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人类起源之谜总集
18033000000051

第51章 有关野人探秘(9)

不久,这一事件引起美国人类学研究中心史密森研究所的高度重视,该所有将有关情况报告了联邦调查局,然而当史密森研究所的总秘书找到汉森,要求观看他的陈列品时,汉森却说“主人”已经取走了尸体。从此,这具“野人”就失踪了。至于这具尸体何以失踪,据联邦调查局分析,当时毒品走私集团抓住了海关免检尸体的有利条件,常常将毒品夹带在尸体中秘密运进美国。因此,如果将尸体出售给研究机构,势必会被刨根问底,查明尸体的真实来历,这样就必然会牵涉到走私集团的活动内幕。这就是汉森吞吞吐吐不肯把事情真相公布于众的真正原因。但不管怎样,专家已亲眼目睹过怪物的存在。

白毛“雪人”

雪人除了黑棕两色,还有雪白云者,这与我们民间传说的“白路子”有关吗?下面是白毛“雪人”的记载。

1973年,扎达县至孜区公路途中的四个窑洞处,阿里军分区驾驶员开车驶向县城路过此地段时,突然发现个全身雪白毛发很长的人形怪物迎汽车飞速跑来。这怪物毫不惧怕庞然大物的汽车,这个把司机吓坏了,他猛将方向盘一转让过了怪物,连气也不敢出,飞快开走了车子。

1979年8、9月间的一天,阿里地区武装警察直属中队干部蒋建同志在扎达县中队值勤时,县城外面有人看到一个白色高大似人行走的怪物飘然来去。当人去追赶时,怪物恍然之间就不见身影了。

1980年11月13日下午5~6时,阿里武警直属中队干部王小鹏同志执行任务,押送银行款汽车从新疆至狮泉河,途经泉水沟时,在汽车前右侧150米处,发现一个全身白毛的怪物。这个怪物发现汽车后,一下直立起来,它抓着一个白色小动物(像一只羊)。王小鹏准备开枪射击,但考虑到自己押运任务重大,怕出意外,为确保安全,迟疑了一下。随押伙伴旦增着急了,急忙下车将冲锋枪咔嚓一下架起来。当他正要瞄准射击时,那白色人形动物扭头就跑了,它有时跑起来四肢触地,有时两脚直立跑,速度很快。王小鹏说,他们追了几百米,因天色渐晚,怕出问题,考虑到安全,不敢再追。还说,这个怪物看上去有3只绵羊那样大,立起来约有2米高。

1983年4月,新疆哈什邮递站司机艾买提,在新藏公路泉水沟至狮泉河大阪一带,发现全身雪白,身高2米以上,全身长毛,行速飞快的怪物。当时这个白色怪物从他的车子前面飞快而过。这时,还有一名押运员在驾驶室内,他们都被惊呆了。接着,这个怪物又在车子前面顺公路向前跑去,车子以每小时50公里以上的速度行进也未能追上它。艾买提说:“我们十分紧张,还认为它是‘鬼’哩!”

阿里边防分局吴参谋说,扎达县的香孜大平滩,香孜区的由加林公社一带,达巴区的达巴和东嘎等地,都有“白人”的传说。群众大都反映,这种动物全身是雪白的长毛,个子高大,行动快速。

雪人的生活生理物点

今天,未必还有人怀疑“雪人”的真实存在,然而,科学所面临的任务:不是对“雪人”的现实进行评价,而应对“雪人”的实质进行全面的理解和研究。

今天,一门研究远古残留类人生物新科学——隐居动物学已应运而生,它运用各种现代化手段和研究方法对历史文献和记载、已灭绝和正在灭绝动物罕见的遗迹和照片进行全面研究。

科学家们通过对大量目击事实,“雪人”照片和捕获的“雪人”活标本等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得出如下震惊世界的结论,从而使人类史上的“雪人”之谜破解天下。

(1)“雪人”分布的区域性特点

近10年来,几乎从世界各大陆不断传出发现“雪人”的报告,仅来自美洲的“雪人”目击报告就多过1350份。迄今为止,已发现“雪人”的地区有:加拿大、美国、中国、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中部、西伯利亚和卡累利阿、高加索、中亚细亚的山区地带——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和天山,最近发现,出现“雪人”的地域又有不断扩展的趋势。

研究人员编制一个出现“雪人”的频率地图,并把它同人口密度地图加以对比——这恰似一张照片与底片的比较。通过比较表明,凡是“雪人”爱去的地方,也正是最偏僻和人烟最稀少地区。只要人离开的地方,“雪人”就会立刻出现在那里,这些地方有卡累利阿“瓶颈”狭地、胡托拉地区、战后废墟地和原始大森林,以及俄罗斯境内伊塞克湖以东中俄边界附近,它处在纳伦和阿克苏——扎巴格林自然保护区内。

看来,人类的生活圈和对“雪人”的追捕必须退避三舍了,因为“雪人”的种群无疑很小,在如此小的种群中会出现近亲繁殖的遗传学变迁的一系列遗传学过程。须知,这些遗传学过程能导致罕见的增高生物体畸形出现率。

(2)“雪人”毛色的区域性特点

对“雪人”毛色区域性分布的比较性研究表明,在400起同“雪人”相遇或目击事件中,有121起发现“雪人”的毛色是黑色的;49起是棕色的;30起是白色的;29起是灰色的;其余是浅棕色、棕红色、棕黄色等颜色。在欧亚大陆发现的“雪人”及其毛色和所占比例是:棕色的占62%,从白色到灰色的占24%,黄色的占9%,黑色的占5%。在极罕见的目击事件中,还发现毛皮带花斑点的“雪人”。

研究人员把卡累利阿“雪人”同天山“雪人”两个种群加以比较后发现,如果南方“雪人”的毛色是棕色和黄色的,那么北方“雪人”的毛色就是白色的,这一点很合乎伪装色逻辑,这进一步说明,“雪人”也符合普通生物学规律。此外,北方“雪人”的形体上大于南方“雪人”,这也符合生物学规律。大量考察和研究表明,北方“雪人”的种群正在扩大,而南方“雪人”的种群却正在缩小。

(3)“雪人”的体态及行为特点

研究人员把这些同“雪人”的目击事件加以对比后得出一个结论,迄今为止已发现所有“雪人”,就其身高而言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身高150~160厘米的“雪人”。另一类是身高230~250厘米的“雪人”。看来“雪人”可分为矮个和高个两个分支。

此外,对“雪人”脚印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后发现,在“雪人”的脚掌长度与步距之间存在严格的固定比例,而且脚掌面的压力分布也有很大特点。但最重要的是,“雪人”行走时的迈步方式十分独特,它以这种方式走的速度为10公里/小时。

大家知道,我们人走路时,身体重心是沿正弦曲线前移的,因为人脚步的运动路线是方向各异的,而动力学上最佳的运动方式是直线运动。“雪人”行走时就能保持这种直线运动,可以说,这也是生物学演化的一个顶峰。

此外,“雪人”脚掌还有一个十分奇异的特点——双扁平足,这并非没有缘故。虽然“雪人”脚掌的直线长度是我们人的1.5倍,其脚掌面积是我们人的2倍,但“雪人”如此大的脚掌似乎难以的抵偿它体重压力,要知道,“雪人”的身高如果是2.5~3米,它的体重便可达到350公斤。所以,它在用无脚心的扁平足走路时才能抵偿过大的体重压力。仅这一点还不足抵偿其体重在脚掌上的压力。“雪人”走路时的另一个特点是,身体总是前倾,拱着肩,手和脚始终是平稳和半曲状,它利用身体各部位的每一个弯曲处来缓冲对脚掌的动力学压力,所以“雪人”走路时全身很少晃动。不过,它的手要比我们人手简单而原始得多,但我们在超敏感性方面运远比不上“雪人”。超敏感知觉是“雪人”的一大生物学进步。我们人具有通过普通感官接收信息的能力——多半接收其他生物大脑皮层产生的电磁辐射。每一物种都程度不同地具有这种能力,而“雪人”在这方面特别发达。“雪人”对我们的了解程度远远早于我们对这一问题的想象。

待揭的“雪人”

“雪人”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有关其谱谍也是逐步汗牛充栋,赖于科学家的进取,相信其谜定会大白于天下。

苏联学者鲍尔什涅夫对今后研究“雪人”问题提出自己的设想。他说“雪人”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因为这是科学研究而不是猎奇,这就要求首先充分收集有关“雪人”的材料进行研究、分析、假设。第二步才是根据可靠线索和“雪人”的习性去寻找“雪人”,不知道“雪人”的习性就很难捕获它,因为它很胆小,并且十分善于在陡峭的山崖上奔跑。目前应该一面进行收集材料研究“雪人”习性,在科学上仓促从事是会导致失败;另一方面也要进行“雪人”寻找工作。苏联将进一步收集材料进行研究,同时也将派少数专家随同其它专业的考察队去进行考察工作,到适当时候可能提出派遣专门“雪人”考察队问题。

为了更顺利地在最短期间揭开“雪人”之谜,各国学者特别是苏、中、蒙三国专家取得了紧密的合作。一年多来苏联“雪人”问题专家已从中国和蒙古学者那里获得了许多极有价值的材料并得到他们的热烈支持。

鲍尔什涅夫教授说,“无论如何我们一定要解开这个长久以来使人感兴趣和具有科学意义的‘雪人’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