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什么人,只要你在活着的时候应付不了生活,就应该用一只手挡开点儿笼罩着你的命运的绝望……但同时,你可以用另一只手草草记下你在废墟中看到的一切。因为你和别人看到的不同,而且更多,总之,你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就已经死了,但你却是真正的获救者。”
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的卡夫卡,对政治事件一直抱着全然旁观的态度。1914年,酝酿许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了,对于这件事,卡夫卡在日记里这样简明扼要地写道:“上午德法战争爆发,下午游泳。”
由于对政治的本能抵制,卡夫卡的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包围的孤立的绝望的个人。后来,这种生存状态被称为“现代人的困惑”。
卡夫卡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充分表现了一种欲说不能的情感状态。其小说中的主人公,不管是《判决》中的儿子,还是《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萨姆沙,可以说都是作者的化身和投影。他们的生活、命运,大都取自作者的经历,在他们身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卑感以及因自卑引起的孤独感、恐惧与焦虑情绪。
卡夫卡的作品都被强烈的孤独意识浸染过。像《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萨姆沙,对于世界来说他变成了一只地地道道的虫子,但他的精神并没有蜕化,因此他失去了与人交流的任何可能性,被抛进了可怕的孤独深渊。
《地洞》中的鼹鼠时刻担心有人会入侵它的领地、威胁它的安全、破坏他的孤独,因此它永远在挖掘新的地道,为了能更好地把自己封闭起来。
《女歌手约瑟芬或耗子民族》和《饥饿艺术家》的主人公毕生都在追求艺术的至境,却没有人能理解他。
心理学的常识告诉我们,自卑可以导致孤独,而孤独则又能进一步强化自卑。在卡夫卡身上,孤独与自卑正是这样结成了一对如影随形的孪生兄弟。正是这二者的互动,使卡夫卡陷入了一个由自卑——孤独——更自卑——更孤独组成的恶性循环的怪圈之中。
卡夫卡曾坦言,他的作品都是他自己的象形文字,是他梦幻般内心生活的表现,他的每部作品都是对自己内心生活的形象写照。他无所不在的恐惧感和自卑感在其作品中也有大量表现。
在《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内心时刻充满着灾难感和恐惧感。在变形前,他四处奔波,辛苦劳累,还要担心老板的训斥,害怕随时可能因一点小差错被解雇,内心十分压抑;在变形后,他时时关心家人对自己的态度,自惭形秽,羞于见人。为聆听妹妹优美的小提琴声,格里高尔爬出了房间,在房客及家人的愤怒情绪中,他恐惧地感觉到“极度紧张的局势随时都会导致对他发起总攻击”。他害怕极了,衰弱地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等待着灾难的降临……
无穷无尽的恐惧感、灾难感和惶惑不安,是格里高尔的内心展示,也是卡夫卡对人生、生活的强烈体验。
除了中短篇小说,卡夫卡还创作了三部长篇小说《诉讼》、《城堡》与《美国》,这些小说都处于“未完成”状态,没有结局。对西方的评论家而言,它们像迷一样复杂,对这些作品,人们无法作出一致的阐释。它的风格题材或许是平淡而累赘的,但气氛总是像梦魇似的,主题总是那些无法解除的苦痛。而当老一辈人所熟悉的社会意识崩溃之后,生活在孤独而庞大的或新或旧的城市里的人们,被卡夫卡所揭露的属于人类本质的孤独所困扰,于是他就成了一个为当代人指引痛苦的“圣徒”式的人物了。
《诉讼》通过主人公约瑟夫?K——一个普通公民因莫须有的罪名被逮捕,最后被处死的故事,揭露了现代社会中隐藏在强大的理性与制度之下的人性的扭曲,以及社会生活的荒诞。
卡夫卡将一个普通人置于前所未有的荒诞、虚幻、窒息的境地中去,并且把这个痛苦的过程隐藏在平静的日常生活中,只让约瑟夫一个人独自去承受。于是,身边那些熟悉的生活场景对于他而言都是噩梦中的道具,而他自己的言行在别人眼中也变得如木偶一般生硬、不可理解。就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人被异化成了行尸走肉,而这一切却被视为合理与合法。
卡夫卡以这部长篇小说奠定了自己一代宗师的地位,此后20世纪的许多现代主义流派都能与他攀上亲缘关系,“卡夫卡式”一词也广泛用于表明一种任人摆布、捉摸不定、神秘莫测、错综复杂、似真似幻的状况与处境。
小说《城堡》最富有卡夫卡特色,也是他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测量员K应城堡之聘前往工作,却受到来自城堡的重重阻挠,从而置身于一场无休止的斗争中去。城堡像一只巨兽高踞在那里,K与城堡所代表的森严的等级、严密的官僚机构与显贵的权势作无谓的战斗,他的斗争注定是徒劳的,直到最后他既没有进入城堡,也没有见到城堡当局。
因为作品中大量运用了象征、譬喻的艺术手法,就更加使得“城堡”一词具有无穷的意味,它到底是指我们所生存的人类群体以及我们所创造的引以为豪的文明,还是指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那独特、神秘、善恶并存、美丑相交的内心世界呢?
从我们对卡夫卡的了解来看,这两者在他的心目中具有相同的重量,很久以来,他在用自己的心去观察这个世界,而这个巨大冷漠的世界与他那丰富而冷峻的内心生活相比起来,真不知道哪一个更令他感到真实可信!
也许他那短暂的一生所接触到的“真实”要比我们所有人都多,也许我们终此一生只是生活在一个“虚假的真实”当中。对痛苦的无知使得我们在自己的心中获得了一种与真实无缘的幸福,对此,我们将不再追问它的意义何在。然而,卡夫卡用“另类的真实”告诉我们——满足的背后是无知。这就像王小波说的:“活下去的诀窍是保持愚蠢,又不能知道自己有多蠢。”
可以说,超越自卑的渴望,激发了卡夫卡献身艺术的热情和决心。写作不仅让卡夫卡重新确证了自我的存在,也使他找到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经由写作,他终于得以逃避对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冷酷世界的恐惧;经由写作,他终于超越自卑,重新找回了那个曾经迷失的自我。
自卑,会让你变得有所敬畏。人生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无所顾忌而引起的。贪官之所以把手伸得很长,无非是因为他觉得在那个小圈子里,他可以把一切搞定;奸商之所以泯灭天良牟利,无非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智慧对付政策、法律……这些人没有自卑感,然而,正是所谓的“自信”毁了他们。
人生自然不能过于自卑,过分的自卑会泯灭一个人的毅力和勇气,使我们自己消灭自己;但也决不可盲目自信,一个人盲目自信容易变得像希特勒那般狂妄,自己挡住前进的道路。最理想的境界就是把两者结合起来,用自卑探照自己性格、知识、才华的黑洞,以自信寻找走出迷途的道路。
【奋斗寄语】
拥有一点点自卑之心,对人生多有教益。爱迪生的学业成绩差得让老师想跳楼,但他把这种自卑当成动力,最后成了伟大的发明家;普希金当学生时,他的数学一塌糊涂,无论算什么题目,也不管运用的是哪种运算方法,最后他都会让题目的结果等于零,为了自我鼓劲,他选择了写诗,结果成为一代文豪……
自卑的意义在于,它能促使我们对自我作出一种冷静的剖析。一个人不难走向自信,我们的天性中就有自恋和唯我独尊的基因,这种基因使我们自以为是、目空一切。我们真正难以做到的是时刻认识到生命的不完善、生活的不完美,从而保持一种谦和的心境。
做一个完美的自己
日本江户时期有一位大茶艺师,他泡茶非常好,主人一天都离不开他。一次,主人要去京都办事,想把他带在身边。
茶艺师说:“京都有很多武士,我又不会武艺,被人逼住怎么办?”
主人说:“没事,你也穿一身武士装,挂一把佩剑,别人就不敢招你了。”他就这么照猫画虎地穿戴起来,跟着主人走了。
到了京都,主人去办事,他自己出去散步,在池塘边恰好撞上一个武士。这武士很嚣张,用挑衅的口吻说:“咱俩比武吧?”
茶艺师慌了,说:“我不会武功,我只是个泡茶的。”
武士闻言,越发猖狂地说:“你既然不会武功,穿戴这身行头,不是辱没武士的名节吗?我还是得杀了你。”
茶艺师想一想,也有道理,说:“那这样吧,你看我主人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完,你容我几个小时,把一切打理好之后,我一定回来跟你比武。”
武士于是就放了他。
茶艺师走后,直奔京都最大的武馆,到门口一看,乌压压地一大片,都是排队学武的人。他匆匆忙忙地分开众人,见到大武士就气喘吁吁地弯腰低头拜了下去:“我求您……求您教我一种作为武士最体面的死法。”
大武士很是奇怪:“来武馆学艺的人,都是求生的,我第一次见到求死的,为什么呀?你倒说说看。”
茶艺师说:“我只是个茶艺师,现在遇上了一个强敌,他非要跟我比武。”
大武士听完就笑了:“你是一个茶艺师,那为什么不给我泡一次茶呢?”
茶艺师一听就感伤了,他想:这可能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泡的最后一次茶了。他这么一想,反而变得从容了,也没什么功利心了,就像平常伺候主人那样,专心致志地泡起茶来。
他让人取来最好的山泉水,用炭火一点一点地煮开,又取出茶叶,然后洗茶、滤茶、泌茶……一道一道地做,从容不迫。最后,他把这一盏茶捧到了大武士手里,大武士一直看着他,慢慢品了一口。
“啊,不错!这是我这一生中喝到的最好的茶了。我看茶道‘和敬清寂’之旨,你已化于无形之中了。看你泡茶,如舞蹈般节奏和缓、飘逸自然,真名士自风流啊!”
“多谢您的夸奖。”
“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你已经不必死了。”
“您是不是要教我什么绝招啊?”
“我什么都不教你,就给你一句话,用你刚才泡茶的心去面对你的对手吧。”
“泡茶的心……”茶艺师就带着这一句话回去了,在池塘边看到那个嚣张的武士还在那里等着他,一见他就“咣当”拔出剑来:“我们现在就比吧?”
茶艺师就想:什么叫以泡茶的心去对付他呢?不管了,就当是要再泡一次茶吧。
这么想着,他就语气平静地说:“不着急。”
他双手取下自己的帽子,端端正正放在池塘边,脱下自己的外衣,一折一折地叠好,压在帽子下边。然后他笑着看了那武士一眼,又拿出绑带把自己的袖口、裤脚一一绑好。最后解下腰带,紧一紧,整束停当。
他将自己从头到尾一丝不苟、有条不紊地收拾妥当,然后一直就笑着看着他的对手。
在茶艺师做这些之前,武士的剑早已经出鞘了。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老拎着剑被人这么看着,那武士被看得心里越来越没底、越看越毛:也不知这个对手到底有多深的武功,都要比武了,这个人怎么还这么慢条斯理呢?这个武士看着茶艺师从容不迫的神态,心里惶惑至极。
只听“咣当”一声,茶艺师拔出了剑,双手举过头,棒蝎一声,停在半空中,这是他能使出的最后一招,再往下怎么用剑,他完全不知道。
但就在这时,武士“扑通”一声跪下了:“求您饶命,您是我一生中遇到过的武功最高的对手。”
【奋斗寄语】
——做什么的时候,我们最有自信呢?
——“做自己”的时候。
故事当中,大武士没有叫茶艺师学什么秘籍、绝招,为什么?因为茶艺师就是一个泡茶的,他只精通茶道,你让他临时学武,无疑是叫他去送死。所以当大武士看到他的茶艺已经像解牛的庖丁那样,到了由技而趋于艺、由艺而入于道的境界之时,就让他用泡茶的心态去对付武士——只有在泡茶之时,他才是真正的自己。
山本是山,人本是人,茶艺师本是茶艺师,不必去做什么武土。人生没有完美,我们不可能把任何事都做得恰如其分,更不可能让任何人都满意自己;但我们却可以找好自己的人生定位,找到“内心之锚”,不被各种起伏得失、利衰毁誉左右,做一个完美的自己。做人,就要做一把插在刀鞘中的利刃:“锋芒”不能“毕露”,“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但在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要有一把披荆斩棘的利器。
所以,除了为外在的财富奋斗,我们更要为内在的富足奋斗。如果心中的灯熄灭了,自然就只剩下黑暗与恐惧,而如果心中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作支撑,又何惧之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