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三百首
1815300000102

第102章 古风

大雅久不作①,吾衰竟谁陈②?王风委蔓草③,战国多荆榛④。龙虎相啖食⑤,兵戈逮狂秦⑥。正声何微茫⑦,哀怨起骚人⑧。扬马激颓波⑨,开流荡无垠⑩。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①大雅:《诗经》中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对周代祖先和周初建国事迹的史诗式的颂歌,也包括对西周末期统治者的怨刺诗。据《诗序》解释,雅是正的意思,是讲“王政”怎样兴、怎样败的。李白所说的“大雅”,就是指那种反映重大政治事件的有意义的诗歌。作:兴起。

②吾衰:我已衰老了。语出《论语》。陈:展示,这里指陈诗,即将收集的诗歌向朝廷上报。据记载,周代有“太史陈诗以观民风”的制度。

③王风:《诗经》中所收周东迁后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阳市)一带包括民歌在内的诗歌,李白用它来代表《诗经》中的“国风”即各诸侯国的诗歌。委:委弃。这句说,《王风》委弃于蔓草,《诗经》从此中断了。

④战国;指战国时代。荆榛:树木丛生芜杂。荆是一种落叶灌木,榛是树木丛生的意思。这句说,战国时代文艺创作芜杂。

⑤龙虎:指战国七雄,即秦、楚、燕、齐、韩、魏、赵等国。啖(dàn 淡)食:同义复词,吃。这里指吞并。

⑥逮:到。这两句说,七雄互相吞并,战争不休,一直打到秦始皇统一中国。

⑦正声:纯粹中正的声音。微茫:看不清的样子。

⑧骚人:指屈原、宋玉等人。屈原的代表作是《离骚》,后世称屈原等人所写的楚辞体为骚体,称他们为骚人。

⑨扬、马:扬雄、司马相如,西汉著名辞赋家。激颓波:振起末流。激,阻遏水势使它流得急速;颓波,本义为水势往下流,又可用来比喻事物的衰退。

⑩垠:边际。这两句说,扬雄、司马相如振起末流,想有所作为,却又使之放荡没有涯际(这里肯定扬、马的努力,但又批评了他们并没有能够“挽狂澜于既倒”,反而把辞赋写得铺张,更没有意义了)。

宪章:法度。沦:沦没。这两句说,历代诗歌兴衰变化很多,而《诗经》的法度已经沦亡了。

建安(一九六——二一九年):东汉末年献帝刘协的年号。这时,在曹操父子倡导之下,一群文人如王粲、陈琳等六、七人追随他们,写出的诗,内容比较充实,风格刚健质朴,称“建安体”。

绮丽:华美。这句说,建安以后的诗歌,一味追求形式华美,不足珍贵。

圣代:指唐代,封建时代的文人习惯上称当代为圣代。元古:指太古。太古时风俗淳朴,这里“元古”也即淳朴的意思。这句说,唐代改变六朝气习,回复到淳朴。

垂衣:《周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是说从容地、任其自然地治理国家。清真:纯洁的意思.这句说唐朝皇帝从容治理天下,重视那些质朴自然、不假雕饰的具有真情实感的作品。

群才:指同时代的文人。属:恰,这里是恰逢的意思。休明:政治清明。

乘:趁。运:气运。跃鳞:龙飞腾而起。鳞指龙鳞。这句说,文人乘时而起,施展才能。

文质:指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炳焕:同义复词,明亮的意思。这句说内容和形式交相辉映。

众星:指同时代的许多文人。罗:罗列。秋旻(mín 民):秋天明朗的天空。

删述:指整理研究古代文献。传说孔丘曾删《诗》、《书》。

这两句说,我的志愿是象孔丘一样从事于删《诗》、《书》一类的重要事业,光辉留照千古。

希圣:追踪孔丘。有立:有所建树。

绝笔于获麟:据《史记》等书说,孔丘编《春秋》,到了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四八一年),鲁国有人打猎,获得一只麟(长颈鹿之类),孔丘很伤心,认为麟是象征他自己,被人猎获,是他自己将死的征兆,因此《春秋》就在这一年停笔不写了。李白这里用孔丘自比。

这首诗是《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一首,它是表现李白文艺思想的一篇很重要的作品,可以说是他的艺术宣言。李白反对六朝内容空虚,过分追求声律、辞藻的形式主义诗风,这种诗风到了唐初,影响还存在。据唐代孟棨《本事诗》记述李白论诗:“梁陈以来,艳薄斯极(到了极点),沈约又尚(提倡)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在这里,李白是以复古自任的。但他提出的复古,是要象古代优秀的诗歌那样反映社会现实,用以反对时代较近的形式主义诗风的。所以这种复古,实际是革新。比他稍早的陈子昂,也和他持类似的见解。李白提出的正面的艺术主张是“清真”。“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他的这两句诗就可以作为“清真”的注解。“清”就是天然、自然,不尚雕琢,不追求辞浮于意的华藻;“真”也有天然之意,又包括诗歌要有真情实感,要有真正的内容。他后面说的“文质相炳焕”,就是内容和形式都最好,统一适应。他的那些成功的作品,也就是他的这些正面主张的最好的说明。

李白这首诗推崇的“风”、“雅”,即指《诗经》。《诗经》里面许多好诗反映了周代的社会和政治,质朴自然,都是有所为而发,发自内心,没有片面追求形式美的弊病。这首诗把《诗经》说成“正声”,而“正声”似乎是和《楚辞》的“哀怨”相比较的。粗粗看来,这象是囿于传统的偏见,对《楚辞》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估计不足。但对于诗歌,特别是对于李白这种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诗人的作品,是不可仅仅从它的表面的文字看,不可拘泥于它的字句,而必须深入地体会作者的真正的用意,他的真正的精神,这才是正确的。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评断一个人,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动,他的实践;也不是看他一时的言论和表现,而是看他一贯的行动和实践。李白绝不是对《楚辞》的主要作者、他的先行者伟大诗人屈原估计不足。他在别的诗中说过:“屈平词赋悬日月”。而且他自己的作品“哀怨”过于“骚人”,对封建统治阶级当权派,包括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皇帝在内的批判,反抗、不满和蔑视,比屈原表现得更大胆,更傲岸。他这首诗这样说,真正的意思不过是表现他自己期许很高,他要继承、恢复和发扬“大雅”、“正声”的传统而已。在我国封建社会,习惯上以《诗经》为诗歌的最高典范(这并不正确:《诗经》中虽有不少好作品,但屈原、李白等大诗人的成就超过了它们),李白也是在这个意义上用这类传统词句的。

结尾处李白以孔丘自居、自比,说他和孔丘一样“志在删述”,和孔丘一样要写作和《春秋》相似的重要经典作品,要赶上孔丘,而且也“绝笔于获麟”。对这些词句也应抱上述看法。这都是他自己期许很高的意思。他一生主要是写诗,他的伟大贡献是创作。他并不象传说中的孔丘一样只是编过、删过《诗》、《书》。他的诗歌是十分有独创性的,是民主性的内容和完美的形式的统一,是一千多年来在中国以至在世界广泛流传、脍炙人口的作品。李白是通过一条条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线和人民联系在一起的,他的那些杰作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曲折地表现了当时人民的思想感情的,他的批判鞭挞和藐视是对着当时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当权派的。所以,绝不能因为这首诗中的这类词句就认为李白是孔丘的忠实信徒,是立志要继承儒家思想。孔丘,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被认为是一个成就和地位很高的人物。李白以孔丘自居、自比,真正的意思也是说他要努力成为一个成就很大很高的诗人而已。而且在封建社会,以孔丘自居、自比,本身就是一种十分狂妄的大逆不道的对孔丘很不尊敬的言行。李白有这样的诗句:“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浪漫主义的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喜爱夸张,出人意料的夸张。李白的为人也很有浪漫主义色彩。他喜欢说他要立一番大事业,要济世拯物,自比孔明,或者自许管、乐。他要是真当了政治家,大概是很不行的。这些都不过说大话而已。他以孔丘自居,自比,也不可认为他真正是想当什么“圣人”。这首诗是言他的诗歌艺术方面之志,就是说,他立志要在诗歌上成为一个成就很大很高的人。这并不是说大话,他的实践达到了这个目的。当然,李白当时不可能对孔丘作出正确的评价。他把孔丘看作是一个不寻常的大人物,那是受了他的时代和阶级教养所限制的缘故。

秦王扫六合①,虎视何雄哉②!挥剑决浮云③,诸侯尽西来④。明断自天启⑤,大略驾群才⑥。收兵铸金人⑦,函谷正东开⑧。铭功会稽岭⑨,骋望琅玡台⑩。刑徒七十万 ,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 ,茫然传心哀 。连弩射海鱼 ,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 ,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 ,金棺葬寒灰 。

①六合:上、下、四方为“六合”,这里指全中国境内。

②虎视:象虎一样雄视。这是形容秦始皇的威武。

③决:斩断的意思。这句说秦始皇挥剑可以斩断天上的浮云,极言他的力量强大和气魄宏伟。

④这句说秦始皇平定六国,把各国的君主都俘虏到秦国来。因为六国都在秦的东面,所以说“尽西来”。

⑤明断:英明的决断。天启:上天的启发,有天授的意思。

⑥大略:特别出色的谋划。驾:驾驭。这两句说他的英明决断是出于天授,他的雄才大略能够驾驭一大批有才能的人。上句说“天启”,表现了唯心主义思想,这是李白的历史局限和阶级局限。

⑦兵:指兵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收集全国兵器,铸成十二个大铜人。

⑧函谷:函谷关,在今河南省灵宝县西南,战国时为秦国东境险关,开闭很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可以向东开放了。

⑨铭功:刻碑铭纪功绩。会稽: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秦始皇三十七年,登会稽山祭禹,刻石纪功。

⑩骋望:极目远望。琅玡(lánɡ yá 郎牙):琅玡山,在山东诸城县东南海滨。秦始皇二十八年,登琅玡山,筑台刻石纪功。

刑徒:罪犯。

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有秦始皇墓。秦始皇三十五年,发动刑徒七十余万人建筑阿房宫,并预营骊山墓。隈(wēi 威):山的弯曲处。

尚:还。不死药:战国时代一些方士欺骗人们,说有吃了可以长生不死的药。

茫然:空虚迷惘的样子。传心哀:表现出一种悲哀的心情。“传”,一作“使”。

连弩:设有机关能连续发射的弓。

崔嵬:高而不平的样子。

五岳:见本书《梦游天姥吟留别》注⑥。

鬐鬣(qí liè 奇列):鱼脊和鱼颌旁的鳍。

蓬莱:传说里的海中仙山。这两句说鬐鬣高大,挡住视线,望不见蓬莱。秦始皇二十八年,派人去东海采不死药,几年之后,没有采到,方士们骗他,说是由于受到大蛟鱼的阻碍,秦始皇就带人用连弩去海上射大蛟鱼。这六句就是根据这件事写的。

徐市(fú 扶):即徐福,方士。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听了徐市的话,派人带了童男女五千人,坐上大船,去海外采不死药,一去不复返。

三泉: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下葬时“穿三泉”,言挖地至水,是很深的意思。

寒灰:腐朽的尸首。

这首诗是《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三首,大约作于天宝后期。诗中赞扬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功绩和他的雄才大略。后半部分总结历史经验,批评秦始皇穷奢极欲、滥用人力和求仙,有借秦喻唐的意思。唐玄宗迷信道教,到了天宝之乱前夕,尤其奢侈荒淫,政治腐败,李白在许多诗作中都对他有所批判。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②。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③。霓裳曳广带④,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⑤。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⑦。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⑧。

①古风:古体诗。

②莲花山:即莲花峰,为西岳华山的最高峰。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县。迢迢(tiáo条):遥远的样子。明星:神话中的华山仙女名。

③素手:洁白的手。把:握,拿着。芙蓉:即莲花。虚步:凌空而行。蹑(niè聂):踏,登。太清:高空。

④霓裳:虹霓做成的衣裳,仙人的服装。曳(yè夜):拖。广带,宽大的带子。

⑤云台:华山东北部的高峰。高揖:高拱双手作揖。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名。《神仙传》说他是中山人,服云母得仙,汉武帝派人寻找他的踪迹,终于在华山的绝岩下面望见他与数仙人在石上下棋。

⑥恍恍:神情恍惚的样子。之:代词,指卫叔卿。驾鸿:驾着鸿鸟。凌:升。紫冥:紫色的天空。

⑦川:原野。茫茫:无边无际的样子。走:跑,急剧地行动着。胡兵:指安史叛军。天宝十四年(755)十二月,安史叛军攻破洛阳。

⑧豺狼:指安禄山部下残害人民的官吏。冠缨:做官人的装束,这里用作官吏的代称。缨:系帽的带子。这句是斥骂安禄山这些恶兽般的贼徒,都成为大官了。

这首用游仙体写的诗,是李白《古风五十九首》的第十九首,作于唐肃宗李亨至德元年(756)安史叛乱,洛阳陷落之后。这时李白正在江南,由于政治上的失意,就幻想脱离他所厌恶的不合理的现实,而置身于他所理想的境地。这首诗的前十句,就是这种思想情绪的反映。诗人以浪漫手法,借用神话故事,虚构一个洁静的仙境,来表达他想摆脱尘世污浊的幻想。然而,社会的动乱惊破了他想超脱现实的美梦,使诗人思想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当他想到战乱中的惨象,便从神仙的幻境中折了回来,转而对现实的正视和关切,为国家与人民所遭受的灾难担忧,并对造成这一深重灾难的安史叛军表示无比的愤恨,发出强烈的谴责。这就是这首诗的后四句所表达的思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