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回首风云岁月
17921900000102

第102章 妈妈左右为难

儿子已经

上了战场

媳妇也想

战场实习

话说这家兴在入朝前后已经过了三次考验:第一次是忍痛割爱,撕碎大学考卷,抛向铁路两旁;第二次是连续行军六十里路,坚持到底不掉队,胜利了;第三次是这次在敌人飞机的轰炸、扫射下,冒死检查、接通电话线路的任务圆满完成。

这样一来,不仅家兴自己对自己比较满意,孔文也觉得脸上有光,张荣更认为他培养的学生颇有成绩。这电话连的干部、战士对这个上海来的文化兵印象也很好,认为他不是“嘴上一大套,实际做不到”,而是表现“括括叫”。提起李家兴都挑起大拇指,赞不绝口。

这些暂且不表,现在转过来说上海这一头。

阳历1951年2月6日,是大年初一。上午九点多,君兰、爱芬就来到家兴家中。君兰他们刚站定,锦绣也到了。姐姐兰珍已经起床,姐夫陪着儿子睡觉还未起身。家兴的妈妈昨夜不知什么原因想起儿子来了,在床上翻来覆去一夜没有好好合眼,快天亮时才勉强睡着。

自家兴参军走后,他的房间一直空着,姐姐就把三个人让到了家兴的房中。君兰等三人一进屋,把带来的水果、糕点,往桌子上放好,就给姐姐拜年,相互拱着手说:“恭喜发财!”

“姆妈起床了?”锦绣问道。

“还没起床,我去叫她。”姐姐说。

“让她睡,不要惊醒老人家。”君兰说。

“你们坐,我去烧汤团,年初一吃了汤团大家团团圆圆。”兰珍说后去厨房煮汤团了。姐夫听到君兰他们来了也起床穿好衣服来到家兴房中。大家相互拜过年之后,就聊起了最近的社会,上海的生活、朝鲜的战争等等情况。

这时,家兴的妈妈醒了,听到君兰他们来了,她也穿好衣服来到家兴房里。君兰等三个人立即起身给老人家拜年。大家给老人家拜过年后,兰珍姐姐把煮好的汤团端上了桌。大家也不讲什么客气话,就吃起了这团圆汤团。汤团吃好,老人家给了每人一个压岁钱红纸包。大家都说了声“谢谢姆妈!”不客气地把红纸包给收下了。

自家兴参军走后,君兰等三个人三天两头来看望老人家。所以相互之间基本上就像是一家人,已经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

“姆妈,昨天下午,我收到了家兴从朝鲜寄来的信。信上说他立了二等功。他身体各方面都很好,叫我们不要牵挂他。”锦绣首先说道。

“我们也在昨天下午,收到了家兴的信。说他一切都很好,叫我们不要挂念他。他立了二等功,向家里报喜。姆妈听了非常高兴。”兰珍也说道。

“我们也收到了家兴的来信。他训练班毕业走后,已有两个多月没有给我们写过信,我们还真的挺为他着急呢。这下我俩就放心了,君兰,你说是吗。”爱芬也插话说。

其实,现在心情最为复杂的,莫过于家兴的妈妈和锦绣,她俩真是思绪万千。这两个人,一个是想自己的儿子;一个是想自己的未婚夫。

老人家嘴上老是在说,让儿子出去见见世面,得到锻炼,以后会有大的出息。儿子参军后,她知道儿子在松江学习,还比较放心。后来结业了,但到底去了哪里,她就不知道了,已是忧心忡忡。现在接到儿子来信,已上了朝鲜战场,她心中怎能平静。

她想到曾经要儿子“精忠报国”,现在儿子真的到了朝鲜,而且立了功,很高兴。又想到,那毕竟是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枪炮是没有眼睛的,她就一夜不能入眠。但再想想,她能有什么招数?想来想去,没有什么好办法。现在她唯一能做到的,只有祈祷天主,保佑儿子在外一切顺利、平安!

这时,姐夫坤生忽然想起读书的事,就问:“你们大学读几年?”

“读三年,已经读了两年,还有一年。”君兰答道。

“听说第三年一般是实习。”姐夫又说。

“是的,过了年就不到学校去了,而是要找地方去实习。”爱芬说。

“你们三个人都有什么打算?”家兴母亲问道。

“现在学校里正在挑选家庭成份好,英语成绩好,特别是口语比较流利,身体也比较好的学生,到朝鲜战场去当英文实习翻译。”君兰说。

“你想去?”坤生问君兰。

“是的,我已经报了名。姆妈,你说好不好?”君兰问道。

“你爸爸、姆妈什么意见?”家兴的妈妈反过来问。

“我爸爸没意见,我姆妈有点舍不得。”君兰答道。

“那爱芳呢?”兰珍问。

“我当然同意,我自己也已经报名参加志愿军医疗队,准备到朝鲜去战地实习。”爱芬以十分肯定的语气说。

“那锦绣呢?”妈妈又问道。

“我已经也报了名,准备到朝鲜去。姆妈,你让我走吗?”锦绣十分诚恳地征求未来婆婆的意见。

家兴的妈妈这下真的给难住了,说不同意吧,这是大势所趋;说同意吧,实在有些违心。儿子已经上了战场,现在未来的媳妇要是也这么一走,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老人家一时拿不定主意,所以就既没点头,也没摇头。

爱芬一看,心中明白。她灵机一动说:“妈妈,这只是报了个名,能不能批准,还不知道。再说,就是要去,我和锦绣会一起去,我学的是外科,她学的是内科。而且只有一年,君兰也一样,我们会很快回到您老人家的身边,来服侍您、孝敬您。”家兴的妈妈有些激动,也有些无奈,眼眶里已有泪水在滚动。

兰珍见此情景,大年初一弄得大家心里都挺不舒服的,就把话题给转了。说:“坤生,去放炮仗。新的一年里,让大家财源滚滚,福星高照。去呀!”

上海这一头暂且不表,再来说说朝鲜战场的家兴这一头。

美军被赶回“三八线”,我东线志愿军各部队奉命在原地休整。现在,元山一带美国飞机少多了。但是,部队白天还是在防空洞里做各种准备,晚上,一般都住在老百姓家里。过了元旦,邻近春节,上级通知军邮开通了,可以与国内的家里、亲友通信了。这对每一位志愿军干部、战士确实是莫大的喜讯。家兴一口气写了三封信,给妈妈、君兰、锦绣,各写了一封长信。每封信都写了五、六张纸,写好后自己又反复读了好几遍。

过去,家兴不管写什么东西,纸面上都很清秀,从不涂改。可这次他每读一遍总觉得有什么事情还没说清楚。于是改了又改,添了又添。

家兴除自己认认真真地、写好自己要寄出去的每一封信。同时还帮班里、排里、全连的不少同志参谋怎样写好家信。包括用什么样的句子,用哪些字,该讲些什么。无形之中家兴成了全连编外的文化教员了,忙得不亦乐乎。虽然忙了一些,但他感到生活还挺充实的。这两天连部的两个通讯员也特别卖力,每天好几次到班里来收同志们写好后要寄出去的信件。

部队在原地休整,军事生活方面倒也很有规律。早晨按时起床,晚上按时熄灯,一天三餐按时开饭,中午还午睡一个小时。早上起床后还出出操,在雪地上跑跑步。上午有时做做队列,下午午休起来,就进行战地练兵。电话员练兵就是反反复复地,练习收电话线、放电话线。一拐子线500米,放线要求在五分钟之内,收线不超过八分钟。还有一个内容是接线头,要求接得又快又牢。

连里有时集中起来开开军人大会;晚上熄灯前,排里都要晚点名;班务会一个星期开一到两次;每逢星期天就休息。大家可以学学文化,写写家信,有的打打扑克,有的相互之间回忆往昔、讲讲故事、聊聊家事。

要问后来的情况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