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陇原艺术探析
1775800000012

第12章 纵笔于斯深掘于斯

田宜

时代在发展,生活在变化,社会主义戏剧文化必须伴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这是毫无疑问的。

当社会主义戏剧文化跨入21世纪的“门槛”时,其发展走向趋于新时代的新发展和新变化,这更是铁定之势了。于是,在这一情势下,如何进一步地开创社会主义戏剧文化新局面的重大课题自然跃居于当今戏剧舞台的前沿!

必须清楚地看到,开创社会主义戏剧文化新局面的问题,主要是从我们今天所处的崭新时代和现实生活以及我们要实现共产主义这一远大目标的战略任务要求出发而提出、而确立起来的。基于此,就戏曲艺术而言,我以为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戏曲文化的未来走势联系起来进行认真而严肃的思考,进而不断开掘古今爱国主义题材和主题,充分表现我国人民在爱国主义这一孕大涵深的天地中那崇高的情操及其爱国主义精神,是尤为重要的。因为如是之举,不仅可以进一步发挥其不可代替的优势和特色,而且可以大促其全面、扎实地走向繁荣发展之途。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文明古国。文明古国的发展史给人们呈现出一幅源远流长、气象万千、波涌澜至、惊涛裂岸的雄伟画卷。尽管这历史“长河”曾几度潮起潮落、兴衰叠现,然而,谁也不可能否认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及其精神确是凝聚中华民族,并使之创造出华夏文化和华夏文明的一种团结永进的伟力,是一条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发展而须臾不可割离的生命之根这一客观历史事实。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当我们环顾这一共创同享的特有时空时,炎黄子孙们俱可豪迈地说,在我国,爱国主义精神是与山河共存,与日月同辉的。

在给爱国主义以准确界定和精当阐释上,人们自然会想起无产阶级的领袖人物列宁来。他曾深刻地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由此观之,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它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却曾有着迥异而具体的历史内容,而不断充实和发展自我的它,犹如“融涓滴、纳百川、汹涌东下”的大江大河一般!这就是说,新时期的时代和历史使命必然赋于今天的爱国主义以崭新的风貌和内蕴,此诚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参见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一文)为了进一步张扬爱国主义,并给其注入当今现实生活的新鲜血液以及时代精神的盎然活力,人们无比欣慰地看到,党的十二大明确地把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列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来对待。这样一来,不仅使其具有了“名正言顺”的纵向继承性,而且更使其具有了横向拓展性及其创新精神,因而上述这些精辟之论和英明之举,是符合于“活”的马克思主义观点、立场的,更是符合于我国国情和全国各民族之根本利益及愿望的。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和推动历史的真正动力。昔者,在中华民族发展的伟大历史斗争中,无数爱国志士们高擎爱国主义大旗,在为保卫祖国和巩固祖国完整统一的大业以及为繁荣祖国的科学文化而英勇献身中,曾经谱写下“丹心可鉴天日,气吞万里山河”的爱国主义光辉篇章。而今,当社会发展到一个崭新历史时期时,我们的党和党所领导的全国人民,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伟大改革实践中,前赴后继,壮志弥坚,锐意改革,勇拓新天,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祖国独立、繁荣、进步而奋斗不已的高度爱国主义热情来。奋斗在各个战线上的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孕育成长的绝大多数共产党人,以其大智大勇的成功社会实践,起到了力挽狂澜和中流砥柱的重要历史作用,因之,他们的赫赫功业彪炳千秋,他们的光辉事迹及其多彩人生,更值得世代唱颂。从本质上讲,作为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戏曲文化,当然有其“与生俱来”的鲜明属性和奋斗方向,即在遵从戏曲艺术规律和当今文化市场需求规律的道路上,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我们党在新时期的总目标、总任务、总路线。正是在这一指导原则及其精神的通照下,戏曲文化要继续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正确方向,坚持“双百”、戏曲“三并举”以及“推陈出新”、“洋为中用”等文艺方针,进而为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自己的不懈努力。纵观建树颇丰的戏剧历史,它告诉我们,戏剧能够推动时代前进,此乃戏剧(当然包括戏曲)文化的殊荣与天职。

综观之,由于时代和现实生活的巨变,因此当今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及其审美需求、审美情趣等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鉴此,戏剧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能不适时应世地加快其变化幅度的。明乎此,身处变革时代的戏剧艺术家及广大戏剧工作者们理所当然地要为反映我们伟大的时代和火热的现实生活而尽职尽责,更应该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努力发掘爱国主义的古今历史题材,把爱国主义精神扬洒、浸润于自己笔下精心描绘、竭诚讴歌“新的人物,新的世界”的艺术创作和艺术实践中去,使一个个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一批批具有崇高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爱国主义品格的优秀舞台新作转化为一种可贵的文化动力和精神动力,进而去感染人、培育人、鼓舞人和激励人,让人民群众更加勇敢、坚定、自觉地承担起自己光荣的历史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说,反映古今社会生活真貌,讴歌历史创造者的伟业勋功及其创造精神,乃是戏剧文化的本质与指归所在。

在戏剧既面临严峻挑战、又面对难得机遇的时候,我们不但要坚定戏剧文化必然会作出历史性抉择的决心,而且要信心百倍地展望和预见到其充满希望之光的未来前景。可以断言,党中央对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高度重视、高度评价和有力倡导,不仅会极大地激发、调动起人民的剧作家、艺术家们献身于事业的创作热情及其创作活力来,而且会迅速、有序地营造出一个全面促进社会主义戏剧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氛围来。而这一发展、繁荣戏剧文化所不可缺少的良性“生态”环境的宏观构建及其日臻完善,必然会进一步加快解放戏剧艺术生产力的步伐,必然有利于促使戏剧艺术发挥自己所固有的特长和艺术优势,从而重新找到它在当今艺术体系中的恰当位置,统领它那个“新天地的风骚”。

众所周知,作为新兴戏曲剧种之一的陇剧,是深受甘陇广大观众欢迎和喜爱的。其所以如此,归根结蒂,是因了她在创业和发展的整个进程中,不断继承、不断创新,并且不断充实和积累了自身的独有实力和艺术魅力所致。40多年来,陇剧创作、改编、移植的上演剧目已达200多部,这是相当不易的数字,而其中不乏被人们叫好称道的一批经典之作或日优秀舞台之作,从《枫洛池》到《异域知音》、从《天下第一鼓》到《魂断敦煌》,人们迄今仍然可以清晰记得那些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及其取得的艺术成就。十分耀眼夺目的是,这些成功的诸多舞台范例,不仅反映出陇剧对描写古代爱国主义题材和主题的重视与垂青,而且也折射出她对当今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题材和主题的发掘与求索来。故尔我们说,在这一艺术领域里,陇剧所拥有的优势和特色是十分明显的。

可以断言,反映爱国主义题材和主题的社会需求性以及它作为戏剧文化发展“支点”的永恒性,是勿庸置疑的,然而,戏剧舞台作品要更广泛、更深入、更典型化地表现好它,却是一个常悟常新、永无止境的新课题。因之戏剧,尤其是深得人心的陇剧艺术,在表现爱国主义这一题材和主题时,我以为尚有如下几点紧要之处,不仅尤需“老话”重提,而且尤需花大功夫去进一步解决好。

不错,改革开放以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广阔而沸腾的现实生活时刻在呼唤着广大戏剧工作者。因此我们的剧作家、艺术家只有真心诚意地深入其间,去接触、去熟悉新时代、新生活、新人物。才能从中深切感悟、及时捕捉、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和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审美流向,才能以饱醮生活气息、创作激情和创作“灵感”的笔去浓抹重彩、出神入化地写出那些真正达到深刻的思想与有魅力的艺术性交融呈美的上乘作品来,此其一。其二,戏剧艺术更贵乎创新。而创新,除了要在戏剧舞台作品的“一度创作”中酣畅、富有再创作想象余地和再创作艺术时空地体现出来而外,当然还要涉及到舞台上下的方方面面。因此,发掘、调动“二度创作”的蕴藏潜力和综合性活力,不仅是大有必要的,也是大有可能的了。倘若舞台面貌及其韵致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进入一个“峰多巧悦目,鹏展可惊天”的艺术欣赏佳境的话,那么,何愁不能吸引、征服、进而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情志和审美需求呢?显然,欲达此目的,必要继承、借鉴、吸收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戏剧文化遗产。在此,应强调指出的是,那种对民族文艺、抑或是对外国文艺采取不分优劣好坏全盘接受的态度,是不足取的;而对之采取统统加以排斥、全盘否定的虚无主义态度,亦是不足取的。戏剧舞台作品必须严格遵循戏剧艺术创作之规律、戏剧艺术适应市场竞争之规律以及满足当今广大观众审美欣赏之规律而行事,舍此,均谈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其三,不可将爱国主义作品理解得过于狭窄。实际上,在戏坛以内,确有一些剧作并非属于爱国主义题材,然其却反映了历史的某种真实,或者多少具有一定的进步思想,甚至在艺术上颇有独到之处,像这类作品亦应区别对待,妥善处之,将其统统列入“另册”,岂不有违于百花争艳的精神?再者,忧心于概念化、雷同化的人,不能说一个没有。而只要在艺术创作和实践中始终坚持正确的艺术观和多元化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真正在“这一个”的塑造上精雕细刻,狠下功夫,使之形可感人,神可动容,给观众奉献出更多有价值的美的享受与联想来,则这种“忧症”可以消除矣。

小平同志指出:“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这无疑是我们时代的最强音。可以肯定地说,为此,大有作为的社会主义戏剧文化势必更要在表现古今爱国主义题材这一广阔领域中驰思纵笔、深入发掘,并不断推出更多具有中国气派、深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的上乘舞台佳作,进而达其烛照人生、鼓舞民心、娱乐大众、永葆“青春”的崇高目的。

笔者以为,戏剧,包括陇剧在内的任何戏曲艺术形态,只有与时代同步,只有坚定地迈上发展自我、超越自我的改革新途,方能使那些缠身恼人的戏剧困惑、戏剧迷失等等关乎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得以较好地解决。只不过,这一情势,甚是逼人,刻不容缓!因而戏界同仁仍需戮力同心,永固“支点”,出人出戏,务求发展,为进一步开创社会主义戏剧文化新局面做出自己的更多、更真诚、更富有创造性的贡献。

1999.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