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三百首
1815300000263

第263章 孟郊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德宗贞元十二年(796)进士。曾为溧阳县尉,不久即辞官。宪宗元和元年(806)因河南尹郑余庆的引荐,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后因母丧去职。元和九年(814),郑余庆任山南西道节度使,推荐孟郊为兴元军参谋,试大理评事。孟郊携家赴任,途中暴病死于河南阌(wén文)乡县。

孟郊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代宗、德宗、顺宗、宪宗四朝。他的诗歌,有的直接反映了人民遭受残酷剥削的痛苦,有的反映了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有的是揭露封建士大夫的虚伪和势利。由于孟郊长期仕途失意,生活贫困,因此他的诗歌大部分是描写自己一贫如洗,仕宦不达的怨叹和愤懑,曲折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某些黑暗面。必须指出,在孟郊的诗歌中有一些是宣扬封建道德,羡慕功名富贵的作品,则是应剔除的糟粕。

孟郊惯用白描手法,形象化的比喻,恰切精炼的语言,描绘出生动的艺术形象,耐人寻味。孟郊虽然也吸取乐府民歌的优点,运用一些通俗明白的语言写诗,但他着力追求的是语言的奇险,形成一种硬语盘空,拗折险僻的风格,有些作品往往流于艰涩黯晦。

有《孟东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