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作文知识讲话
17446400000036

第36章 2013年中考河北省作文试题、例文和点评

根据所给开头续写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②与开头衔接自然连贯;③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④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⑤不少于600字;⑥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题目:

语文学习不只是在课堂上,它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

【例文1】

姑姑成了我县的农民诗人

语文学习不只是在课堂上,它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这句话是姑姑常说的话,是她从亲身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姑姑初中毕业时,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开展起来。学生造反,老师被斗,高中停止招生。因此她失去了升学的机会,回到一个小山村,当了农民。“晨起锄禾天欲白,暮归生灶日黄昏。”姑姑曾写诗歌这样描写自己的生活。

姑夫在外村教小学,照顾不了家里的日常生活。姑姑要下地挣工分,照看孩子,做饭、洗衣,一天忙得团团转。劳累一天的姑姑躺在炕上,辗转反侧,她想,我如果长期这样下去,连初中学的那点知识都会忘掉。我必须继续学习,没老师,就自学,白天忙,就晚上学。她想起初三时语文老师拿她的作文当范文读给全班同学听,并鼓励她说,“你的作文很好,要继续努力。”她决定抓时间练习写作。后来,她下地时经常带一个小本子,听到生动的话、有趣的事就记下来。晚上,就在灯下构思写诗歌。

2000年9月,县文联举办“‘颂祖国、颂栗乡’诗歌有奖征文”活动。姑姑鼓起勇气将自己写的短诗选出5首寄去,真是喜出望外,姑姑的诗歌竟然评上了一等奖。从此,姑姑不仅更加坚定了写作诗歌的信心,还结识了县文联主席、诗词协会主席和许多文友。姑姑拜他们为师,经常向他们请教。

有一次,县文联主席吴先生对姑姑说,“你可以上网找到滦河网,在那里能和咱县的诗界精英们交流。”姑姑听后,迫不及待地买来电脑,向姑父学,向遇到的所有会电脑的人请教,一年后她就能上网查资料、发微薄了。上网给她打开了更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

由于姑姑语文学习的天地不断扩展,由于她的坚韧不拔地努力,她撰写的几百首诗歌已结集出版,诗集叫《栗乡诗草》。姑姑成了我县的一名农民诗人。

一考生(有修改)

【简评】

续写的要求是依据题目原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继续写下去,要按原文的思路写。题目是开头的一句话,这一点不能变。

本文体裁是记叙文。作者巧妙地使题目的第一句话成为人物(姑姑)的语言。文章通过记叙姑姑从初中毕业回乡当农民到成长为农民诗人的艰苦经历,说明语文学习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切合题意,中心突出,结构完整。

【例文2】

语文学习天地广

语文学习不只是在课堂上,它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这句话绝没有轻视课堂上学习语文的意思,相反,作为学生来说,必须重视课堂上的语文学习,只有在课堂上学好语文,将来才能做好工作并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打好基础。然而,不容否认语文学习不只是在课堂上,那么,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在哪里呢?

深入实际生活,积累素材,学习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我们中学生作文时常常是学生腔、老套子。比如,写《我最敬爱的人》,全班几乎有一半的学生是这样开头的:“有许多人是我敬爱的,他们有的助人为乐,有的拾金不昧,有的刻苦学习……但是,在我的心目中最敬爱的人是ⅹⅹⅹ。”人云亦云,颠来倒去是那几句话。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生活面很狭窄,语言很贫乏。

我姑姑是位回乡知识青年,在参加生产劳动时,她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听到有意义的事或生动的话就记下来。她利用工余和晚上时间经常给县里的小报《今日栗乡》和广播电台写稿子。三年后,她积累了厚厚的五本素材,还出版了一本散文集。她深有体会地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这几年的农村劳动,就不会有我的散文集。”

毛主席曾经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要学好语文,就要到实践中学习,到群众中学习,那里是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

艰苦奋斗,坚持自学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上大学中文系、新闻系当然好,但是考上大学的人毕竟是少数。所以,走自学成才之路同样是可以学好语文的。张海迪从小患了高位截瘫。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但她刻苦自学,学完了小学和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和日语,并在轮椅上开始写作,几年来创作和翻译了多部作品。她被誉为“当代保尔”,是我们青少年的好榜样。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语文学习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会取得理想的成绩。

一考生(有修改)

【简评】

试题要求“根据所给开头续写作文”。所以,“语文学习不只是在课堂上,它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这句话,必须是续写作文开头的第一句话,如果放在文章里边的某个地方,那就跑题了。

本文选择了议论文体裁。

作者首先对题目的第一句话简要地作了辩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引出中心论点:“不容否认语文学习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然后,用设问句“那么,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在哪里呢?”过渡到下文。下文分两层进行论述,每层的开始一句,就是这一层的分论点。然后采取列举事例和领袖名言对分论点加以论证。最后一段,进一步点明中心,首尾照应。

文章采取了“总——分——总”的写法,论点明确,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