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毁灭之王——弹道导弹
18028400000007

第7章 导弹的结构与主要系统(5)

固定发射指发射导弹的地点固定。发射形式有地面、半地下和地下井发射。一般为垂直发射。可采用自动力或外动力发射。

地下固定发射

地下固定发射,一般全部武器系统均布署在地下,在地下贮存和准备,通过地下井发射,所以常称为地下井发射。地下井发射可以是在井下贮存、准备升至井口发射,也可以由井下直接发射。

地下贮存,井口发射

又称半地下固定发射。这种武器系统由于导弹垂直贮存,发射设备可以立体配置,阵地地面暴露面积较小,隐蔽性有较大提高。其缺点是需要一套提升机构将导弹升至井口发射,井的结构也较复杂,同时,井口发射还需要一定的暴露时间,隐蔽性和抗袭击能力受到影响,因此,只在地下井排烟等课题无法解决时才用。

水下固定发射

水下固定发射是利用水作为屏障,在江、河、湖、海的水下安装发射装置进行发射。水下固定发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筒口在水下一定深度,发射时,将导弹弹出水面后点火发射;一种是发射筒露出水面发射。与地下或半地下固定发射相比,优点是无需大的土方工程。系统组成中除发射装置外,其余可视环境条件布置,可布置在水下,也可布置在临近的岸上或船上。其缺点是要解决设备的密封和防腐问题。

作战火力单元可以经常变换位置,不固定在某一点上,以躲避侦察和攻击。从而提高武器系统生存能力。一般有七种。

1.公路机动发射

公路机动发射指导弹武器系统作战火力单元在公路上实施机动和转移,在预定地点进行发射准备和实施发射。

公路机动发射,可以采用以假乱真的方法隐蔽,例如:制造外形相同的假车在公路上机动行驶,而将载弹发射车隐蔽起来,一但需要,马上出击,这就大大减少了暴露时间,提高了生存能力。若采用措施,不用预置阵地,将大大提高作战效能。

2.越野机动发射

越野机动发射指导弹武器作战火力单元在非公路地区或无路地区、泥泞、松软土壤、沙漠等地实施越野和转移,在预定或非预定地点进行发射准备和实施发射的方式。越野机动发射的导弹运载体可以是轮式车、履带车、汽垫车或汽垫船,它要求运载体具有较好的越野能力。

3.铁路机动发射

导弹武器系统作战火力单元装载在铁路列车上,沿铁路沿线实施机动、转移、发射准备,并在预定地点或任意点实施发射。

铁路列车运载能力大,故对导弹质量和尺寸的约束比公路机动小。列车可将必要的后勤保障设施,生活设施一道装车,列车可不停歇的长途机动,且受气候环境影响小,所以一般远程弹道导弹可采用铁路机动垂直发射。可在行进中进行发射准备一停车即可发射,并可用隧道进行掩护。但这种机动发射受铁路的约束,机动范围受到限制。一旦铁路遭到破坏,武器也失去机动能力。

4.多点浮动垂直发射

在预定的作战区域内,对每发导弹都有预先构筑的多个发射点,发射点可以是隐蔽的场坪、掩体、简易发射场等,各点间用公路、壕沟、隧道连接起来,平时,作战导弹在这些发射点间浮动或准备几发假导弹一起浮动,使敌方不易判断导弹的准确位置,需要时,在某一发射点快速发射,从而提高武器的生存能力。

多点浮动发射受预构发射点的约束,机动范围受到限制。

5.水面机动发射

导弹武器系统配置在水面舰船上,利用江、河、湖、海等广阔水域进行机动和转移,作战时,舰船驶往预定或非预定发射位置实施发射。

6.水下机动发射

导弹武器水下机动发射的主要运载体是潜艇,因而,水下机动发射又称为潜艇机动发射(简称潜射)。常规动力潜舰的潜水深度可达100米以上,核动力潜艇的下潜深度可达900米。因此,形成隐身的天然屏障。特别是核动力潜艇续航能力达十几万里,水下活动时间可达2~3个月,因而难以发现。

这种水下机动发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导弹推出水面,达一定高度弹上发动机点火,导弹按预先装定的位置飞行,直至击中目标。一种是带保护筒的导弹在水中被推出发射筒,导弹在筒中,筒出水后,开盖发射导弹,按预先装定的要求飞向目标。

按发射姿态,可分为垂直发射和水平发射两类。

核动力导弹潜艇排水量大(一般水下排水量达9000~1.8万吨)运载能力强,一般可运载20几发弹道导弹,甚至更多。

7.空中机动发射

空中机动发射可分为航空器机动发射和航天器机动发射两类。航空器机动发射在大气层内实施,主要运载体是飞机和直升机。航天器机动发射是在大气层外空间和星际空间发射,运载体可以是卫星、空间站、航天飞机和次轨道飞行器等。101

载机是运动体,增加了发射技术难度,高速运动更增大了定位、定向的困难,使之产生较大的误差。高速飞行的流场效应和载机发动机喷出的射流也对发射产生影响。因而,实施空中机动发射需合理布置导弹的位置,并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小这些影响。但机场遭到破坏,飞机不能起飞,就丧失了作战能力。

从地球轨道飞行器和航天飞行器上发射导弹,在技术上可以实现。航天器绕地球轨道运行,发射控制及制导易于实现。从载人航天器上发射导弹,有人操纵,有利于控制航天器姿态和掌握时机。由于航天飞行器距地球表面较远,运行速度快,大气稀薄被拦截的可能性小,导弹所需动力及能量较小,另外空间轨道上飞行物非常多,要从众多的飞行物中找出载弹飞行器困难。所以航天飞行器不易受攻击,生存能力较高。

使导弹离开发射设备的推力称为发射动力。发射动力由导弹(火箭)发动机提供,称为自动力发射,通常称热发射。这种发射方式在导弹中应用较多。

借助导弹以外动力进行的导弹发射称为外动力发射,也称“弹射”或“冷发射”。

按发射姿态分类有垂直、倾斜和水平三种方式。垂直发射相对倾斜发射的优点是没有发射瞬间导弹下沉与发射设备干涉的可能性,若用冷发射还可以提高射程。一般弹道导弹(固体、液体)多采用垂直发射;而战术导弹一般采用倾斜发射和水平发射,近期先进的战术导弹也采用了垂直发射。102

复合发射是在某些特殊条件下,需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发射过程才能将导弹发射出去的方式。可以是两次自动力或外动力的复合,也可以是一次自动力和一次外动力的复合。例如:美国的“捕鱼叉”潜舰导弹武器,先由鱼雷管弹射将贮弹筒弹出水面,再用爆炸螺栓起爆打开前筒盖,导弹助推器点火,将导弹发射出去。这是一次外动力和一次自动力的复合发射。又如法国的“飞鱼”潜舰导弹,是一次鱼雷管弹射和一次贮弹筒弹射两次外动力发射的组合。

弹道导弹可从地面固定的或机动的发射装置、战略轰炸机或核潜艇上发射。

地面固定发射装置类型较多,其中远程弹道导弹的发射装置又称发射台,属于陆基非滑离式发射装置。它用来竖立导弹、保持发射状态,进行垂直调整、方位瞄准和必要的维护工作。

导弹垂直放置在支撑盘上,上下台面之间有滚动支撑座。在方向机的作用下,上台面能带动导弹在方位(方向)上瞄准,瞄准后用制动器将上台面锁住。支撑千斤顶在调平器(升降器)的控制下可调整导弹纵轴,使它处于铅垂线上。导流器的锥顶应对准导弹发动机的中心线。

不少地对地战略弹道导弹采用的是地下井发射(自力发射、冷发射):地下井储存,地面发射;地下井储存,地下井发射。如美国的“大力神”II洲际弹道导弹,它是使用可储液体推进剂直接从地下井垂直发射方案。104

发射阵地分地上和地下加固设施两部分。地下加固设施有:地下发射井、控制中心、防爆闸门、连接通道、应急出入口、加固通信设备等;地上设施主要包括停车场、围墙、照明、两个目标观察站、推进剂和电气连接导管、天线、储水塔、气象站等。

导弹发射井中心为安装导弹的主井。井内安装的设备与构件有:升降平台、危险敏感装置、第二层至第八层的电梯和各层的可伸缩隔振工作台。主井两侧是对称的直径较小的排气井,井底有W形导流器。井口靠750吨重的滑动门密封,用以抗击核攻击。它由液压操纵作动器打开或关闭、比“大力神”I导弹使用的铰链式门动作迅速。

控制中心构筑在地下,内部设有通信设备、电源、导弹监测和监控设备、发射控制设备。通过控制室外的监控设备识别和排除影响导弹发射的故障。

地下控制中心是加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高13.4米,直径11.2米,能抗核冲击,内部有三层防震结构。当受到核攻击时,防爆门自动关闭,使用自备的空气。控制中心与地下井均设有储水箱和供水系统。

发射控制装置用以监控、显示和控制有关发射准备工作、发射检验、瞄准目标,监控武器系统电源等。它由三个独立的分系统组成:发射控制综合设备控制台、控制监测装置及配电控制系统。

发射控制综合设备控制台用以监控导弹的战备状态和发射程序。控制台可以进行发射监控、战备监控和设备监控。发射监控包括能切断各系统、选择目标、启动发射、关闭和停止发射的种类开关,也包括用以监控导弹和发射检验、发射程序的种类指示器。战备监控部分包括作战制导系统指示器、配电指示器和导弹状态指示器。设备监控部分包括能监控整个发射阵地危险和故障情况的按钮-指示器和其他指示器。通信系统用于战备司令部、导弹中队指挥站、发射阵地间的外部通信,也用于发射阵地内部通信。

潜对地战略弹道导弹的发射方式,除少数类型的导弹是采用潜艇水面发射,其他绝大部分是采用潜艇水下发射。潜载弹道导弹发射装置一般都采用垂直弹射装置。

导弹竖立在内筒里,导弹与内筒之间有适配器,用于支撑、减震和导向,内筒相当于圆形箱式定向的作用。

外筒固定在潜艇上,内筒置于外筒内,中问装有缓冲器6,以防航行时产生冲撞;下部有支撑缓冲器8,用于支撑内筒和导弹并具有减震作用。上盖是防护密封盖,发射时先把它打开,为了防止开盖时海水涌入内筒而在筒口部装有水密膜,膜的下方充以空气,以气压来平衡上部的水压。

气体发生器在发射时产生高温气体,对其注水降温后形成一定压力的燃气——蒸汽,通过管道将它送至导弹底部把导弹从内筒迅速推出。当导弹穿出水面后达一定高度再点燃发动机。

如“北极星”A-1潜地中程弹道导弹,采用潜艇水下发射方式。

发射装置由发射筒、油压驱动的空气阀、储气瓶、固定装置、安全装置等组成。用于平时储存导弹和在发射时将导弹推出水面。发射筒长8.7米(弹长8.68m),由内筒和外筒套装而成,中间充有硅油。导弹装在内筒中,在发射筒筒盖的下方有一个密封隔膜,用以防止海水进入并使发射筒内保持一定的压力。每个发射筒配备一个燃气一蒸汽弹射系统,用以将导弹从发射简内弹射出水面(导弹的发射是在潜艇慢速航行过程中进行的)。在潜艇中部配置16个发射筒,每简装一枚导弹。一般1分钟可发射一枚导弹。

一些地对地战略洲际弹道导弹是采用液休火箭发动机如美国的“大力神”I(II)、俄罗斯的“警棍”SS-6等。液体推进剂一般都是在导弹发射前方加注到弹体内的储箱中去,为此就需要一套加注设备和消防设备;导弹发射前要在技术阵地进行检测,然后用地面运输车运往发射阵地,要将导弹竖立在发射装置上(发射台),再装上弹头,竖起的导弹发射前还要对关键部位和系统进行测试和检查瞄准等工作,因此需要配备一套运输设备、装填设备、检测设备、标定瞄准设备、电源设备、供气设备、维护设备等。

战术弹道导弹在战役战术中用来摧毁敌方纵深范围内的目标如指挥所、军队集结地、后勤设施、固定防空阵地、交通要道等地面硬目标。因此,要求这类导弹具有射程远,飞行速度快、威力大、命中精度高、工作可靠、机动性好、能快速进入或撤离发射阵地等性能。

这类导弹一般采用陆地机动发射方式,也有一些导弹是在V-2导弹基础上改进的,仍用液体推进剂(液氧和酒精),采用固定的地面发射方式。

陆地机动发射广泛采用载车式即用轮式车辆,其上安装发射装置,或履带牵引车,牵引轮式挂车(在其上装载着导弹),将导弹运往发射阵地。也有采用的是运输-起竖-发射车,其上安装有导弹。发射时,打开顶盖,将导弹升至垂直状态,即可点火发射。下面介绍这类导弹的发射装置。

(1)“哈斯德”导弹(法国)采用车载机动发射方式又称为轮式车辆陆地机动发射。导弹系统装载在轮式半挂运输-起竖-发射车上。每辆车可载两枚导弹,导弹安装在发射筒内。该发射筒在运输、储存期间起保护作用。车上配备有自动开启发射筒筒盖的装置、起竖发射筒的装置和导弹测试装置。导弹可从发射筒中垂直发射或倾斜发射。半挂拖车由一个有数据传输和处理能力的高精度自动控制系统控制。

(2)“红石”PGM-11导弹(美国)是一种近程地地弹导弹,是在V-2导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射程为320千米~480千米,采用的推进剂为液氧和酒精。发射方式是属于地面发射方式,其发射装置类似V-2导弹的发射装置——发射台式。该发射台是由四个千斤顶、转向架、支向架、支架、插销和火焰导流板组成。千斤顶可将发射台固定在地面、还可用来调整发射台水平位置。导弹装到发射台上后靠转向架可实现转动、调整方位角。发射台上有四个插销,插在导弹四个尾翼的支撑窝内,将导弹系紧。下方有疏导发动机喷焰的导流板。

(3)“长矛”导弹(美国)是一种高度机动的战术地地导弹。它采用地面车载机动倾斜发射方式。能空运和浮渡(导弹和发射装置一起)。

该导弹的发射车有两种形式:一是自行起竖发射车;二是轻便零长发射车(它又包含有两种辅助车:即运弹装弹车和轮式机动工具车)。

自行起竖发射车是由M-113轻便装甲运兵履带车改型而成。能在各种地形上行驶,包括越过沼泽、沙漠和深雪地带。水陆两用起竖发射车载有一枚导弹6名发射人员,公路行驶速度为64千米/小时,水上浮渡速度为5千米/小时~10千米/小时。

轻便零长轮式发射车是由发射架、拖杆、千斤顶等部分组成,这几部分都装在机动工具车上。该发射车可用2.2吨重卡车或其他标准车辆牵引,在短距离内能用手操作。

综上所述,地地战术导弹,一般都采用陆地机动发射。就其发射方式而言,有垂直发射和倾斜发射;发射地点有地面发射和车载发射;发射装置有发射台式和零长发射架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