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人是社会精英,不是因为哈佛人天生就是精英,而是因为他们的视野更高,志向更远,付出的努力更多。我们也要有精英意识,要努力、努力、再努力,锻炼自己,培养自己,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让自己脱颖而出,让自己站在时代的前沿。
哈佛精英第21课:
永远的NO.1,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哈佛毕业生的可怕实力
哈佛毕业生之所以有这样可怕的实力,并不是因为哈佛给了他们什么,而是他们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努力过的一切对他们的必然回报。
哈佛建校的宗旨就是培养能使这一片土地成为全世界最富有、最自由的土地的精英。哈佛人被赋予这样的使命,所以他们不能不优秀。
哈佛学生有怎样的实力?一个在哈佛留学的中国学生这样介绍哈佛人的可怕实力:
“我认知到一项事实,那就是不管做什么,都一定要做我喜欢的事。我高中时数学和物理很好,所以我深信我在那个领域有特殊才能。但是一来到哈佛以后,天啊,像我这种数学和物理水平的学生太多了。”
原本深信比别人更杰出的“才能”其实只是普通水平,在承认这个事实后,我感到了压力。不,那根本连“才能”都称不上。同学当中有很多智力水平完全不同的天才,他们在看到某个概念时,马上就可以毫不费力地理解。
“既然身边有这样的同学,我怎么可能还会有错觉,认为自己具有数学和物理的天分?我也体认到,比别人略强的项目,并不能拿来当成决定未来要做什么的标准。”
我从其他同学身上学到了一点,那就是,当我在某方面的水平比身边几个人好时,决不能把它误认为是“才能”,然后作出某种重要的决定。
“在哈佛看到了无数的优秀同学,我的自信全被摧毁。但我在上头盖起了新的建筑物。现在的我又像以前一样,不怕这个世界。我再度有了自信。”
学习能力只是哈佛学生实力的一个方面,哈佛人之所以在走向社会后能够成为社会的精英在于他们的综合实力。
这也是美国先民们乘坐“五月花”号航船第一次踏上美国这片领土的时候对于哈佛的期盼。哈佛建校的宗旨就是培养能使这一片土地成为全世界最富有、最自由的土地的精英。哈佛人被赋予这样的使命,所以他们不能不优秀。在哈佛,最著名的学院就是它的医学院、法学院、神学院和商学院,每年从这里出来的人几乎全部被美国乃至全球性的大公司、大机构高薪挖走。
拿哈佛的法学院来说,其学生很多都能进入全美顶尖的律师事务所或者政府部门,年起薪高达十几万美元,而非名校的可能只有四五万美元,或许根本找不到工作。当今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9名大法官中有5名毕业于哈佛;参议员中10%是哈佛的毕业生;电影明星中,老年的有汤米·李·琼斯(《亡命天涯》),中年的有伊丽莎白·休(《离开拉斯维加斯》),青年的有马特·达蒙(《天才雷普利先生》),更有玉女明星娜塔丽·波特曼(《星战前传》)等。哈佛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源于哈佛的师资、教学和生源。
同样,哈佛商学院毕业生们的实力更让其他院校的学生望而生畏。据最近美国《幸福》杂志的调查显示,美国500家最大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中,竟有20%是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此外,早在25年前,就有1/3的HBS毕业生,活跃在各公司的总裁、总经理、董事长等显赫位置上。几十年来,他们所经营和管理的企业,成为全美乃至全世界的声名卓著、资产雄厚、独霸一方的超级企业。因此,哈佛商学院毕业生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受到世人的肯定和尊重,而他们的母校,也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世界超一流学府。这些杰出校友,如小乔治·J·塞拉,美国氨腈公司总裁;诺兰·阿奇巴尔德,布莱克和戴克公司总裁;丹尼尔·B·伯克,美国广播公司总裁;詹姆斯·R·霍顿,康宁公司总裁;查尔斯·R·李,GTE公司总裁;亨利·B·沙赫特,库明斯发动机公司总裁;约翰·A·罗尔瓦根,克雷研究公司总裁;阿尔弗莱德·H·戴恩,吉列公司总裁;理查德·B·费舍,摩根·史坦利集团董事长;威廉·J·阿吉,莫里森·那德森公司总裁;小路易斯·V·葛斯特纳,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总裁;梅尔文·J·戈登,图西罗尔产业公司总裁;小德鲁·L·刘易斯,联合太平洋公司总裁等等。
在投资银行、高科技公司、咨询公司的高层领导中,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都担当着“台柱子”的角色。现在毕业生就职时的年平均工资,基本都超过10万美元。有哈佛商学院的一纸文凭但没有能力的人,绝对当不上老板,也担不起重任。但是没有能力的人,也无法拿到那一纸文凭,因为他们确确实实消化不了哈佛商学院的那些课程。
哈佛商学院的学生是越过无数障碍,攀过无数险峰才毕业走向社会的。在他们的心目中无形中会有这样一种美国的价值理念:你首先要创造的是金钱和功名,为了这些理想,往往需要牺牲掉普通人所具有和珍视的一切,即爱情、妻子、儿女、手足之情,以及心中的“自我”。
商业是残酷无情的,它要求人付出一切。竞争系统选择了商人,迫使他们变得残酷无情,要么成功,要么失败,绝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哈佛培养未来的精英们去拼搏,他们在拼搏中不得不全力以赴地展示自己的才能,这包括智慧、机敏、大度、贪婪、斯文、狡诈、禁欲主义和无异于自残的残酷。毫不奇怪,哈佛这些商业缪斯的子弟彼此都相当残忍,因为如果有谁经受不住长年残酷无情、疲惫不堪的竞争,他就不得不从跑道上退下来,即使他已接近终点也是一样。哈佛学生的实力就是这样造就的。
哈佛毕业生之所以有这样可怕的实力,并不是因为哈佛给了他们什么,而是他们自己经历过的、努力过的一切对他们的必然回报。同样,那些没有付出过的哈佛学生也一样会被退学、会失业、会在竞争中被打败。
哈佛毕业生的实力,不是在单一的某个方面比别人更强,而是他们具备一种综合能力;哈佛毕业生的实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和成长体验中获得的。没有谁天生优秀,只要主动出击,自我塑造,你也一样可以变得非同凡响。
哈佛的人是专才更是通才
哈佛告诉我们:如果为了应付工作,那你只需要一些特定知识就行了;但是从长远看,要成为有成就的人,就不应该只是专注于狭小的领域,而是要让自己成为一个“通才”。
哈佛之所以能够培养出那么多世界级的人才,主要源于它培养“通才”的理念。所谓“通才”就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他们不仅具备渊博的跨学科的知识结构,而且具备各种社会能力,比如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社会参与能力、领导能力等专长。哈佛喜欢全面发展的学生甚于喜欢独具某方面天赋的学生。哈佛着眼于培养未来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综合素质是这类人物成功的必要条件。如果你拿过国际奥林匹克数理化金牌,但英语写作只在平均水准之上一点;或者你各科成绩都不错,但在社会活动方面很被动,你可能很顺利被MIT或CalTech录取,但你可能不会被哈佛招生人员喜欢。
哈佛大学的课程,在本科阶段都是“通才教育”的课程,其核心课程分为七个大类,跨越七大领域,综合了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包括外国文化、文学与艺术、道德伦理、社会分析、人文历史、数理与科学等。在哈佛大学,学生初进校园是不分学科的,开始选修的全都是“核心课程”。修完核心课程之后,在二年级开始才从不同的课程分类中选择不同的主攻方向,主攻方向可以是几个不同的分类。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即可尝试做一些研究项目。到了四年级,部分学生甚至就可以选修研究生的课程,并且与以后的研究生学习结合起来。到了研究生阶段,“通才教育”自然过渡到“专业教育”与“课题研究”阶段。
哈佛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卓越人才。为了使学生成为品学兼优、熟悉艺术、体格健壮、扶危济困的未来社会栋梁,学校内往往设有文学社、合唱团、辩论会等。哈佛学生自撰自编的几种学术刊物,其水准另人刮目相看。学校尤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义务为邻近的中小学生补习、照顾孤寡老人和残疾人。
关于为什么要实行“通才教育”,正如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丘成桐所说的:年轻人也应当多念书,不仅读专业的书,也读其他方面的书才可能成才。这些知识是你考试所不能得到的,因为考试是其他人写下题目你去解决,并不是你自己去创造。我们讲的是怎么样去创造,怎么样去解决,这两个过程是连在一起的。此外,你还需要种种修养,无论是数学、物理,还是文学的修养都需要。哈佛大学很注重“通才”的培养,一个学期里,学生应该去学不同的学科,有了这些教育,才能够掌握种种不同的接触大自然的方法和能力。知识面窄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和发展都不利,甚至有的人因此毁了前途。为此他还讲了一个亲身经历的真实故事:
我曾带过一名博士后,这个人十二岁就考上大学,二十岁就拿到博士学位,但不到两年就发疯了,后来又想自杀。原因就是他没有一个朋友,从小就很少交往,十分孤独,知识面狭窄。这虽然是个例,但“奥数”只在一个科目上训练学生,大量培养远离群体的孩子,也是很可怕的。
哈佛的教育宗旨是要培养综合性的“通才”,使他们能够真正地适应社会,对社会有用,在未来能够领导更多的人带动社会的进步,因此哈佛录取学生的标准就是你首先要有“优异的学习成绩”,其次是要有“过人的才华和潜力”。在哈佛录取的几乎所有学生中,学习成绩优秀只是参考指标之一,哈佛更关注其他能力,如曾经做过什么,在社会活动中获得了什么能力,是否拥有综合性能成为可塑之才等。因为它要挑选和培养的是未来的社会精英,所以招收的学生必须是个综合实力很强的好苗子。
波士顿地区有个小镇阿克顿,它的高中某一年有四位学生考上了哈佛,其中有三位是华裔学生,除了优异的学习成绩,他们的社会活动成绩都非常优秀。一位叫缪忱然的女孩的综合素质报告简直令人吃惊:课外活动——演讲与辩论,连续三年全国参赛资格,多次地区比赛第一、二名,麻州第六名,全国第四十八名;学术十项全能,团体第二名,麻州比赛四面金牌、两面银牌,全国比赛一面铜牌;领导能力——全国优秀学生联盟阿克顿分会主席;奖励——西点军校特邀工作展成绩优良奖、哈佛图书奖、全国拉丁文考试金牌。还有一位叫吴欣儒的女孩则突出了另一些方面:校刊主编(两年),校高年级学生会主席,校环保社创始人,镇公所、爱默森医院及学校义工,女子曲棍球及田径队成员。
从这两位被哈佛录取的学生的履历中,不难看出哈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高度重视。这些要求不仅是对报考哈佛的考生的要求,也是对哈佛在读学生的要求。
哈佛在校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学习的时候小组讨论和合作是哈佛教学的特色;学生们组织参加各种联谊会,组织各种大型活动、学术会议;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无论是进入社区做志愿者,还是进入企业或是政府机构都能让他们学到很多。在这样的学习生活中,哈佛学生的学术精神、领导能力、个性就培养出来了。在哈佛,重要的已经不是学到多少知识,而是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哈佛要打造的是“通才”。
拿哈佛最成功的退学生比尔·盖茨来说,他在哈佛学的是法律,但是他的数学成绩曾经获过奖,而且,大家都知道后来他成为软件天才。其实他从小就开始博览群书,这对他积累知识、开拓思维大有益处,也使他对未知世界充满着渴望。比尔·盖茨在谈到自己成功经验的时候说“教育必须是广泛的,虽然很热衷于某个领域不失为一件好事。读高中时,有一段时间我很沉迷于编写软件。但在大部分时间里,我的学习兴趣相当广泛。我的父母鼓励我这么做,因此,我非常感激他们。”虽然没有读完大学,但盖茨精通天文、历史、地理等各类学科,可以说他不仅是当今世界上金钱的首富,而且也可以称得上是知识的巨富。
美国第二十六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18岁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其主修课有英法文学、拉丁文、地质学、古生物学、美术和演讲术。但他的兴趣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方面,他选修了十几门历史课和大量的政治学、经济学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有:欧洲史、英国史、美国史、美国政治、立宪政治、美国立法倾向、国际法、国家法、货币法规以及有关金融、运输和企业方面的古典经济学课程。
在“通才”方面哈佛的教授可以说是典范,比如哈佛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教授,他做学生时最大的成功是不仅学有所专而且博览群书。不光如此,他还指导他的学生也博览群书,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看待同一问题,这就是他做学生的诀窍。
博士在拉丁文中的原意是“知识占有者”。而作为一个知识占有者,就不应该把自己划定在某个学科领域中,他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全方位的,立体交叉的。
大多数人考进大学,只是希望将来能够在社会上获得一份理想职业,或者说获得一份工作。美国的大学也是这样。但是哈佛告诉我们:如果为了应付工作,那你只需要一些特定知识就行了;但是从长远看,要成为有所成就的人,就不应该只是专注于狭小的领域,而是要让自己成为一个“通才”。
哈佛的“通才教育”告诉我们:一个人必须全面发展才能在知识、思想、才能等各个层面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才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学习期间切记不可在学习上有严重的偏科现象,或者只以学习成绩评价人。
创业,成功人士不走寻常路
比尔·盖茨的成功效应让世人产生了这样一种印象:哈佛大学以辍学生的创业而闻名。其实不尽然,在哈佛的创业者中更多的是毕业生。
无论是美国、中国,还是世界的任何个地方的商界,只要有哈佛人的身影,就有创业者的足迹。哈佛的创业者不一定是毕业于哈佛商学院,也不一定是男生,因为在哈佛,追求财富创造价值的理念没有专业和性别的限制。通过创业实现自己的理念,实践自己的想法已经成为哈佛人的一种习惯和性格。在这些人中,还未等到毕业就辍学创业的大有人在。
1973年,英国利物浦市一个叫科莱特的年轻人考入哈佛大学。平时常和他坐在一起听课的,是一个18岁的美国小伙子。大学二年级,那个小伙子和科莱特商议一起退学,去开发32Bit财务软件,因为新编教科书中,已解决了进位制路径的转换问题。科莱特感到非常吃惊,因为他来这里是为了求学的,而不是闹着玩的。再说对Bit系统,墨尔斯教授才教了点皮毛,要开发Bit财务软件,不学完大学的全部课程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委婉地拒绝了那个小伙子的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