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铁骑王者——成吉思汗
17890100000013

第13章 统一漠北(7)

成吉思汗听后大喜,便以“奉天承运”的人间圣主自居,以“汗权天授”而自豪。在开国大典上,成吉思汗得意洋洋地宣称:“今日,我依靠长生天之力,获得天地之赞助,救助普天下之百姓,使之归入我的统一之制。”又说:“今后,我们要以诚配天,继续依靠天地之赞力,承蒙皇天之题名,一定能够逢凶化吉,化险为夷,百战百胜!”演说之后,他带头向太阳九跪,对天行跪拜之礼,以示对上天之忠诚。从此,“成吉思汗”这一高贵的尊号,代替了“铁木真”的名字,也代替了1189年那个“部族联合之长”的“成吉思”的称号。

“蒙古国”的建立和“成吉思汗”称号的确立,标志着漠北高原部族之间没完没了的相互争战已经基本结束,受尽苦难的漠北各个部族民众开始走上新生的道路,分裂、战乱、相互厮杀的漠北民众初步实现了统一,并且进入了一个独立于中原王朝统治的崭新时期。这是蒙古民族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华民族史上的一件大事。成吉思汗的统治区域。在立国之时,东起兴安岭,与金国接壤;西至阿尔泰山,与西辽及其控制下的畏兀儿(今新疆东部地区)相邻;南同金国、西夏连接;北连贝加尔湖的广阔地带。

铁木真立国后,第一件大事就是抓紧怯薛军的扩充和建设。

怯薛军即是护卫军,这是蒙古语的称呼。早在1189年,成吉思汗曾委派自己的那可儿(伴当)充当侍卫,这与当时各部落首领的宿卫亲兵十分相近,1204年,侍卫编为宿卫和散班,人数增加到150人,不久,成吉思汗越来越觉得这支队伍的作用重大,便命令选拔1000名勇士充当护卫。其任务较前也有了大的变化:作战时,直接听命于成吉思汗的指挥,紧要关头冲到前边厮杀;平时,护卫大汗宫帐的安全。这可以说是怯薛(护卫)军的雏形。

立国后,成吉思汗总结十几年的征战经验,深深感到怯薛军在战争中的地位作用非同寻常。所以,他对部将们说:“在以前,我只有80人做宿卫,70人做散班;如今,上天已命众百姓都属我管,因此,我的护卫、散班等,要从各万户、千户、百户的子弟内挑选1万名有技能、身材壮的勇士,在我跟前行动。”而且亲自确定编成:宿卫者由80人增至1000名,分作4队,轮流执勤。箭筒士(佩弓箭者)由400人增至1000人。散班(机动执勤和作战者),由70人添至8000人,分为8队,听命行事。很明显,成吉思汗扩建怯薛军,不仅在数量上成倍成倍地增加,而且在人选条件上也十分严格,要求都是忠于大汗的武艺高强的优秀青年。成吉思汗又强调要把万户、千户、百户的优秀子弟选人怯薛军中,而且全都安排在大汗身边,既是对他们的信任,通过言传身教,将来可以培养出一批战将;又可以把这些官人的子弟当作“质子”,以利于大汗了解和控制外出征战各级官员,使他们为子弟的前途着想,而自觉自愿地忠心耿耿地为大汗效力。

成吉思汗亲自挑选和任命怯薛军的指挥官。经他亲自长期考查后挑选和任命的4名怯薛军指挥官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赤老温,个个都是历经战争锻炼考验过、荣立卓著战功;有胆有识、被誉称为“四杰”的心腹之人。

怯薛军的任务,也是由成吉思汗决定。他说:“我的怯薛军,以后也叫大中军。”按照他的意思,怯薛军是由大汗直接统率的一支特别的军队,其任务主要是3个方面:其一,保卫大汗及汗廷的安全。其二,担任汗廷的书写圣旨(札里赤)、厨师(博儿赤)、掌酒(答刺赤)、典车马(兀刺赤)、奏乐(虎儿赤)等16项事务;其三,在作战时充做“大中军”,在大汗直接指挥下冲锋陷阵,打硬仗、打苦仗、打恶仗。可以说,这支部队是成吉思汗的亲军,是他对内镇压旧贵族复辟、制约各路军指挥官行动,对外进行扩张战争的强有力的工具。

成吉思汗还规定:怯薛军在法律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享受各种特权。怯薛军的成员,其地位要在外出千户长之上。如果千户长与怯薛军成员发生争斗,要归罪于千户长。勇士一经选入怯薛军,便可免除差发杂役;调往部队时,一般都担任重要官职。其家人的地位要在外出百户长之上。因此,怯薛军人及其家属,均有崇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重大使命感,绝对忠于大汗,坚决执行大汗的命令,抛头颅、洒热血,都甘心情愿。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后,在整个蒙古高原普遍推行千户制,把统一的蒙古国的军队和民众,以军事单位和行政单位融为一体的组织形式——千户制,统统置于大汗的严密控制之下。

早在1204年,成吉思汗在他当时控制的部分地区已初步建立了千户制。实践结果证明,千户制具有瓦解氏族部落结构、加速各氏族融合为蒙古族、防止旧氏族贵族复辟以及军民兼融、平战结合等优越性。1206年,成吉思汗将全蒙古国的部众划分为95个千户,分配给开国功臣88人担任千户长。千户长是世袭军职。在千户之上,又封授4个万户,以木华黎为左翼万户长,管辖东边包括兴安岭方面的各千户;博尔术为右翼万户长,管辖西边直至阿尔泰山方面的各千户;纳牙阿为中军万户长;豁儿赤为林木中百姓的万户长。在千户长以下设百户长,在百户长以下设十户长。千户的规模大小不一,因地制宜。有的千户长管辖多至4000户,有的千户长管辖小则不足1000户。万户长、百户长、十户长管辖户数多少也都有类似情况。

根据成吉思汗的旨意,千户制的突出特点,是全民皆兵、平战结合。在千户编成内,从15岁至70岁的男子,既是生产的牧民,又是作战的骑兵,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遇有战事,随时奉命自备马匹和兵器,由千户长、百户长率领出征。从军事意义上说,这种兵民合一的制度,对人口稀少、战事频繁的国家和民族的存在和发展,是一项兼有多种效益的重要措施。成吉思汗广泛推行千户制,为其后来进行的大规模扩张战争,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这是成吉思汗在继承金国的“猛安谋克”组织基础上,结合蒙古国的特点进行的一项重大改革和创新。

成吉思汗推行千户制,也是他强化等级制、巩固“黄金家族”统治的一项重大措施。成吉思汗把千户长及其管辖的兵民,当作他“黄金家族”的私有财产,分配给自己的亲属。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的母亲和幼弟帖木格·翰惕赤斤共得1万户,二弟合撒儿得4000户,三弟合赤温之子阿勒赤歹得2000户,异母弟别勒古台得1500户,长子术赤得9000户,次子察合台得8000户,三子窝阔台得5000户,四子拖雷得5000户。这样,成吉思汗及其“黄金家族”作为蒙古国的最高统治者,通过万户长、千户长、百户长、十户长,牢牢地控制着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项大权,使国家内部处于稳定的局面。

成吉思汗建国前,蒙古还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每逢作战发布命令、派遣使节等,只是靠卡手指来记忆,严重地障碍了军令、国君旨意等的准确传递,影响了民族智慧和文化的开发和进步。不识字的成吉思汗,由于经历了无数次战火的洗礼,由于他所处的最高统帅的地位,越来越感到没有民族文字的苦恼和不便。可喜的是,他期望蒙古人有文字的13子,很快便光临到了蒙古草原上。

1204年的攻灭乃蛮太阳罕之战,成吉思汗的士兵捉到了一个俘虏。其名叫塔塔统阿,畏兀儿(今维吾尔)人,性聪慧、善言论,深通本国文字,被太阳罕尊为师傅,并掌管出纳钱谷、委任人才的金印。当太阳罕兵败时,塔塔统阿依然忠于其故主,怀抱金印躲藏时被蒙古兵俘获。

成吉思汗问他:“太阳罕的民众和疆土,已经全都归于我了,你怀抱他的金印有何用?”

塔塔统阿答道:“这是为臣的职责!即使丢了脑袋,也不能辜负故主的希望。”

成吉思汗赞说:“你真是一个忠孝之人!”又问道:“你深知本国文字吗?”

他说:“知道。我还充任先生之职。”

成吉思汗大喜,遂命塔塔统阿留在大汗跟前,充任教书先生,令汗子和诸王一齐跟随塔塔统阿学习畏兀儿文字。其后,成吉思汗又下令招来一些深知畏兀儿文字的人,专做蒙古贵族子弟的老师。

正是由于成吉思汗的大力倡导,由于塔塔统阿等人的精心研究,加上最先学会畏兀儿文字的蒙古贵族子弟的共同努力,蒙古国逐渐采用畏兀儿字书写蒙古语,创制了畏兀儿字蒙古文,后来虽然元世祖忽必烈曾命国师八思巴采用藏文字创制了官定蒙古文,但在元朝灭亡后就基本不用了。而畏兀儿字蒙古文历经变革,渐趋完善,一直沿用至今天。

畏兀儿字蒙古文的问世,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及外交等各方面都越来越显示出其巨大作用。它是蒙古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成吉思汗也对它格外喜欢,用它来发布札萨(军令、法令)、登记户口、记录事项等,都十分方便。

随着畏兀儿字蒙古文的问世,成吉思汗的“大札萨”(大法令、军令、典章)也应运而生。早在1202年,成吉思汗在灭亡四姓塔塔儿之前,曾经多次口头宣布过“札萨”,强调禁止泄密、不许贪财等事项,却因无文字记载,有关内容,说法和理解也不一致。所以,当战斗结束时,有不少人未能遵照口头“札萨”办理。成吉思汗吃了没有文字的苦头,也尝到了使用文字传递军令的甜头,于是竭力强调在军中颁布“大札萨”,用文字记录在案,传达全军,留传后世,以鉴未来。

成吉思汗有一个习惯,就是经常利用战斗间隙或公事之余,同子侄、将领们一块谈天说地,说古论今。即使在他即大汗位之后,也依然如故。

有一天,成吉思汗黎明早起,与子侄、将领们在舞过刀剑之后,用手抓弄了一下自己的头发,发现自己的手掌上有一根白发,便问左右:“头上长了白发,你们知道这说明了什么吗?”左右的人们说:“年老的表现吧!”成吉思汗说:“不完全对。我头上长了白发,是最高的长生天让我当万万户之长,让我立起幸福的大旗,去主宰人间的大事。”

有一回,成吉思汗又问众将道:“对男子汉来说,你们知道什么是最大的快乐?”

“四杰”之一博尔术回答道:“带着重新长满羽毛的灰鹰,骑上养肥的好马,穿上漂亮的衣服,在初春时节去猎取灰头鸟,这是男子汉的最大快乐。”

成吉思汗不以为然地笑笑,叫大家继续发言。

部将孛罗忽勒回答道:“据我看,放出鹰鹘,在空中展翅飞翔,这时,它发现一只灰鹤,突然用爪子把灰鹤击落抓走,看着此等景象,这是男子汉的最大快乐。”

接着,成吉思汗又逐一询问“四狗”之一忽必来的儿子们。他们有的说“打猎时放鹰,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有的说:“骑上骏马赛跑,得到冠军,是男子汉的最大快乐。”

成吉思汗听着大家的议论,时而淡淡一笑,时而闭目养神,时而低头不语。最后,他郑重其事、正言厉色地说:“人各有志!你们所说的快乐之事,虽有某些道理,但都缺乏远大的志向,你们的眼光太短浅了。”他接着讲:“我以为,对一个男子汉来说,镇压叛乱者,战胜最凶恶的敌人,将他们连根铲除,夺取他们的一切财产,使他们的已婚妇女号哭、流泪,骑乘他们的骏马,将他们的美貌的后妃当作睡衣和垫子,亲吻她们的玫瑰色的面颊和她们的甜蜜的嘴唇,让普天下的万民长享太平,这才是最大的快乐!”然后,他又叮嘱大家说:“天下土地广阔,江河湖海众多,你们尽可以各自去扩大营盘,抢占领土。”

成吉思汗关于人生最大快乐的这一长篇大论,最清楚不过地表达了他的人生观,也最清楚不过地表述了他进行战争的目的,其核心内容便是杀尽敌人,掠夺财富,获取美女,扩张领土,视此为蒙古军人无上荣耀的事业。他的这些基本观点,成为蒙古军作战、尤其是进行扩张战争的基本指导思想。蒙古军多年的战争实践,也对此作了最好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