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处世锦囊.1
18240800000036

第36章 运用“激将法”,让求人办事变被动为主动(1)

俗话说:“请将不如激将”,激将法就是使对方的内心冲动变成为有利于自己利益的办事妙法。运用激将法求人办事,一定要根据不同的交谈对象,采用不同的激将方法,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犹如治病对症下药,才有疗效。如把药下错了或是于人无益,或是置人于死地,反而使事情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73.贬低对方,使他“跳起来”

作为求人者一般居于弱势地位,当对方不肯轻易顺从你的意见,甚至显示出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时,求人者可以一开始就贬低对方,刺激对方的自尊心,从而让对方改变主意。

《三国演义》中讲到,曹操率领大军南征,刘备败退,无力反击,大有坐以待毙之势。以刘备单独的力量,绝对无法与曹操的势力相抗衡,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与江东的孙权联手。此时,诸葛亮自愿出使到江东做说客。他此行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把孙权卷进这场战争。如果是一般的使者,有可能为了请求对方出兵支援而低声下气。但是诸葛亮却完全梅反,采用“反客为主”的方法,做出一副强硬的态度,硬是激发了孙权的自尊心。

当时,东吴孙权自恃拥有江东全土和十万精兵,又有长江天堑作为天然屏障,大有坐观江北各路诸侯恶斗的态势。他断定诸葛亮此来是做说客,采取了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等待着诸葛亮的哀求。

不想诸葛亮见到孙权,开门见山地说道:“现在正值天下大乱之际,将军你举兵江东,我主刘备募兵汉南,同时和曹操争夺天下。但是,曹操几乎将天下完全平定了,现在正进军荆州,名震天下,各路英雄尽被其所网罗,因而造成我主刘备今日之败退,将军你是否也要权衡自己的力量,以处置目前的情势?如果贵国的军势足以与曹军相抗衡,则应尽快与曹军断交才好。若是无法与曹军相抗,则应尽快解除武装,臣服于曹操才是上策。将军你是否已定好方针,决定臣服于曹操?时间剩下不多,再不做决定就来不及了。”

诸葛亮只字不提联吴抗曹的请求,好像专门为东吴的利益来点破迷津的。孙权当时只有26岁,是位血气方刚的青年。诸葛亮明知他不会轻易投降,屈居曹操之下,只是采用反客为主的策略,激发孙权的自尊心。

孙权听完诸葛亮一席话,虽然不高兴,但不露声色,反问道:“照你的说法,刘备为何不向曹操投降呢?”诸葛亮答道:“你知道田横的故事吗?他是位齐国的壮士,忠义可嘉,为了不服侍二主,在汉高祖招降时他不屈而自我了断,更何况我主刘备乃堂堂汉室之后,钦慕刘皇叔之英迈资质而投到他旗下的优秀人才不计其数,不论事成或不成,都只能说是天意,怎可向曹贼投降?”

这一激,直激得孙权怒火中烧,激动地说:“我拥有江东全上以及10万精兵,岂能受人支配?我已决定抗曹。”于是诸葛亮的游说首战告捷。

运用“贬低对方”的激励方法求人,除了要考虑对方身伤以外,还要注意观察对方的性格。

一般说来,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往往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表情等流露出来,如:那些快言快语、举止简捷、眼神锋利、情绪易冲动的人,往往是性格急躁的人;那些直率热情、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喜欢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开朗的人;那些表情细腻、眼神稳定、说话慢条斯理、举止注意分寸的人,往往是性格稳重的人;那些安静、抑郁、不苟言笑、喜欢独处、不善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孤僻的人;那些口出大言、自吹自擂、好为人师的人,往往是骄傲自负的人;那些懂礼貌、讲信义、实事求是、心平气和、尊重别人的人,往往是谦虚谨慎的人。对于这些不同性格的谈话对象,一定要具体分析,区别对例如,在《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中,马超率兵攻打南萌9时候,诸葛亮对刘备说:“只有张飞、赵云二位将军,方女敌马超。”

刘备说:“子龙领兵在外回不来,翼德现在这里遣他去迎战。”

诸葛亮说:“主公先别说,让我来激激他。”

可以急这时,张飞听说马超前来攻关,大叫着要请求出战。诸葛亮佯装没听见,对刘备说:“马超智勇双全,无人可除非往荆州唤云长来,方能对敌。”

张飞说:“军师为什么小瞧我!我曾单独抗拒曹操百万大难道还怕马超这个匹夫。”诸葛亮说:“你在当阳拒水断桥,是因为曹操不知道虚实,田虚实,你怎能安然无事?马超英勇无比,天下的人都知,他渭桥六战,把曹操杀得割须弃袍,差一点丧了命,绝非羽之辈,就是云长来也未必战胜他。”

张飞说:“我今天就去,如战胜不了马超,甘当军令。”诸葛亮看“激将”法起作用了,便顺水推舟地说:“既然旨立军令状,便可以为先锋!”结果,张飞与马超在南萌关下酣战了一昼夜,斗了二百二多个回合,虽然未分胜负,却打掉了马超的锐气,后被诸葛施计说服而归顺刘备。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针对张飞脾气暴躁的性格,常采用“激将法”来说服他。每当遇到重要战事,先说他担当了此任,或说怕他贪杯酒后误事,激他立下军令状,增强他任感和紧迫感,激发他的斗志和勇气,扫除轻敌思想。

74.激怒对方使他为你出头

你所求之事可能是要对方帮助你对付另一个强大的竞争者。这种事在求人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因为既然值得你去“求”,你所求之物必然是“稀罕物”就自然会有争夺者。此时,一种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对手无意的言行中寻找破绽,故意激怒他,使他为你出头,出力去对付你的对手。

东汉建安十三年十月,曹操率领八十万大军由江陵顺水而下,驻守赤壁,摆出渡江南下攻打东吴孙权的态势。东吴百官,有主战的,有主和的,弄得国君孙权也举棋不定,急召都督周瑜回朝问计。就在东吴面对曹操大军压境,是战是和,议论纷纷之际,诸葛亮为了巩固孙权和刘备共同抗曹的联盟关系,专程出访了东吴。来到东吴后,孔明看出说服周瑜决心抗曹既可以平定文武大臣的嘈杂议论,又可以坚定孙权联盟抗曹的决心,是他这次出访的重点。此时的孙权、周瑜虽心存抗曹念头,可是在诸葛亮面前故显深沉,不露痕迹,同时也想试探诸葛孔明,故而谈及抗曹之事,周瑜总是以言语搪塞,游说出现僵持状态。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便针对周瑜气量狭小,且又根据凡人对爱情都是自私的特性,故意曲解曹植的《铜雀台赋》中的两句话,激起周瑜对曹操的满腔怒火,痛下不灭曹操誓不为人的决心。下面就是这次游说的简述。

一天晚上,鲁肃引诸葛亮会见周瑜。鲁肃问周瑜:“如今曹操驻兵南侵,是战是和,将军欲如何?”

周瑜说道:“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难以抗命。而且,兵力强大,不可轻敌。战则必败,和则易安。我们意见和为上策。”

鲁肃大惊道:“将军之言错啦!江东三世基业,岂可一朝白白送给他人?”

周瑜说道:“江东六郡,千百万生命财产,如遭到战祸之毁,大家都会责备我的。因此,我决心讲和为好。”

诸葛亮听完东吴文武两大臣的一段对话,觉得周瑜若不是抗曹的决心未定,也是一种有意试探。此时如果不另辟蹊径,只是讲一通吴蜀联合抗曹的意义,或是夸耀周瑜盖世英雄,东吴地形险要,战则必胜的道理,肯定难于奏效。于是,他巧用周瑜执意求和的“机缘”,编出一段故事,激怒了周瑜。

诸葛亮说道:“我有一条妙计,只需差一名特使,驾一叶扁舟,送两个人过江,曹操得到那两个人,百万大军必然卷旗而撤。”周瑜急问是哪两个人。

诸葛亮说道:“曹操本是一名好色之徒,打听到江东公有两位千金小姐,大乔和小乔,长得美丽动人,曹操曾发誓说:我有两个一志向,一是要扫平四海,创立帝业,流芳百世;二是要得到江东二乔,以娱晚年。目前虽然领兵百万,进逼江南,其实就是为乔家的两位干金小姐而来的。将军何不找到乔公,花上千两黄金买到那两个女子,差人送给曹操?江东失去这两个人,就像大树飘落一两片黄叶,如同大海减少一两滴水珠,丝毫无损大局;而曹操得到两人必然心满意足,欢欢喜喜班师回朝。”

周瑜说道:“曹操想得二乔,有什么证据可说明这一点?”

诸葛亮答遭:“有诗为证。曹操的小儿子曹植,十分会写文章,曹操在漳河岸上建造了一座钢雀台,雕梁画栋,十分壮丽,并挑选许多美女安置其中,又令曹植作了一篇《铜雀台赋》,文中之意就是说他会做天子,立誓要娶‘二乔’。”

周瑜问:“那篇赋是怎么写的,你可记得?”

诸葛亮说道:“因为我十分喜爱赋中文笔华丽,曾偷偷地背熟了。”

周瑜请诸葛亮背诵。赋略云:“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风。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周瑜听罢,勃然大怒,霍地站立起来指着北方大骂道:“曹操老贼欺我太甚!”

诸葛亮表面上是急忙阻止,其实是火上浇油,说道:“都督忘了,古时候单于多次侵犯边境,汉天子许配公主和亲,你又何必可惜民间的两个女子呢?”

周瑜说道:“你有所不知,大乔是孙策将军夫人,小乔就是我的爱妻!”

诸葛亮佯作失言请罪道:“真没想到这回事,我真是胡说八道了,该死该死。”

周瑜怒道:“我与曹操老贼誓不两立!”诸葛亮却故作姿态地劝道:“请都督不可意气用事,望三思而后行,世上绝无卖后悔药的!”

周瑜说道:“承蒙伯符重托,岂有屈服曹操之理?我早有北伐之心,就是刀剑架在脖子上,也不会变卦的。劳驾先生助我一臂之力,同心合力共破曹操。”于是孙、刘结成抗曹联盟得到巩固,赢得了赤壁之战的重大胜利。

75.以矛对矛,打掉对方的嚣张气焰

在人际交往中,有些人以自己的地位学识,年龄等优势而表现出一种傲气,或者极端地蔑视他人,或者大肆地攻击他人,有的甚至还恣意地侮辱他人,对于这种人,必须予以控制而不能让其恶性地发展。那么,怎样对付这种傲气的人呢?最好的办法就是针锋相对,打掉他赖以生傲的资本。

三国时的著名谋士张松,怀揣极具军事价值的西川地形图打算投奔曹操,谁知曹操极其傲慢,对张松不屑一顾,只是漫不经心地让杨修接待张松。

两人坐定后,杨修略作寒暄说:“出川的道路崎岖,先生远来一定很辛苦。”

张松表示;“奉主人的命令办事.虽赴汤蹈火,也不能推却啊!”

杨修存心考考张松的知识,询问说:“川中的风土民情怎样?”

张松察觉对方的用意,便故作卖弄地回答:“川中原是西方的一郡,古时称为益州。锦江的道路险峻,剑阁的地势雄壮。周围两百八十条道路,纵横三万多里。人烟稠密,到处听得到鸡啼狗叫的声音;市场繁荣,抬头看得到四通八达的街巷。土地肥沃,没有什么水旱灾害;人民富裕,文化生活十分发达。加之物产堆积如山,是任何地方都比不上的啊!”

杨修接着又询问一句:“川中的人才怎么样?”

张松越加得意地说;“西川历史上出现过大辞赋家司马相如、名将马援、‘医圣’张仲景和著名阴阳家严君平。其他三教九流、出类拔萃的人才,数也数不完!”

杨修逼近一句:“那么当今刘璋手下,像你这样的入还有几个?”

张松一耸肩说:“文武全才、有智有勇、为人忠义慷慨的,有几百人之多。像我这样无能的,更是车载斗量,难以计算了。”

杨修又问一句;“先生现在担任什么职务?”

张松谦虚地回答说:“滥充一名别驾,很不称职。”迅速反问:“敢问杨先生在朝廷里担任什么职务?”

杨修回答说;“在丞相府里担任一名主簿。”

张松不客气地反扑过来:“杨先生的上代担任国家高级官员,为什么不到朝廷里任职,直接协助皇帝工作,却屈居在丞相府里干这样一个小官广杨修听了这话,满脸惭愧,硬着头皮勉强解释说:“我虽然职位不高,但蒙丞相将处理军政钱粮的重任交付给我;而且早晚还可以得到丞相的教诲,很受启发,所以就接受了这个职位。”

张松听到这句话,干笑一声说:“我听说曹丞相文的方面不明白孔孟之道,武的方面不了解孙武、吴起的兵法,仅仅依靠强横霸道取得宰相的高位,哪能有什么教海来启发阁下呢?”

杨修一本正经地说;“不对,先生居住在边地,怎么知道丞相的杰出才干呢?我不妨让你开开眼界。”说着,叫手下人从书箱里拿出一卷书来,递给张松。张松一看书名题作《孟德新书》,于是从头到尾翻了一遍,其中共有13篇,都是谈论战争中的重要策略的。谁知张松看完,颇有些不以为然地对杨修说:“杨先生怎样看待这部书呢?”

杨修不无炫耀地回答:“这是曹丞相博古通今,模仿13篇《孙子兵法》写成的。你看这部书可以传之不朽吗?”

张松竟扬声笑了起来:’我们西川三尺高的孩子都能把这部书背下来,怎能叫‘新书’呢!这原是战国时代一位无名氏的作品,曹丞相把它盗窍来表现自己,这只能骗骗阁下罢了!”

杨修不无嗔怪地说;“这完全是丞相自己写成的,先生说什么川中的孩子都能背诵,欺人太甚了吧!”

不料张松立即应声说:“先生如果不相信,我马上背给你听。”说着,即合起书来,从头到尾将书中全部字句背诵了一遍,一字不差。杨修这时才大吃一惊说:“张先生过目不忘,真是天下的奇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