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作文知识讲话
17446400000024

第24章 怎样写材料作文(1)

材料作文有文字材料和图画材料两大类。材料作文是命题作文的另一种形式,总的题目是所给的材料。材料作文就是依据材料(文字或图画)作文,通过对材料的分析,理解题意,确定一个写作角度,自己拟定一个适当题目作文。

怎样写材料作文呢?

一、文字材料。文字材料有单一材料和综合材料两类。单一材料审题时要认真阅读材料,注意抓住材料中能够揭示中心思想的关键词语理解题意。综合材料比较复杂,包含两个以上的一组材料。这些材料,有的是并列、互补关系,有的是对比、相反的关系。综合材料审题时要注意抓住每个材料中的关键句子深入分析,全面考虑,从而提炼出它们共同表达的主题(中心思想)或论题,而不要只是依据其中的某一项材料片面的立意。

有的材料是寓言故事,写这类材料作文,首先要分析出它的隐含意义,然后进行联想或想象,将寓意和相联、相似的现实中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确定写作角度和内容。

二、图画材料。图画材料有单幅画和联幅画两类。无论哪一类图画材料,审题时都要细心观察图画,联幅画要按图片的顺序观察;观察时先整体后局部,先了解整个画面的含义,然后抓局部做重点观察,一般地说,有人物(含拟人写法的动植物)的要把人物作为重点来观察,因为人物最能表明图画的主题。图画都有很强的针对性,要发挥联想,将画面含义与相似的社会想象、人的思想联系起来,从而确立角度,明确立意。

三、围绕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是记叙故事或提炼观点的依据,作文时,要围绕材料立意、选材,作文时可适当地概述材料内容或者引用材料中的局部内容。总之,材料作文必须扣紧所给的材料去写,如果脱离材料去立意谋篇,写出的文章就是跑题的文章。

四、注意理解题目“要求”中的事项。

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在题目的“要求”中,常提出如下几项要求,审题时要认真考虑、正确对待。

“选准角度”:同一个材料,可以从几个角度去认识、去理解。在多角度中最符合材料中心思想的角度是最佳角度。作文时选择与材料中心思想有密切联系的角度;作文只有一个角度,就是“选准角度”。

“明确立意”:立意,就是确立主题(也叫中心思想)。不是脱离所给的材料,而是紧紧依据材料确定主题(或论点);一篇作文只有一个主题(一个中心论点),做到主题集中,就是“明确立意”。

“自选文体”:自己选择作文体裁,写记叙文、议论文、小说、诗歌都可以,如果标有“除诗歌外”的字样,就一定不要写诗歌。注意作文时一经选定某种体裁,全篇都要按这种体裁形式去写。

“自拟标题”:自己根据所写的文章内容和所选的体裁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无标题要扣分。

“不要套作”:所谓“套作”,就是对原材料加以复述,或者模仿原材料去写,只是改换了材料中的人名、地名,增加了一些细节。套作的文章没有自己的新颖材料,也没有自己的思想感情,肯定是失败的文章。

下面以一个材料作文题为例加以解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送给妈妈一双袜子,妈妈说:“我这个年纪怎么能穿红袜子呢?”大家都说是红色的而道尔顿看到的却是蓝色,他感到自己的色觉有问题。他研究了两年,于1794年发表论文《视觉之异常》,将这种疾病称为色盲症,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一项空白。

日本商人安藤百福看见拉面摊前常排着长队,已经破产的他感到这是一个创业的机会。他买了面粉和食油,在小屋里每天干20个小时,实验了一年,终于在1958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这一新产品的开发带动了一个新产业。

法国年轻的家务杂工乔利,不小心将灯油滴在熨烫的衣服上,他只好白干一年来赔偿。后来他发现被煤油滴染的地方,不仅没脏反而把陈年污渍也清除了。这个发现,促使他研制出干洗剂,改革了传统的洗衣技术。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这是一个综合材料作文题。三个材料是并列关系。通过综合分析,可以看到道尔顿、安藤百福和乔利三个人的故事都是讲述在挫折、困境中奋斗,最后获得成功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有其共同点,就是说明一个人遇到挫折、失败并不可怕,只要留心生活,抓住机遇,刻苦钻研,坚持不懈,就能取得事业的成功,为人类做出贡献。围绕这个主题写作,才能做到“选准角度,明确立意”。因此,依据自己掌握的材料,可以选择下面其中的一个角度构思成文。如:热爱生活,在困难中成长;坚持不懈地努力,是事业成功的保障;抓住机遇,坏事可以变成好事等等,如果不是这样全面地考虑材料包含的主题,而是仅凭某一材料中的片言只语来选择写作角度和立意,其作文就会失败。例如:根据材料中写的“道尔顿送给妈妈一双袜子”,就谈论子女应该孝敬父母的内容;根据安藤百福破产后又“开发带动了一个新产业”,就分析失业与就业的问题;或者根据乔利“不小心将灯油滴在熨烫的衣服上,他只好白干一年来赔偿”的事件,就联想社会上的待遇不公、奖惩不明的事例……这样写,都是断章取义,选错了写作角度,脱离了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

这是什么意思呢?上面这个材料作文的最佳立意表明在材料的最后一句话,“不管是真是假都应对小女孩儿做点什么,给予帮助”。就是说不要因为社会上有人不讲诚信,就妨碍多行善事,应该“勿因善小而不为”,勿因有人欺骗而不为。所以《爱心善行处处有》、《发扬助人为乐的美德》、《助人不讲条件》、《一件小事》等文题比较最好。

如果所给的材料是寓言故事,就要掌握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将材料中的“人物”和故事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联系起来思考。

材料作文选择写议论文体裁的较多,因为材料作文多是说明一个道理,表明一种观点。一般写法是“引述材料——分析材料——提出论点——论据论证——点明中心”,在论证过程中常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这样写容易做到内容充实,中心明确,避免跑题。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擅长,采取写记叙文等其他的体裁和写法。

【记住要点】

对待材料要慎重,全面分析抓中心。材料中心范围内,选一角度去作文。常从人物去分析,写作角度要选准。若是寓言小故事,联系实际不放松。

【例文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了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也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百分之九十来自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员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二舅学艺

高三李婧

俗话说得好:女有百家亲,莫如娘家人。我们家穷亲戚多,妈妈心里惦记这个,惦记那个,但是,我看得出来,妈妈心里最惦念的是她娘家兄弟——我的二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