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三百首
1815300000103

第103章 永王东巡歌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②。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③。

①永王:唐玄宗李隆基的第十六子李璘,于开元十三年(725)被封为永王。天宝十五年(756)六月,玄宗在逃往蜀地的途中,命李璘为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采访使,兼江陵郡大都督。同年十二月,李璘自江陵率领水军东下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途经九江时,李白正隐居庐山,因激于爱国热情,便应邀参加了李璘的幕府。这时肃宗李亨已在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即位,猜忌李璘,派兵数路围攻。次年春,李璘兵败被杀,李白也因此得罪,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

②三川:洛阳一带地方有黄河、洛水、伊水,故称“三川”。北虏:指安禄山及其叛军。这时安禄山已盘据洛阳自立为燕帝。永嘉:西晋怀帝的年号(307—313)。永嘉五年(311),匈奴族的刘曜攻陷晋都洛阳,大肆杀掠,中原的人纷纷奔到南方避难。

③谢安石:谢安,字安石,东晋人,曾隐于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县)的东山。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占据中国北方的前秦的君主苻坚以号称百万的大军南侵。谢安被任为征讨大都督,派谢玄前去抵御,大破苻坚于淝水上。这里李白以谢安自比.君:指永王李璘。谈笑:形容临事从容不迫。静胡沙:指平定安史之乱。

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是在李璘幕府时所作,赞颂了李璘出师的盛况,抒发了自己希求效力于消灭安史叛军、平定中原的爱国理想。这首原列第二,诗中反映了安史叛乱初期中原纷乱的形势,及李白对这种形势的看法,从而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并表示要在平定叛乱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气概豪壮。

早发白帝城①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②。两岸猿声啼不住③,轻舟已过万重山。

①白帝城:东汉公孙述所筑,故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山上。

②彩云间:白帝城地势高峻,如在云中。早上云霞灿烂,故说“彩云”。千里江陵:旧传自白帝至江陵相距一千二百里。这里说“千里”是举其成数。江陵:即今湖北省江陵县。这两句写江水湍急,船行快速。语本《水经·江水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③啼不住:指猿啸此落彼起,连续不停。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夜郎(今贵州省遵义县附近),途中遇赦,从白帝城返回江陵时所作。诗人能够获释东归,精神自是欣慰欢畅,所以全诗给人以极为轻快和喜悦的感觉。写景抒情,融洽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