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如何沟通领导才放心怎么做事领导才信任大全集
1831400000067

第67章 睿智变通,创新工作让领导对你刮目相看(2)

总而言之,创新对我们非常重要,我们必须重视自己创新能力的培养,尽管技术在不断地更新,时代在不断地发展,但是,不论什么时候,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会是“香饽饽”,在什么情况下都能找到事情的解决办法,在什么地方都会遥遥领先于别人。

所以,如果你想要达到自己事业的颠峰,成为一名受老板器重的员工,那么从现在起就把“工作着,创新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吧!

学会处理焦点问题的能力

一个能力高素质强的员工,不仅会自动自发地去工作,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任务,他还会在别人都不情愿的情况下,愿意去接受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主动去处理焦点问题。

当然,员工要接受挑战,去处理焦点问题,并不只是说说就能轻易圆满完成的事情,在任务的进程中,可能需要克服很多的困难,对每个人来说,这都是比较有挑战性的事情,可是,只有历经磨难和艰辛,自己的能力才能得到锤炼和锻造,才会变得更加老练和成熟,才会有能力去处理更加复杂、困难的事情。

作为员工,应该不仅仅只满足于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同时还应该做到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挑战难处理的复杂问题,只有这样,才会克服自身的惰性和依赖性,在迎难而上的过程中,才会有所创新和突破,做出的成绩才会令人们佩服,才能让老板信赖。

因为现在社会上的大学生比较多,耿松大学毕业后,为了不至于待业在家,他没有把目标定在那些工作轻松的岗位,因为那样的岗位有很多优秀的毕业生都去争取,所以他避开这样的工作领域,选择了去生产车间工作。在车间做生产的工作,有点文化的人都能够做到,并且这种活也多,耿松很快地被一家公司录取了。

耿松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受不了工作车间里的噪声,但他强忍了下来,坚持做了下去。慢慢地,他适应了下来,理解了车间工作的辛苦,耿松与那些在车间里的工人打成了一片,他与每个车间工人的关系相处得都比较好。

有一次,领导的助手到车间里下达一个命令,说是有一家公司要一批货物,时间很紧,要工人加班加点赶出来。负责生产的车间组长没有吭声,下面的员工们就开始嚷嚷起来,说:“不能再加班了,工作现在已经够累的了……”助手看见了这种情况,就回去向领导报告情况去了。

耿松也感觉这样做工人们太辛苦,像自己这样的年轻人还无所谓,那些年纪比较大的工人恐怕是吃不消。耿松正在思考着办法,就看见那位助手又转了回来,传达领导的指令说:“领导说了,这批货物一定要按时完成,不能有任何意外的情况出现。你们想抗议的话,就直接去找领导说吧。”

工人们被这位助手不友好的话语激怒了,齐声嚷道:“去就去,你以为我们不敢去啊!走,都一起去啊。”所有的工人都放下了手中的工作,按停了运转的机器。

这一下,那位助手傻了眼,她没有想到工人如此齐心协力,并且还不怕领导,她以为自己能把那些工人吓唬住呢。真正去找领导的话,自己可能就要受领导的批评,弄不好还可能会被辞退。可是看着自己引起的麻烦,她又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应付。

就在这时候,耿松站了起来,对那些吵嚷着的工人们说:“停一下,听我说几句。”那些工人们与耿松的关系都很不错,并且知道他是一个大学生,应该比他们有主意,所以都停止了嚷嚷,听耿松说话。

耿松看大家都安静了下来,真诚地对那些工人们说:“我自己在车间里工作,也与大家一样,知道车间工作的辛苦、受累,但是,我们应该顾全大局,现在公司里有业务,只有我们公司受益,我们员工才有饭吃,才会跟着受益。现在,客户急着要货,领导安排我们加班,也是在情理之中,我想领导不会亏待我们的。同时,我知道有些年纪较大的老哥哥身体可能吃不消,这样吧,我们年轻一点儿的就多加些班,来顶替一下那些年纪较大或者身体不好的员工,我第一个报名。”耿松说完后就举起了手,车间里一阵沉默,接着有些年轻的员工举起了手,后来,连年纪最大的,身体最不好的那位员工也举起了手。耿松看到这种情况,正想说话,就听见车间外响起了鼓掌声。工人们朝掌声的来源处望去,竟然发现公司的领导就站在门口,脸上挂着笑容,两手还在不停地拍着。

他走到工人们中间,走到耿松的面前,然后面向众工人说:“你们辛苦了,我不会亏待你们的,这批产品出来后,放你们每人两天假,工资还照样拿,好不好?”

工人们没有想到领导竟然是如此和蔼,又听到领导说要放自己假,心里都乐开了花,齐声叫道:“好。”

“你们现在开始工作吧,争取提前完成任务。”领导说完,又转身对旁边的耿松说:“走,跟我去办公室一趟。”

耿松随着领导进了他的办公室,领导让耿松坐下,他对耿松说:“我想把你调到我身边来,做我的助手,你愿意吗?”耿松听到领导这样一说,心里别提有多么高兴了,因为做了领导的助手,自己的知识就有了发挥的地方,同时还能有很多机会得到锻炼。他兴奋地答道:“愿意,谢谢您。”停了一会,耿松想到了那位传话的助手,就问领导:“您让我做助手,那个助手怎么办呢?”

领导说:“她?我本来就不想用她了,刚才她第二次去车间的时候我随后就跟着去了,她所说的话,以及后来发生的事情我都看在了眼里,她没有能力做好助手,倒是你,我感觉特别适合。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合作愉快。”

耿松就这样进了领导的办公室,当上了助手。助手的工作涉及面虽然广,但耿松很快就熟悉起来,做每一件事情都以公司的利益为重,不仅做好了本职工作,还常常担负起额外的责任,并且像他当工人那时候一样,勇于和善于处理焦点问题,并且也有处理焦点问题的能力。

有一次,别的公司有一笔债务一直没有还给自己公司,换了好几个人去都没有把钱要回来,领导都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耿松对领导说:“他们找借口不给,是想让我们自动放弃,我们不要上了他的当。我去要,什么时间要回来我再回公司。”

领导虽然相信耿松的能力,但也不敢肯定他一去就能把钱拿回来,于是就对耿松说:“你去一趟也好,如果他们实在不给,就早些回来。我们另外再想办法解决。”

耿松找到了那家公司,直接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并且告诉那家公司的领导,这一次钱拿不回,人也就不回去。耿松说到做到,他找了一个旅馆住下,每天早晨去那家公司,直到他们下班才回。因为有耿松在,搅得这家公司的领导不能安下心工作。有时候有客户来,耿松就对客户谈及该公司欠款的事。那家公司领导看不给不行了,就把所欠的款交给了耿松。

耿松带了本来没有希望要回来的钱回到了公司,领导对耿松更加另眼相看,以后无论出去做什么事情,都会把耿松带在身边,让他帮自己出主意、想办法。

耿松这种勇于承担责任,敢于去处理焦点问题的工作作风,使他的职位与薪水得到了提升,价值得到了提升,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得到了领导的信任。

学会变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只要是对企业有利、对工作有利的情况下,某些时候是可以自作主张的。

某技术供应商发明了一款新产品,一家企业的经理想把有关技术买回来用于本企业的生产中。但是按规定,这种事只有领导才有权决定。于是他赶紧打电话请示领导,谁知领导的电话一直没有信号。他跟提供技术的公司表示,请给他一个小时时间,等他这边想办法联系上领导后,再决定是否购买。可是,对方却说,如果他不尽快决定,将把技术卖给另一家公司。结果,在这位营销人员努力联系领导时,这项技术已经被卖给了另一家企业。事后结果证明,这个技术给那家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利益。这位经理没有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一原则很好地运用,结果导致公司与新的赢利机会失之交臂。在非常的情况下,为了公司利益,要果断,要敢于做主。

一家企业的老板把参加某展销会的人确定好后,有事外出了。他把自己的工作都交给副厂长来主持。事情偏偏不那么顺利,原来老板确定参加展销会的营销组长忽然生病不能来了。

怎么办呢?展销会是一定要去参加的,于是副厂长就想让一位新来的营销人员去,又不太放心,向领导反映,又来不及。思虑之下,这位副厂长还是让新来的那位营销人员去了,而那位新营销员在展销会上表现得很出色,与好多公司都建立了合作关系。

事后,副厂长受到老板的夸奖,说他这个主意定得好,为了企业利益不去等命令,而是当机立断。这位副厂长成功地运用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原则。

为了能使企业发达,“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一原则在关键时候还是可行的。

此外,遇事还得懂得变通,不能一条道走到黑。应该懂得换个角度去思考。

司马光砸缸就是考虑到哪种方法能具体应用。如果按照正常的方法去救人,那么掉下去的人可能会白白送命,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考虑到有什么办法最直接。

《易经》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