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处世锦囊.1
18240800000028

第28章 办事中的“面子学问”(3)

高士奇受到康熙的宠爱,不仅是由于他的学识,他的机敏,更是由于他的乖巧奉承。有一次,他陪侍康熙在南苑打猎,康熙的坐骑突然乱蹦乱跳,险些把康熙摔下马来。众侍卫连忙上前勒住马,扶康熙下来,到行宫休息。康熙一肚子不高兴,满脸愠色。高士奇知道了,故意把自己的衣服弄上许多污泥浊水,一副狼狈不堪的样子,来到康熙身旁侍立伺候。康熙问他:“你怎么这副模样?为什么衣服这么脏不换洗。”高士奇跪奏道:“刚才臣被马摔下来,跌到污水沟里,现在还心有余悸。”康熙听了不觉大笑:“你们南方人如此文弱,我的坐骑刚才乱蹦乱跳,我不仅没有摔下来,还控住了呢!”高士奇就是这样善揣君意,他使康熙感觉到自己的骑术还是顶不错的,没有被马摔下来,于是就由不高兴转变为高兴了。

高士奇在康熙身边30多年,他所做的官都没有什么政治实权,只是跟皇上很亲近,因此政治上他没有干什么大坏事。这一点说明康熙毕竟还是一个英明的君主,他只是喜欢高士奇的学问和聪明,把他当成一个文学侍从之臣而已。高士奇却利用康熙对他的宠爱,结交大臣,接受贿赂,收罗党羽,独立门户。这样自然引起别人的嫉恨和公众的谴责,结果他遭到了左部御吏的弹劾。弹章中列举了高士奇四大罪状,请求康熙将他明正典刑。其中有一条是很有说服力的:“高士奇以一个穷监生的身份,只身来京师,现在只要问他拥有的财产有多少,就可以知道他招权纳贿的实情。”

康熙果真拿这些问题来问高土奇。高士奇免冠磕头跪奏:“臣蒙圣上洪恩,位居近侍,因此地方上的总督巡抚,朝廷内的部院大臣,许多人都送来许多礼物。臣收受这些礼物之后,从没有在皇上面前为这些送礼的人讲过一句话。因此这些礼物对送礼的人来讲,没有起到应起的作用;而对臣来讲,臣认为这些礼物都是皇上洪恩所赐,所以臣受之而无愧,望皇上明察。”

于是,康熙对他未加处分,没有免他的官,没有抄他的家,仅仅勒令退休,让他回到杭州那所豪奢的别墅西溪山庄享清福去了。

往对方脸上贴金“贴”的手法也要巧妙、得体。首要的条件是要有一份诚挚的心意及认真的态度。有口无心或心是经率的说话态度,很容易被对方识破而产生不快的感觉。同时,奉承别人时,也不可讲出与事实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话,这样的“贴”金术,对方感受自然与众不同。

57.把对方“捧”上来天,不答应有损自尊心

人都愿意帮助弱者,因为这样可以显示出自己的强大,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鉴于此,一旦感到权威受到了挑战,他就必须尽全力证明给你看,你的求人目的就达到了。

魏征忠心耿耿,对于国家大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时刻提醒唐太宗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这不免常常让太宗觉得心里不大受用。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为什么历史上的君主,有的明智,有的昏聩?”

魏征说;“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是个明智的君主,只听信一方面的意见,就是昏席的君主。比如,隋炀帝就是偏听偏信的昏君,因为他不愿听到有人造反的消息,佞臣虞世基就投其所好,隐匿军情不报,结果国破人亡。”

唐太宗听了不住点头,称赞说:“你说得真好。”

又有一天,唐太宗对大臣们说:“隋炀帝这人,学问渊博,也知道尧、舜贤明,桀纣昏暴,可为什么他自己做事就那样荒唐?”

魏征接口说;“一个好皇帝光靠天赋聪明和知识渊博是不够的,还应该能虚心纳谆。隋炀帝自认为才高,目空一切,谁的话也听不进,说的是尧舜一样聪明的话,做的却是桀纣那样愚蠢的事,所以他会自取灭亡。”

唐太宗听了,深觉有理。唐太宗确实接受了魏征的不少铮铮谏言,改正了自己的一些过失。唐太宗有时行事,想到魏征会加以批评,就取消它。

一次,魏征问唐太宗:“陛下,听说您准备出巡,车马器具都已准备妥当,但为何又取消了呢?”唐太宗说:“没有别的原因,只是想到你会批评我张扬、奢侈,所以就不去了。”唐太宗说完后,君臣两人哈哈大笑。

后来,天下太平的时间一长,唐太宗就渐渐地奢侈起来,于是魏征的意见也就越来越多。有时候,唐太宗听得不是滋味,已沉下脸来,但魏征仿佛视而不见,照旧据理力争,让唐太宗下不了台。

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与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为了顾及自己的形象,勉强忍住没有当朝发作。回到内殿后,见到长孙皇后,唐太宗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把那个乡巴佬杀了!”

长孙皇后问他:“不知陛下想杀哪一个?”

唐太宗说:“就是魏征!他总是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羞辱我,我实在忍不下去了!”

长孙皇后听了,转身就进了内室,丢下唐太宗一个人在那儿生闷气。一会儿,长孙皇后穿了一套朝见的正式礼服,一出来就对唐太宗下拜祝贺。

唐太宗十分诧异,问:“你这是干什么?”

长孙皇后说:“我听说只有在英明天子的统治下才有正直的大臣。魏征这样正直,岂不说明陛下十分英明,我怎能不为陛下祝贺呢!”

长孙皇后的几句话立刻让唐太宗清醒了。以后,他不但不记恨魏征,反而鼓励魏征继续批评他。

世界上没有不爱听赞美话的人。这是由于人类内心深处的弱点所致。人活在世上,需要同情关心、爱护和尊重,没有这些,人类的心灵就会像沙漠一样干枯寂寞。

赞美别人,就是给予别人同情、关心和爱,就是对别人劳动和创造的尊重,因此,赞美对于人类心灵的重要性,犹如阳光和生命。

学会赞美别人,会使你成为处处受欢迎的人,甚至能帮助你逢凶化吉。深谙赞美之道,能使你顺利地消除与他人的隔闺,铲平顾忌和疑虑,助你走上成功之路。

秦国有位能言善辩之士名叫中期。有一天他应召人宫.和秦王讨论政事,结果秦王被驳得体无完肤。

秦王大怒,心想:你怎能一点不顾全我这一国之君的脸面!

而中期却不理不睬,缓缓走出宫去。秦王恨恨地说:

“不杀你这贼子我誓不甘心!”

中期回去后,明白秦王不会为此事而放过自己,便托朋友进宫对秦王说:

“中期真是个粗人!刚才他是遇到圣明的君主了,大王您没有责怪他。假如换了夏桀或商纣那样的暴君,早把他杀了。

我要向人们宣传此事,让大家都知道大王的豁达大度,礼贤下士。”

秦王顿觉飘飘然:

“先生过奖了。中期的话是很有道理的呢!”

中期的高明在于:原则上毫不让步,但懂得在危险关头如何想方设法,运用赞美之辞使自己逃避灾祸。

越是身居高位的人,越需要别人的称誉和赞美。因为身居高位,难免产生自高自大、唯我独尊的心理,同时,由于下属的敬而远之,也会使身居高位者感到寂寞孤独。

因此,学会对那些居于高位的人予以赞美,分担他们那份沉重的孤独,用你的爱心去关心和温暖他那包裹着冰雪的心灵,他就会对你另眼看待,倍加重视。

58.聪明要让上司显

许多时候,下属的冲撞会使上司下不了台,面子难堪。如果上司的命令确有不足,采用对抗的方式对待上司,这无疑会使他感到尊严受损。

一般来说,握有一定权力的上司都有着非常强的尊严和成就感。行使权力,发布命令,使事情向着自己所预想的目标发展,会给他带来这种感觉。因此,对于上司来说,侵犯尊严等于是对人的污辱和蔑视,是绝对不能被容忍,更不能被谅解的“大逆不道的犯上之举。这是身为下属的人在与上司打交道的时候,切切要铭记在心的处世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