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干部心理健康读本
18320000000012

第12章 公务员需改善的心理状况(7)

3.敢于表达消极的情绪

长久以来我国传统观念要求女性凡事都要顺从、服从、忍耐。即使是女强人,也难以摆脱早期教育所造成的影响。她们往往不敢公开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对于别人的意见很少表示否决、批评和怀疑,更难以拒绝别人对自己提出的请求,其结果造成她们心理上的压抑和陷入无休止地为别人分忧、解难之中。所以要想消除这种心理问题,就必须敢于公开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对不同意见敢于否决、批评和怀疑,尤其是要学会摆脱干扰和拒绝那些自己不想答应或无法答应的请求。

4.学会照顾自己

成功的妇女应该是健康的妇女,在她们的各项家庭和工作事务中,首位的是要关心自己、照料自己。因为长期处于疲劳和精神紧张状态会降低工作效率,并且会产生各种消极的心理反应。所以为了成就自己的事业、为了构造一个美满的家庭,女强人首先要做的就应当是学会很好地照料自己、满足自己的各种基本需要。否则的话,长期无休止地付出和剥夺自己的基本需要,将既为自己、也为别人制造出种种不幸。

5.协调好与丈夫、子女之间的感情关系

在处理大妻感情方面,我们要注意加强自身修养,避免发火、唠叨、报怨,善于与丈夫沟通思想、交流感情。此外,也要注意自己的外部形象,穿着、打扮大方、得体,充分发挥女强人的成熟之美。在对子女的教育上,要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真正的需求,做子女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不要一切包办代替,这样既可以使子女受到锻炼又可以从繁忙的家务中得到解脱。

6.掌握一些自我调节的技巧,学会享受生活

要强的女性公务员们在工作、生活中不免要出现紧张情绪,应学会一些调整情绪的方法、技巧。这首先要做到心胸宽广,以豁达的情怀对待身边所发生的事情。正确对待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与不平,把挫折变成动力,提高自信心。其次,掌握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技巧,遇到挫折、心情不佳时,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心理防御方式。如升华、补偿、认同、幽默等,这样可以帮助自己保持自尊,减少焦虑、内疚、敌对等心理反映。但这些手段只能起到暂时缓解情绪的作用。要治本,还必须正视引起不良情绪的根源。最后,要学会享受生活、热爱生活,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乐趣。

总之,在工作、生活中面临压力和挑战是必然的,战胜矛盾与困扰,是摆在每位女性公务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正确地认识自我、战胜自我,搞好身心调节。

改善面临离退休公务员的心理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在公务员群体中出现了一种心理问题叫“五九现象”,即相当一部分公务员,特别是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在面临离退休的五十八九岁期间,经不起经济利益的诱惑,走向经济犯罪的深渊。据统计,上海市1994至1996年被查处的局级干部中59岁上下的竟占三分之二。

“五九现象”心理问题,是指某些掌握一定职业资源的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在临近离、退休时,对廉洁奉公、保持晚节与以权谋私、贪赃枉法两个截然相反的行为目标同时产生趋近回避动机而导致的心理冲突。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缓解和控制,将带来身心不适或因解决不当而造成不良社会后果。这样不仅会直接危害当事者的个人身心健康和晚年命运,而且将对国家的长治久安带来十分消极的影响。

一、“五九现象”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五九现象”心理问题的表现反映在当事人的临床症状和社会表现两个方面:

1.“五九现象”心理问题的个人临床表现

心理问题“五九现象”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在精神病学中,焦虑被看作是一种莫名的恐惧,即对象不明确的恐惧。在心理学中,对焦虑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焦虑是“以忧虑和恐惧为主要特征并具有神经症和精神障碍等特点的一种慢性的复杂的情绪”。也有人认为,焦虑是“由内心冲突而造成的持久的、痛苦的心理状态”。其主要表现有:心悸、失眠、疲乏、神经过敏、气急、烦躁、忧郁。心悸常为阵发性,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失眠多为入睡困难、浅睡多梦、早醒;疲乏与体力不相称,休息后也不缓解。呼吸困难表现为患者感到气迫、头昏脑胀。有的喉部有阻塞感。胸痛可位于心前区、剑突下,为模糊的钝痛或不适,易误诊为“心绞痛”。还有不少人伴有忧郁心情,少数人甚至厌世、自杀。

2.“五九现象”心理问题的社会表现

一旦个体对”五九现象”的调适出现不当,便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后果,这也就是我们所关注的。

二、“五九现象”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五九现象”心理问题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患者内心剧烈的双趋近——回避冲突长久不能获得解决而造成挫折和心理应激的结果。

所谓双趋避式心理冲突,意思是指有两个不同的目标对某个人既能分别满足其一部分心理需要,因而有强烈的吸引力;但同时又要求其付出一定的代价、承担一定的风险,所以又有很大的排斥力;于是这个人就产生了对两个目标既趋向又回避的动机冲突。如果这双重动机之间势均力敌又不能两全,且当事人必须要作出选择、决断时,则会给其带来难以承受的焦虑与痛苦。对于某些掌握一定职业资源且临近离、退休(即年龄在五十九岁左右)的公务员来说,一方面他们手中握有不小的权力,可以为自己谋取私利;但是一旦出现闪失,轻则会受到党纪政纪处分,重则将锒铛入狱。另一方面,他们都是受党教育多年的干部,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也都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党和政府也给了他们相应的荣誉和地位,这些也确实对他们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但他们当中的一些人觉得自己的年龄快“到点”了,再勤勉廉洁也不可能被提拔晋升,开始产生一种失落感。这时候,“有权不用白不用”的思想和社会现实,使他们对手中所掌握的权力进行了重新审视和评价,并强烈地刺激他们去铤而走险。其结果导致他们陷入双趋避冲突之中而难以目拔。

外界环境中也存在导致“‘五九’人”内心出现比较强烈的趋近一回避冲突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随着党纪国法的不断完善,抑恶扬善的社会规范逐渐强化,使“‘五九’人”对腐败行为的“回避”倾向和对廉洁勤政的“趋近”倾向都在增强;另一方面社会不正之风的蔓延,“一切向钱看”、“今朝有酒今朝醉”等拜金享乐主义的盛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等极端个人功利思想的泛滥,尤其是一个时期、一些地区对腐败行为的打击疲软,使“‘五九’人”对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又有“趋近”的倾向,对奉公守法与贪赃枉法相比所出现的利益损失感到难以忍受,不在情愿甘做公仆。

根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人格结构理论,可以比较清楚地解释”五九现象”患者内心双趋避冲突的产生。该理论认为,人格是一个动态的能量系统,由本我、自我、超我这三个子系统所构成。本我是人格中与生俱来的最原始的无意识结构部分,它是人格形成的基础,由先天的本能、基本欲望组成,不受理性和逻辑准则制约,一味地按照“快乐原则”行事,寻求满足和快乐。在现实社会中,这种需求绝大部分必须通过金钱来实现,所以,潜意识中本我所蕴涵的绝大部分本能冲动都转化为意识中的金钱需求。从这个角度看,在内心深处人人都存在越轨心理,每一个“‘五九’人”都存在以权谋私的欲求。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它能知觉自身的种种需要,奉行“现实原则”,调节本我的原始需要,以符合社会规范和超我的要求。自我既协调着人格结构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也协调着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超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将道德准则、社会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良心、良知理性。超我有如道德法庭,对个体的动机、欲望和行为进行管制,诱导自我使之符合社会规范。不符合超我要求的行为将引起良心的不安和自罪感。从这个角度看,每一个基本完成了社会化的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真、善、美之心,受党长期教育的“‘五九’人”内心也都不同程度地存有保持革命晚节之念。正因为如此,弗洛伊德认为,在人的精神内部,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总是不停地进行斗争。要么三者之间取得动态的协调、平衡,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要么三者之间关系失衡,结果导致心理失常或越轨犯罪。

三、“五九现象”心理问题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

1.守住底线

能否守住底线是一个为官者道德修养、法纪观念、自控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反映。一个为官者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守住了底线,将成为推动自身进步的原始动力;守不住底线,则可能走向堕落或毁灭。为官者守任底线,务必坚持四慎:慎微,即防微杜渐,从小事、点滴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失小节之时也就是毁大节之始。慎初,就是要谨防“第一次”。人生贵善始,第一道“防线被冲破了,往往会“兵败如山倒”。为官者要想清正廉洁,永葆本色,不能不把好第一关,死守第一道防线。慎独,就是要谨防放纵自我,在缺之监督的情况下,应自觉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欺于“暗室”,不做见不得人的事。慎终,“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为官者慎终,尤其要警惕“五九现象”,越是临近退休,越要严格要求自己,保持晚节。

2.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

大凡守不住底线的为官者,多源于思想的空虚和道德的沦丧。思想空虚,会如野渡孤舟随波逐流;道德沦丧,容易导致心智迷乱。体虚招病,心虚招鬼,心灵的缺“氧”,必然意马心猿、魂不守舍,给种种诱惑以可乘之机。因此,对于临近退休的领导干部来说,需要比别人有更高的道德水平和更严的自省意识,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以普通人的良心自责,以党员的良心自律,以公仆的良心自警。其中,关键就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真正做到笃心志、坚毅力,警钟长鸣,自律不怠。只要能够做到一辈子牢记:看事业重如山,视名利淡如水,并且始终严格自律,清廉自守,就能达到胡锦涛总书记所要求的“真正经受住权力、金钱和美色的诱惑,永葆共产党人和人民公仆的本色”,永葆革命晚节。

3.寻找替代行为

其实,上面的两种方式归根结底都是通过增强“廉洁”目标对自己的吸引力、减弱其排斥力,同时降低“腐败”目标对自己的吸引力、提高其排斥力,以此减轻公务员的双趋避式心理冲突,避免”五九现象”。除此之外,公务员还可以通过替代行为,例如通过合法或政策允许的方式来获取个人利益,来缓解或摆脱双趋近一回避心理冲突。这样,既不违法乱纪,保持了个人晚节,也能获取正当的个人利益。

最后所要指出的是,对“五九现象”的自我调节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干预的力度。因此,必须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来消除和控制“五九现象”赖以产生的外部环境因素,尤其是要从制度或体制上消除和控制造成“‘五九’人”内心存在的双趋近一回避心理冲突的现实条件。否则,“‘五九’人”的自我心理调节也就难以奏效或根本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