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这个时期的陵墓,内容相当丰富。我们这里重点说说南朝的陵墓、唐乾陵和南唐二陵。
南朝帝王陵墓大多是在江苏南京附近的江宁、句容、丹阳一带。主要的陵墓有:宋武帝刘裕的初宁陵;齐宣帝萧承之的永安陵,齐高帝萧道成的泰安陵,齐景帝萧道生的修安陵,齐武帝萧赜的景安陵,齐明帝萧鸾的兴安陵;梁文帝萧顺之的建陵,梁武帝萧衍的修陵,梁简文帝萧纲的庄陵;陈武帝陈霸先的万安陵,陈文帝陈的永宁陵以及梁代宗室王侯萧宏、萧秀、萧恢、萧儋、萧景、萧绩、萧正玄、萧的墓等等。
从类型来说,南朝的陵墓可以分为帝王陵和王公贵族墓两大类。
帝王陵前置有许多石刻,其中以梁文帝萧顺之建陵保存最多,共有四种八件(对称):石兽一对,神道石柱一对,石碑一对,石兽与神道石柱之间残存的方形石础一对。石础上的结构已失。大多数帝王陵前的石刻仅存石兽一对,少数只有石兽一件了。帝王陵前的石兽,形象大同小异,其名不叫狮子,而是叫麒麟、天禄或辟邪。南朝帝王陵前的这些石兽称得上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之不朽作品,形体硕大,气势非凡,雕刻精到,造型夸张,自然生动。这些雕刻之可贵,在于它已脱去了汉代石刻的板滞、古拙,抓住了形象的典型特征,如有的仰首垂身,有的蹲伏潜发,有的举踵如跃,有的若行若止,生动万分。这些形象没有受到外来艺术(如佛教雕刻)的影响,还属古代中国雕塑艺术之纯粹。
在这一大片土地上,还有十八处王公贵族的墓做得比较考究。其中以梁代安成王的萧秀墓保存得最全,共八件三种,即石狮一对(这种墓前的石兽用石狮,不同于帝陵),神道石柱一对,石碑两对。
南朝帝王陵的墓表(又叫神道石柱)做得很考究,有丰富的内容。墓表总体形象为圆柱状,可分上、中、下三部分。下部柱础刻有双螭,两螭口皆衔珠,头长双角,长尾相交,相对作环状蹲伏。中部为柱身,柱表饰竹筒纹二十四道,上有长方形石额一方,额上文字即表文。石额上下雕有蛟龙、绳索、力士等浮雕。上部为一仰莲形圆盖,圆盖上蹲坐一小辟邪。整个墓表形象挺拔秀美,又富有纪念性。
南朝帝王陵和王公贵族墓很讲究风水,所谓“望气”。选址要“背依山峰,面临平原”。风水术又叫堪舆之术、青乌之术,大约起于东汉。从这些陵墓的地形位置来看,基本上都符合这种堪舆术之说。
再说唐代的陵墓。唐代在中国历史上乃是个泱泱大国,所以帝王陵墓也很讲究。在此,以唐乾陵为例。
唐乾陵是唐代的第三代皇帝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位于陕西省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是“唐十八陵”中最有代表性而且保存最完好的一座陵墓。高宗李治虽然昏庸无能,但凭着祖上创下的盛基伟业,又有老臣如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辅弼,国家仍保持盛世气象。而武则天自从做了皇后,渐渐得势,掌握政权,并废中宗、睿宗,创立“武周王朝”。但在她临终时却还想回到李氏家族之中来(有遗嘱为证),所以后来把她与唐高宗合葬于乾陵。
乾陵一地,风水极佳。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即乾陵地宫之所在;南峰有二,东西对峙,俗称奶头山,是乾陵的“天然门户”。据《长安图志》记载,乾陵周围原有内外两重城墙(今部分墙基已找到),内城南北城墙长1450米,东城墙长1582米,西城墙长1438米。城墙四面设门。南为朱雀门,北为玄武门,东为青龙门,西为白虎门。至于建筑,据《唐会要》中说:“贞元十四年(798)……献、昭、乾、定、泰五陵各建屋三百七十八间。”但今天这些建筑全部无存。
据文献资料记载,唐高宗临终时曾说,要把他生前所喜爱的书籍、墨迹等带入坟墓,所以估计陵内东西不少。乾陵地面上之物,遗留至今的,多在陵前中轴线上,从朱雀门外南面第一对土阙向北排列:第一是一对华表,然后是表示瑞兽祥禽的翼马、朱雀。再向前为五对石马,然后是十对石人像(叫翁仲),然后还有石碑两通:西边为述圣记碑,又称亡节碑;东边为“无字碑”。按照武则天遗言:己之功过,有后人来评,故称。但宋金时期一些游人在上题字,变成了“有字碑”。在这些石碑后,还有石人像六十一尊,这些石像与当时的外交来往有关,据说是参加高宗葬礼的诸国使者。总之,唐乾陵的宏大规模和丰富内容,反映了大唐帝国时期的陵墓形态。如今,它是我国重点文物之一,暂不准备开挖。
最后说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二陵。这两座陵墓是指李异的钦陵和李的顺陵,1950年春发现,1950年10月开始发掘,1951年1月结束。
钦、顺二陵紧连在一起,相距仅50米,坐落在南京之南的江宁县牛首山祖堂山。这个位置,三面抱山,形似“太师椅”。正面对远处的云台山峰,背后又有牛首山双峰相托,历史上称“背倚双阙,面矗云台”。
此二陵在地面上已没有什么遗迹了,地宫则做得很有特色。李异的钦陵地宫规模较大,全长21.8米,宽10.45米,自南至北分为前、中、后三个主室,前室与中室东西两侧各有一个侧室,后室东西两侧各有三个侧室,共十三室。后室是主要部分,南壁正中有方门,门扇用巨大的青石板做成。东西两壁各有三门,以通东西三侧室。正中置石棺床,其后部伸入北壁大型龛门。室壁有倚柱,以示此室面阔一间、进深三间之感。壁上涂以红色,柱、枋、斗拱等有彩画。室顶用石灰粉刷,再在上面画出天象和地面的山河大地之形,意为“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帝王陵墓型制。
顺陵为李与钟皇后合葬之陵。此陵要比钦陵小得多,但布局与钦陵相似。地宫全长与钦陵相同,自南至北也分三个主室。前中室东西两侧各有一侧室,后室东西两侧各有两侧室,共有大小墓室十一间。整个陵的结构与钦陵相比逊色不少,这主要表现在用的材料和装饰上。如室中很少有雕刻,室顶也没有画天文地理图。这主要是当时国力每况愈下,有点无能为力了。
南唐只有三代皇帝,末代皇帝李煜后来做了赵宋的俘虏,“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丢了江山,北上而一去不复返,葬于洛阳的北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