所获得的信息,结果把生活中许多无关的事情联系在一起,甚至无中生有地制造出许多“证据”,从而使自己的主观假设得以验证和自圆其说,并陷入难以自拔的恶性循环之中。在上面的例子中,小张所认为的同事的不尊重、上级的不重视,很大程度上可能源于重视自己的上级的调离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新上级和新同事的偏见。

多疑不仅是针对别人,也可以针对自己,疑病心理便是自我多疑的典型例证。多疑是一种极其不良的心理品质,对人的学习、工作、人际交往和家庭生活有着很大的破坏作用,因此克服多疑之心是个体心理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多疑心理的产生原因

1.认知偏差

多疑首先是由于人们的认知方式出现偏差而导致的。以点概面、以偏概全、循环论证的认知方式使得个体在认识周围事物时产生知觉、归因等偏差。具有这种认知方式的人一旦顿生疑点,对信息的摄取范围就大大地缩小了,并且将所有的分析、推理和判断建立在只能证明自己设想的信息上,结果进一步验证和强化了原先设想,使其“信”以为真,“圆”了其说,造成疑心更重、更加泛化。

2.缺乏自信心

有些人在某些方面自认为不如别人,因而总以为别人在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算计自己。如果别人在一起说话时对自己投来了不经意的一瞥,他会认为别人正在说自己的什么坏话;如果有人开了极平常的善意的玩笑,他也会信以为真;即使是别人相互之间的指责,他也会认为这是“指桑骂槐”。

3.先前的挫折体验过深

多疑心理的产生还可能是挫折所引起的一种心理防御。有些人以前由于轻信别人、轻视自己所面对的事物,结果遭受了较大的挫折,并长期保留着对挫折经历的深刻体验,这使得他们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敢再相信任何人和事。

4.长期自我封闭

长期的自我封闭、不与外界打交道,使得人们对外部世界感到更加陌生。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在与外界打交道时难免比常人有更多的怀疑、戒心和防备。

二、怎样克服多疑心理

1.加强积极的自我暗示

当自己的疑心越来越重的时候,要运用理智的力量进行“急刹车”,控制住自己的“胡思乱想”,要引进正反两个方面的信息,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怀疑的对象,想办法加上一些“干扰素”,如“也许是我弄错了”、“也许他(她)不是那种人”、“也许情况不像我想象得那么糟”等等。条件允许时,可作一点调查,以澄清事实真相;也可以请自己信得过、人品又很正派的朋友帮助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清除自己的一些不符合实际的假想和推测。

2.加强交住,增进了解

多疑往往是彼此不了解、掌握有关信息过少的结果。多疑产生后,常常又加剧了彼此的隔阂。明了此理,就应主动地增加接触,在交往过程中客观地观察、了解和把握怀疑对象的有关情况,最好能与对方进行开诚布公的交谈,结果就会发现造成自己产生多疑之心的可能是由于错误信息的传入,可能是由于一句不经心的玩笑所引起的误会,也可能是一些庸人、小人搬弄口舌所致。这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长相知,才能不相疑。

3.培养自信心

人有所长,亦有所短。每个人都应当看到自己的长处,培养起自信心,相信自己会与周围人处理好人际关系,会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这样,当一个人充满自信地进行工作和生活时,就用不着担心自己的行为,也不会轻易地怀疑别人是否会挑剔、为难自己了。

自惭形秽的自卑心理

自卑,就是自己轻视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卑心理严重的人,并不一定就是他本人具有某种缺陷或短处,而是不能容纳自己,自惭形秽,常把自己放在一个低人一等、不被自己喜欢、进而演绎成别人看不起的位置,并由此陷入不可自拔的境地。

一、自卑心理的特征

自卑的人,大脑皮层长期处于抑制状态,而绝少有欢乐和愉快的良性刺激转换,中枢系统处于麻木状态,体内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相应地得不到充分的调动,以致不能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同时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也因此而失去常态,有害的激素随之分泌增多;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抗病能力也随之下降,从而使人的生理过程发生改变,出现各种病症,如头痛、乏力、焦虑、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早生白发、面容憔悴、皮肤多皱、牙齿松动、性功能低下,这就是衰老的征兆。也就是说,自卑这种不利于健康的有害心理,使人们在人生道路上常走下坡路,加速自身衰老的进程。毋庸置疑,自卑是个人对自己的不恰当的认识,是一种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极心理。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遇到困难、挫折时往往会出现焦虑、泄气、失望、颓丧的情感反应。一个人如果做了自卑的俘虏,无疑就给自己的心灵套上了枷锁,不仅会影响身心健康,还会使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得不到正常发挥,使人觉得自己难有作为,生活没有意义。

二、克服自卑的办法

克服自卑感最好的办法就是重新树立起自信心。自信心是成功的秘诀。拿破仑曾经说过:“我成功,是因为我志在成功”。如果没有这个目标,拿破仑必定没有毅然的决心与信心,当然成功也就与他无缘。自信心不仅能使一个白手起家的人成为巨富,也能使一个演员在风云变幻的政坛上大获成功,美国第40届总统——罗纳德?里根就是有幸掌握这个诀窍的人物。54岁以前,里根从电台体育播音员到好莱坞电影明星,整个青年到中年的岁月仅限于文艺圈里,对于从政完全是陌生的,更没有什么经验可谈。这一现实几乎成为里根涉足政坛的一大拦路虎。然而,当机会来临时,共和党内保守派和一些富豪们竭力怂恿他竞选加州州长时,里根毅然决定放弃大半辈子赖以为生的影视职业,决心开辟人生的新领域。里根要改变自己的生活道路,并非突发奇想,而是与他的知识、能力、经历、胆识分不开的。有桩事直接帮助里根树立了角逐政界的信心,这就是他受聘担任通用电气公司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为办好这个遍布全美各地的大型联合企业的电视节目,里根不得不用心良苦,花大量时间巡回在各个分厂,同工人和管理人员广泛接触。这使得他有机会认识社会各界人士,全面了解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况。人们什么话都对他说,从工厂生产、职工收入、社会福利到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税收政策,等等。里根把这些话题吸收消化后,并通过节目主持人身份反映出来,立刻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为此,该公司一位董事长曾意味深长地对里根说:“认真总结一下这方面的经验体会,为自己立下几条哲理,然后身体力行去做,将来必有收获。”这番话无疑为里根产生弃影从政的信心埋下了种子。就在里根如愿以偿当上州长问鼎白宫之时,曾与竞争对手卡特举行过长达几十分钟的电视辩论。面对摄像机,里根发挥出淋漓尽致的表演效果,时而笑、时而妙语连珠,在亿万选民面前完全凭着当演员的本领占尽上风。相比之下,从政时间虽长,但缺少表演经历的卡特却显得相形见绌。

作为一名公务员要做到从自卑的束缚中解脱出来,需要以积极的方式面对现实,尤其是对自己的弱项或遇到的挫折持理智的态度,既不自欺欺人,也不将其视为天塌地陷的事情,这样便于有效地消除自卑;需要注意避免在同一个时期承受失败的挫折,注意寻找某件比较容易也很有把握完成的事情去做,成功后便会收获一份喜悦,自信心将会恢复和不断强化;需要以积极的心态处世,自己瞧得起自己,别人也不会轻易小看你;需要正确对待自身缺点,善于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奋发向上,就会取得一定的成绩,从而不断地增强自信,摆脱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