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丹青风骨
1755700000045

第45章

周萌扑哧笑了:“二哥怎么还不回来?真是又痴又呆又可恨。哎,你看他收藏的文房四宝。他还是文房四宝协会主席呐,也是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省青联副主席、省山水画家协会副主席、省青年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总共七个协会的副主席,都是人家硬给他戴的帽子,他一个也不承认。”

贝丝听了周萌的介绍不禁好笑,不去追求那些副主席可以理解,大家选了为什么不承认呢?是不是太孤傲了?这样想着,她就去看文房四宝。

这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古董架。上面放着的全是纸、笔、墨、砚。纸中也包括些绢。贝丝知道,中国在蔡伦发明纸前是用绢作画的。那些绢大多历史久远,触碰得破,所以她只是看看,并没有动。她轻轻地动了一下纸。有两种暗黄色的纸,其中细腻一点儿的很像今天的宣纸。周萌走过来说:“二哥正在写一本叫做《中国文房四宝》的书,这是宋代以前的纸。宋代以前的纸种类很多,都没有确切的记载,流传下来的也极少。这种纹理比较粗疏的是麻纸。这两种纸里都掺有丝。”周萌轻轻提起一张纸又说:“这是宋纸,厚,可以起层。用它作画,一张可以起成两三张。二哥这些纸是很值钱的,尤其是造伪画的人出高价也买不到的。”

她们又开始看笔。那些笔形状各异,大提斗、小提斗,各号提斗。大小叶筋、大小衣纹、大小白云、大小兰竹、大小山水、大小羽箭、大小红毛、大小翎毛、大小楷、狼毫、羊毫、点眉、朱卉……笔杆上大多刻了出品的字号,也贴着笔的年代,或谁用过的笔。

“二哥把所有的钱都用在绘画和收藏上了。”周萌指着另一格说,“这里全是墨。你看,这几块是明清之前的墨,目前是极珍贵的。”

周萌所指的那几块墨分别保存在精致的小玻璃罩里,用红绸衬着。墨已龟裂,看起来平常得很,其价值只有行家知晓。

“这些都是明清两代的墨。”周萌又指着一些用绢绫装潢的墨盒和漆盒说,“明代油烟墨是主流,大多是用松烟、兰烟、棉烟制作的。名墨主要产在歙县与休宁,二哥这些墨就是当时制墨名家邵格之、和君房、方于鲁亲手制的。”

贝丝看看这些墨大多是几个形状不同的异形墨组成的丛墨。墨上的图案有天文地理、花鸟鱼虫、仕女人物,不仅工艺精良,纹饰也非常讲究,实际已经够得上是赏玩的工艺品了。除了这些稀世珍品之外,余下还有康熙和乾隆年间曹素功、胡开文的两块宝墨。

周萌说:“清代的墨主要有两类,一种是‘精鉴墨’,专供鉴赏和把玩的。另一种是‘家藏墨’,为私家收藏和馈赠亲友的。你看这‘名华诗墨’、‘名花十枚’造型多精美,上面不仅有诗文和花卉图案纹饰,闻一闻,还各有奇香……”

说着,周萌从丛墨中拿出一块送到贝丝的鼻子前面。贝丝一闻果然有一股难以诉说的奇香。贝丝有些奇怪,当初她也是学美术的,怎么没有周萌知道的这么多?后来她就想到,当时她并没有专门学中国画,而周萌现在是中国画研究生。其实周萌并没有给她细讲,原因是她总是惦记着二哥怎么还不回来。时间再长,贝丝可能是要走的。为了把她留住,便陪着她,给她讲,顺便吹捧二哥。

周萌想,只要缠住她,等到她欣赏砚台的时候就好办了。砚台里有着关于贝丝的内容,那是他们的爱和眼泪。周萌相信,贝丝只要看见,她就会下决心不走了。

根据各种迹象表明,贝丝和二哥还没有到一起,也就是说,没有上床。对于这一点,周萌不仅多少有点愤懑,甚至有些耿耿于怀。

其实,贝丝根本就没想走,不见到周伯东她是不会走的。既来之,则安之。来时的路上她甚至想到在墨园无论遇到谁,无论谁怎么对待她的到来,她都将一意孤行。哪管是遇到周伯东妻子的抵抗,她也不予理会,她的战略是勇往直前。

可是她现在把什么都忘了,她已经被周伯东的收藏品陶醉。她开始注意那些砚,并很快被那些砚迷住了。

周萌拿过周伯东的几页书稿递给贝丝说:“你先看看二哥的书稿。”

贝丝接过看着:

中国的文房四宝中,砚是集书法、绘画、雕刻多种艺术为一身的。而且,砚又以特有的色调和造型,加之巧夺天工的雕琢,为四宝中庄重风雅之尤物。文人学子案头置放一砚,书写作画时,边慢慢研墨,边细细品味墨行于砚之乐趣,同时,握管在手,边细细舐抵,边体味笔贴砚面运行之畅然。而只追求砚石发墨滋味者,执墨悬腕于砚上摇头颔首,其乐陶陶。或邀集至友,取清水一盆,将砚沉没其中,品评赏析砚石妙趣天成的纹理,其乐融融。又有砚妻墨子者,每每将砚辗转把玩于掌中,细细感受其温润、细腻之肌理。其悦其乐,惟己可知。

砚,石字旁,表明以石为料。也有用玉、木、陶、瓷、铜、铁制者。砚,别称墨海,相传“黄帝得玉一钮,制为墨海”,这是中国制砚的始端。

周萌又递给她一页,贝丝接过来看着:

石砚温润发墨,纹彩绚丽,博得文人雅士垂爱。自唐宋起,品砚、制砚的书籍谱典相继出现。如少年才子李贺的《杨生青花紫石砚歌》千古为人吟诵:“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

周萌又递她一页:“你看砚的品种的介绍。”

贝丝便又看砚的品种:

……玉砚、陶砚、砖瓦砚、漆沙砚、竹木砚、金属砚、美石砚、化石砚等等。

玉砚中又分翡翠砚、宝石砚;陶砚中又有澄泥砚、三彩砚;金属砚中又有金砚、银砚、铜砚、铁砚等。美石砚中则分玛瑙砚、煤晶砚、水晶砚;竹木砚中有竹根砚、竹节砚、檀木砚、梨木砚等;化石砚则有木化石砚、贝化石砚、骨化石砚等。

其中最庞大的一支是石砚。

砚有砚品,讲究润不滑毫,涩不留笔,储水不耗,研墨无声,发墨如油。另外,讲求色泽、纹理,以嫩润、奇丽者为上。其次,讲求雕工、题铭。单就石砚材料看,其“嫩润”有“细润如玉,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细而不滑”之说。“储水”有“夏不渴水,冬不凝冰”,“握之稍久,掌中水滋”之解和“呵气可研墨”之要求。“发墨如油”有“着水研墨,油油然若与墨相恋不舍”之体会。

中国四大名砚:端、歙、澄泥、洮。

端砚为四大名砚之首,有群砚之冠之美誉。

…………

贝丝闭上了眼睛。她觉得中国的文化艺术深邃、奥妙,知识、典故浩如烟海。父亲虽曾被誉为中国通,她自己也在中国呆到二十岁,从小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又在美术学院附中学了五年多,可对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又了解多少?皮毛而已。这样想着,越发不想离开中国。

“怎么了?”周萌有些担心地问,“觉得其中知识无止无休是吧?这才是墨海无涯呐。得,别看这书稿了,还是看实物吧……不过你要注意,这里有的是古董,有的是二哥自己雕制的。”

周萌收起书稿,两人又开始看古董架上的砚。

架上的砚大大小小,形状各异,颜色不一,纹理千变万化,雕工各有千秋。

贝丝拿起一枚极小的石砚。

周萌心里拍手:好!有戏啦!真是心有灵犀!

这枚石砚比北方的元宵大一点儿,比南方的汤圆小一点儿。贝丝被它的小巧与精美所吸引,便把它放在手心里细细地看着。这枚砚是用一块彩石雕制而成的,分上下两层,上层是砚盖,下层是砚池。贝丝所以看出上下是由一块彩石雕成,是因为上下两层的纹理是连接的,不细看会误认为是一块石头。这枚砚所以能够引起贝丝的注意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造型小巧玲珑,更主要是石的纹理和色彩极其特殊。乍看是一只蓝眼睛,细看则可分辨出由石头精妙纹理走向形成的蓝色瞳孔,白色眼球,肉色上下眼睑,而且还长着长长的睫毛。

这是一只白种人的眼睛,而且是女性的眼睛!真可谓妙趣天成!

周萌又递给贝丝一页书稿:“看看二哥写的这一段吧。”

贝丝便接过看去:

诸砚之中,佼佼者当数石眼砚。

石眼,顾名思义,石之眼也。实为天然形成之石核。一般呈青蓝或翠绿色,有些略带微黄。有瞳仁者称活眼,弥足珍贵。

“你再看这方砚上是有字的。”周萌收起书稿,递给贝丝一个放大镜,指点着说:“在右下角。”

贝丝有些疑惑,接过放大镜一看,果然右下角处刻了两个字:“眉砚”。贝丝这才明白此砚为何如此小巧,原来是描眉用的。

这方砚之料也是一块石眼。

她轻轻揭开砚盖,又是一惊:

砚池的上方卧着一只情态可人的小狐狸,而砚池的形状正是一把吉他,小狐狸就卧在琴颈上,是借助于石头的纹理和颜色雕成的,样子很调皮。砚体呈灰色,惟独那狐狸的嘴巴呈白色,至粗大的尾部渐渐变成褐色。尖尖的小嘴前面有一个小小的槽,细看才能发现里面有一条墨,太小,用手是取不出的。

周萌示意让她把砚盖翻过来看。原来砚盖内面上也有一只狐狸,只是凹进去的,正与砚池上的狐狸呈一凹一凸,一阴一阳。将盖合上,一阴一阳狐狸恰相吻合。

贝丝心中又是怦然一动。

周萌又把放大镜递给贝丝。贝丝隔镜一看,砚盖的内面竟然刻着一句诗:

凭谁问,画眉深浅入时无?

贝丝想起好像在哪儿看过这句诗,是说丈夫为妻子描眉,妻子问描得深浅入不入时?这明明是为她制作的。

周萌又拿过一方砚递给贝丝。

这方砚要比眉砚大许多。形状、颜色和石头的纹理也很不相同。砚体分上下两层。砚盖右下角也刻着两个字:“梦狐”。打开砚盖一看,砚池头上雕刻着两只小狐狸。这两只小狐狸头朝尾,尾朝头颠倒着睡在砚池边上,挨得很紧,都将头枕在对方丰厚的尾巴上,睡态可掬。

砚盖上刻有两行字:天河无奈,梦中厮守。落款是:痴呆公子。

周萌说:“你要不来中国,永远不会看到这一切。现在你看到了,可这里的故事你还不知道。二哥整整用了三天三夜的时间雕完这方眉砚。然后背上吉他,手捧此砚,拿着眉笔在雨中不停地走,边走边重复一句话,贝丝,我给你描眉……”

贝丝的热泪顿时流满两腮。她闭上眼睛,仰起脸,许久才使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周萌因势利导,又让她看周伯东的印章。那些印章大小不一,形状不一,刀法也各不相同。有“伤心墨客”小篆阳文闲章,有“痴呆者”小篆阴文闲章,有“墨祭”、“墨殇”、“相思梨花”和“狐狸情人”几枚大篆闲章,还有“断肠细雨”、“痴心不悔”、“寻寻觅觅”、“沙沙沙沙”几枚半篆半隶闲章。此外,还有“墨园听雨”、“狐缘”、“苦恋”等几枚隶书闲章……这些章,有田黄、鸡血石、青田玉、寿山石等不同石料,刀法古拙苍劲,金石味儿很足,琳琳琅琅,皆为上品。

还有些雕有狐狸的钮章。

贝丝不知怎的,就恍惚起来,自觉神志痴迷。

周萌说:“想不想看看你的吉他?”

贝丝便跟着周萌来到客厅,对着那吉他看了许久,抚摸了许久。后来她摘下琴,坐下来弹起那首《影恋》。她的手指拨动着琴弦,眼泪便打湿了琴盘,无数幸福与痛苦的往事,同那伤心的旋律一起流淌出来。

“不不。你这是左撇子,要用右手弹。”贝丝说。

“我留右手作画,左手弹琴。”周伯东说。

“可这是左撇子!这琴是要用右手弹的。我教你用右手弹。”

“你是女的,用右手。我是男的,用左手。男左女右——我们老祖宗规定的。”

“弹琴和你们老祖宗有什么关系呢?上帝呀,你是一个专讲歪理的家伙!只许你用左眼睛看人,用左鼻孔出气,走路只迈左脚,只往左转……”

“那么你们女人就只许睁右眼,用右鼻孔出气,走路只迈右脚,只往右看,只往右转……”

后来贝丝就跟着周萌走进了卧室。周萌说二哥一会儿就会回来,二嫂不会回来了。

贝丝有点累,就在沙发上坐下来。周萌看看手表,大惊小怪地说:“哇!忘了一件大事!糟糕,还有人在等我,我得走了。拜拜——祝你幸福!”说完,便跑了出去。

贝丝刚要环视一下卧室的陈设,周萌又跑了回来,笑嘻嘻地对贝丝说:“我二哥可是孔老二,你要主动点!再次祝你幸福!”她一伸手替她关了灯。

大约半夜十一点左右,周伯东回到家。他没进客厅也没进卧室,直接进了画室,打开灯就画起来。这些天乱事太多,把作画的事都耽搁了。他提醒自己业精于勤,荒于嬉。如果这么下去,他的事业就毁了。所以他必须拼搏。怀着这样的心理,他越画越兴奋,加上贝丝的归来,使他的灵魂获得极大慰藉,心情好,激情也充沛,画的便很顺手……星移斗转,更漏交替,竟忘了时间,也不觉疲劳,不知不觉画了一整夜,后来觉得饥肠辘辘,奇饿难忍。看看表兀自一愣:竟已是早上七点二十分!上午第一节就是他的课,便丢下笔匆匆出去了。

看来他又吃不着早饭了。

周伯东走出大门径直向东走去,姜可音骑着自行车,带着忙忙从大门西面方向驶来,正巧看到丈夫的背影消失在人群里。

忙忙没有看到爸爸的背影,见妈妈停下车来,便催促说:“妈,你怎么停下了?快走吧,再晚看不见爸爸了!”

姜可音说:“忙忙,爸爸已经走了,我们改日再来吧。”

忙忙扭着身子:“我都十多天没见到爸爸了。爸爸不会走的。”

姜可音想,带他进去也好,让他自己证实爸爸已经上班,他就不会再吵闹了,于是就进了墨园。

自行车刚停下,忙忙就跳下车子跑进屋去。他推开卧室的门就喊起来:

“爸爸!”

贝丝一惊,从床上猛然弹起来。她迷迷糊糊地看着面前的小男孩,又看看屋子,还没从梦境中清醒过来,姜可音已经站在她面前。姜可音对于丈夫和贝丝的事早有心理准备,可突然看见贝丝坐在她的床上,也未免一愣。不消说,昨夜丈夫和贝丝趁她不在,就在她的床上睡在了一起!这使她无法容忍,两行泪水汹涌而出。与此同时,贝丝也终于从惺忪状态里清醒过来。她回想了一下,由于这两天布置房间太累,昨晚周萌替她关灯不久,她就睡着了,而且睡得很沉很香,还做了许多梦。还没等她从梦境中醒来,眼前便出现了这个小男孩和这个女人。他们母子无疑是周伯东的妻子和儿子。

这情形很尴尬。

忙忙看了贝丝好一会儿,终于说话了:“阿姨,你是谁?怎么睡在这里?”

贝丝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孩子的问话?天真的孩子提出了最简单又最难于解释的问题。

忙忙见贝丝不回答便回过头去问妈妈:“妈妈,她是谁?妈妈,你怎么又哭了?”

姜可音忙抹了抹眼睛说:“不要乱说,妈妈没哭。”说着又对贝丝说,“我叫姜可音,是周伯东的妻子,你就是贝丝吧?”

贝丝觉得没必要说什么,于是只应了一声“是的”,便下了床向外走去。临出门时,她转回身说:

“谢谢你的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