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三百首
1815300000262

第262章 茶山诗

禹贡通远俗,所图在安人①。后王失其本,职吏不敢陈②。亦有奸佞者,因兹欲求伸③。动生千金费,日使万姓贫④。我来顾渚源,得与茶事亲⑤。黎甿辍农桑,采掇实苦辛⑥。一夫旦当役,尽室皆同臻⑦。扪葛上欹壁,蓬头入荒榛⑧。终朝不盈掬,手足皆鳞皴⑨。悲嗟遍空山,草木为不春。阴岭芽未吐,使者牒已频。心争造化功,走挺麋鹿均。选纳无昼夜,捣声昏继晨。众工何枯槁,俯视弥伤神。皇帝尚巡狩,东郊路多堙。周回绕天涯,所献愈艰勤。况减兵革困,重兹固疲民。未知供御余,谁合分此珍?顾省忝邦守,又惭复因循。茫茫沧海间,丹愤何由伸!

①禹贡:《尚书·夏书》中的篇名,记载夏禹治平水土及九州山川形势、土壤、物产、贡赋等等,故名《禹贡》。图:谋。这两句说,通过《禹贡》可以了解远方习俗,它记载了各地的物产、贡赋的情况;而其所谋虑的则是为了安定人民生活。

②职吏:专职的地方官。陈:报。这两句说,后代的帝王,抛弃了掌握远方情况的本来目的,专事索取贡物,所以地方官也就不敢把当地的特产报上去。

③奸佞者:奸邪谄佞之人。因兹:以此。因兹欲求伸:想以进贡地方特产博取统治者的欢心而飞黄腾达。

④动:常,每。生:产生,生出,多出。这两句说,因贡赋常常要耗去大量的费用,这会一天天地使人民贫困。

⑤顾渚:山名,在今浙江省长兴县,下有河流,故说“顾渚源”。顾渚出产一种紫笋茶,非常名贵。代宗大历年间,地方官为了讨好皇帝,把这种茶进贡朝廷,从此成了定例。得与茶事亲:袁高于德宗建中二年(781)任湖州刺史,顾渚在湖州之内,便要经办这已成定例的进贡紫笋茶之事。亲:亲近,接近。

⑥黎甿(méng萌):农民。辍(chuò龊):停止。采掇(duō多):采拾。这里指采摘茶叶。

⑦一夫:一人。旦:早晨。这里作某一天讲。当役:轮到去采贡茶。尽室:全家。同臻(zhén真):同往。

⑧扪:攀扶。葛:葛藤。欹(yī依)壁:斜陡的石壁。荒榛:人迹罕到的深山灌木林。这两句写当役的农家到深山采茶的辛苦情景。

⑨终朝不盈掬(jū居):采一个早晨还不满一捧。鳞皴(cūn村):皮肤一块块皴裂,象鱼鳞一样。

这两句说,采茶农民的悲叹声充满深山,连草木都为之含悲而失去了欣欣向荣的春意。

阴岭:北面不当阳的山岭。牒:公文。这两句说:朝北的山岭茶树还没有吐出嫩芽,官府就已频繁地派人拿着文书来催征新茶了。

造化功:指自然界创造化育万物的巨大功能。挺;冒险前进。麋(mí迷):驼鹿,比牛大,全身赤褐色,角大,尾短,能游水。均:同。这两句说,官府催征急迫,连时令都不顾,茶叶还没长成,就逼着农民进山采茶,这简直是想同自然界争功了;农民被迫冒险进入深山,和麋鹿一样。

选纳:选拣好茶叶以备纳贡。无昼夜:不分昼夜。捣声:指捣茶叶的声音。捣茶叶制茶,这是古代制茶的一种方法。昏继晨:夜以继日。

工:指焙制茶叶的人。何:多么。枯槁:指因昼夜辛劳而憔悴干瘦。弥:更加。这两句说,俯视制茶的人们是那样形容枯槁,就更加令人心情不安。

皇帝尚巡狩:建中四年(783)十月,泾源兵变,进逼长安,德宗逃往奉天避难。兴元元年(784)春,又发生李怀光叛乱,德宗逃至汉中。皇帝出巡叫“巡狩”。这里是逃难的掩饰之词。堙(yīn因):堵塞。东郊路多堙:当时黄河南北藩镇割据,互相攻伐,由长安向东至江、淮一带的道路被阻塞不通。

“周回”两句说,因为道路不通,进贡茶叶要绕一个大圈子,多走许多路,才能送到朝廷,因此进献贡茶也就越发艰难辛勤。

兵革:兵器、铠甲。这里指战争。兹:此。这里指代贡茶。固:本来。疲民:使民疲惫。“疲”在此做使动词用。这两句说,因为战乱不已,茶叶产量大减,但贡茶的负担还很重,这就使人民更加苦难重重。

供御:封建社会中进奉给皇帝服用的东西叫“供御”。余:剩余。合:当,该。分:分享。此珍:这种珍贵的物品,指进贡的紫笋茶。这两句用反诘的语气来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奢侈靡费。因为皇帝用不了这许多茶叶,大部分是拿来赏赐权贵的。

顾省(xǐng醒):回想自己。忝:辱,是古代一种自谦之词。邦守:郡守,即州剌史。因循:指沿袭贡茶的旧例。这两句说,回想自己则感到有辱于担任一州的刺史,没能革除贡茶弊政实为惭愧。

丹:丹心,指作者忠于朝廷的忠贞之心。这两句说,在茫茫的天地之间,自己忠于朝廷的愤激之情,通过什么途径去申述!

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更加残酷地剥削人民,唐德宗就是一个贪婪成性,肆意聚敛的典型代表。有些地方官曲意逢迎,搜刮财物供其挥霍。湖州长兴县的紫笋茶,贡额不断增加,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负担。袁高于建中二年任湖州刺史,鉴于贡茶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于兴元元年写了这首反映人民因贡茶而遭受灾难的诗,并不顾朝廷加罪,减少了贡茶数字,连同这首诗一同送给皇帝。诗中细致生动地描写了广大人民被驱使采制贡茶的辛劳,揭露了统治集团的奢侈腐化和地方官的贪残,表达了诗人的不满和愤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