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丹青风骨
1755700000074

第74章

“乱弹琴!”林市长猛然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对这几件事的责任者,立即查处!决不姑息!”然后转过身对周月楼说:“非常抱歉,本政府个别工作人员不得力,责任在我这个市长,我仅向您表示歉意。”

周月楼见林市长态度鲜明,很是钦佩,但为了稳操胜券,他又进一步加大了攻击力度,集中火力做最后的狠狠一击,说:“谢谢林市长明镜高悬,不过,我还是想不明白,在唐城我们周家人为什么一再遭受那些不学无术之徒的迫害?那个干尽坏事的人为什么一再被提拔重用?”

“谁?”林市长非常敏感,他听出了周月楼话里的针对性,“请具体指出,我们党对任何坏人绝不姑息!”

“就是你们市委宣传部的主要领导!就是他一直包庇和重用逍遥法外二十七年的强奸犯美院党委书记兼院长阚若古!”

周南美术学院展览大厅内灯火通明,将近两千平米的三个展室全部挂满了展品,如此盛大规模的展览,是周南美术学院建院以来的首次。

苦山大师本人的一幅中堂《雪血江山图》和五十四幅水墨山水小品、四本墨迹册页以及《周南画论秘笈》专著全部复印展开稿占了整整一个展室;周氏二代传人周月桥、周月舟、毕沅三人的书法、绘画、文论等占了整个第二展室,其中周月桥绘画作品三十八幅、书法作品四幅,周月舟书法作品二十幅、绘画作品八幅,毕沅临摹苦山大师绘画作品二十二幅、仿历代名人绘画作品八幅,总共合计一百幅。另加《苦渊画论》、《苦渊画谱》各卷全部复印展开稿,这个展室就布置得比较拥挤;周氏第三代传人周伯均、周伯东、周伯雨、周萌四兄妹及孙媳姜可音与外孙女居美的作品布置在第三展室。这个展室比前两个展室稍大些,六个人的作品入选量因自我控制标准较严,已报送到筹委会办公室的数量就低于第二展室许多。现在,怎么看展品量都显得不足,让人觉得没有第二展室充实。所以,临时决定了两项弥补措施:一,迅速再补选几幅巨幅作品突击装帧;二,让周伯东与周伯雨二人按展室正门两边墙面尺寸,就地现场挥毫,赶制两幅巨幅作品,这样,既可弥补如此大规模的展览缺少巨幅作品的遗憾,同时,也可因此而强化本次展览的趣味性。

后面这一条,也是正在布展现场参观的周月楼、居美、劳伦与史密斯等人极力要求促成的,所以,为满足他们的意见,也为检验一下三弟近日如醉如痴解读爷爷与二叔画论的成果,周伯东专门回到墨园把周伯雨找来,并到美院向过去的同事们借来各种巨型笔,这就又引来一群专门赶来看热闹的人。

由于带有现场表演性质,两人不便同时操作,商量之后,周伯东先画。

周伯东把已经拼好的巨幅画纸又认真地展了展平,把几个调好颜色的塑料盆又逐个试了试浓度,然后让周萌替他端着墨盘,最后,脱去了鞋,站在画纸上闭起眼睛稳定情绪。

满头白发的周伯雨此时一声不响,双手交叉抱在胸前,在一旁默默看着。

周伯东首先让贝尔递过喷壶,在画纸上噗噗噗连喷几下清水,然后,从周萌手里拿过墨盘不假思索地在喷过水的地方一路淋淋漓漓洒了开去。围观的人同时睁大了眼睛,只见画纸上一颗颗大大小小的墨滴炸弹般陆续炸开,迅速向四周蔓延、浸润。周伯东不慌不忙回身端起一盆清水,又是一路洒将开去,清水又在墨中炸开,真如连续轰炸一般,不由看得大家眼直,但这回大家不再惊呼,只瞪着眼睛看那清水与浓墨相互渗透、相互运动、相互缠绕、相互融合。与此同时,稀释过的花青与铅粉又淋淋漓漓地洒了进来。不等这些花青与铅粉蔓延,周伯东又抓起一枝大提斗笔在墨与色之间刷刷点点地扫来荡去,驱赶墨与色加快溶变。最后左手拿了张生宣揉成一团啪啪啪在画上三按两按,墨、水、色间的相互运动便顿时停止。这时他右手已经同时握了两枝笔,一枝大羊毫“白日落山峰”,另一枝也是羊毫“大白云”。两枝笔一枝蘸色,一枝蘸墨,交替使用。随着这两枝笔的勾勾抹抹,画面物像迅速清晰起来,最后,他又拿起一枝叶筋笔三勾两抹,画便成了。当他把最后用的叶筋笔丢到笔筒里时,看了看手表:仅用了十分钟。

现在大家才看出最早泼下的墨变成了幽暗、湿润、虚实有度的远山。后泼的水破了前面的墨,变成了云雾和远处的氤氲。最后泼洒以及点染的花青与铅粉成了漫山遍野的梨花。因为墨、水、色都是沿一个方向洒去的,所以画面朝着一个消逝点充满了动感和韵律感。同时,由于水分充足,画面如罩一层水雾,便有了春雨淋漓的效果。最为奇处,是这种随意淋来倒去的泼墨、破墨居然还能够在画面上恰到好处地留出片片空白,稍经点染,就成了与那些用花青和铅粉染成的梨花的烘托与延续,使梨花更加无边无际,开满天地之间。整体看来,一气呵成之气韵贯穿全局。沐浴在雨中的景物既模糊,又让人能明显感到。虽明显感到了,却又很模糊。这种含蓄的效果把内在美与外在美统一得十分和谐,看去永远玩味无穷。

大家便都看呆了,史密斯甚至觉得这是神奇的魔术。

周伯东掏出手帕揩揩手说:“笔墨游戏,雕虫小技,献丑。”然后,便回头对周伯雨说:“三弟,看你的了。”他的话引起了大家对周伯雨的注意,不少熟悉他的人见他突然变成一头白发,不由得大为惊诧。周伯东想借现场气氛把三弟的创作激情调动起来,于是也故意激他一句:“三弟,你近日反复研读画论,必有更深刻的顿悟,来,别紧张。”然后便亲手为他研墨。

周伯雨一言不发,默默对着二哥的画看了一阵之后,便突然动起手来。让人吃惊的是他作画的过程和周伯东作画的过程完全相同,也是迅雷不及掩耳地泼墨、泼水、泼色,只不过泼的颜色是他自己随身带来的一种独特的朱红。这种朱红和墨溶解在一起的效果非常别致,极其绝妙。大约也是十分钟之后,周伯雨便把他画完的画摆在了二哥周伯东那幅画的旁边。这时人们不仅是惊诧,更有些目瞪口呆了——如果说看了周伯东作画的过程和最后的效果,使在场的同行想从此罢笔改行的话,那么现在这些人则是彻底地被自卑感所淹没了。

周伯雨的画正是与二哥所画的《雨中梨花》相对应的《秋雨红叶图》。乍看起来,两幅画的章法、构图、风格、气韵都差不多,但懂画的人,或者说在中国画技法方面达到一定造诣的人,比如周伯东就能看出其中不小的差别,那就是三弟的画比他的画更雄浑、阔远、深邃。他的笔、墨、色与所表现的审美客体的神韵以及一种不可名状的悲凉气氛有机地融成了一体,比周伯东的画更具感染力。更让周伯东吃惊的是,自己的画有着明显的泼墨、破墨技法痕迹,而三弟的画中技法却神秘地消失了。再仔细一分析,他发现三弟这画和爷爷的《雪血江山图》一样,除了审美上的愉悦感,更能让人感知一种禅的玄妙与宗教的神秘。

周伯东知道,这是三弟近日在爷爷和二叔理论的引导下,艺术修养已经升华到禅的境界。如果再细致研究,也许会发现三弟在某些方面的艺术功力已经超过了爷爷。

周伯东一经有了这一发现,不由心中一阵狂喜:事实证明爷爷是可以超越的。那么,三弟的今天也就是他的明天,于是,他带头给三弟鼓起掌来。

再看周伯雨自己,此时早已泪流满面,在众人的掌声中,他竟放声号啕起来。

签字仪式在周月楼下榻的宾馆大会议室举行。

这次签字仪式的横标共两幅,分挂在会议室相对的两面墙上,一幅是:合作兴建开发唐城博物馆暨梨花湖旅游工程项目签字仪式;另一幅是:联合兴办唐城中美艺术长廊签字仪式。两幅横标下都设了主席台。这种别出心裁的安排也是林市长想出来的。他说,在这面的横标下,同周公签完《合作兴建唐城博物馆协议书》及《合作开发梨花湖旅游工程协议书》两份文件后,马上向后转,再到对面的横标下,与劳伦和史密斯签署《联合兴办唐城中美艺术长廊协议书》,这样,既可以提高效率,也便于新闻媒体的工作,这当然也看出了林市长这个人的随机创造能力还是不错的。

签字并不是由林市长本人与周月楼、劳伦等人来签,他们是老板级人物,只需站在双方与会者队伍中间,用握手和微笑相互表达合作诚意即可。至于具体签字人,官方这边是博物馆工程筹委会主任戴少人与梨花峪乡的李乡长;周家这边与戴少人相对的是周伯均,与李乡长对应的是周伯东,这是经过周月楼主持召开的家庭会议议定的。既然画院院长不让干了,周伯均也就不必再去费心劳神地争取,尽管已知林市长明确建议宣传部和组织部考虑让周南后人担任周南美术学院院长的消息,但鉴于政府现行政治体制不改,阚若古的后台人物不扳倒,扳倒一个阚若古还会再出若干阚若古,他们上边永远可以说个别人腐败,换掉就是了,大家要向前看,可看什么呢?盼清官为民做主的中国人不是盼了几千年了吗?清官虽出了不少,可贪官出得更多,人民照样免不了受欺负。不改变自上而下的任命制,不采取自下而上的民选制,民主就永远是口头上的,这种实质上无法避免任人惟亲偏差的干部制度,永远不可避免有源源不断会讨好上司的坏蛋世世代代欺压良民,所以,胳膊拧不过大腿,别干了。现在,中国既然搞开放,让国外资本进入,一个以市场经济新机制冲击封建主义腐朽残余的时代已经到来,认清这一点,就该相信这种开放不可逆转,那么,代表外国资本来参与中国的事业,不也同样可以有所作为吗?一经对此达成共识,全家人都认为周伯均确实没必要再去官场里混了,既然制度具有浓厚任人惟亲性质,想坐稳交椅就不能不屈从帮派,就不能不出卖人格,何苦呢?正当周伯均为大家的劝告所动,一方面欲下决心退出官场尔虞我诈重围,重新找回自我,潜心丹青,再攀艺术高峰;一方面又难以割舍已经到手的既得利益和未来升迁机遇,犹豫不决时,林市长微服来访帮他下了最后的决心。

那天,晚饭后,大家正在议论墨园改造成博物馆园中园方案时,忽然,林市长一个人踱进院来,他是自己开车到宾馆未见到周月楼,又径自赶到墨园来的。他所以不要司机,不带秘书,就是想推心置腹和周月楼为代表的周家人谈谈心,交交朋友。

他听到周月楼介绍了周家多数人的意见和周伯均的犹豫不决后,出人意料地发表看法说:“依我看,大伙的意见是对的,周院长可以考虑退出官场而去做资方代表,为什么呢?除了大家指出的现行干部体制的弊端外,这也是帮助我党克服腐败,把改革开放大业顺利推进下去的需要。我这样说大伙可能不明白,那么换一种说法——我们的干部队伍为什么老是出现问题呢?就是社会力量中说‘不’的势力太弱,也就是监督机制不力,那么,有更多有识之士充实到资方代表阵营中,可以强化对我党干部队伍的监督与制约,这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和杜绝我们干部队伍中腐败现象的发生,保障改革开放大业的健康发展。试想,现在周院长在我这市长领导下,与我有分歧也要服从我,和我保持一致。如果作为资方代表和我平起平坐,有分歧就可以畅所欲言,这就是外来资本在目前中国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所以,周院长退出官场,改做资方代表,也是于国家大业有利的好事。何况,远离权力中心,才能超脱,也才能专心致志搞点专业,所以我完全支持……”

就这样,周伯均做了周月楼博物馆项目的全权代理人。而周伯东则做了梨花湖旅游工程项目的代理人。开始,周伯东坚辞不受,他说自己没有一点商业细胞,怎能参与商业活动?便推让三弟周伯雨去担此重任,可周伯雨此时早已设计好自己后半生的打算,他借此机会向亲人透露了这个想法:他要出家。这是真的,经过多少不眠之夜考虑成熟的。本来,他想去死,用死来偿还欠吉玉的爱,后来,二叔的嘱托使他改变了想法,他不想死了,要像二叔那样躲出滚滚红尘的喧闹,寻个清静之所,潜心书画与民族美学的研究,争取不负二叔之嘱望,在若干年后,真的写出一部《苦寒画论》来。听了他眼含热泪的表白,大家都理解了他,因为吉玉留给他的信大家都看到了,知道这二十七年来二叔一直与世隔绝是为了干成点事情,也知道了毕沅和吉玉一直暗中配合他、帮助他。同时,还知道了二叔对伯雨的希望和嘱托,所以,现在对伯雨的话大家都表示了理解,最后也都默认了他的计划。这样,梨花湖项目代理人的担子又回到了周伯东的肩上,他当然还是坚辞不受。最后,周月楼提了三点意见:一,鉴于伯东与贝丝的关系和现在伯东已被解聘,让他出国他又不去的实际情况,这梨花湖项目暂时就由他应承;二,伯东没商业细胞是事实,但周林肯定有,他是未来人选,但必须在把他调教好之后;三,初级阶段伯东挂名,周林(他早晚会回来)襄理,他回到台湾后,把旅游专业毕业的小女儿周慧派回来,先帮伯东和周林干起来。这么一说,周伯东便也无话可说,就终于应承下了这份连做梦也想不到的差事。为此,他感叹说,世事难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