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计算机网络黑客就在你身边
18234700000049

第49章 自古黑客出少年

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而对于黑客来说。就更是名副其实的“自古黑客出少年”了。放眼国内外,大多数黑客都是青少年,有的甚至是“儿童团员”。

据报道,在中美黑客大战中大出风头的“中国红客联盟”等团体的成员,主要是中学生和大学低年级学生。有人认为,他们尚处于道德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对于他们社会各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尤其是学校、社会以及媒体,应该把他们的激情,正确地引导到爱国主义的轨道上来。作为学生,首要的任务应该是刻苦学习钻研科学技术。

应该说,中国黑客的这一组成结构,是和我们的国情有关的。在中国,一般都是到了大学、最起码是到了高中才开始接触到计算机。而未来的下一代,他们很可能会在初中、小学,甚至没上小学就能够接触到电脑。要不要成为一名黑客,可能就是他们将来面临的一个选择。

有人在2000年7月对广州市天河区的部分中小学生进行过一次调查,大约有4%的青少年表示,将来愿意成为一名黑客。

这些被调查的学生56%有上网历史,其中,20%的学生“每天都上网”。学生对问卷中“黑客”的回答颇值得深思。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黑客”是什么,但对其网上犯罪的情况了解得不算多;有12%的学生认为黑客“富有挑战性”;4%的学生表示“有过想做黑客的冲动”。

从犯罪性质来看,目前的青少年犯罪主要还是刑事类的,但是下一代肯定会有计算机方面的。现在公安部门公布的最小犯罪纪录只有12岁。

雅虎、亚马逊等著名网站遭到袭击以后,美国联邦调查局和网络安全专家最初锁定了2名嫌疑最大的黑客。从其中一名黑客化名“黑手党男孩”来看,作案者极有可能是青少年。元凶还没有抓到,可是就已经有一名浮出水面的年轻黑客,成了媒介关注的焦点。这就是一位名叫米克斯特的德国青年,在网上公布了一个软件。袭击雅虎等网站的黑客,正是根据这个软件编写出破坏程序的。

米克斯特不满20岁,却已经是一个网络高手了。在与《华尔街日报》的电子邮件交流中,他毫不避讳自己是名黑客,只是表示以上发生的事件与他无关。

1998年末,德国科隆的特种警察,逮捕了篡改主页的18岁的高中生。他就是米克斯特,这时候他已经连续2个月侵入政府机构的网站了。

像米克斯特这样的少年黑客绝非少数。

1998年春,美国军方和政府机构500多个部门的电脑遭到攻击。办案人员发现,黑客通过波斯湾地区的网络线路上网,因此一度怀疑是伊拉克发动的袭击。但是最后却发现,黑客组织的成员是一名15岁的美国学生和一名18岁的以色列学生。据他们的老师评价,2名学生都聪明过人。

2000年,美国一名19岁的男生,侵入了美国新闻署等机构和副总统戈尔的网站。他这样做的目的非常好笑,仅仅是为了在网站上表白对一位同班女生的爱慕之情。而他的破坏行为,却迫使有关网站关闭了好几天。当然,这名少年被依法逮捕。

美国网络安全专家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英特网的迅速发展,那时候的黑客大多是30岁左右掌握电脑知识的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被称为“地狱黑客”的美国人凯文·米特尼克。

少年黑客越来越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计算机教育在许多国家的普及使得青少年对网络的了解不断加深。

例如,1999年6月,美国就有80%的中小学与因特网实现了连接。美国总统克林顿在“教育技术行动”中提出,鼓励教师用新技术教学,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使用电脑。青少年好奇心强,在掌握了大量的计算机知识以后,一些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将网络当作他们施展技能的地盘,以此证明来自己的能力。他们的法制观念淡薄,在攻击网络的时候不但自己搞破坏,而且还会带出一批“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其次,到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完备的法律和管理体系来规范、引导因特网的发展和使用。

在这种背景下,一旦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没有及时跟上,就自然会有一些玩世不恭、喜欢搞恶作剧的小黑客们戏弄网络。因特网自身结构松散、信息交流开放性大的特点,网上有教授黑客行为和黑客软件可以下载,这些都无异于又成全了少年黑客“施展抱负”。

著名黑客贝文认为,“黑客出少年”现象,除了受到金钱引诱的因素以外,不少国家都规定15岁以下可以免受刑律处罚也是一个原因,这可以让很多少年黑客没有后顾之忧。他说,家长千万不要以为,小孩子只会用电脑玩游戏,事实上他们可能会做出许多你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来。由于小孩子不清楚入侵敏感网络的严重后果,以及他们对电脑系统的了解还不全面,所以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也就特别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