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海战主力:巡洋舰与驱逐舰
17436100000003

第3章 出没风波里——巡洋舰的成长历程(2)

标准SM-3型导弹是美国海基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的重要一环,用来拦截中、远程弹道导弹。该型导弹沿用了防空导弹的弹体和发动机,改装了第3级发动机以及加装全球定位/惯性导航系统。

目前,该型导弹已经具备初步的反弹道导弹和反卫星作战能力,部署在美国“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伊利湖”号等舰艇上。

3.P-700“花岗岩”反舰导弹

目前装备在俄罗斯“基洛夫”级导弹巡洋舰上,是俄罗斯保密最严密的武器,从未向境外出口。据推测,该型号导弹长10米,重7吨,速度2.5倍音速,射程550千米。制导系统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导弹可以选择目标,并选择一种最佳的打击策略,攻击对方舰队中最主要的目标。

有报道称,该导弹千克常规高爆弹头或50万吨当量的核弹头。由于导弹飞行速度快、质量大,即使不装弹头也可将驱逐舰一类的舰艇直接击毁。

二、动力装置

最早的巡洋舰可追溯到英国于1514年下水、1593年改建的“亨利”号战船。那时的巡洋舰都是风帆动力。19世纪初,船用蒸汽机诞生之后,引起巡洋舰动力的革命,但初期的明轮式推进器效率低,难以经受大风浪和炮火,还不能赋予巡洋舰快捷和远洋机动作战的特性,因此当时采用蒸汽机为动力的巡洋舰通常也保留风帆,一方面可以加快航速,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蒸汽机损坏时作为备份动力。

1884年前后,英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螺旋桨推进的轻型巡洋舰“响尾蛇”号。螺旋桨使巡洋舰的特点得以实现,此时,巡洋舰可以安装笨重的装甲而不至过多地影响机动性。军舰动力装置的进步,不仅使巡洋舰获得了更快捷的机动性,而且彻底摆脱了风帆。

1904年,世界上第一艘装有蒸汽轮机的巡洋舰——英国的“紫石英”号成功下水,这标志着现代巡洋舰的诞生。

20世纪50年代以后,对巡洋舰航速和航程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开始尝试采用核动力。

1957年12月,美国开始建造历史上第一艘核动力导弹巡洋舰“长滩”号。

“长滩”号1961年加入现役,采用两台CIW型核反应堆,功率为8万马力,有着常规动力无法比拟的优异性能,能以30节以上的高速持续航行14万海里,若以20节的速度航行,续航力可增加3.5倍,期间无需更换燃料。鉴于“长滩”号的成功,美国海军建造了“班布里奇”级核动力驱逐舰(后划归巡洋舰)和“弗吉尼亚”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

核动力装置虽然先进,但建造和使用费用昂贵。美国“长滩”号建造预算8700万美元,实际造价竟高达3.23亿美元,比同时代的“小鹰”号常规动力航空母舰还贵,为此美国不得不放弃使用核动力,转而采用常规动力。经过多年研制,美国在巡洋舰上成功采用燃气轮机,相比以往的常规动力装置,燃气轮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启动迅速、热效率高、安装布置灵活、操纵控制容易、单台功率满足使用要求等优点,是巡洋舰主流动力。

三、舰载雷达

1935年,德国在“贝雷”号试验船上首次进行舰载雷达试验,这是一种对海警戒雷达,当时对海上舰船的探测距离仅8千米。世界上最早用舰载雷达的是德国研制的“海上节拍”式对海警戒雷达,它于1936年夏首先装备“格拉夫·斯佩”号重巡洋舰等三艘大型军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苏、日等国海军的部分舰艇(包括巡洋舰),陆续装备了对空、对海警戒雷达,主要用于及早发现敌方飞机和舰艇,以保障及时和有效的攻击。

舰载雷达的发展趋势是:发展多功能雷达,以提高雷达效能,减少舰上雷达的数量;进一步提高抗干扰能力,抑制海浪杂波,克服低空多路径效应,改善低空探测和跟踪性能等。

美国“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上装载的AN/SPY-1相控阵雷达,是现代先进舰载雷达的代表,它的反应速度快,主雷达从搜索方式转为跟踪方式仅需0.05秒,能有效地对付作掠海飞行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它的抗干扰性能也很强,可在严重的电子干扰环境下正常工作;它还可以综合指挥舰上的各种武器,同时拦截来自空中、水面和水下的多个目标,还可对目标威胁进行自动评估,从而优先击毁对自身威胁最大的目标。

四、舰艇作战指挥系统

舰艇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是适应现代海战的需要,首先以大型军舰为装备对象发展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舰艇战斗情报中心,美国简称CIC,英国简称AIO,是——个安装有基本靠手工操作的处理战术数据设备的舱室。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作战指挥日趋复杂,信息量大,时间短促,用手工方法处理战术数据已不适应现代海战指挥的需要。数字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技术手段。

美国于1961年,首先在“马汉”号、“金”号驱逐舰和“奥里斯坎尼”号航空母舰上装备了海军战术数据系统。英国于1964年在“鹰”号航空母舰上装备了战斗数据自动化系统。

20世纪80年代,许多国家的海军在各型水面战斗舰艇和潜艇上,普遍装备了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比较有代表性的舰艇作战指挥系统是美国的ACDS舰用作战指挥系统,装在“尼米兹”级航母和“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等多型舰艇上。西欧几个发达国家海军大多从引进美国的NTDS设备或技术开始,发展本国的舰艇指挥控制系统。

巡洋舰的作战指挥系统是舰艇的“大脑”,有以下主要功能。通过数据链实现编队之间和编队各舰之间实时、自动地交换战术情报和信息。将来自本舰的各种探测器和来自飞机、编队中其他舰船、友邻部队及上级指挥部门的战术数据和情报信息进行快速处理、分析判断和存储显示。

连续地将战术数据送到舰上指挥部门,综合显示特定的战术图像,标明目标特性,评估威胁程度,制定作战方案,辅助舰上指挥官和参谋人员进行指挥决策。

进行空中交通管制,对舰载直升机进行引导,确保舰载直升机起飞、空中航行和着舰的安全。

对本舰和编队中其他舰艇各种武器的射击控制和引导。辅助导航,向舰长和值更官提出战术或作战最佳方案。当本舰担当编队旗舰时,在全面了解编队的作战态势后,舰艇作战指挥系统将指挥编队所有舰只进行作战活动,形成整体的攻防体系。

五、舰载直升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巡洋舰上一般都搭载2~3架水上飞机,一方面是用于侦察,另一方面用于校正本舰火炮的弹着点。

英国20世纪30年代中期建造的“南安普敦”级轻巡洋舰载有2~3架“海象”式水上侦察搜索飞机,并配有专用机库;日本的“利根”级重巡洋舰将火炮全部布置在前甲板上,后甲板则布置成水上飞机作业区,可载6架“零”式水上侦察机。

装载水上飞机可以使巡洋舰更好地完成搜索警戒任务,但水上飞机也表现出一些不足,最大的问题就是有些巡洋舰为节约空间,没有专门机库,水上飞机只能摆放在甲板上,这使得飞机在战斗中很容易中弹起火。水上飞机使用也比较麻烦,起飞要有专用弹射器,回收要有专用的吊车,风浪大时也不能使用。

随着直升机技术的成熟,直升机上舰已经成为必然,它们不仅可以搭载在航空母舰这样的大型舰只上,也可以在巡洋舰、驱逐舰和护卫舰这样的中、小型舰艇上起落。舰载直升机能掠海飞行,执行护航、反潜、救护、反舰以及超视距引导等作战任务。它能飞能停,能快能慢,能高能低,前后左右运用自如,比海上舰艇速度快,比陆上飞机“腿长”,比其他舰载飞机灵活。直升机的作战优势,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海军的重视。各国巡洋舰不仅全部装备了直升机,有的国家还建造了以直升机为主要武器的巡洋舰。

反潜是舰载直升机最重要的任务,它可随舰船到任何海域,能在海面上空悬停,非常适用吊放式声呐探测潜艇。它的速度比舰艇和潜艇快五六倍,能在短时间内探测较大的海域,且机动性能好、反应快,能在潜艇上空实施突然性攻击,本身又不易被潜艇发现和攻击。

舰载直升机可以安装前视红外系统,从而大大增强了夜间反潜、反舰能力。

舰载直升机也是攻击水面舰艇的有力武器。在反舰作战中,它除携带反舰导弹攻击敌舰艇外,还担负对己方舰艇反向的远程反舰导弹进行中继制导,以攻击超视距的敌舰艇,还可使己方载舰免受敌反舰导弹攻击等任务。