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和珅官场笔记
1804900000017

第17章 “二皇帝”的官场人际(6)

纪晓岚,不是。因为他的出身还不如和珅。他是一个汉人,出生在河北(那个时候叫直隶)献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一点靠山也没有。和珅是满洲人,他的父亲是个福建都统。所以,他的家庭要比纪晓岚的家庭好多了。

刘墉,是。因为刘墉的家庭就是祖孙几代均为高官且世代受皇帝重用的官员。刘墉的爷爷刘棨在康熙年间官至四川布政使;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是雍正二年进士,在乾隆年间曾经担任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刑部尚书、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兼管礼部、兵部、上书房总师傅等官职;刘墉本人又是乾隆十六年进士,内阁学士、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少保。

除了刘墉之外,傅恒、阿桂、永贵、四川总督文绶等人都是重要官员。

傅恒是乾隆皇帝的小舅子;他的四个儿子福灵安、福隆安、福康安、福长安也都是朝中重要官员;尤其是福隆安、福康安二人,福隆安是乾隆皇帝的驸马爷,福康安又是朝中最为重要的官员。

阿桂其父是大学士阿克敦。

永贵,与阿桂并称为乾隆朝“二桂”。其父布兰泰,雍正年间为江西巡抚;永贵本人官至吏部尚书、参赞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协办大学士;其子伊江阿,官至山东巡抚。

四川总督文绶是刘墉的老上级。

和珅摸准了这些关系,将这些人牢牢攥在手心。不过,这些重要官员的家人为什么会投靠和珅呢?

其实,这些重要官员的家人投靠和珅,理由无非以下几点:

(一)自己不学无术,自觉不能为祖宗争光,不能做出光宗耀祖之事业,可是又于心不甘。这样的人诸如傅恒的儿子、福康安的弟弟福长安之流。

(二)自己真心的非常钦佩和珅的才能和学识。不管我们如何评价和珅,和珅的才能和学识应该是值得今天的人们充分肯定的。那个时代就有很多人真心的非常钦佩和珅的才能和学识。比如,和珅发现并且保留了《红楼梦》书稿,就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尤其是得到了永贵的儿子伊江阿之流的钦佩和赞赏。

伊江阿原本就是和珅的死党,他原本就非常钦佩和珅在诗歌方面的才能,两个人常常以诗歌相和。《红楼梦》出版发行之后,他们两个人的关系更为密切了。尽管永贵曾弹劾过和珅,伊江阿一直都对和珅死心塌地。

(三)自己不但不学无术,而且经常替家人惹是生非,需要和珅的帮助。诸如四川总督文绶的儿子国泰。

国泰从小生长在锦衣玉食的温柔乡中,养成了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性格,脾气暴烈,不学无术,经常替家人惹是生非。清人洪亮吉在他的著作中说国泰:“性暴戾,妻子仆隶皆若一日不可共居。”“国盛怒时,或至扑妻子、刃仆隶。”这样一个人就连他的妻子都到了不能与他共居一日的地步,换做别人,是无论如何不会与他结交的,可是和珅从不轻视国泰,而且尽自己所能全力以赴帮助国泰。因此国泰对和珅大有知遇之感,也尽心尽力为和珅张目。

和珅任用这些官员的家人作为自己的朋友,使得这些重要的官员永远不敢弹劾自己。比如,阿桂、永贵、福康安、刘墉等人都一直都想弹劾和珅,但不敢弹劾。

而和珅任用这些重要官员的家人作为朋友也达到了他丑陋无比的目的。

一个是此举,促使一些潜在的对手成为了旁观者。如傅恒、福康安父子二人一直都没有弹劾和珅;永贵一生也只弹劾过和珅一次,还被自己的儿子首先向和珅泄了密。而和珅的一起其他党羽对和珅也可以说是忠贞不二了。比如:嘉庆四年,乾隆病逝,伊江阿写信慰问和珅而不是慰问嘉庆皇帝。另一个例子是关于福长安的。嘉庆帝很看重福长安的特殊身份,在最终处置和珅的时候非常希望能把福长安从和珅的阵营中争取过来,但福长安死心塌地,在嘉庆与他谈话时滴水不漏,拒不提供和珅的罪行,嘉庆对福长安也万分痛恨,所以亲政后连福长安一起治罪。

§§§第五节 谦和态度招四方广撒渔网

一、乐与任何道上的人往来

电视剧王刚饰演的和珅更像一尊弥勒佛,总是温和地笑着。其实,这一点倒是跟和珅本人比较接近。和珅虽然得到极权,但是很少傲慢无礼,不将人放在眼中。相反,他结网天下,在复杂的关系社会里,他非常重视建立自己的“关系网”,在朝廷内外各省上下结交了大批同党和亲信,并且,在建立自己的关系网络过程中,他运用了社会交往十大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宽容”。

每个人都在性格和生活方式上都有自己的特点或是缺陷。如果,对人要求尽善尽美,很难会有朋友,和珅深知聚集在他周围的多为贪慕钱财,虚荣的小人,于是经常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这些人肯为自己办事,忠实,其他的事情和珅是不管的。

和珅的众多党羽之中,四川总督文绶之子,国泰是一个最为卑下、顽劣的小人,他从小生长在锦衣玉食的温柔乡中,养成了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性格,脾气暴烈,不学无术。这样一个人就连他的妻子都到了不能与他共居一日的地步,换做别人,是无论如何不会与他结交的。和珅不管这些,他看重的是国泰每年节庆时会给他孝敬巨份的钱财,还有国泰对他的死心塌地,和珅从不轻视国泰,国泰对他也大有知遇之感,尽心尽力为和珅张目。

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监察御史钱沣弹劾国泰贪婪无套。乾隆派刘墉与钱沣一起赴山东调查查此案,和珅对国泰的不法行为了解于胸,就想帮他蒙混过关,他使用了欺骗的手法,让阿桂和福康安联名,请求皇上把国泰调进京城作官,了结此事。因为乾隆深感不妥,半信半疑,才派和珅随同刘镛一起去山东调查,查案过程中,和珅多方掣肘,百般刁难,干扰案件的进行,但最后也没能保住国泰的性命。

和珅自幼丧父,家境困窘,他的后母又对他与和琳兄弟二人不好,和珅曾带和琳投到舅父明保门下,希望他能念在和珅生母的情分上,收留他们兄弟,即使不能收留,想求他能资助他们兄弟进咸安官学读书,当时的明保家境殷实,但是为人极其吝啬,是一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对和珅兄弟一点同情心都没有,冷酷将他们扫地出门,还恶语相加,和珅从那件事以后再也没有登过明保的家门。

后来,和珅飞黄腾达了,明保又厚颜无耻地带着礼品来拜见和珅,并且提起了甥舅之情。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不会再理睬了,如果是小气的人,甚至很有可能动用手中的职权,对他加以报复。而和珅没有这么做。他尽弃前嫌,收下了明保的礼物,仍待之以甥舅之礼,他还不顾明保年老体衰,庸陋无能,向乾隆上书保荐他为官使他当上了知府。

从那以后,明保紧紧依附于和珅,频繁出入和府,并经常向他借钱挥霍。和珅也都任他放纵,不加制止,其他的人见和珅对明保都能这样宽容,纷纷投奔和珅来了,和珅的难得糊涂为他自己建立了深厚的关系网络。

而交结党羽,仅示之以恩远远不够的,如果从和珅那里得不到实际的利益,时间久了,很有可能又投奔别人去了。因此和珅在恩以待人,救人于危难之机的同时,还到处给人小好处,广施实惠,让许多人看到美好的希望,死心塌地地跟在他身旁。

和珅在咸安官官学中学习时的老师吴省兰、吴省钦兄弟,青年时即游学京城,以其出色的才华、博闻强记而闻名京师,被选入宫学任教,后来在和珅的帮助下轻轻松松的就中了科举,顺利踏上了仕途后,他们兄弟对和珅更加是忠心耿耿。和珅在他的众多门生中对吴省钦、吴省兰这两位也最为满足,于是想办法点吴省钦为直隶府的学政,让他主管乡试,吴省钦明白主考的威势,上任之后,亲自考察起考试的生员,而来拜访这位学政大人的生员,都尽其所能的带着丰厚的礼物。

吴省钦贪得无厌,他把各个生员送银的多少记录在册,按银取名,比如一名胸无点墨的生员以一万两白银的价格换得了乡试第一名,而那些十年寒窗出身贫寒的书生,原本指望能经由科举,一朝成名天下知,可谁料想,金榜一出,眼睁睁的看着那些有钱人榜上有名,自己虽然满腹经纶却只能名落孙山,满腔的愤恨无处发泄。

据说,曾经有胆大的考生在考场门口贴了一幅对联,讥讽吴省钦:上联是少目焉能识文定,下联是:欠金安可望功名,横批:口天欺天。联中暗藏了吴省钦的名字,上联的少目合到一起恰是个省字,下联的欠金合在一起是个钦。而横批中的口和天合起起又是一个吴字,上联骂吴省钦根本不识学问,就像是没长眼睛一样,下联则说科举考试只认金银不认人,没有银两就不用指望能金榜题名了。众考生的不满借这一联表达的淋漓尽致,虽然吴省钦的行为激起了民愤,但因为有和珅在他背后撑腰,他学政的职位还是安安稳稳坐下来了。

和珅广交朋友,不仅交这些有头有脸的人物,小人物他也不放过。也正是因为这样,他门下才能财源翻滚,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传奇”,他从不在乎自己朝廷大员的身份,什么人都交,各界人士都往来,而这种关系在他以后的人生历程中也为他带来了极大的好处。

二、和珅身边许多人出身复杂

和珅的家奴里除了刘全是与他们兄弟从小在一起生活的,其他大多是和珅后来发迹之后招来的,这些人出身复杂,有许多原本是市井流氓,跟随和珅之后,仗着和珅的权势,更加无法无天。

历史上就曾经有监察御史谢振定怒烧和珅之车的故事流传下来。

谢振定,字一斋,湖南湘乡人,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的进士,他为人刚直不阿,早就不满和珅的横行不法,他在担任京师巡视东城御史时,一天正同手下的官兵在街上巡视,忽然看见一辆建造,规格远远超出许可的马车疾驰而来,他马上下令命人将车上的人带来。

来到谢振定面前,驾车之人不但不认错,反而破口大骂,呵斥谢振定,旁边的护卫,告诉他,这个人是和珅的手下,他的姐姐还是和珅的一名爱妾,平日横行惯了,劝谢振定还是不要招惹他为好。谢振定听了这些话,更加痛恨,立刻命人将和珅的手下绑了,痛打一顿,而且还把他乘坐的逾制车辆一把烧了,围观的百姓连声喝采,谢振定从此留下了烧车御史的美名。

和珅的手下大多蛮横无礼,视律法如同儿戏,和珅用他们用的也就是他们的野蛮强暴,每年收获的季节,和府的家丁就带着众打手和一本本的帐目到属于他的田庄中收取远远超出普通地租的一倍有余的租税,租种土地的佃户稍有不满,他们就会大打出手,行同强盗,和珅经营的当铺,高利贷等营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靠了这些人才能够万无一失,日进斗金的。

和珅曾主管户部,他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与商人们结合在一起,倾刻间就可以化作源源不断涌入的金银,和珅就从他的商人朋友们那里获利无数。而乾隆帝每次出巡,修建宫室,奢侈铺张。和珅为了不动用国库的银两,总是号召各地官员,富商积极捐献。因为结交了一批商人朋友,和珅一声号令,这些富商们就会纷纷解囊相助,为和珅在乾隆面前赢得了无数恩宠。

扬州的大盐商伍如龙,在乾隆第五次巡牵江南的时候,想尽一切办法接近和珅,一次就经和珅送去了二十万两白银,谋得两淮盐政的肥缺,一夕之间变成了朝廷命官,和珅广撒天下交际网,方便着自己经营着各种店铺包括当时几乎所有可以赚钱的行业,这些经营也离不开他常年以来结交的各路人的帮助。

吴省钦因为舞弊过于张狂被李调元抓住了把柄。李调元,字羹堂,号雨村,锦州人,乾隆朝进士,曾任考功员外郎,授广东学政,是乾隆一朝有名的才子,为人正直,骨梗之士,他得知了乡试的内幕之后,就撰写了一份奏折,向皇上揭发吴省钦,没想到,奏折先落入了和珅手中,和珅急招吴省钦前来商议对策,吴省钦想出了一条毒计。

吴省钦设下了一个圈,抓住了京城钱库守护头目的把柄,要挟他们去偷库银,两个小头目无可奈何,只好趁夜在守库兵士的饭盒中下了蒙汉药,将他们麻醉,潜入钱库,胡乱窃出了一包金银,交给吴省钦。吴省钦又派出心腹手下,将装有库银的包裹趁李调元家人不备丢入他的花园中,隐匿起来,这些准确都做好后,他便告知告府,说钱库被盗,有人发现,李家家人由钱库旁经过,鬼鬼祟祟,形迹可疑。

知府带兵到李府中查抄,轻而易举的就找到了隐匿的包裹,打开一看,果然是失窃的库银。知府当即喝令手下,兵丁不等李调元辩解,就把他捆绑起来押入大牢。和珅借机马上向乾隆上奏这件事,要求对李调元处以大辟之刑,置他于死地,乾隆素闻李调元才华盖世,有心袒护于他,免去他的死罪,改判为流放伊犁。

可见,和珅的“朋友”来路广,来得也都不白来,并且,这样的“朋友”,其实并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